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弱冠掘金才智奇,平生乐善未知疲。
奉献一心廿载功,营商百业五行齐。
花开花落等闲看,云捲云舒随自意。
——题赠施展望博士
四十多年前的一天,懵懂的他牽著母親的手,站在香江之畔的這片土地上,用好奇的目光審視著周圍的一切。那時,他的眼裏只有一道道風景;
三十多年前的一天,年少的他懷揣着中學畢業證,徘徊於社會這所大學的門口,用堅定的步伐走進匆匆的人群。那時,他的心裏唯有一份工作;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年滿弱冠的他拿出三萬元積蓄,屹立於国際貿易的前沿,用昂揚的鬥志闖入商場。那時,他的心裏迸發出一束夢想的曙光。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施展望博士循序漸進並富有傳奇色彩地展開了人生畫卷:創建了上市及跨国經營的百營集團,成爲享譽香港商界的企業家;投身公益事業籌建學校及敬老院達二百餘所,成爲名滿中華大地的慈善家。
當榮譽一次又一次縈繞於他的身旁時,雖然光彩奪目,但他依然保持著那份和諧的心境,因爲“己以爲人己愈有,己以予人己愈多”,是他人生永恒的主題。
恪守分享原則 演繹商界傳奇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尺之台,起於壘土”。事業的根基须要點滴的積累。中學畢業後的施展望,和很多處於豆蔻年華的同齡人一樣,帶著夢想走進了社會,沒有帶上大學校徽的他對這一選擇無怨無悔。雖然起點不高,但他深信天道酬勤,骨子裏始終湧動著閩南人愛拼善搏的動力。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幾年的打工生活,讓施展望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也深刻認識到貿易行業裏“工字不出頭”的道理。如果不能成爲一隻領頭雁,他則希望像雄鷹一樣自由翺翔。1978 年,年逾二十的他以多年積攢的3 萬元起家,成立了“百營公司”,顧名思義即經營百業、包羅萬象。
當弓箭準備完畢之後,他積蓄著力量等待最佳狩獵時機。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後經濟高速增長的韓国出現了原煤緊缺,一向善於構建人際網络和富有拼搏精神的他,以最快的速度將山西原煤運售至韓国,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0萬。當有人感嘆於他的幸運時,可曾想到這“輕而易舉”的份量,正如百米跑道上運動員的奪冠,如果沒有“臺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的訓練,怎麽會“天降大任於斯人”呢?
曾幾何時沉浸於商業基本功訓練的施展望博士,終於迎來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時節,100萬只是他長袖善舞的開端。隨後,他率領百營公司衝鋒陷陣,將貿易範圍延伸至鋼材、土産、糧油食品、醫藥、化工以及一般百貨商品。僅把歐、美和印度、日本等的鋼材原料,把俄羅斯、東歐各国的鋼材製品源源不斷地銷往中国及東南亞,貿易額就突破了 10 億港元。以貿易爲生意之源,他又進一步涉足木材、煤礦、地産、金融等多種行業,組成了“金水木火土”五行大循環。五行息息相生,促使百營公司走上了集團化、国際化的發展道路,成爲一家有名望、實力雄厚、規模龐大、業務多元的控股公司。
善於從商業實戰裏獲取經驗的施展望博士,面臨企業的国際化發展,漸漸有一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緊迫感。向來惜時如金的他,最終決定將時間一拆爲二,遠赴美国哈佛大學進修工商和行政管理課程。三年裏,他貪婪地汲取著世界最先進的工商管理知識,炼就了一雙具有国際視野的金睛火眼。
最近,爲了順應全球經濟環保化趨勢,施展望博士計劃爲“木”這一脈再添新成員——膠水業,利用国際先進的專利技術,投建一家国內罕有不含甲醛的膠水廠。同時,他還準備爲“土”這一系再添新丁——工業園,開發福建省漳州地區的五公里土地,建成全国七大環保再生資源工業園之一。向這兩個方面拓展,他的最終目標就是爲了推進国家工業環保化的進程,所體現的是一位企業家的高度責任心和沈重使命感。
儘管涉及行業衆多,但施展望博士經營時卻是遊刃有餘,做到了和諧並進,這一切得益於他恪守分享原則的經商之道。面對不同的行業,必然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合作夥伴,如何與之相處,將決定能否在某一領域裏長期發展。對此,施展望博士笑著說:“迄今爲止,我到過的国家有100多個,接觸的商人有著不同的膚色。但我堅信一條,那就是分享,有錢和大家一起賺,在互利雙贏的環境裏尋求共同發展。”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不是以個人財富的多少爲出發點,而是以營造和諧的發展氛圍,創造行業乃至社會共同財富爲衡量標準。
分享,是和諧心境的體現。行於名利場而始終保持不爭奇鬥豔的高姿態,施展望博士擁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風範。或者說,這是一種“中通外直”的本性,追溯根源則與其“不蔓不枝,亭亭淨植”的家族遺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繼承善良家風講述家族故事
1956年,施展望博士出生於福建晉江龍湖。5歲時,隨母親赴港與辛苦打拼的父親團聚。他自幼就深受父親正直善良的性格影響,至今依稀記得,當年父親打工不僅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而且稍有盈餘,就會幫助家鄉發展農業,捐資修建鄉村道路。有時,見到別人有困難,父親即使是向人借錢,也要伸出援助之手。而身爲菲律賓知名僑領的二伯施燦悅先生,在他的記憶裏更是古道熱腸、樂善好施,除了曾接待中国国家領導人訪菲、聯誼中菲工商界之外,他還多次捐獻鉅款幫助建設家鄉,發揮了海外華僑愛国愛鄉的榜樣作用。
在父輩們的言傳身教下,施展望博士將善良和正直品格一脈相承。小學四年級時,一位鄰居的丈夫不幸去世,她領著年幼的兒子生活,只有兩三百塊月薪,過得很艱難。他得知情況後,向這位遗孀建議申請政府援助金,以改善生活處境。正是他的熱心,鄰居的困難生活逐步好轉,那個幼童的命運也就此改變,以至這一家人今天仍念念不忘他的指點之恩。
善良的種子一經播灑,就會自然而然地開花結果,即便是爲慈母七十大壽擺宴時,施展望博士也不忘將親友致送的20萬元禮金,全部捐贈給保良局和希望工程。
這種隨其自然而奉獻著自己善心的做法,是多麽地酣暢淋漓!與刻意投身慈善事業的一些人相比,他不過是延續了家風,展現著善良本性。正如大海之所以廣闊,是因爲擁有容納百川的胸懷,所體現的是“無求品自高”的和諧心境,譜寫出順流而行的奉獻人生。
敞開博大胸懷 譜寫奉獻人生
從1983年起,也就是施展望博士創業之初,事業日益成功的同時,他就已投入到社會事務當中。在香港和国內的社會團體中,他曾擔任過40多項公職,但絕非是一種虛名,他始終以滿腔熱情切實履行著社會職責。
1994年,被內地貧困地區教育落後狀況所深深震憾的施展望博士,聯合一批志同道合的香港閩籍企業家發起成立了“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並出任首任會長。他以這一重要舉措,引領閩籍商人掀起新一輪愛国愛鄉熱潮。
據不完全統計,基金會成立至今,已在国內廣東、湖南、貴州、雲南等18個省市捐建希望小學116所,其中在福建省就捐建了84所,數量佔到全省的近三成,資助了1.5萬多名貧困失學兒童和1000名貧困大學生,爲福建省及其他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而加盟基金會的人數也由當初的“七君子”增長至逾百,且絕大多數爲全国各地政協委員,捐款總額已超過億元,投資數額逾百億,可以說,基金會在施展望博士及歷任領導者的努力和率領下,已經發展成爲香港慈善家彰顯愛心的搖籃,企業家實業報国的平臺。
雖然籌款數額龐大,但施展望博士及會內同仁絲毫不浪費每一分錢,彼此之間達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對非慈善性的開支一分不付;每參加一處希望工程的奠基剪綵活動,其差旅費都由到會成員各自分攤,絕不增加當地政府負擔。
正是由於富有高度責任感,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影響力和知名度日益擴大,市民們非常認同這種“只圖付出,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一旦基金會舉起籌款大旗,他們便踴躍捐款,湧現出一些充滿溫暖的感人事蹟。1998年,香港遭遇東南亞金融風暴的侵襲,經濟一落千丈,但並未影響基金會的運作,不僅落實了大部分許諾的捐款,更籌得善款300萬元。期間,基金會的務實作風,使一位香港的計程車司機送來了臨終重託——捐出其所有遺産96萬港元,指定基金會爲遺囑的惟一受益人。
當回憶起創立基金會的初衷時,施展望博士說道:“国家發展,教育爲本。財富本應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只要能做一些有益於国家和社會的事情,出錢出力則在所不惜。”
沒有侃侃而談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份平常的心聲。忙於基金會工作的同時,施展望博士發揮了模範作用,他捐贈給慈善事業的款項達到了近億元。其中以教育方面捐款最多,譬如1996年5月,他捐資二百萬元興建的福建中醫學院海外學生公寓,以提供優質生活環境的方式,促進海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推進中醫藥知識進一步邁向国際醫學舞臺。
近期,回應香港特區政府的號召,他將注意力集中在了本港大學生的培養方面,積極捐款改善教育環境,帶領大學生走進革命老區,加深認識中国的歷史文化,增強他們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同時,他還積極籌建敬老院,以適應中国老齡化趨勢,讓老年人不僅“老有所養”,而且“老有所樂”,掀起現代敬老愛老的新風尚。
在擔任香港福建同鄉會理事長期間,施展望博士積極支援和開展各類補習班及培訓班工作,強化青年人的生存競爭能力,爲鄉親牽針引線創造就業機會,進一步改善了中醫醫療所的設施,將廉價優質的醫療服務落實到鄉親們的實際需要裏。同時,他加強與香港特區政府的聯絡溝通,支援特區政府施政方略及行政長官的工作,參與香港社區活動,緊密團結兄弟社團。另外,他大力發展新會員,吸納新生力量,率團考察、訪問和投資家鄉,將香港福建同鄉會在以往的基礎上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社會事務方面奔波不息的施展望博士,對於參政議政工作亦是傾力頗多。身爲福建省政協委員,他經常圍繞福建省的經濟工作中心和重點以及社會普遍關心的關鍵性問題,以提案的形式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獲得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譬如在福建省政協八屆五次會議上,他撰寫的《建議成立非牟利慈善機構》被評選爲 1999 至 2001 年度的優秀提案,受到了有關方面的表彰,並予以逐步落實。
當諸多貢獻發揮著重要的社會作用時,榮譽悄然走近了施展望博士,1996年,他就被評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此後又接連獲得“香港傑出青年企業家”、“香港太平紳士”等稱號及頭銜。對此,他坦誠地說:“我從未刻意追求過榮譽。能夠爲社會多做一些事,我認爲是應當履行的職責所在。不爭是從小就養成的性格,爭名奪利只能是一種僞善。”
宣傳紅色之都 構建和諧香港
2005年7月,針對在“一国兩制”的社會環境裏,香港年輕一代如何正確認識中国的近現代歷史這一重要課題,施展望博士通過香港福建同鄉會,在江西省政府、中聯辦、中華全国青年聯合會的支援下,組織了“香港青少年紅色之旅——江西行”活動。五天的時間裏,700多名香港青少年參觀了南昌、井岡山、廬山等地,詳細瞭解了“八·一”南昌起義的背景,革命領袖會師井岡山後的軼事,以及廬山在中国革命進程中的歷史意義。
對能夠參加此次活動的香港青少年來說,這個暑期生活過得非同一般。不僅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當年鬥爭的艱難,而且深刻領悟到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堅定信念、艱苦奮鬥、開創新路、無私奉獻。這一精神將會在他們的人生發展道路上産生無窮的力量,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激勵他們進取奮鬥,最終成爲香港乃至中国社會建設的棟樑。
聽到香港青少年總結此次活動的收穫,那些飽含真情實感的發言,讓組織“紅色之旅江西行”的施展望博士頗感欣慰。“當外国人都千方百計想瞭解中国時,作爲香港回歸後的新生代,卻對国家歷史的認知近乎於空白。此次活動作爲香港的先例,就是爲了讓年輕一代認識歷史,認識到香港自古就是祖国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情感上回歸祖国,由衷地引發內心的国家榮譽感。”他如是說,強烈表现出希望香港青少年能夠彌合文化斷層,增強對祖国的歸屬感。
對於施展望博士來說,香港青少年文化意識真正融入到中華歷史,是構建和諧香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證。他認爲,對国情認識的差異,直接導致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存在,使特區政府的一些政策無法得到貫徹和落實。這僅僅是精神層面出現的問題,在經濟建設方面,也存在著不和諧的現象。
譬如在擔任中小企業委員期間,他發現雖然政府有政策鼓勵銀行開展60萬元以下小額貸款業務,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困難。銀行總是以規避風險爲前提,對貸款進行種種限制,極大影響了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良性發展。另外,他還指出,政府對大企業、大財團的政策傾斜較重,只將目光停留在直觀經濟效益層面,而忽視了中小企業的潛在能力。試想,哪一家大企業不是從小做到大,香港和內地經濟的飛速發展何嘗沒有中小企業的功勞?如果長期將中小企業擱置於一旁,勢必損壞了香港經濟發展的造血系統,對整個經濟環境的和諧進步將産生消極影響。
“文化和經濟是香港和諧發展的雙重引力,關繫到香港的長治久安、繁榮穩定。香港並不缺乏人才,最近當選世衛總幹事的陳馮富珍女士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所欠缺的就是和諧的發展空間。”施展望博士語氣平和地說,體現著一名企業家的愛港愛国情懷,是由和諧心境派生出的一種愛国主義情感。
後記
施展望博士總結成功經驗時,提到每一天都應當有計劃性,不虛度時光。的確,他的人生故事正是由每一天組成,而貫穿始終的則是他的和諧心境。
做每件事的開始,他想到的往往是他人利益、社會利益和国家利益,經商時的分享原則,奉獻時的無私精神,無不體現了他無爭無求的人生境界。
“澹泊名利”不是隨口一說,而是體現在了他的實際行動當中,涉足多元化行業,參加各類慈善活動,是他的胸懷海納百川之使然。正如五行和合一般,他的心境在包容與奉獻中而變得更加和諧。
奉献一心廿载功,营商百业五行齐。
花开花落等闲看,云捲云舒随自意。
——题赠施展望博士
四十多年前的一天,懵懂的他牽著母親的手,站在香江之畔的這片土地上,用好奇的目光審視著周圍的一切。那時,他的眼裏只有一道道風景;
三十多年前的一天,年少的他懷揣着中學畢業證,徘徊於社會這所大學的門口,用堅定的步伐走進匆匆的人群。那時,他的心裏唯有一份工作;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年滿弱冠的他拿出三萬元積蓄,屹立於国際貿易的前沿,用昂揚的鬥志闖入商場。那時,他的心裏迸發出一束夢想的曙光。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施展望博士循序漸進並富有傳奇色彩地展開了人生畫卷:創建了上市及跨国經營的百營集團,成爲享譽香港商界的企業家;投身公益事業籌建學校及敬老院達二百餘所,成爲名滿中華大地的慈善家。
當榮譽一次又一次縈繞於他的身旁時,雖然光彩奪目,但他依然保持著那份和諧的心境,因爲“己以爲人己愈有,己以予人己愈多”,是他人生永恒的主題。
恪守分享原則 演繹商界傳奇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尺之台,起於壘土”。事業的根基须要點滴的積累。中學畢業後的施展望,和很多處於豆蔻年華的同齡人一樣,帶著夢想走進了社會,沒有帶上大學校徽的他對這一選擇無怨無悔。雖然起點不高,但他深信天道酬勤,骨子裏始終湧動著閩南人愛拼善搏的動力。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幾年的打工生活,讓施展望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也深刻認識到貿易行業裏“工字不出頭”的道理。如果不能成爲一隻領頭雁,他則希望像雄鷹一樣自由翺翔。1978 年,年逾二十的他以多年積攢的3 萬元起家,成立了“百營公司”,顧名思義即經營百業、包羅萬象。
當弓箭準備完畢之後,他積蓄著力量等待最佳狩獵時機。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後經濟高速增長的韓国出現了原煤緊缺,一向善於構建人際網络和富有拼搏精神的他,以最快的速度將山西原煤運售至韓国,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0萬。當有人感嘆於他的幸運時,可曾想到這“輕而易舉”的份量,正如百米跑道上運動員的奪冠,如果沒有“臺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的訓練,怎麽會“天降大任於斯人”呢?
曾幾何時沉浸於商業基本功訓練的施展望博士,終於迎來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時節,100萬只是他長袖善舞的開端。隨後,他率領百營公司衝鋒陷陣,將貿易範圍延伸至鋼材、土産、糧油食品、醫藥、化工以及一般百貨商品。僅把歐、美和印度、日本等的鋼材原料,把俄羅斯、東歐各国的鋼材製品源源不斷地銷往中国及東南亞,貿易額就突破了 10 億港元。以貿易爲生意之源,他又進一步涉足木材、煤礦、地産、金融等多種行業,組成了“金水木火土”五行大循環。五行息息相生,促使百營公司走上了集團化、国際化的發展道路,成爲一家有名望、實力雄厚、規模龐大、業務多元的控股公司。
善於從商業實戰裏獲取經驗的施展望博士,面臨企業的国際化發展,漸漸有一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緊迫感。向來惜時如金的他,最終決定將時間一拆爲二,遠赴美国哈佛大學進修工商和行政管理課程。三年裏,他貪婪地汲取著世界最先進的工商管理知識,炼就了一雙具有国際視野的金睛火眼。
最近,爲了順應全球經濟環保化趨勢,施展望博士計劃爲“木”這一脈再添新成員——膠水業,利用国際先進的專利技術,投建一家国內罕有不含甲醛的膠水廠。同時,他還準備爲“土”這一系再添新丁——工業園,開發福建省漳州地區的五公里土地,建成全国七大環保再生資源工業園之一。向這兩個方面拓展,他的最終目標就是爲了推進国家工業環保化的進程,所體現的是一位企業家的高度責任心和沈重使命感。
儘管涉及行業衆多,但施展望博士經營時卻是遊刃有餘,做到了和諧並進,這一切得益於他恪守分享原則的經商之道。面對不同的行業,必然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合作夥伴,如何與之相處,將決定能否在某一領域裏長期發展。對此,施展望博士笑著說:“迄今爲止,我到過的国家有100多個,接觸的商人有著不同的膚色。但我堅信一條,那就是分享,有錢和大家一起賺,在互利雙贏的環境裏尋求共同發展。”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不是以個人財富的多少爲出發點,而是以營造和諧的發展氛圍,創造行業乃至社會共同財富爲衡量標準。
分享,是和諧心境的體現。行於名利場而始終保持不爭奇鬥豔的高姿態,施展望博士擁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風範。或者說,這是一種“中通外直”的本性,追溯根源則與其“不蔓不枝,亭亭淨植”的家族遺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繼承善良家風講述家族故事
1956年,施展望博士出生於福建晉江龍湖。5歲時,隨母親赴港與辛苦打拼的父親團聚。他自幼就深受父親正直善良的性格影響,至今依稀記得,當年父親打工不僅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而且稍有盈餘,就會幫助家鄉發展農業,捐資修建鄉村道路。有時,見到別人有困難,父親即使是向人借錢,也要伸出援助之手。而身爲菲律賓知名僑領的二伯施燦悅先生,在他的記憶裏更是古道熱腸、樂善好施,除了曾接待中国国家領導人訪菲、聯誼中菲工商界之外,他還多次捐獻鉅款幫助建設家鄉,發揮了海外華僑愛国愛鄉的榜樣作用。
在父輩們的言傳身教下,施展望博士將善良和正直品格一脈相承。小學四年級時,一位鄰居的丈夫不幸去世,她領著年幼的兒子生活,只有兩三百塊月薪,過得很艱難。他得知情況後,向這位遗孀建議申請政府援助金,以改善生活處境。正是他的熱心,鄰居的困難生活逐步好轉,那個幼童的命運也就此改變,以至這一家人今天仍念念不忘他的指點之恩。
善良的種子一經播灑,就會自然而然地開花結果,即便是爲慈母七十大壽擺宴時,施展望博士也不忘將親友致送的20萬元禮金,全部捐贈給保良局和希望工程。
這種隨其自然而奉獻著自己善心的做法,是多麽地酣暢淋漓!與刻意投身慈善事業的一些人相比,他不過是延續了家風,展現著善良本性。正如大海之所以廣闊,是因爲擁有容納百川的胸懷,所體現的是“無求品自高”的和諧心境,譜寫出順流而行的奉獻人生。
敞開博大胸懷 譜寫奉獻人生
從1983年起,也就是施展望博士創業之初,事業日益成功的同時,他就已投入到社會事務當中。在香港和国內的社會團體中,他曾擔任過40多項公職,但絕非是一種虛名,他始終以滿腔熱情切實履行著社會職責。
1994年,被內地貧困地區教育落後狀況所深深震憾的施展望博士,聯合一批志同道合的香港閩籍企業家發起成立了“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並出任首任會長。他以這一重要舉措,引領閩籍商人掀起新一輪愛国愛鄉熱潮。
據不完全統計,基金會成立至今,已在国內廣東、湖南、貴州、雲南等18個省市捐建希望小學116所,其中在福建省就捐建了84所,數量佔到全省的近三成,資助了1.5萬多名貧困失學兒童和1000名貧困大學生,爲福建省及其他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而加盟基金會的人數也由當初的“七君子”增長至逾百,且絕大多數爲全国各地政協委員,捐款總額已超過億元,投資數額逾百億,可以說,基金會在施展望博士及歷任領導者的努力和率領下,已經發展成爲香港慈善家彰顯愛心的搖籃,企業家實業報国的平臺。
雖然籌款數額龐大,但施展望博士及會內同仁絲毫不浪費每一分錢,彼此之間達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對非慈善性的開支一分不付;每參加一處希望工程的奠基剪綵活動,其差旅費都由到會成員各自分攤,絕不增加當地政府負擔。
正是由於富有高度責任感,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影響力和知名度日益擴大,市民們非常認同這種“只圖付出,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一旦基金會舉起籌款大旗,他們便踴躍捐款,湧現出一些充滿溫暖的感人事蹟。1998年,香港遭遇東南亞金融風暴的侵襲,經濟一落千丈,但並未影響基金會的運作,不僅落實了大部分許諾的捐款,更籌得善款300萬元。期間,基金會的務實作風,使一位香港的計程車司機送來了臨終重託——捐出其所有遺産96萬港元,指定基金會爲遺囑的惟一受益人。
當回憶起創立基金會的初衷時,施展望博士說道:“国家發展,教育爲本。財富本應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只要能做一些有益於国家和社會的事情,出錢出力則在所不惜。”
沒有侃侃而談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份平常的心聲。忙於基金會工作的同時,施展望博士發揮了模範作用,他捐贈給慈善事業的款項達到了近億元。其中以教育方面捐款最多,譬如1996年5月,他捐資二百萬元興建的福建中醫學院海外學生公寓,以提供優質生活環境的方式,促進海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推進中醫藥知識進一步邁向国際醫學舞臺。
近期,回應香港特區政府的號召,他將注意力集中在了本港大學生的培養方面,積極捐款改善教育環境,帶領大學生走進革命老區,加深認識中国的歷史文化,增強他們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同時,他還積極籌建敬老院,以適應中国老齡化趨勢,讓老年人不僅“老有所養”,而且“老有所樂”,掀起現代敬老愛老的新風尚。
在擔任香港福建同鄉會理事長期間,施展望博士積極支援和開展各類補習班及培訓班工作,強化青年人的生存競爭能力,爲鄉親牽針引線創造就業機會,進一步改善了中醫醫療所的設施,將廉價優質的醫療服務落實到鄉親們的實際需要裏。同時,他加強與香港特區政府的聯絡溝通,支援特區政府施政方略及行政長官的工作,參與香港社區活動,緊密團結兄弟社團。另外,他大力發展新會員,吸納新生力量,率團考察、訪問和投資家鄉,將香港福建同鄉會在以往的基礎上推向了新的高度。
在社會事務方面奔波不息的施展望博士,對於參政議政工作亦是傾力頗多。身爲福建省政協委員,他經常圍繞福建省的經濟工作中心和重點以及社會普遍關心的關鍵性問題,以提案的形式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獲得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譬如在福建省政協八屆五次會議上,他撰寫的《建議成立非牟利慈善機構》被評選爲 1999 至 2001 年度的優秀提案,受到了有關方面的表彰,並予以逐步落實。
當諸多貢獻發揮著重要的社會作用時,榮譽悄然走近了施展望博士,1996年,他就被評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此後又接連獲得“香港傑出青年企業家”、“香港太平紳士”等稱號及頭銜。對此,他坦誠地說:“我從未刻意追求過榮譽。能夠爲社會多做一些事,我認爲是應當履行的職責所在。不爭是從小就養成的性格,爭名奪利只能是一種僞善。”
宣傳紅色之都 構建和諧香港
2005年7月,針對在“一国兩制”的社會環境裏,香港年輕一代如何正確認識中国的近現代歷史這一重要課題,施展望博士通過香港福建同鄉會,在江西省政府、中聯辦、中華全国青年聯合會的支援下,組織了“香港青少年紅色之旅——江西行”活動。五天的時間裏,700多名香港青少年參觀了南昌、井岡山、廬山等地,詳細瞭解了“八·一”南昌起義的背景,革命領袖會師井岡山後的軼事,以及廬山在中国革命進程中的歷史意義。
對能夠參加此次活動的香港青少年來說,這個暑期生活過得非同一般。不僅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當年鬥爭的艱難,而且深刻領悟到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堅定信念、艱苦奮鬥、開創新路、無私奉獻。這一精神將會在他們的人生發展道路上産生無窮的力量,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激勵他們進取奮鬥,最終成爲香港乃至中国社會建設的棟樑。
聽到香港青少年總結此次活動的收穫,那些飽含真情實感的發言,讓組織“紅色之旅江西行”的施展望博士頗感欣慰。“當外国人都千方百計想瞭解中国時,作爲香港回歸後的新生代,卻對国家歷史的認知近乎於空白。此次活動作爲香港的先例,就是爲了讓年輕一代認識歷史,認識到香港自古就是祖国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情感上回歸祖国,由衷地引發內心的国家榮譽感。”他如是說,強烈表现出希望香港青少年能夠彌合文化斷層,增強對祖国的歸屬感。
對於施展望博士來說,香港青少年文化意識真正融入到中華歷史,是構建和諧香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證。他認爲,對国情認識的差異,直接導致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存在,使特區政府的一些政策無法得到貫徹和落實。這僅僅是精神層面出現的問題,在經濟建設方面,也存在著不和諧的現象。
譬如在擔任中小企業委員期間,他發現雖然政府有政策鼓勵銀行開展60萬元以下小額貸款業務,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困難。銀行總是以規避風險爲前提,對貸款進行種種限制,極大影響了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良性發展。另外,他還指出,政府對大企業、大財團的政策傾斜較重,只將目光停留在直觀經濟效益層面,而忽視了中小企業的潛在能力。試想,哪一家大企業不是從小做到大,香港和內地經濟的飛速發展何嘗沒有中小企業的功勞?如果長期將中小企業擱置於一旁,勢必損壞了香港經濟發展的造血系統,對整個經濟環境的和諧進步將産生消極影響。
“文化和經濟是香港和諧發展的雙重引力,關繫到香港的長治久安、繁榮穩定。香港並不缺乏人才,最近當選世衛總幹事的陳馮富珍女士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所欠缺的就是和諧的發展空間。”施展望博士語氣平和地說,體現著一名企業家的愛港愛国情懷,是由和諧心境派生出的一種愛国主義情感。
後記
施展望博士總結成功經驗時,提到每一天都應當有計劃性,不虛度時光。的確,他的人生故事正是由每一天組成,而貫穿始終的則是他的和諧心境。
做每件事的開始,他想到的往往是他人利益、社會利益和国家利益,經商時的分享原則,奉獻時的無私精神,無不體現了他無爭無求的人生境界。
“澹泊名利”不是隨口一說,而是體現在了他的實際行動當中,涉足多元化行業,參加各類慈善活動,是他的胸懷海納百川之使然。正如五行和合一般,他的心境在包容與奉獻中而變得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