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2年12月29日,“归隐 · 傅旭明作品展”在北京千年时间画廊开幕。14年职业记者的经历,使傅旭明扎根于当代大众的生活百态之中,这样的生活经历,让他一直坚持的认为,让笔墨深入民间、走向大众生活是当代艺术的语言方式和精神应当坚持的方向。在他的画笔下既有对他阔别已久的家乡五味陈杂“物非人非”的感慨,亦有那些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北漂”人群的特殊记忆……平日被忽视的这些临时性的场景和无价值的事物,构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29日,“归隐 · 傅旭明作品展”在北京千年时间画廊开幕。14年职业记者的经历,使傅旭明扎根于当代大众的生活百态之中,这样的生活经历,让他一直坚持的认为,让笔墨深入民间、走向大众生活是当代艺术的语言方式和精神应当坚持的方向。在他的画笔下既有对他阔别已久的家乡五味陈杂“物非人非”的感慨,亦有那些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北漂”人群的特殊记忆……平日被忽视的这些临时性的场景和无价值的事物,构成了傅旭明作品的价值内核。初看他的作品,也许会对这种“去崇高”化之后的艺术略感平淡,但当我们将这些当下生活的“切片”,用一系列的图像穿连起来时,却可以从中窥见出整个中国在这30年间的巨变。在这一层面上来说,傅旭明的笔墨艺术超越了审美的范畴,成为了对于中国当下社会的物质世界与精神空间的忠实描述。(张瑜洋)
其他文献
1月12日“暗能量”琴嘎个展在白盒子艺术馆开幕,在展览中艺术家使用了油桶、液化气罐、动物毛皮及标本等材料,用“残酷”及“令人不适”的表象来隐喻社会现实及个人内心的灰暗一面。琴嘎曾表示:“我感兴趣声音、空间和身体,互相是矛盾的、对抗的、彼此伤害的怪胎,这种对抗和伤害在现实生活里无处不在,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也是我所感兴趣的。”也可以说,琴嘎的作品正是矛盾的、对抗的、彼此伤害的怪胎。在琴嘎的作品
1月27日至3月5日,由新加坡MOCA当代美术馆主办、林大艺术中心协办的“朱伟个展”在新加坡MOCA 当代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由著名国际策展人鲁虹策展,集中展示2005-2012年以来朱伟思索了长达7年的突破性作品。朱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最早一批得到国际艺术界认可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中的一位。朱伟的绘画弥补了中国当代艺术缺少本土绘画参与这一必要环节,他的努力研究增加了当代艺术在本土落地的可能性以及延续性
马可鲁·纽约往事 马可鲁,1954年出生于上海,1960 年随父亲移居北京,无名画会主要成员之一。1988年到达纽约,次年进入纽约州立大学帝国学院艺术系,随后定居于此,2006年迁回北京。 编者按:最早知道马可鲁先生的文章是因为《无名年代》,那篇关于无名画会的文献发表在香港的《今天》杂志上。跟马老师约这个专栏,源于去年年底在做专题时到他工作室拜访,得知他还有篇关于纽约艺术生涯的记录,便有一睹为
“ON|OFF: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北京,1月13日- 4月14日 展览由鲍栋与孙冬冬联合策划,力图呈现中国新一代艺术家的整体面貌,并大量展开对话、讨论、放映、演出、团体实践、艺术家生态考察等平行活动。而同时,这个展览也真实地呈现出近年来艺术家们共同面对的困境、无力和疲倦感。在一个“共同经验”、“共同注视”、“全面对话”的艺术生态环境中,许多作品都颇显
1月6日,对画空间迎来了新年后的第一个展览—层叠冰绡,现场展出了陈皎、董鹤、蒋雨、李威、刘夏、卢曦、罗蔷和赵亚南八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作为画廊的开年第一个展览,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更多地给予了我们新的一年更多的期待和展望,正如展览名称“层叠冰绡”,充满了诗意与激情。(许晶)
一众年轻艺术家携近作来到深圳蛇口,与国际社区的居民一起共度即将到来的圣诞及新年。这是千瞳空间南迁深圳后的首个展览。受到广东及香港文化的双重影响,这个与香港隔海相望的海滨城市是国内少数拥有中西特质的城市之一,尤其是位于深圳西南角的蛇口,更是旅居在深的大部分外籍人士的第二故乡。策展人海岚带来的这场“超低空飞行”展览,是一段通往未知旅程的崭新起点。它希望给观众呈现中国年轻一代在全新社会潮流中的独特体验。
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将出现前所未有的一幕:法国、德国将交换展馆。届时,法国艺术家安利 · 萨拉(Anri Sala)将在德国馆展出作品,而参加德国馆的艺术家艾未未、卡马克(Romuald Karmakar)、莫佛肯(Santu Mofokeng)与辛格(Dayanita Singh)的作品将移师法国馆。据蓬皮杜中心首席策划人、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负责人Christine Macel透露,交换展馆的意图
1月20日,“守望野草滩—陈树中个展”在北京林大艺术中心开幕。那种质朴、凝重、饱满的乡土风情的作品,使每位观者感受到一位一直守望在野草滩的艺术家形象。此次展览展出了陈树中在该主题下锤炼的各时期典型作品近25件。 陈树中画笔下的田野、道路并不构成奔向深处的远方,而是围绕在近景的周围,围绕在硕大的苹果、白菜、玉米、萝卜和马铃薯周围。这种改变物理度量的空间性所具有的亲切感,正是来自陈树中独有的绘画叙事
1月11日为了引起公众对“粮食安全”和“全球饥饿”的关注,世界粮食计划署携手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林大艺术中心、策展人夏彦国举办的“人间食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抗击全球饥饿50周年纪念主题艺术展”。本次展览共邀请了27名中青年艺术家,他们对粮食、贫穷、饥饿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拥有深刻独到的认识。展览所展出的作品大多数都是艺术家为该主题展而创作的新作品,策展人夏彦国说:“这次展览加拍卖,跟以往单
沙伟臣·私人艺术史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生活于北京 为什么要有私人艺术史? 艺术家的首要任务是创作出好的作品,作品包含其思想。何谓好作品,是值得探讨的,在中国当代艺术系统下,虽然我们的语境和认知几乎无法建立客观的艺术史认知,可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史认知。在“自成一体”的前提下,艺术上的理解常常是误解。想要了解客观的真相,可是“客观”在哪?做到尽量的客观,对艺术史真理的追究成为触发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