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车展上曝光的海马汽车(000572.SZ)首款B级概念车“曜”,经官方确认将在明年投入量产。这是海马汽车发力中高端汽车的开始。
但就在海马汽车准备向上突破的时候,其经营状况似乎又回到了前几年的不稳定状态。根据日前海马汽车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19.89亿元,净利润为2166万元,同比分别下滑34.5%和74%。
对此,民族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对《投资者报》记者说,海马汽车正在经历一个调整期。与大多数民族品牌一样,在经历两年的快速发展之后,销量和利润都有一个下滑的过程。“这个调整期一般需要两到三年。”
亏损或将重现
对于今年的整体情况,海马汽车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有可能亏损或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大幅度变化。
实际上,在海马汽车与马自达正式分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2008年,其主营业务就出现了亏损。曹鹤称,双方分手后的2006年和2007年海马业绩还比较好,但从那以后,海马汽车仍旧没有超过2007年4.89亿元净利润的营业规模。
2008年和2009年,海马汽车分别亏损1.9亿元和2.5亿元。在此背景下,2010年后,海马汽车进行重大战略调整,压缩价格较低的海福星产量,重点发展福美来,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同时进行一系列新产品开发,当年海马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3.9亿元。不过,到2011年第四季度,海马汽车再度出现亏损,当季亏损额度为4200万元。
另外,除一汽海马外,海马汽车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都在下降。海马商务汽车2011年的利润为5946万元,同比下降54%;海马轿车2011年亏损9000多万元,而2010年盈利2754万元。
汽车专家杨再舜对《投资者报》记者说,海马商务车和海马轿车主要生产福仕达微车和海马王子。在五菱之光、东风小康等大品牌的挤压下,福仕达的竞争压力非常大。而海马王子属于3万元区间的小型轿车,盈利能力较弱。
曹鹤分析说,自主品牌在在经历几年快速发展之后,一般都会出现销量、利润下滑的调整期,一般为两到三年。自从与马自达“分手”后,海马汽车要在马自达遗留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在产品上进行换代。
不断调整的产品结构
2011年,海马汽车整体销售22万辆,同比增长5.9%。但是,海马汽车的产品结构并不理想。
目前,海马汽车品系已经覆盖A0级、A级和B级等平台系列。自2010年开始,一些新车型的开发就陆续启动,满足新节能补贴标准的福美来、海福星、丘比特、骑士自动挡、2011款普力马等都已按计划推向市场。
但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海马乘用车(包括海马王子)2011年共销售16.5万辆,其中福美来销售8万辆以上,占据了总份额的50%左右。海马汽车过于集中依赖福美来这一款车。今年一季度,福美来销量为1.5万辆,同比下滑31.7%。这也造成了今年一季度海马汽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下滑。
2006年,海马刚刚结束与马自达汽车长达15年的技术合作,独自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在市场布局上,海马汽车希望凭借海福星、福美来2代、海马3等三款产品形成中级车梯队,树立海马在该细分市场中的品牌形象。
从技术渊源上说,海福星源自福美来一代。这让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价格较低的海福星,而福美来则少人问津。原本寄予厚望的海马3也因定价问题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今年一季度海马3的销量仅仅为75辆。
而2008年,海马全年销量不至10万辆,海福星的销量就接近7万辆,这已经偏离了海马当初的品牌预定轨道。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吴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马并不是要成为一个生产A级入门车型的企业,海福星的低端定位势必会影响海马品牌向上的战略规划。
于是,从2008年开始,海马开始调整海福星的产量规模。2009年,海福星总产量控制在3万~4万辆;2010年禁止在4S店内展示;2011年从整个4S体系中剔除。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海福星2011年销量刚到1万辆,海马汽车全部车型的单车平均价格也从2010年的7.2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8.6万元。
刚刚调整好海福星,海马企业又因此陷入了过度依赖福美来的现状。2011年福美来占据海马乘用车销量的一半左右。
不过,海马显然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积极在进行产品线的丰富和向上。北京车展上,海马汽车推出了首款B级车“曜”,正式向中高端发力。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特聘专家崔东树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近两年自主品牌向上发力,但是在品牌、技术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在B级车市场上还难以与德系、日系车抗争。
与一汽的恩怨
1992年日本马自达与当时的海南汽车制造厂合作成立了海南马自达;1997年,海南汽车厂并入一汽集团。从此,海马、一汽、马自达陷入错综复杂的三角恋关系之中。
1997年11月,一汽集团和海南省政府经过协商签订了《关于兼并海南汽车制造厂组建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的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将以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的方式实现资产重组,成立一汽海南马自达有限公司,其中一汽国有资本占51%,海南汽车国有资本占49%。
虽然通过政府撮合,海马通过一汽而获得了生产许可,但此兼并通过国有资产无偿划拨方式完成,海马方面对此无偿划拨一直颇有微词。海马与一汽合作的目的只是为了给产品上“户口”,解决当时海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没有进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
2003年,海马的销量达到5.5万辆,开始酝酿脱离一汽的控制。2003年初,为牵制海马,一汽让日本马自达将原本属于海马的M6车型放到了长春,而后M3又进入长安福特马自达,海马陷入没有新车型的境地。
2004年2月,经各方周旋,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注册资本为12亿元,一汽、海马分别占股49%,海南省国资委占股2%。
2007年海南国资委将1%股权以及收益权转拨给海马、2008年海南国资委又将余下1%股权转拨海马。至此,海南方面实现了对海马汽车的绝对控股。
而海马对于一汽没有相关支持和投入却能获取投资收益颇有微词,有关海马对于一汽股权的收购传闻也一直没有间断。曾经有媒体刊登海马汽车因收购一汽股权而停牌的新闻,但后也不了了之。
现在来看,海马已经拥有了绝对控股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制订发展规划。曹鹤认为,但无论如何调整,海马还要加强核心产品和技术的研发。
但就在海马汽车准备向上突破的时候,其经营状况似乎又回到了前几年的不稳定状态。根据日前海马汽车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19.89亿元,净利润为2166万元,同比分别下滑34.5%和74%。
对此,民族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对《投资者报》记者说,海马汽车正在经历一个调整期。与大多数民族品牌一样,在经历两年的快速发展之后,销量和利润都有一个下滑的过程。“这个调整期一般需要两到三年。”
亏损或将重现
对于今年的整体情况,海马汽车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有可能亏损或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大幅度变化。
实际上,在海马汽车与马自达正式分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2008年,其主营业务就出现了亏损。曹鹤称,双方分手后的2006年和2007年海马业绩还比较好,但从那以后,海马汽车仍旧没有超过2007年4.89亿元净利润的营业规模。
2008年和2009年,海马汽车分别亏损1.9亿元和2.5亿元。在此背景下,2010年后,海马汽车进行重大战略调整,压缩价格较低的海福星产量,重点发展福美来,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同时进行一系列新产品开发,当年海马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3.9亿元。不过,到2011年第四季度,海马汽车再度出现亏损,当季亏损额度为4200万元。
另外,除一汽海马外,海马汽车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都在下降。海马商务汽车2011年的利润为5946万元,同比下降54%;海马轿车2011年亏损9000多万元,而2010年盈利2754万元。
汽车专家杨再舜对《投资者报》记者说,海马商务车和海马轿车主要生产福仕达微车和海马王子。在五菱之光、东风小康等大品牌的挤压下,福仕达的竞争压力非常大。而海马王子属于3万元区间的小型轿车,盈利能力较弱。
曹鹤分析说,自主品牌在在经历几年快速发展之后,一般都会出现销量、利润下滑的调整期,一般为两到三年。自从与马自达“分手”后,海马汽车要在马自达遗留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在产品上进行换代。
不断调整的产品结构
2011年,海马汽车整体销售22万辆,同比增长5.9%。但是,海马汽车的产品结构并不理想。
目前,海马汽车品系已经覆盖A0级、A级和B级等平台系列。自2010年开始,一些新车型的开发就陆续启动,满足新节能补贴标准的福美来、海福星、丘比特、骑士自动挡、2011款普力马等都已按计划推向市场。
但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海马乘用车(包括海马王子)2011年共销售16.5万辆,其中福美来销售8万辆以上,占据了总份额的50%左右。海马汽车过于集中依赖福美来这一款车。今年一季度,福美来销量为1.5万辆,同比下滑31.7%。这也造成了今年一季度海马汽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下滑。
2006年,海马刚刚结束与马自达汽车长达15年的技术合作,独自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在市场布局上,海马汽车希望凭借海福星、福美来2代、海马3等三款产品形成中级车梯队,树立海马在该细分市场中的品牌形象。
从技术渊源上说,海福星源自福美来一代。这让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价格较低的海福星,而福美来则少人问津。原本寄予厚望的海马3也因定价问题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今年一季度海马3的销量仅仅为75辆。
而2008年,海马全年销量不至10万辆,海福星的销量就接近7万辆,这已经偏离了海马当初的品牌预定轨道。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吴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马并不是要成为一个生产A级入门车型的企业,海福星的低端定位势必会影响海马品牌向上的战略规划。
于是,从2008年开始,海马开始调整海福星的产量规模。2009年,海福星总产量控制在3万~4万辆;2010年禁止在4S店内展示;2011年从整个4S体系中剔除。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海福星2011年销量刚到1万辆,海马汽车全部车型的单车平均价格也从2010年的7.2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8.6万元。
刚刚调整好海福星,海马企业又因此陷入了过度依赖福美来的现状。2011年福美来占据海马乘用车销量的一半左右。
不过,海马显然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积极在进行产品线的丰富和向上。北京车展上,海马汽车推出了首款B级车“曜”,正式向中高端发力。
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特聘专家崔东树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近两年自主品牌向上发力,但是在品牌、技术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在B级车市场上还难以与德系、日系车抗争。
与一汽的恩怨
1992年日本马自达与当时的海南汽车制造厂合作成立了海南马自达;1997年,海南汽车厂并入一汽集团。从此,海马、一汽、马自达陷入错综复杂的三角恋关系之中。
1997年11月,一汽集团和海南省政府经过协商签订了《关于兼并海南汽车制造厂组建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的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将以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的方式实现资产重组,成立一汽海南马自达有限公司,其中一汽国有资本占51%,海南汽车国有资本占49%。
虽然通过政府撮合,海马通过一汽而获得了生产许可,但此兼并通过国有资产无偿划拨方式完成,海马方面对此无偿划拨一直颇有微词。海马与一汽合作的目的只是为了给产品上“户口”,解决当时海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没有进入国家汽车产品目录。
2003年,海马的销量达到5.5万辆,开始酝酿脱离一汽的控制。2003年初,为牵制海马,一汽让日本马自达将原本属于海马的M6车型放到了长春,而后M3又进入长安福特马自达,海马陷入没有新车型的境地。
2004年2月,经各方周旋,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注册资本为12亿元,一汽、海马分别占股49%,海南省国资委占股2%。
2007年海南国资委将1%股权以及收益权转拨给海马、2008年海南国资委又将余下1%股权转拨海马。至此,海南方面实现了对海马汽车的绝对控股。
而海马对于一汽没有相关支持和投入却能获取投资收益颇有微词,有关海马对于一汽股权的收购传闻也一直没有间断。曾经有媒体刊登海马汽车因收购一汽股权而停牌的新闻,但后也不了了之。
现在来看,海马已经拥有了绝对控股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制订发展规划。曹鹤认为,但无论如何调整,海马还要加强核心产品和技术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