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底,在一次互联网创业者大会上,春雨移动健康的创始人兼CEO张锐开口的第一句话是:“我今天来讲的是一个外行怎么做一个垂直领域(特定专业领域)内行的东西,因为我不懂医、不懂药。”张锐2011年创办春雨医生(以下简称春雨)。经历3年的时间,它已经成为国内M-health的第一品牌,目前拥有3300万激活用户,4万名签约医生,每天有5万个健康问题在春雨上得到解答。
“我觉得内行去做内行的公司那才叫勇气,外行去做,可以无知者无畏地去干事。”张锐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
找到背靠背的合伙人
张锐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名音乐教师,因为从小到大在医院环境下长大,对这个行业有亲近感,“算是误打误撞进入了移动健康领域”。“我从小特别叛逆,父母不太管我,管也管不住,想学什么、想做什么,就去学、去做了。”张锐本科时,就读中国人民大学生物系,后来转而对新闻产生兴趣,研究生选择了新闻专业,宽松的“放养式”家庭教育也促成了张锐后来一步步大胆的选择,“不去大胆尝试,连碰上好运的機会都没有,我很庆幸自己一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研究生毕业后,张锐曾担任过《京华时报》新闻中心主任。2006年,因为嗅到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他选择离开这家纸媒,去了网易。在网易工作的后期,张锐分管产品,网易新闻客户端、网易公开课、网易论坛等都是他的作品。“移动互联网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它可以直接带来用户行为的改变。”2011年,张锐觉得“移动互联网创业的风口已经到来”,便毅然离开网易,自己创业。他选择的是医疗领域,因为他敏锐地注意到,中国的医疗行业这些年有好多改进,医疗产业被压抑的生命力正逐步被市场释放出来,“国家的利好政策一直在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包括处方药的放开等。整个资本市场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有很高预期。所以,不是我们有多牛,而是移动医疗这个行业本身就很火。”
在张锐看来,创业开始,找到对的合伙人是最重要的。“传媒人的劣势就是太飘,不靠谱,不扎实,对产品的细节和操作流程执行不够敏感。我们对未来、使命想得太多,对现实关注不够。喜欢指点江山,到最后自己把自己坑了。”张锐表示,因为一开始的自我反思,及时发现了自己的劣势,所以很幸运找到了优势互补的合伙人。
几个月后,张锐作为CEO组建起了春雨的骨干团队,首席技术官曾柏毅做过网易有道词典的首席工程师,首席运营官李光辉曾是香港伽马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张锐还拉来了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卢杰担任首席医疗官。张锐投了100多万,在几个合伙人中投的最多。
张锐打趣地说,“找合伙人比找老公、媳妇都难”。他把合伙人的关系看作背靠背的关系。“你得相信他,把后背交给他,后面的敌人他管。他也相信你能处理好关系。”
“轻问诊”的健康平台
张锐表示:“春雨是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要做成一个让人免费看病、低价交易、廉价买药的地方,这是我们的产品理想。”春雨医生移动客户端自从2011年11月上线到现在,产品已经扩展到春雨医生、育儿医生、孕期医生、春雨心镜、计步器等数款,内容涵盖医疗信息查询、健康新闻、在线问诊等多个维度。春雨更像是个健康平台,上游是自诊症状、病情等的数据库以及在线答疑的众多医学专家,下游是千万用户。张锐说,春雨做的是“轻问诊”服务,“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小毛病,主要服务这个人群”。
春雨的核心业务集中在自诊和问诊。自诊是用户在春雨移动端上,通过点击模拟人体的不适部位查到具体症状、治疗方法等信息;问诊是用户通过语音、图文等方式,向专业科室的医生快速免费提问或找医生付费提问,获得更详尽的服务。用户的问诊付费全部给医生,春雨不收取任何平台费用。
在春雨平台上,用户在问诊服务完结后,医生会跟用户说“亲,给个好评吧”。春雨有意弱化医生的医院及职称,强化用户评价以及根据评价计算出的医生推荐指数。张锐对记者强调,互联网思维最主要的是把产品做好,给用户创造价值,这是公司成长的关键,“很多人都在说用户导向,但很少有人一直坚持把用户当爹,首先要想到如何为用户省钱,而不是赚用户的钱。”
春雨产品努力的方向就是把传统的“看医生”变成“医生看我”。“美国有初级医生、家庭医生,但中国医生那么缺,怎么办?第一,用人工智能的方式降低医疗成本;第二,研发数据化设备,让一个医生管理很多病人的电子病历。”张锐介绍,春雨现在正在研发的设计可以让一个医生同时管理200个抑郁症患者的电子病历。
张锐对记者透露,公司目前没有盈利,还处于“烧钱”阶段,主要用在技术开发和人才上,但是有来自和药厂、健康器械厂商等合作的营业额,预计明年会达到收支平衡。春雨在2011年和2012年先后获得A轮和B轮融资,今年8月获得C轮5000万美元融资。对张锐来说,“A轮融资中投资者主要看团队,B轮主要看产品,C轮主要看产品模型和框架,D轮主要看商业模型和商业价值。”目前春雨平台的用户数和医生数仍在快速增长,张锐对记者坦言,“公司发展太快,有时觉得超出我的能力驾驭之外,虽然没有危机感,但有焦虑感。”
医药行业去渠道化
目前,张锐还在探索移动健康应用领域的商业模式,对他而言,春雨的商机主要来自与药厂、医疗和健康器械设备厂商、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等的合作。张锐表示,要把春雨做成c2b (消费者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努力帮用户省钱,才能挣钱。”张锐调研发现,国内药厂把70%—80%的经费用在营销上, “中国的医药行业非常黑暗。一粒药从出厂到消费者手里经过太多利益渠道,这些渠道都是小怪兽,给用户和国家都带来太多损失,他们不应该获取那么大的超额利润。”
张锐给春雨将来的发展定位就是去渠道化。“比如一粒药成本1元,用户买可能要10元,但我们谈判后只要5元。用户在春雨平台上问诊后,需要买此药的话,只需支付7元给春雨,这就产生2元的利润,1元是春雨的品牌利润,1元是给问诊医生的服务费。以前有些医生可能会为了卖药而开药,现在只要提供服务就够了。这样,医生、药厂、用户、我四方就都得利了。”张锐强调,医药电商的2.0时代,即以处方药为经营核心的时代,除了市场容量变大,另外一个巨大改变就是整个销售模式应该是用户导向,不能再渠道导向,不能再医院中心制了。
在张锐看来,人工智能虽然不可能取代医生,但正在降低医疗成本。他对记者坦言自己是叛逆者的角色,“很多医疗机构觉得我们是个笑话,中国的医生对这个科技有很复杂的心态,有歧视的,有酸楚的,有危机感的,因为医生长期以来都是处于体制圈养的环境。”正因为如此,张锐无奈地表示春雨吸引不到特别牛的医生,大部分是35岁左右的中端医生。不过,张锐对未来充满乐观和自信:“我相信时间。我也从来不怕别人不喜欢我,我不是一个乖孩子,不是墨守成规的人。”
“我觉得内行去做内行的公司那才叫勇气,外行去做,可以无知者无畏地去干事。”张锐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
找到背靠背的合伙人
张锐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名音乐教师,因为从小到大在医院环境下长大,对这个行业有亲近感,“算是误打误撞进入了移动健康领域”。“我从小特别叛逆,父母不太管我,管也管不住,想学什么、想做什么,就去学、去做了。”张锐本科时,就读中国人民大学生物系,后来转而对新闻产生兴趣,研究生选择了新闻专业,宽松的“放养式”家庭教育也促成了张锐后来一步步大胆的选择,“不去大胆尝试,连碰上好运的機会都没有,我很庆幸自己一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研究生毕业后,张锐曾担任过《京华时报》新闻中心主任。2006年,因为嗅到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他选择离开这家纸媒,去了网易。在网易工作的后期,张锐分管产品,网易新闻客户端、网易公开课、网易论坛等都是他的作品。“移动互联网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它可以直接带来用户行为的改变。”2011年,张锐觉得“移动互联网创业的风口已经到来”,便毅然离开网易,自己创业。他选择的是医疗领域,因为他敏锐地注意到,中国的医疗行业这些年有好多改进,医疗产业被压抑的生命力正逐步被市场释放出来,“国家的利好政策一直在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包括处方药的放开等。整个资本市场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有很高预期。所以,不是我们有多牛,而是移动医疗这个行业本身就很火。”
在张锐看来,创业开始,找到对的合伙人是最重要的。“传媒人的劣势就是太飘,不靠谱,不扎实,对产品的细节和操作流程执行不够敏感。我们对未来、使命想得太多,对现实关注不够。喜欢指点江山,到最后自己把自己坑了。”张锐表示,因为一开始的自我反思,及时发现了自己的劣势,所以很幸运找到了优势互补的合伙人。
几个月后,张锐作为CEO组建起了春雨的骨干团队,首席技术官曾柏毅做过网易有道词典的首席工程师,首席运营官李光辉曾是香港伽马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张锐还拉来了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卢杰担任首席医疗官。张锐投了100多万,在几个合伙人中投的最多。
张锐打趣地说,“找合伙人比找老公、媳妇都难”。他把合伙人的关系看作背靠背的关系。“你得相信他,把后背交给他,后面的敌人他管。他也相信你能处理好关系。”
“轻问诊”的健康平台
张锐表示:“春雨是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要做成一个让人免费看病、低价交易、廉价买药的地方,这是我们的产品理想。”春雨医生移动客户端自从2011年11月上线到现在,产品已经扩展到春雨医生、育儿医生、孕期医生、春雨心镜、计步器等数款,内容涵盖医疗信息查询、健康新闻、在线问诊等多个维度。春雨更像是个健康平台,上游是自诊症状、病情等的数据库以及在线答疑的众多医学专家,下游是千万用户。张锐说,春雨做的是“轻问诊”服务,“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小毛病,主要服务这个人群”。
春雨的核心业务集中在自诊和问诊。自诊是用户在春雨移动端上,通过点击模拟人体的不适部位查到具体症状、治疗方法等信息;问诊是用户通过语音、图文等方式,向专业科室的医生快速免费提问或找医生付费提问,获得更详尽的服务。用户的问诊付费全部给医生,春雨不收取任何平台费用。
在春雨平台上,用户在问诊服务完结后,医生会跟用户说“亲,给个好评吧”。春雨有意弱化医生的医院及职称,强化用户评价以及根据评价计算出的医生推荐指数。张锐对记者强调,互联网思维最主要的是把产品做好,给用户创造价值,这是公司成长的关键,“很多人都在说用户导向,但很少有人一直坚持把用户当爹,首先要想到如何为用户省钱,而不是赚用户的钱。”
春雨产品努力的方向就是把传统的“看医生”变成“医生看我”。“美国有初级医生、家庭医生,但中国医生那么缺,怎么办?第一,用人工智能的方式降低医疗成本;第二,研发数据化设备,让一个医生管理很多病人的电子病历。”张锐介绍,春雨现在正在研发的设计可以让一个医生同时管理200个抑郁症患者的电子病历。
张锐对记者透露,公司目前没有盈利,还处于“烧钱”阶段,主要用在技术开发和人才上,但是有来自和药厂、健康器械厂商等合作的营业额,预计明年会达到收支平衡。春雨在2011年和2012年先后获得A轮和B轮融资,今年8月获得C轮5000万美元融资。对张锐来说,“A轮融资中投资者主要看团队,B轮主要看产品,C轮主要看产品模型和框架,D轮主要看商业模型和商业价值。”目前春雨平台的用户数和医生数仍在快速增长,张锐对记者坦言,“公司发展太快,有时觉得超出我的能力驾驭之外,虽然没有危机感,但有焦虑感。”
医药行业去渠道化
目前,张锐还在探索移动健康应用领域的商业模式,对他而言,春雨的商机主要来自与药厂、医疗和健康器械设备厂商、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等的合作。张锐表示,要把春雨做成c2b (消费者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努力帮用户省钱,才能挣钱。”张锐调研发现,国内药厂把70%—80%的经费用在营销上, “中国的医药行业非常黑暗。一粒药从出厂到消费者手里经过太多利益渠道,这些渠道都是小怪兽,给用户和国家都带来太多损失,他们不应该获取那么大的超额利润。”
张锐给春雨将来的发展定位就是去渠道化。“比如一粒药成本1元,用户买可能要10元,但我们谈判后只要5元。用户在春雨平台上问诊后,需要买此药的话,只需支付7元给春雨,这就产生2元的利润,1元是春雨的品牌利润,1元是给问诊医生的服务费。以前有些医生可能会为了卖药而开药,现在只要提供服务就够了。这样,医生、药厂、用户、我四方就都得利了。”张锐强调,医药电商的2.0时代,即以处方药为经营核心的时代,除了市场容量变大,另外一个巨大改变就是整个销售模式应该是用户导向,不能再渠道导向,不能再医院中心制了。
在张锐看来,人工智能虽然不可能取代医生,但正在降低医疗成本。他对记者坦言自己是叛逆者的角色,“很多医疗机构觉得我们是个笑话,中国的医生对这个科技有很复杂的心态,有歧视的,有酸楚的,有危机感的,因为医生长期以来都是处于体制圈养的环境。”正因为如此,张锐无奈地表示春雨吸引不到特别牛的医生,大部分是35岁左右的中端医生。不过,张锐对未来充满乐观和自信:“我相信时间。我也从来不怕别人不喜欢我,我不是一个乖孩子,不是墨守成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