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展开了小规模的小额信贷实验,旨在通过农业贷款的提供农业生产的必须资料,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在过去的20年中,小额贷款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分析小额信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小额信贷 问题分析
一、小额信贷简述
小额信贷,广义上又称微型金融,是指向低收入人群或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中介形式其具体内容如下:
我国小额信贷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的,并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对象提出了相应的条件:(1)社区的农户或个体种植和养殖专业户,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2)信用观念强,资信状况良好;(3)从事土地耕作或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种植和养殖的经营活动,并且有可靠的收入;(4)家庭中必须具有懂生产或经营管理能力的劳动力并且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及安排次序也有着明确的规定:(1)种养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奋勇贷款,为肥料、农药、种苗、种子、饲料等贷款(2)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个体经营私营贷款,(3)农机具贷款,为耕牛、抽水机、脱粒机及其他小型农用机械等(4)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
我国实施小额信贷旨在通过“小额信贷”这一扶贫工具,为贫困农民提供资金上的帮助,解决因为资金不足而造成的生产率低下的问题。可以说资金的短缺是限制农村发展的“短板问题”,通过增加资本要素的投入可以使劳动力、技术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而自农村小额信贷实施以来也确实有所成效,解决了农村部分融资难的问题,农民的生活质量确实有所提高,但是小额信贷在农村仍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存在问题分析
1.信贷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处于信贷需求大于信贷供给的一个不均衡状态。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外界的援助和政府的转移支付,还有就是农村信贷机构成立以后收取贷款农民支付低额利息。但是由于农业的高风险性和生产的不确定性,农民的还款来源得不到保障,使得农村信贷中存在着大量的坏账损失,也正是由于农业这种高风险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农村金融机构和商业组织不愿意在农村信贷方面进行投资,综合各种原因我国农村信贷机构的自立能力比较弱,因此现阶段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对政府的转移性支付和国外的基金援助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过度对外界捐助和政府的转移支付依赖,不利于小额信贷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又严重的限制了信贷资金的来源,从而广大的农户对小额信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限制了小额信贷在农村的更广泛的发展。因此解决农村信贷资金的来源问题成为农村信贷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农村小额信贷政策存在局限性,存在不足之处
我国农业包括种植业、渔业和养殖业,但是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所需生产要素的种类和比例投入有所不同,以种植业为例:在东北地区主产物中包括大豆、玉米等,这类农作物对农业机械化的要求比较高,而长江中下游的主产物中包括棉、茶等,而这类农作物的生产更倾向于自然劳动力。由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比例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成本不同。从这方面来看,农业信贷对贷款的优先顺序所作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家规定的农业信贷有可能在某些地区有所欠缺,是信贷资金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我国农业信贷的贷款期限一般是在一年之内,最长不超过三年,但是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农业单个周期内收益低的原因,农民还款比较困难,以农业种植业为例,农业种植业的信贷还款来源多来自粮食生产,但是粮食的生产周期平均在半年以上,农民除去每年的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费用和家庭开支,所剩的农业收入就比较少,还款比较困难。并且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结构调整,传统的农村种植业信贷市场呈现萎缩的现象,并且养殖业饿贷款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养殖业的需求更长。因此国家对各种农业生产的贷款建立统一的标准,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不能够完全符合当前中国的农业实际发展状况。
农户小额信贷申请手续比较繁琐,而农民以往债务关系主要是高利贷、人情债等,这种取得资金的方式相对于信贷机构的贷款来说都是比较方便快捷的,且由于小额信贷过程的相对繁琐有可能误了最佳的农业生产时期,弱化了农民对小额信贷的积极性,减轻了农民对小额信贷的热情。
3.政府对小额信贷的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的农业的小额信贷点多设在一些已经较为成熟的金融机构里,而这些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下,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因此他们把农村信贷的专款资金用在其他盈利性强、盈利稳定的项目上,不能把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再加上长久以来农村的债务关系主要以亲情债、高利贷、熟人之间赊欠的为主,人们在心理上已经习惯于这种债务关系,对这种新的较为繁琐的农业贷款形式从心理上有一种排斥的态度,加上一般信贷机构多设在县、乡、镇等地方,与农户的接触不够密切,农户缺乏与其接触详细了解的机会,农民也就对这种“陌生”的借款方式缺乏积极争取的热情。
4.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作为辅助
农村信贷每年都有大量的坏账损失,成为限制农村信贷发展的又一因素,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脆弱性,我国农业生产的抗自然风险能力比较低,我国每年约有3000万hm2的农作物受灾,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5%,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40%以上。且农民的相关农业知识的匮乏,进行农业生产多依靠自己的生产经验,往往无法预测灾情的变化,并根据灾情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决策;还有生产要素的投入缺乏科学比例和投入时期不恰当导致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的低效率特点,因此即使农民取得贷款也不一定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很难实现资本的高效率的快速的增值,以至于还款期到时无充足的资金偿还贷款,增大了信贷机构贷款的坏账的风险。
农民在商业上的投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够客观的、正确的分析市场的动态,往往在同一年度某种农产品的供给过剩,而另一种农产品的供给却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且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缺乏弹性的,如果产品的供给量达不到一个合适的程度农民的收入是会减少的。
5.农村小额信贷的贷款形式过于单一
信贷机构的单一:我国小额信贷的贷款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为农业银行模式,如:农业银行、乡村银行等,这种信贷机构由于需要固定的营业地点,导致其成本比较高,建设初期无法保证其财务的有效的可持续性的要求,不利于信贷机构的长期的营运和发展。
信贷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农民进行小额贷款的目的多数是为了得到购买生产资料的资金,如购买农药、化肥、大型的生产设备等,这些生产资料由单一的农户进行购买,其所要付出较高的价格,而团体购买会有较大的优惠,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农民生产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从某种程度上讲也保证了农民在规定时间内还款的可能性。
三、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未来发展的建议
1.提高信贷机构的自立的生存能力
在保证农民能够获得小额贷款的基础上,也要保证机构具有一定的商业性质,通过商业性的投资获取利润,这样可以即保证信贷机构的活力,也可以保证资本的增值能力,为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证。
信贷机构在发展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社会上游资的吸纳,如:储蓄、基金的投资等。
在信贷机构发展商业投资的时候,与其他纯商业性的投资机构相比,政府应当多给予方便,特别是在机构成立的初期,信贷机构更需要政府的政策的支持。
2.完善农业信贷政策
在中央政府制定的符合中国农业特色的信贷政策的基础上,各地区还应当制定符合本地区农业实际情况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的地方性的农业信贷政策。即中央政府只为农村信贷规划方向,制定目标,然后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中央的信贷政策进行补充,进行详细政策的制定。保证本地区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保证农业信贷政策具有一定的弹性,针对实际发生的情况原有规定可以有所变动,如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延长原先规定的还款期限。
3.进行信贷的同时加强科技扶持
“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这两种选择在农村的发展上要同时做到。对农民来说:鱼,是保证农业生产能够正常进行的生产资料;渔,为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如何能取得效率最大化的科学化的生产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获得高收益。
“鱼”和“渔”都是我国农村发展所欠缺的,因此政府在加强农业资金扶持的同时还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扶持,防止农业生产上“短板效应”的出现。在信贷机构营运的所在地设立农业科技服务站,帮助农户进行科学化的农业生产,保证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处于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平上,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收入。
加大农业科技扶持既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可以降低信贷机构的坏账损失。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农业信贷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实现农村小额信贷机构服务方式的多元化
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约为6.8亿,而我国耕地面积仅有18亿亩,单个农户拥有的耕地面积少,故无法进行大型机械化生产,且若进行大型机械化生产,其生产成本较高,不符合农民自身的实际情况。信贷机构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可以鼓励农民进行“联贷”,即农户自愿结对去购买同一种大型农业生产机械,由信贷机构提供贷款,用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除了实行资金贷款的直接供给,还应当直接提供生产资料的贷款。有农户自己购买生产资料,往往成本较高,而通过信贷机构大规模的购买,则可以降低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成本,根据不同地区农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类似的方法尽可能的提高农业的收入。
5.提高农业信贷机构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现存的信贷机构的审核步骤较为繁琐,对农户做不到即需即贷,往往容易延误最佳的农业生产时期,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信贷机构的审核人员因主要由熟悉本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的人员组成,既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损失,还可以提高农民申请贷款的效率,做到不延误农业生产。
农民还款方式采取“整贷零还”的方式,分期付款,同时应加强对农民理财意思的培训,降低农民借贷产生的坏账的风险。
四、总结
我国应带借鉴国外较为成功的涉农信贷机构的发展经验,如:荷兰的拉博银行、法国的农业信贷银行。并结合中国本国的国情和个地方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制度,寻找出适合各地区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小额信贷 问题分析
一、小额信贷简述
小额信贷,广义上又称微型金融,是指向低收入人群或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中介形式其具体内容如下:
我国小额信贷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的,并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对象提出了相应的条件:(1)社区的农户或个体种植和养殖专业户,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2)信用观念强,资信状况良好;(3)从事土地耕作或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种植和养殖的经营活动,并且有可靠的收入;(4)家庭中必须具有懂生产或经营管理能力的劳动力并且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及安排次序也有着明确的规定:(1)种养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奋勇贷款,为肥料、农药、种苗、种子、饲料等贷款(2)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个体经营私营贷款,(3)农机具贷款,为耕牛、抽水机、脱粒机及其他小型农用机械等(4)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
我国实施小额信贷旨在通过“小额信贷”这一扶贫工具,为贫困农民提供资金上的帮助,解决因为资金不足而造成的生产率低下的问题。可以说资金的短缺是限制农村发展的“短板问题”,通过增加资本要素的投入可以使劳动力、技术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而自农村小额信贷实施以来也确实有所成效,解决了农村部分融资难的问题,农民的生活质量确实有所提高,但是小额信贷在农村仍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存在问题分析
1.信贷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处于信贷需求大于信贷供给的一个不均衡状态。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外界的援助和政府的转移支付,还有就是农村信贷机构成立以后收取贷款农民支付低额利息。但是由于农业的高风险性和生产的不确定性,农民的还款来源得不到保障,使得农村信贷中存在着大量的坏账损失,也正是由于农业这种高风险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农村金融机构和商业组织不愿意在农村信贷方面进行投资,综合各种原因我国农村信贷机构的自立能力比较弱,因此现阶段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对政府的转移性支付和国外的基金援助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过度对外界捐助和政府的转移支付依赖,不利于小额信贷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又严重的限制了信贷资金的来源,从而广大的农户对小额信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限制了小额信贷在农村的更广泛的发展。因此解决农村信贷资金的来源问题成为农村信贷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农村小额信贷政策存在局限性,存在不足之处
我国农业包括种植业、渔业和养殖业,但是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所需生产要素的种类和比例投入有所不同,以种植业为例:在东北地区主产物中包括大豆、玉米等,这类农作物对农业机械化的要求比较高,而长江中下游的主产物中包括棉、茶等,而这类农作物的生产更倾向于自然劳动力。由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比例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成本不同。从这方面来看,农业信贷对贷款的优先顺序所作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家规定的农业信贷有可能在某些地区有所欠缺,是信贷资金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我国农业信贷的贷款期限一般是在一年之内,最长不超过三年,但是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农业单个周期内收益低的原因,农民还款比较困难,以农业种植业为例,农业种植业的信贷还款来源多来自粮食生产,但是粮食的生产周期平均在半年以上,农民除去每年的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费用和家庭开支,所剩的农业收入就比较少,还款比较困难。并且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结构调整,传统的农村种植业信贷市场呈现萎缩的现象,并且养殖业饿贷款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养殖业的需求更长。因此国家对各种农业生产的贷款建立统一的标准,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不能够完全符合当前中国的农业实际发展状况。
农户小额信贷申请手续比较繁琐,而农民以往债务关系主要是高利贷、人情债等,这种取得资金的方式相对于信贷机构的贷款来说都是比较方便快捷的,且由于小额信贷过程的相对繁琐有可能误了最佳的农业生产时期,弱化了农民对小额信贷的积极性,减轻了农民对小额信贷的热情。
3.政府对小额信贷的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的农业的小额信贷点多设在一些已经较为成熟的金融机构里,而这些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下,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因此他们把农村信贷的专款资金用在其他盈利性强、盈利稳定的项目上,不能把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再加上长久以来农村的债务关系主要以亲情债、高利贷、熟人之间赊欠的为主,人们在心理上已经习惯于这种债务关系,对这种新的较为繁琐的农业贷款形式从心理上有一种排斥的态度,加上一般信贷机构多设在县、乡、镇等地方,与农户的接触不够密切,农户缺乏与其接触详细了解的机会,农民也就对这种“陌生”的借款方式缺乏积极争取的热情。
4.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作为辅助
农村信贷每年都有大量的坏账损失,成为限制农村信贷发展的又一因素,其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脆弱性,我国农业生产的抗自然风险能力比较低,我国每年约有3000万hm2的农作物受灾,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5%,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40%以上。且农民的相关农业知识的匮乏,进行农业生产多依靠自己的生产经验,往往无法预测灾情的变化,并根据灾情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决策;还有生产要素的投入缺乏科学比例和投入时期不恰当导致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的低效率特点,因此即使农民取得贷款也不一定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很难实现资本的高效率的快速的增值,以至于还款期到时无充足的资金偿还贷款,增大了信贷机构贷款的坏账的风险。
农民在商业上的投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够客观的、正确的分析市场的动态,往往在同一年度某种农产品的供给过剩,而另一种农产品的供给却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且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缺乏弹性的,如果产品的供给量达不到一个合适的程度农民的收入是会减少的。
5.农村小额信贷的贷款形式过于单一
信贷机构的单一:我国小额信贷的贷款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为农业银行模式,如:农业银行、乡村银行等,这种信贷机构由于需要固定的营业地点,导致其成本比较高,建设初期无法保证其财务的有效的可持续性的要求,不利于信贷机构的长期的营运和发展。
信贷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农民进行小额贷款的目的多数是为了得到购买生产资料的资金,如购买农药、化肥、大型的生产设备等,这些生产资料由单一的农户进行购买,其所要付出较高的价格,而团体购买会有较大的优惠,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农民生产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从某种程度上讲也保证了农民在规定时间内还款的可能性。
三、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未来发展的建议
1.提高信贷机构的自立的生存能力
在保证农民能够获得小额贷款的基础上,也要保证机构具有一定的商业性质,通过商业性的投资获取利润,这样可以即保证信贷机构的活力,也可以保证资本的增值能力,为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证。
信贷机构在发展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社会上游资的吸纳,如:储蓄、基金的投资等。
在信贷机构发展商业投资的时候,与其他纯商业性的投资机构相比,政府应当多给予方便,特别是在机构成立的初期,信贷机构更需要政府的政策的支持。
2.完善农业信贷政策
在中央政府制定的符合中国农业特色的信贷政策的基础上,各地区还应当制定符合本地区农业实际情况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的地方性的农业信贷政策。即中央政府只为农村信贷规划方向,制定目标,然后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中央的信贷政策进行补充,进行详细政策的制定。保证本地区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保证农业信贷政策具有一定的弹性,针对实际发生的情况原有规定可以有所变动,如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延长原先规定的还款期限。
3.进行信贷的同时加强科技扶持
“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这两种选择在农村的发展上要同时做到。对农民来说:鱼,是保证农业生产能够正常进行的生产资料;渔,为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如何能取得效率最大化的科学化的生产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获得高收益。
“鱼”和“渔”都是我国农村发展所欠缺的,因此政府在加强农业资金扶持的同时还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扶持,防止农业生产上“短板效应”的出现。在信贷机构营运的所在地设立农业科技服务站,帮助农户进行科学化的农业生产,保证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处于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平上,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收入。
加大农业科技扶持既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可以降低信贷机构的坏账损失。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农业信贷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实现农村小额信贷机构服务方式的多元化
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约为6.8亿,而我国耕地面积仅有18亿亩,单个农户拥有的耕地面积少,故无法进行大型机械化生产,且若进行大型机械化生产,其生产成本较高,不符合农民自身的实际情况。信贷机构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可以鼓励农民进行“联贷”,即农户自愿结对去购买同一种大型农业生产机械,由信贷机构提供贷款,用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除了实行资金贷款的直接供给,还应当直接提供生产资料的贷款。有农户自己购买生产资料,往往成本较高,而通过信贷机构大规模的购买,则可以降低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成本,根据不同地区农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类似的方法尽可能的提高农业的收入。
5.提高农业信贷机构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现存的信贷机构的审核步骤较为繁琐,对农户做不到即需即贷,往往容易延误最佳的农业生产时期,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信贷机构的审核人员因主要由熟悉本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的人员组成,既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损失,还可以提高农民申请贷款的效率,做到不延误农业生产。
农民还款方式采取“整贷零还”的方式,分期付款,同时应加强对农民理财意思的培训,降低农民借贷产生的坏账的风险。
四、总结
我国应带借鉴国外较为成功的涉农信贷机构的发展经验,如:荷兰的拉博银行、法国的农业信贷银行。并结合中国本国的国情和个地方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农业发展的信贷制度,寻找出适合各地区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