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西纪程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寅三月十八日丁丑 晴。风浪犹大。未初,至法国海口马赛。
  进口四壁洋楼高八九层,皆白色。炮台石累,极固。大小轮船,依次列数十只。下船乘小舟登岸,入接客厅。明等乘车行十余里,至店名“笛路埃得拉佩”。其内铺设以及帘幕床榻、饮食器皿,无不整洁。四面石楼七层,中置玻璃照棚。西面一门,内有石梯,宽五尺许,形如螺蛳,盘绕而上,外立铁阑,上铺花毡。住屋数百间,上下皆有煤气灯出于壁上,笼以玻璃罩,如花朵然。外国所燃之煤气灯,系在郊外设厂蒸煤,令其气从水中穿过而后燃之。其光倍于油蜡,其色白于霜雪。通城人家铺户,远近高下,皆以铁管通之。其气颇臭,不可向迩。如不点时,必以螺蛳塞住,否则其气流于满屋,见火皆着,实为险事。其厂所余之煤块,可烧而力弱。又有油名石油,系在山中掘凿,久则有泉涌出如注。此汁燃之,光亮而无渣滓。
  二十日己卯 晴。至里昂。按火轮车形如平台,每辆长二丈许,宽八尺,高七八尺,平顶无檐。铁轮铁轴,四轮各大约二尺。顶上铺铅,余皆以印度之木制造,质极坚固。内分三间,每间左右二门,门旁各两窗,有活玻璃可上可下。蓝绸小帘,自卷自舒,机关甚奇。晚燃玻璃灯于车顶。四壁糊以洋绫。前后两木床,宽一尺五寸,分四槅,可坐八人。靠背坐褥厚皆三寸,面有回绒洋呢者,有马尾缎者,其缎系马尾所织,黑者厚钱许,如缎,灰质白花者,亚于绫绢。地铺花毡。有唾盒、取灯匣。壁上有面镜、帽架,有丝络以便盛什物者。至晚两床彼此抽出,并为一炕,此上等车也。二等者次之。三等者三屋皆通,中隔一木板,无他陈设,只有木凳而已。四等者载行李货物、牛马牲口。行时一行五十辆或六十辆不等,咸以铁环联之,首尾相衔,亦有数辆开行者,以接前站。
  所有各国火轮车,沿途村镇大小均有待客厅,系客人待车之所,亦按一二三等分。一等者装饰华丽,桌凳器具备全;二等、三等者相似;四等者堆积行李货物。又有小屋十间,系卖书籍与酒食者。外有男女客人净房。有官人发卖车票者。票价之贵贱,以途之远近、车之等第而分。其形长一寸,宽五分,厚二分,上印蓝字云:由某处至某处。第一、二、三等,更有铁印暗号。客人行李多者,计算分两與货并论。两厅之间,隔以箭地,上有铁架玻璃照棚,下各有来往两轨;去者在左厅候乘,来者在右厅少憩。内有税局查验行李。登车后,有管车官将客票剪去一半,扃其车门。俟停车,该官启钥开门,收票核对,所以防宵小也。
  第一车系蓄火机,形如炮车,通身铁制,共六轮,四大两小。上卧圆铁筒,长约八九尺,高五尺余,内藏水火轮机,外树烟筒,长约四尺。下横二出水筒与铁轴关键,后列气管、鸣哨、机柄等物。初开时,筒内鏦鏦有声,浓烟突出。后立二人指使,能进能退,可迟可速。若对面来车,或将至某处,则鸣其铜哨,以便当途回避。以此一车而带数十辎重,行疾如飞,其力可知矣。第二车载煤,随行添用。第三车沿途刊印新闻纸,携带信文。后则一、二、三等客车,再则行李货物。惟末辆末间,高起一尺,后横玻璃窗,内立二人,不时外看,以防遗失不虞。每一行车有二官人管理行装货物;仆夫四五名,节节禀报地名,以及燃灯等事。车欲回转,照棚下有大圆盖,长三四丈。只将头辆移于盖上。下有机关,一转则车便倒回矣。因各车前后,皆有铁环也。车有来辙,有去辙,以免相撞。中途按站皆有小客厅,亦卖车票。车至各村镇,皆停住少时,则有上下客人,接送信文,别者亦可下车小便、点心。临开时摇铃两次,以为知会。又各处皆暗通有电线铃,此站车开,则使铃摇,以告下站。沿途每六里之地有堆拨,车过有人手执红绿二旗,夜则燃灯,举红者过,举绿者止〔按:此疑有误,应为举绿者过,举红者止〕,不止必有危险。在各处亦有加添煤水之具。
  二十二日辛巳 晴。
  申刻回寓,戌初起身,乘马车至客厅上火轮车。德善乃先往隔壁电报房送信,盖人如欲到某处,而欲彼处某店预备车辆屋舍等事,必先送电气信。当日戌正开车,北行少西,过黑山洞三,停车五次,甚冷。
  电报一名“法通线”,又名“电气线”,一时可传信千万里。譬如由某国往某国有此电报,则两处各设一局,当中通一铜线,周于笔管,以印度树汁裹之,永不生锈。隔大海则置此线于海底,在陆地离数武立一杆,长有丈五者。杆首有瓷碗,将此线自碗内穿过,有时一杆上横数十条者。此线恒在轮车道旁。各局内皆有电气机、字母盘等物,镇日有人在内接送信文。有送信者,先将稿付于局内,其语贵简,局内按字数计费。主信者按稿上语言,一一在字母盘上以指按之。此处随按,彼处虽千万里亦随得之,其速捷于影响。盖各局案上皆有一小铜轮,大约五寸许,其上绕一白纸条,有信到时,纸条自放,其上自有红字印出。局人急以笔录,转为饬呈,毫无耽搁。此线多系国家所设,每年获利更重。其制造之法,大都仗电气之力。
  二十五日甲申 晴。早,斌大人携彦智轩往拜法国首相杜隆。
  巳初,同众乘车往照像处。上楼玻璃嵌窗,玻璃照棚。其照法令人端坐,不可稍动。对面高支一镜匣,相隔十数步。匠人持玻璃一方,入一暗室,浸以药水,出时以青毡遮之,不见光亮,仍放于镜匣内,向人一照,则其影自入镜矣。初则人影倒立,片刻照毕,入屋以白水洗涤数次。如面目微有不肖,拭去另照,再洗如式,则隔日向阳晒之。时不可久,久则必黑;亦不可速,速则必暗。一时可印数纸,印毕仍放水内。三日后,装潢成页。玻璃照棚内,另有白布照棚帘帐,以测日光之浓淡,以正照像之黑白。并有琴棋书画诸多陈设,以及假园林花木山水楼台,一切任人随意布置点缀,情景各臻其妙。
  摘自辽宁人民出版社《使西纪程——郭嵩焘集》
其他文献
高考已经结束,翻开厚厚大本子挑专业的日子还远吗?  每到这个时节,就会激起不少“下水道”专业同学“一毕业就失业”的萧索情绪。如果有选择的话,谁不想成为那个被企业高薪哄抢的校生赢家呢?  大家一定看过学长学姐们亲身示范的各种版本“千万别报XX专业”,但你见过“人工智能版”的么?各行各业都在热烈追捧的人工智能,非常值得了解一下。AI专业是如何成为“爆款”的?  其实早在2004年,北大就开始设立“智能
1  崔健身披开襟大褂,裤脚一高一低,背着一把吉他,直愣愣登上舞台。台下观众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音乐响起,他扯开嗓子,轰出歌词: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台下一阵静默,所有观众都傻掉了。因为从没有人这么唱歌,也没有人听过这样的歌。这首歌叫《一无所有》,第一次唱出了“我”这个概念。此前,中国歌曲没有“我”,最多有个“我爱北京天安门”。  官方代表愤然离席,朝演唱
日本人总是沉溺于没有喜感的事物。他们有成箩筐的悲情道具:樱花、瀑布、春雪。现在,我又发现了萤火虫。  读《细雪》,情节框架破旧得很,就是没落关西世家,四个姐妹的嫁娶离合。若干年前,看得我昏昏不已。为一场相亲写上几十张纸,再为一次水灾絮叨个几十页。八婆得要死,原来一场人工婚姻,其程序复杂过大国和谈。雪子一到月经期就会有激素性色斑,相亲得小心翼翼避开那几天,还要涂厚厚的蜜粉,一不小心忘了加胭脂,就被对
儿时总是很喜欢去妈妈办公室,因为翻检她的抽屉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进门就直奔主题,一层一层仔细翻检。妈妈偶尔试图拦阻,但更多时为避免我猴上身去影响工作,只好舍卒保车。而掠者如我,只觉常翻常新,永远都有彩头:没用过几次的三色圆珠笔!同事送她的旅游纪念钥匙扣!一个和小学生作业簿气质完全不同的牛皮纸笔记本,上面还写着“工作手册”!……最不济,也至少能找到几颗快融的大白兔。最幸运的一次,是找到一支英雄牌钢
作为曾经挑专业挑学校挑得眼花缭乱的研究生,想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眼见过身边同学各种掉坑里:有的在理想的大学如鱼得水,有的因为选错了专业而苦苦改行。  一所华东“211”和西北“985”该如何选择?一所“211”高校的王牌专业和“985”高校的一般专业又该如何选择?  作为曾经挑专业挑学校挑得眼花缭乱的研究生,想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眼见过身边同学各种掉坑里:有的在理想的大学如鱼得水,有的因为选错了专
家里有亲戚从中国来旅游,纽约这站我作地陪。这个活儿原本不难,在过去的18年里,我已经不只一次扮演过这个角色,接待过好几位亲戚、朋友,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不管是来开会的,来旅游的,来培训的,来考察的,到了纽约,左不过都是按图索骥,大都会博物馆、联合国、自由女神像、华尔街这些举世闻名的景点匆匆走上一圈,咔嚓咔嚓拍些照片,再到唐人街的中餐馆吃一顿似是而非的中国饭,大家就都心满意足,而我也算得上仁至义
探望我的高三英语老师的打算, 已经搁置很久了。  这位老师姓刘, 又被称为s u p e r m a n。他只是任课老师。印象中, 他总是站在讲台前,憨憨地一边摸着肚子, 一边讲课。嗓音洪亮,不疾不徐,总是可以让气氛马上轻松愉悦起来。发现我们不像样的地方,他总是佯装叹一口气,随即三言两语,点到为止。他教英语很有一套,抽丝剥茧, 各个击破, 即便英语基础不好, 掌握他的方法,提升立竿见影。  高中毕
你来迟了整整十年,   但你還是让我高兴。   坐得离我近一些吧,   睁开你快活的眼睛:   瞧,这蓝色的笔记本——   上面的诗是我童年的冲动。   对不起,我曾悲哀地生活,   很少因为太阳而欢欣。   对不起,对不起,为了你,   我遇到了太多的人。
民间有一句歇后语,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好奇,风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啥会两头受气呢?  风箱由木箱、风匣杆、手柄、风板、风匣嘴、进风口、出风口、燕尾翅等部件组成。家用的风箱比较小,外形为长方体,一般为上好的木材制作,轻便、耐磨、结实。至于说老鼠钻到风箱里,跑到哪头都会被风吹,那不是受气么!  农村的男孩子,从小到大基本上不用进灶房学做饭。但是,不外出干活的话,一定要坐在灶
有人说,写文章只该顺其自然,不要在一字一語的小节上太多留意,只要通体看来没有错,即使带着些小毛病也没关系。如果留意了那些小节,医治了那些小毛病,那就像个规矩人似的,四平八稳,无可非议,然而也只成个规矩人,缺乏活力,少有生气。文章的活力和生气全仗信笔挥洒,没有拘忌,才能表现出来。你下笔,多所拘忌,就把这些东西赶得一干二净了。  这个话当然有道理,可是不能一概而论。至少学习写作的人不该把这个话作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