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内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意义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一氧化氮(NO)在继发性脑损害中的生理及病理作用. 方法在使用Marmarou法创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于伤后不同时间取大鼠脑组织,采用Griess反应法观测NO在外伤后脑组织内表达的时程变化,并采用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抑制剂氨基胍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结果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NO水平即刻升高(P<0.01),于伤后12 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4,48 h和7 d再次升高,与12 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伤对照组神经轴索断裂数目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也高于氨基胍实验组(P<0.05). 结论 (1)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内NO表达水平出现两个高峰,中晚期(24,48 h和7 d)NO出现二次升高.(2)NO可能参与了脑损伤后轴索损伤的继发过程;(3)氨基胍对外伤后神经轴索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培养广大员工良好的节能减排意识,强化措施落实,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增加效益。方法从细节入手,多措并举,多部门联合。结果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结论改变医院粗放型的管理局面,并使我院节能减排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关键词】节能减排;多措并举;细节入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兔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复苏液的影响.方法 72只创伤性休克模型兔分为6组,林格氏液组按失血量2倍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其他各组按6 ml/kg分别输入右旋糖酐40、706代血浆、7.5%氯化钠和20%白蛋白.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D11b、sICAM-1表达值.结果各实验组休克1 h CD11b及
目的 探讨两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快速检测感染性角膜炎和眼内炎病原体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采集2001年9月至2002年5月51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刮片或泪液和16例眼内炎的玻璃体液,先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技术检测病原体是细菌、真菌还是单纯疱疹病毒, 然后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SPCR)检测病原体细菌或真菌的种类.比较PCR与微生物培养所需的时间和阳性率及其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
目的 初步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系-B3(LEC-B3)内Ca2+转导的途径.方法人LEC-B3传代培养,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于解冻后的第三代细胞中分别加入10 μg/L bFGF、10 mmol/L咖啡因、10 mmol/L兰尼碱、50 mmol/L普鲁卡因及0.5 mmol/L金雀异黄素,通过观测细胞内相对荧光强度实时观察细胞内Ca2+浓度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