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需要构建一套科学的交流机制,使中小学之间顺利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59-02
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小学语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后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有了几点思考。
一、中小学问卷调查概况
1.调查对象。
城区边沿工业小镇初一级部分师生和小学六年级部分师生,其中初一学生50人,小学六年级学生48人,初一级语文任课教师8人,小学六年级语文任课教师8人。
2.调查内容。
对学生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和满意度的现状调查,对教师交往现状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认可度和学习效果满意度的调查。
3.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4.调查结果。
(1)小学六年级学生和初中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调查结果。
以上的數据显示学生学习还是比较自觉的,但善于自主学习、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比例却不高,而且小学生比中学生低,大多学生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2)小学六年级学生和初中七年级学生对自己成绩的满意度调查统计。
以上的数据显示小学六年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满意度比较高,而初一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满意度确明显下降。
(3)小学六年级学生升入初一前后的心理变化。
以上的数据显示小学六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升上初中读书充满了热情,非常兴奋,而真正升上初中后感觉不适应的也占了一部分。
(4)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以上的数据显示,初中语文教师明显比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高,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高了很多。
(5)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教师的交往情况。
以上的数据显示,初中和小学的语文教师都认为有必要交流,但真正主动交流的教师占的比例却不多,只是偶尔有交流。
二、调查结果带来的几点思考
以上的几项数据显示,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有明显的差异,学习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了解,缺乏沟通,造成了各管各的独立状态。反思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存在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等现象,各小学之间教学质量不均衡,学生素质不均衡,给初中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初中为追求分数可谓是想方设法,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基于现实客观的需要,笔者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协作交流,为学生铺路搭桥,顺利升入初中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中小学之间需要构建一套科学的交流机制,使中小学之间顺利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1.建立中小学语文信息交流机制,形成中小学语文信息互通的良好局面。各中小学可通过建立学生档案、成长记录袋、家校联系手册、评价制度的交流,使中小学之间互相了解,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以及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具有成果性的信息及时总结,加以提炼,获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建立中小学语文资源交流机制,形成中小学语文资源共享的优良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互联网的资源共享,交流教案、课件、教参、试题、教学视频等,对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方法、水平测试内容有一个相互的了解,达到知已知彼,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3.建立中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机制,形成中小学语文教师角色互换、互相体验的和谐氛围。教育行政机构可创设条件,组织开展中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论坛、教师角色互换、中小学教师互相调研、相互参加学生家长会等活动,给初中教师了解小学生信息提供多元平台,让初中教师更多更早地对即将升上中学的学生学习现状和心理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让小学教师对初中的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建立中小学语文教研交流机制,探索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衔接期教学的有效运行策略。中小学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改进教学方法”这样一个有效的教研交流循环过程,寻找出学生喜欢且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找寻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策略,并最终实现中小学教师在观念上的衔接。举办各种“教育开放日”活动,让小学生及其家长走进中学,了解他们将要就读的学校环境,听听初中老师上的课,让小学生和家长提前感受初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不同,要做好哪些准备,才能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使小学生和家长都有一个前期的心理准备。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59-02
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小学语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后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有了几点思考。
一、中小学问卷调查概况
1.调查对象。
城区边沿工业小镇初一级部分师生和小学六年级部分师生,其中初一学生50人,小学六年级学生48人,初一级语文任课教师8人,小学六年级语文任课教师8人。
2.调查内容。
对学生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和满意度的现状调查,对教师交往现状以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认可度和学习效果满意度的调查。
3.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4.调查结果。
(1)小学六年级学生和初中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调查结果。
以上的數据显示学生学习还是比较自觉的,但善于自主学习、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比例却不高,而且小学生比中学生低,大多学生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2)小学六年级学生和初中七年级学生对自己成绩的满意度调查统计。
以上的数据显示小学六年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满意度比较高,而初一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满意度确明显下降。
(3)小学六年级学生升入初一前后的心理变化。
以上的数据显示小学六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升上初中读书充满了热情,非常兴奋,而真正升上初中后感觉不适应的也占了一部分。
(4)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以上的数据显示,初中语文教师明显比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高,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高了很多。
(5)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教师的交往情况。
以上的数据显示,初中和小学的语文教师都认为有必要交流,但真正主动交流的教师占的比例却不多,只是偶尔有交流。
二、调查结果带来的几点思考
以上的几项数据显示,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有明显的差异,学习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了解,缺乏沟通,造成了各管各的独立状态。反思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存在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等现象,各小学之间教学质量不均衡,学生素质不均衡,给初中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初中为追求分数可谓是想方设法,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基于现实客观的需要,笔者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协作交流,为学生铺路搭桥,顺利升入初中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中小学之间需要构建一套科学的交流机制,使中小学之间顺利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1.建立中小学语文信息交流机制,形成中小学语文信息互通的良好局面。各中小学可通过建立学生档案、成长记录袋、家校联系手册、评价制度的交流,使中小学之间互相了解,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以及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具有成果性的信息及时总结,加以提炼,获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建立中小学语文资源交流机制,形成中小学语文资源共享的优良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互联网的资源共享,交流教案、课件、教参、试题、教学视频等,对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方法、水平测试内容有一个相互的了解,达到知已知彼,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3.建立中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机制,形成中小学语文教师角色互换、互相体验的和谐氛围。教育行政机构可创设条件,组织开展中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论坛、教师角色互换、中小学教师互相调研、相互参加学生家长会等活动,给初中教师了解小学生信息提供多元平台,让初中教师更多更早地对即将升上中学的学生学习现状和心理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让小学教师对初中的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建立中小学语文教研交流机制,探索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衔接期教学的有效运行策略。中小学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改进教学方法”这样一个有效的教研交流循环过程,寻找出学生喜欢且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找寻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策略,并最终实现中小学教师在观念上的衔接。举办各种“教育开放日”活动,让小学生及其家长走进中学,了解他们将要就读的学校环境,听听初中老师上的课,让小学生和家长提前感受初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不同,要做好哪些准备,才能适应初中学习生活,使小学生和家长都有一个前期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