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通国有置业集团承办的“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暨学术研讨会(南通展年)于2012年11月8日至12月15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唐闸1895园区,国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区举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先生以“纤维艺术本是一根线,经纬编织成就了一片天地”为题,为这届的双年展作品集撰写了“序”。
本届纤维艺术展的主题是“回归与超越”,有来自美国、英国、波兰、加拿大、意大利、瑞典、丹麦、德国、巴西、荷兰、澳大利亚、格鲁吉亚、韩国、日本等37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包括及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沈阳大学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台南大学等80余所综合大学艺术院校和职业技术高校,共307件作品齐聚南通,拥有三个展区5000余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堪称“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国际纤维艺术展。
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这里所说的传统与现代的交汇有两层意思,首先是这届国际双年展的选址。“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暨学术研讨会(南通展年)的整个活动选址在南通唐闸中国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区1895园区进行,1895园区本身的历史痕迹就代表了传统。南通市委副书记、南通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国华先生在他的开幕式致辞中也特别说道:“100多年前,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在南通建立近代中国第一家‘大生纱丝厂’等一批工业实体,本届展会选择在唐闸古镇举办,不仅可以有力促进南通城市及纤维艺术走向世界,也将极大地扩大国际纤维艺术的影响力”。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先生也对表达了对展览的期望:“希望唐闸文化创意产业园借这次纤维艺术展的东风,进一步做好规划、搭好平台、深化发展,早日实现由‘工业文明活化石’到‘时尚创意新天地’的蜕变,努力跻身省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行列,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双年展总策展人邓林女士也对展览场地做出高度评价:“在拥有百年纺织历史的工业老厂房里,在参差的红砖、斑驳的泥墙面上,纤维艺术作品融入了空间、融入了历史,此时,纤维艺术与老厂房浑然天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传统与现代交汇的另外一层意思,则是表示现代纤维艺术的形式是在传统手工艺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圣何塞纺织艺术博物馆馆长德伯拉女士说:“纤维艺术作为艺术的分支,相对于繁杂的当代艺术,具有手工艺和传统的特色,相比更加纯粹,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保护和发展纤维艺术。”而美国著名纤维艺术家南希·科兹考斯基女士则看到了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形式感在1895这样的工业老厂房里,给整个环境带来改变的现象。她说:“当代越来越多的艺术媒介出现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纤维艺术家要思考如何改变物质的结构,如何改变人们思考艺术史的方法,比如1895园区虽然都是工业老厂房,但纤维艺术改变了它的面貌。”
回归与超越
11月9日下午2时至4时,在工业遗存保护区礼堂举行了本届双年展的学术研讨会。日本著名纤维艺术家福本繁树先生在研讨会上谦虚地说:“日本纤维艺术没有中国发展得好,因为日本主要致力于保护传统,而忽略创新。因此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一方面要守护传统,另一方面要拓进,即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代表中国纤维艺术家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秦岱华教授则强调:“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正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机,我们不仅要吸收世界优秀艺术的养分,更应该梳理、思考自己的传统,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文化资源可以借鉴。因此,艺术家应该回观自己的艺术,回归内心,有自己的文化立场,这样纤维艺术的前景会更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冯远先生为这届的国际纤维展确定了基调:“纤维艺术在材料与观念、物质与精神、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将如何进一步拓展自身?”“我们的答案是回归与超越。我们既要尊重纤维的物质性和工艺性,又要注入艺术的精神性和观念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便是回归的真谛。”
超越的意义在于当代纤维艺术家对于现代纤维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所做出的深刻思考与探讨。如何保护和发展纤维艺术?如何建立当代纤维艺术的评价标准、批评体系?如何处理传统与当代、技术与艺术、存在与空间的关系?无不是当今纤维艺术发展需要面对、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董雅先生为“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走到今天进行了总结:这个展览从2000年开始至今走过了12年,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学术性最强、参与人数最多的国际纤维艺术展,坚持举办这样一个大型的国际展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非常令人敬佩的。当今纤维艺术的发展所呈现的特点或趋势有以下几点:一、由以往平面的壁挂概念逐渐演变成了空间的概念。展示更加注重空间的分割、照明的配合、参观流线的设计,人们在走动的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丰富的变化。纤维艺术的展示与环境艺术、空间艺术相结合是一种艺术升华。二、在不同的城市办展,有利于纤维艺术的传播和普及。至今纤维展已经在北京、上海、苏州、郑州、南通5个城市举办了7届,其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大,纤维艺术世界巡展也早已从北美、东欧行至南美,因此展览可以逐渐走出国门,到世界其它城市举办。
纤维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环境艺术、空间艺术、公共艺术、社会艺术、大众艺术、普及艺术,真正做到了既传统又时尚,既高雅又质朴,既专业又综合,面向国际、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上接传统、下接行业,进行着不断自我超越的发展与进步。
本届纤维艺术展的主题是“回归与超越”,有来自美国、英国、波兰、加拿大、意大利、瑞典、丹麦、德国、巴西、荷兰、澳大利亚、格鲁吉亚、韩国、日本等37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包括及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沈阳大学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台南大学等80余所综合大学艺术院校和职业技术高校,共307件作品齐聚南通,拥有三个展区5000余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堪称“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国际纤维艺术展。
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这里所说的传统与现代的交汇有两层意思,首先是这届国际双年展的选址。“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暨学术研讨会(南通展年)的整个活动选址在南通唐闸中国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区1895园区进行,1895园区本身的历史痕迹就代表了传统。南通市委副书记、南通市人民政府市长张国华先生在他的开幕式致辞中也特别说道:“100多年前,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在南通建立近代中国第一家‘大生纱丝厂’等一批工业实体,本届展会选择在唐闸古镇举办,不仅可以有力促进南通城市及纤维艺术走向世界,也将极大地扩大国际纤维艺术的影响力”。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先生也对表达了对展览的期望:“希望唐闸文化创意产业园借这次纤维艺术展的东风,进一步做好规划、搭好平台、深化发展,早日实现由‘工业文明活化石’到‘时尚创意新天地’的蜕变,努力跻身省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行列,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双年展总策展人邓林女士也对展览场地做出高度评价:“在拥有百年纺织历史的工业老厂房里,在参差的红砖、斑驳的泥墙面上,纤维艺术作品融入了空间、融入了历史,此时,纤维艺术与老厂房浑然天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传统与现代交汇的另外一层意思,则是表示现代纤维艺术的形式是在传统手工艺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圣何塞纺织艺术博物馆馆长德伯拉女士说:“纤维艺术作为艺术的分支,相对于繁杂的当代艺术,具有手工艺和传统的特色,相比更加纯粹,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保护和发展纤维艺术。”而美国著名纤维艺术家南希·科兹考斯基女士则看到了现代纤维艺术作品的形式感在1895这样的工业老厂房里,给整个环境带来改变的现象。她说:“当代越来越多的艺术媒介出现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纤维艺术家要思考如何改变物质的结构,如何改变人们思考艺术史的方法,比如1895园区虽然都是工业老厂房,但纤维艺术改变了它的面貌。”
回归与超越
11月9日下午2时至4时,在工业遗存保护区礼堂举行了本届双年展的学术研讨会。日本著名纤维艺术家福本繁树先生在研讨会上谦虚地说:“日本纤维艺术没有中国发展得好,因为日本主要致力于保护传统,而忽略创新。因此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一方面要守护传统,另一方面要拓进,即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代表中国纤维艺术家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秦岱华教授则强调:“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正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机,我们不仅要吸收世界优秀艺术的养分,更应该梳理、思考自己的传统,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文化资源可以借鉴。因此,艺术家应该回观自己的艺术,回归内心,有自己的文化立场,这样纤维艺术的前景会更好。”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冯远先生为这届的国际纤维展确定了基调:“纤维艺术在材料与观念、物质与精神、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将如何进一步拓展自身?”“我们的答案是回归与超越。我们既要尊重纤维的物质性和工艺性,又要注入艺术的精神性和观念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便是回归的真谛。”
超越的意义在于当代纤维艺术家对于现代纤维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所做出的深刻思考与探讨。如何保护和发展纤维艺术?如何建立当代纤维艺术的评价标准、批评体系?如何处理传统与当代、技术与艺术、存在与空间的关系?无不是当今纤维艺术发展需要面对、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董雅先生为“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走到今天进行了总结:这个展览从2000年开始至今走过了12年,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学术性最强、参与人数最多的国际纤维艺术展,坚持举办这样一个大型的国际展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非常令人敬佩的。当今纤维艺术的发展所呈现的特点或趋势有以下几点:一、由以往平面的壁挂概念逐渐演变成了空间的概念。展示更加注重空间的分割、照明的配合、参观流线的设计,人们在走动的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丰富的变化。纤维艺术的展示与环境艺术、空间艺术相结合是一种艺术升华。二、在不同的城市办展,有利于纤维艺术的传播和普及。至今纤维展已经在北京、上海、苏州、郑州、南通5个城市举办了7届,其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大,纤维艺术世界巡展也早已从北美、东欧行至南美,因此展览可以逐渐走出国门,到世界其它城市举办。
纤维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环境艺术、空间艺术、公共艺术、社会艺术、大众艺术、普及艺术,真正做到了既传统又时尚,既高雅又质朴,既专业又综合,面向国际、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上接传统、下接行业,进行着不断自我超越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