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农村中小学全部实现了班班通,构建起三通两平台,基础设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作为农村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通过教育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教学曾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把直尺和圆规,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像并茂这样的特点,它将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技术支持教学,以生动的画面、动人的声音创设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能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科学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如讲述《圆》中有关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有关内容时,我利用FLASH设计了一个“动物趣味运动会”的情景,画面是小鸡、大象和河马分别骑着圆形车轮、方形车轮和三角形车轮的赛车进行比赛,并配上运动会的背景音乐。这个情景一出现在课堂上,问题就自然引出来,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又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对其应用把握不准。我们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处长及把线段两端处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和理解。多媒体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自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在数学教学中适时使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和谐的乐学氛围,使学习变成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从而达到“乐中求知”、“寓教于乐”的目的。这样从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教学平移、旋转、轴反射等几何变换时,在电脑上动画演示图形变换比在黑板比画易懂直观得多。几何图形变换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位置,通过图形变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学习《中点四边形》这一节课时,就充分利用了几何画板实施教学。例如:已知四边形ABCD是(?摇?摇),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摇?摇)。同学们大胆猜想、探究,四边形ABCD可以是(?摇?摇)?(1)任意四边形;(2)梯形;(3)等腰梯形;(4)矩形;(5)菱形;(6)正方形。按理每种情形要画一个图形进行探索,但利用几何画板便于拖动的特点,以点A为基本点,只画了一个图形,然后每种情形就不需另外画图,只拖动点A就可以变化出上面六种情况所需要的图形,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灵活性,更便于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中,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中点四边形的学习。而且在这个图形变化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了后面四边形EFGH的形状,对学生探索的方向进行了很好的引导。学生很轻松地就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当然也就增加了教学容量。
当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很多,课件的设计也要根据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设计,以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优化教学信息、增加教学容量增强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语言描述和板书等方面,语言陈述的内容过多,学生抓不住重点,前后内容联系困难。板书内容过多,不仅挤占时间太多,而且不利于老师的课堂组织,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例题、习题,使教与练的容量大大增加。如:对《圆的认识》设计采用了三个问题情景:首先是向学生提出圆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有哪几种?等学生回答后,从计算机中调出圆的几种图形,让学生集中精力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在对圆的判别中,设计插入一个绘制的车轮图像,使学生对圆的性质豁然醒悟;在对一堂课的归纳、小结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解题技巧以特写方式归于一张画面上,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又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先让学生观看一组由三角形组成的各种图案,以此揭示课题:认识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拿出他们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观察、测量、比较,揭示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组成元素。再让学生对现有的三角形图片和纸片进行分类,教师归纳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情况。最后再出示一组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点。这样融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教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原则
1.教学性原则
(1)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
(2)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3)能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2.可操作性原则
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最先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明之一,尤其是演示模拟实验,更符合科学性。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式力求准确无误,语言配音也要准确。但在科学性的评判上宣粗不宜细,要做具体分析。如果片面强调科学性,就会束缚人的手脚,不利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总之,在平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地方还有不少,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她好,就不分场合时时都离不开她,让学生整堂课只当观众,这样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我们要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选择,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数学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技术支持教学,以生动的画面、动人的声音创设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能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科学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如讲述《圆》中有关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有关内容时,我利用FLASH设计了一个“动物趣味运动会”的情景,画面是小鸡、大象和河马分别骑着圆形车轮、方形车轮和三角形车轮的赛车进行比赛,并配上运动会的背景音乐。这个情景一出现在课堂上,问题就自然引出来,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又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对其应用把握不准。我们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处长及把线段两端处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和理解。多媒体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自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在数学教学中适时使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和谐的乐学氛围,使学习变成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从而达到“乐中求知”、“寓教于乐”的目的。这样从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教学平移、旋转、轴反射等几何变换时,在电脑上动画演示图形变换比在黑板比画易懂直观得多。几何图形变换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位置,通过图形变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学习《中点四边形》这一节课时,就充分利用了几何画板实施教学。例如:已知四边形ABCD是(?摇?摇),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摇?摇)。同学们大胆猜想、探究,四边形ABCD可以是(?摇?摇)?(1)任意四边形;(2)梯形;(3)等腰梯形;(4)矩形;(5)菱形;(6)正方形。按理每种情形要画一个图形进行探索,但利用几何画板便于拖动的特点,以点A为基本点,只画了一个图形,然后每种情形就不需另外画图,只拖动点A就可以变化出上面六种情况所需要的图形,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灵活性,更便于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中,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中点四边形的学习。而且在这个图形变化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了后面四边形EFGH的形状,对学生探索的方向进行了很好的引导。学生很轻松地就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当然也就增加了教学容量。
当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很多,课件的设计也要根据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设计,以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优化教学信息、增加教学容量增强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语言描述和板书等方面,语言陈述的内容过多,学生抓不住重点,前后内容联系困难。板书内容过多,不仅挤占时间太多,而且不利于老师的课堂组织,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例题、习题,使教与练的容量大大增加。如:对《圆的认识》设计采用了三个问题情景:首先是向学生提出圆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有哪几种?等学生回答后,从计算机中调出圆的几种图形,让学生集中精力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在对圆的判别中,设计插入一个绘制的车轮图像,使学生对圆的性质豁然醒悟;在对一堂课的归纳、小结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解题技巧以特写方式归于一张画面上,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又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先让学生观看一组由三角形组成的各种图案,以此揭示课题:认识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拿出他们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观察、测量、比较,揭示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组成元素。再让学生对现有的三角形图片和纸片进行分类,教师归纳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情况。最后再出示一组课堂练习,巩固知识点。这样融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教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原则
1.教学性原则
(1)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
(2)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3)能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2.可操作性原则
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最先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明之一,尤其是演示模拟实验,更符合科学性。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式力求准确无误,语言配音也要准确。但在科学性的评判上宣粗不宜细,要做具体分析。如果片面强调科学性,就会束缚人的手脚,不利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总之,在平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地方还有不少,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她好,就不分场合时时都离不开她,让学生整堂课只当观众,这样费时费力且收效甚微。我们要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选择,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