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玉溪市的峨山、新平、元江三个民族自治地方高度重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为推进民族自治地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现代农业基础。
一、民族自治地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
(一)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为改革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各县都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制定相关制度措施。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意见》和正在修改完善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等。这些制度措施从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六大方面明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支持方向和环节,助推了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健康、高效迈进。二是明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资金扶持。例如新平县每年由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同时积极争取省级、市级专项资金的投入,对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等进行奖励。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三个民族自治地方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比较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例如元江县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做实粮烟蔗传统产业,做大特色水果产业,做精特色生物产业,传统产业得到提质增效,水果产业迅猛发展,特色生物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峨山县蔬菜产业面积和产量再创新高,温带水果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水产养殖效益增加,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平县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新型服务业态崭露头角,农业电子商务稳步发展。
(三)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科教引领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专家工作站、专业化科技服务团队等模式,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开展特色优良品种、绿色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引进、集成、应用。二是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示范村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完善“专家+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区+辐射带动户”的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推动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提高高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提高种养殖效益。三是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积极创建“互联网+农业”平台,推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头示范,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机制。四是加强农科人才培养。每年选送数名科技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修、进修、学习深造,选派部分科技人员到发达地区和现代农业企业顶岗锻炼、学习,鼓励基层农技人员提高学历,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公共服务技能。
(四)培育新型农民,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地位,稳步推进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经营方式,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经营主体。例如新平县培育了农业龙头企业90个,家庭农场241个,专业合作社185个,现代农业庄园7个等。此外,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业人才,扶持和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
(五)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一是各县成立以农业局局长为组长的农业生态保护领导小组,出台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措施意见,积极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变。二是推进绿色生产新技术和措施的应用。例如元江积极与云南润家园植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集成绿色农业病虫害防控试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和实施田间节水设施,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和治理;探索多种生态循环方式,提高生态效益要经济效益;加强普通野生稻保护区日常管护工作,积极开展农业野生植物及外来入侵生物调查工作;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建设。三是完善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站硬件配套。所有乡镇基本具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能力,县级具备了农残定量检测能力。
(六)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一产、促进二产、强推三产,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逐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解决产业融合度低、层次浅,新型经营主体发育慢,先进技术要素渗透力弱等问题。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壮大农业加工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例如新平县已形成了糖料加工、植物纤维加工(造纸)、酱菜加工、茶叶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民族特色肉制品加工、烟叶初加工、果蔬初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二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打造一批集农业生态观光、民族民俗体验、乡村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三是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抓手,推进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及双创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推动农村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
二、民族自治地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成效
(一)农业经济实现稳步增长。以2016年统计为例,三个民族自治地方的农林牧渔业增速都保持在6﹪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农产品产量特色经济作物、畜牧业生产情况都实现了稳步增长。
(二)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一产增速达到6﹪以上,二产增速达到10﹪以上,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明显加快,增速均保持在11﹪以上。并且第三产业的产值都超过了一二产业产值。
(三)重点工作取得“四项突破”。一是开放型农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在玉溪市出台《玉溪市加快开放型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上,各自治地方以开放型农业为突破口,安排开放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开放型农业产业建设;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二是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元江县万绿、大有为等六家企业拥有有机农产品证书;丰年公司、果洛垤合作社拥有绿色食品证书。三是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从事农产品加工经营主体逐年增多,帶动示范效应明显上升,农业庄园经济成效明显,四是“互联网+现代农业”取得新突破。新平县水塘肥猪交易市场通过“互联网+市场”的模式,年交易量在20万头以上,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肥猪交易市场。
(四)生产安全实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制定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推进和规范“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二是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重视动植物重大疫病的监测、预警、防控及扑灭工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建设、经费投入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大力推行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完善重点病虫害统防统治机制,从技术源头减控农(兽)药投入。三是确保了杜绝较大及以上农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年未发生死亡3人以上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农机安全、渔业安全、农药使用安全、农村沼气建设安全保持了较好形势。
一、民族自治地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
(一)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为改革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各县都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制定相关制度措施。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意见》和正在修改完善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等。这些制度措施从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六大方面明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支持方向和环节,助推了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健康、高效迈进。二是明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资金扶持。例如新平县每年由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同时积极争取省级、市级专项资金的投入,对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等进行奖励。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三个民族自治地方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比较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例如元江县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做实粮烟蔗传统产业,做大特色水果产业,做精特色生物产业,传统产业得到提质增效,水果产业迅猛发展,特色生物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峨山县蔬菜产业面积和产量再创新高,温带水果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水产养殖效益增加,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新平县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新型服务业态崭露头角,农业电子商务稳步发展。
(三)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科教引领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专家工作站、专业化科技服务团队等模式,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开展特色优良品种、绿色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引进、集成、应用。二是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示范村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完善“专家+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区+辐射带动户”的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推动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提高高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提高种养殖效益。三是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积极创建“互联网+农业”平台,推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头示范,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机制。四是加强农科人才培养。每年选送数名科技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修、进修、学习深造,选派部分科技人员到发达地区和现代农业企业顶岗锻炼、学习,鼓励基层农技人员提高学历,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公共服务技能。
(四)培育新型农民,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地位,稳步推进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经营方式,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经营主体。例如新平县培育了农业龙头企业90个,家庭农场241个,专业合作社185个,现代农业庄园7个等。此外,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业人才,扶持和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
(五)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一是各县成立以农业局局长为组长的农业生态保护领导小组,出台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措施意见,积极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变。二是推进绿色生产新技术和措施的应用。例如元江积极与云南润家园植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集成绿色农业病虫害防控试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和实施田间节水设施,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和治理;探索多种生态循环方式,提高生态效益要经济效益;加强普通野生稻保护区日常管护工作,积极开展农业野生植物及外来入侵生物调查工作;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建设。三是完善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站硬件配套。所有乡镇基本具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能力,县级具备了农残定量检测能力。
(六)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一产、促进二产、强推三产,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逐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解决产业融合度低、层次浅,新型经营主体发育慢,先进技术要素渗透力弱等问题。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壮大农业加工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例如新平县已形成了糖料加工、植物纤维加工(造纸)、酱菜加工、茶叶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民族特色肉制品加工、烟叶初加工、果蔬初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二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打造一批集农业生态观光、民族民俗体验、乡村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三是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抓手,推进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及双创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推动农村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
二、民族自治地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成效
(一)农业经济实现稳步增长。以2016年统计为例,三个民族自治地方的农林牧渔业增速都保持在6﹪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农产品产量特色经济作物、畜牧业生产情况都实现了稳步增长。
(二)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一产增速达到6﹪以上,二产增速达到10﹪以上,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明显加快,增速均保持在11﹪以上。并且第三产业的产值都超过了一二产业产值。
(三)重点工作取得“四项突破”。一是开放型农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在玉溪市出台《玉溪市加快开放型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上,各自治地方以开放型农业为突破口,安排开放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开放型农业产业建设;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二是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元江县万绿、大有为等六家企业拥有有机农产品证书;丰年公司、果洛垤合作社拥有绿色食品证书。三是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从事农产品加工经营主体逐年增多,帶动示范效应明显上升,农业庄园经济成效明显,四是“互联网+现代农业”取得新突破。新平县水塘肥猪交易市场通过“互联网+市场”的模式,年交易量在20万头以上,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肥猪交易市场。
(四)生产安全实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制定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推进和规范“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二是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重视动植物重大疫病的监测、预警、防控及扑灭工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建设、经费投入等措施,有效地遏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大力推行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完善重点病虫害统防统治机制,从技术源头减控农(兽)药投入。三是确保了杜绝较大及以上农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年未发生死亡3人以上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农机安全、渔业安全、农药使用安全、农村沼气建设安全保持了较好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