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经过实践认证,它确实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课上、课下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笔者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并将其纳入到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探索之中,通过捆绑式评价来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行为习惯。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和建议。
一、合理划分小组,营造合作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思想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将其均分为4-6人一小组。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小组设组长一名,全面负责本组成员的学习及日常管理事务,如在学习上主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包括课上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和协调发言机会等;课下督促和帮助小组成员的学习以及作业检查与批改等。为尽量给学生创造相互合作的条件和机会,组长的座位随时可以在组内变换,以方便辅导组员。另外卫生值日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均考虑同组成员的配合。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和品德表现的小组成员在合作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熏陶,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发挥小组作用,强化班级管理,培养主人翁意识
一个班级中,老师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随时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做到全面的了解和教育。而学生们整天待在一起,他们有充足的机会和时间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因此除了要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进行班级管理外,还应该让各小组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在学习、纪律、卫生及公物管理等方面进行角色分工,做好组内的合作管理。然后再让他们定期轮流主持班级日常工作,以此来监督并评价其他小组成员在学习、品行和纪律等方面的表现,以便协助班干部和老师更好的管理班级,也为每月一次的小组综合评价提供真实的素材。这种组内合作、组间监督的做法既能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随时去感化和帮助那些学习成绩落后或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人,也能有效地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进行班级管理,达到“人人关心集体,个个争做主人”的目标。
三、建立竞争机制,使用捆绑评价,激励人人进步
为有效的促进组内合作互助、组间相互竞争,在德育和学习等方面可以对小组全体成员采用积分制的办法进行捆绑式评价,即组内每个成员的品德与学习直接影响该组的整体成绩。为此,首先要给学生制定德育和学习等方面的阶段性目标,然后每个月对各小组进行一次德育和学习上的综合性评价,对于评选出来的优秀小组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适当奖励。具体操作方法是:
(一)小组成员德育的评价
由组长组成班级评价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为每个学生制定相应的“阶段性目标”,评价小组根据每名学生的目标达成度每月进行一次等级评价,不同的等级赋予不同的分数,各成员的分数总和即是该组在德育方面的成绩。任何一个成员连累了小组,其他组员则会不乐意而埋怨他。因此,为了本组的集体荣誉,他们会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该评价策略主要是让那些存在缺点的学生能够分阶段一点一点的克服,允许他们只要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改正这些不良行为,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获得与优秀学生一样的等级评价。
(二)小组成员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小组课堂表现的评价
由值日小组和学习委员(也可以邀请任课教师参加)根据各小组课堂的参与度及目标的的达成度等方面进行粗略的课堂观察和记录(尽量不要影响评价者的学习),然后课下迅速做出定夺,评选出优秀小组,按一定的分值记入小组考评成绩。
2.对小组成员学习效果的评价
设立检查长,原则上由成绩优秀、责任心强的组长来担任。根据就近原则(座位远近)确定各检查长分管检查的小组。然后根据各科特点和老师的要求对各小组成员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例如英语学科中对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可以设计成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然后检查长根据各层的目标要求对其分管的小组进行考核。
下面是笔者以词汇掌握为例制定的考核办法:
(1)词汇的考核目标:将每单元的运用词汇达到读、译、拼、用四种要求,并分两次集中检查。(2)小组成员的考核规定:小组成员在开始检查的当天能够达到该目标,检查长则给予其小组记3分;小组成员在开始检查后的第二天能够达到该目标,检查长则给予其小组记2分;小组成员在开始检查后的第三天能够达到该目标则给予其小组记1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要求。这样可以避免一刀切的弊端,使那些落后生不会因任务无法完成而放弃英语学习。学科代表每周要对各小组的分数进行一次小汇总,配合德育评价每月进行一次大汇总。通过定期的评价与总结,组长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会逐渐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的能力也会慢慢得到提高,同时他们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也会随之加深。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在班级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借助捆绑式的评价策略,使小组全体成员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抱成一团,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最终能够有效的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班集体的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县桑园乡第二中学)
一、合理划分小组,营造合作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思想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将其均分为4-6人一小组。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小组设组长一名,全面负责本组成员的学习及日常管理事务,如在学习上主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包括课上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和协调发言机会等;课下督促和帮助小组成员的学习以及作业检查与批改等。为尽量给学生创造相互合作的条件和机会,组长的座位随时可以在组内变换,以方便辅导组员。另外卫生值日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均考虑同组成员的配合。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和品德表现的小组成员在合作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熏陶,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发挥小组作用,强化班级管理,培养主人翁意识
一个班级中,老师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随时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做到全面的了解和教育。而学生们整天待在一起,他们有充足的机会和时间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因此除了要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进行班级管理外,还应该让各小组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在学习、纪律、卫生及公物管理等方面进行角色分工,做好组内的合作管理。然后再让他们定期轮流主持班级日常工作,以此来监督并评价其他小组成员在学习、品行和纪律等方面的表现,以便协助班干部和老师更好的管理班级,也为每月一次的小组综合评价提供真实的素材。这种组内合作、组间监督的做法既能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随时去感化和帮助那些学习成绩落后或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人,也能有效地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进行班级管理,达到“人人关心集体,个个争做主人”的目标。
三、建立竞争机制,使用捆绑评价,激励人人进步
为有效的促进组内合作互助、组间相互竞争,在德育和学习等方面可以对小组全体成员采用积分制的办法进行捆绑式评价,即组内每个成员的品德与学习直接影响该组的整体成绩。为此,首先要给学生制定德育和学习等方面的阶段性目标,然后每个月对各小组进行一次德育和学习上的综合性评价,对于评选出来的优秀小组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适当奖励。具体操作方法是:
(一)小组成员德育的评价
由组长组成班级评价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为每个学生制定相应的“阶段性目标”,评价小组根据每名学生的目标达成度每月进行一次等级评价,不同的等级赋予不同的分数,各成员的分数总和即是该组在德育方面的成绩。任何一个成员连累了小组,其他组员则会不乐意而埋怨他。因此,为了本组的集体荣誉,他们会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该评价策略主要是让那些存在缺点的学生能够分阶段一点一点的克服,允许他们只要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改正这些不良行为,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获得与优秀学生一样的等级评价。
(二)小组成员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小组课堂表现的评价
由值日小组和学习委员(也可以邀请任课教师参加)根据各小组课堂的参与度及目标的的达成度等方面进行粗略的课堂观察和记录(尽量不要影响评价者的学习),然后课下迅速做出定夺,评选出优秀小组,按一定的分值记入小组考评成绩。
2.对小组成员学习效果的评价
设立检查长,原则上由成绩优秀、责任心强的组长来担任。根据就近原则(座位远近)确定各检查长分管检查的小组。然后根据各科特点和老师的要求对各小组成员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例如英语学科中对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可以设计成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然后检查长根据各层的目标要求对其分管的小组进行考核。
下面是笔者以词汇掌握为例制定的考核办法:
(1)词汇的考核目标:将每单元的运用词汇达到读、译、拼、用四种要求,并分两次集中检查。(2)小组成员的考核规定:小组成员在开始检查的当天能够达到该目标,检查长则给予其小组记3分;小组成员在开始检查后的第二天能够达到该目标,检查长则给予其小组记2分;小组成员在开始检查后的第三天能够达到该目标则给予其小组记1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要求。这样可以避免一刀切的弊端,使那些落后生不会因任务无法完成而放弃英语学习。学科代表每周要对各小组的分数进行一次小汇总,配合德育评价每月进行一次大汇总。通过定期的评价与总结,组长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会逐渐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的能力也会慢慢得到提高,同时他们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也会随之加深。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在班级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借助捆绑式的评价策略,使小组全体成员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抱成一团,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最终能够有效的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班集体的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县桑园乡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