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茶的加工工艺研究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sl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蕨菜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感官评定结果和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蕨菜茶所浸提出的黄酮含量确定选择适宜的杀青方法、干燥温度、切段长度及冲泡温度.结果表明,将新鲜的蕨菜采用蒸汽杀青5 min,在110~130℃条件下烘干,并剪切成2 cm长度是适宜的加工方法,加沸水冲泡饮用较好.
其他文献
日本食品用酶制剂市场规模约达120亿日元,其中比重最大的是用于淀粉的液化、糖化、异构化的相关糖类酶(淀粉液化酶、淀粉糖化酶、葡萄糖水解酶、葡萄糖异构酶等)。糖类相关酶制
研究了提取及分离纯化大蒜绿变物质的方法.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80%的甲醇溶液,按料液比1:3(g:mL),室温浸提24h,提取效果最好;利用薄层层析法进行色素的分离纯化,确定展层剂为体积
构建了植物甜蛋白des—pGlul—Brazzein高效表达的工程菌株,对其IPTG诱导条件进行了研究。IPTG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温度对菌株生长和目的蛋白表达的试验结果显示,温度是重要的
研究了8种大孔吸附树脂及聚酰胺对水解鞣质的吸附与解析性能,从中选出LSA-21树脂具有较大吸附量和解吸率.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提取液浓度、pH值以及流速等对LSA-21树脂吸附量
研究了江米酒制作米酒奶的凝乳机理。试验结果证实,江米酒中的凝乳活性因子,即江米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是米酒奶凝乳的主要原因。
以L-苏氨酸生产菌TRFC为供试菌株,研究了碳源对L-苏氨酸发酵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的影响.采用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生产L-苏氨酸,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发酵液中L-苏氨酸的产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