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也逐渐地走进校园,电子书包、微课程、优课平台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一新的学与教的方式应运而生。我校语文组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使信息技术在我们的常态课中广泛的运用,打造出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新常态。
一、视频情境的自由点播,使学习方式更加自主
学习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从不同感官刺激学生,激励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日月潭》一课,是一篇地理知识的说明文,主要描述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我国的台湾省的日月潭是学生未曾到过的。那秀丽的风光、童话般的仙境更是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和美丽的日月潭。把学生带到了令人向往的宝岛,领略着风光无限的日月潭,刺激着他们的视听神经,令他们目不暇接,从而自然而然地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随意点击自己喜欢的景点的视频,进行欣赏,进行阅读,进行感悟。这就改变了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教师“一味讲解”、学生“一味听讲”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体验到当主人的种种快乐。
这就是信息技术所营造的人文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优课平台的点式操作,使教学环节更加灵活
多次参加教研活动,听老师公开课。教师事先多数精心制作课件,设计好了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有些事先也演练过,但临场的紧张、设计的线性操作、使用的失误,都使教师手忙脚乱,让课堂变得散乱。尽管教师有谦恭的风范,在出现差错时,能及时道歉,但能改变课堂过程不流畅的过失吗?能挽救“重播”给学生兴趣的挫伤吗?
此前,大多数教学课件中往往预设了演示程序,而在教学中演示程序又等同了实际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课件的内容设计越细致,可能对教学的制约性越强。因此,要运用信息技术把教学课件中的演示程序设为点式而非线性的,能够随机调用独立的教学资源。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如消防设施的设计一样,应有多个出入口,因为教学时机的突发性,教学内容随学生理解水平的跳跃,若单向操作,都将使课堂尴尬,失去应用的作用。优课平台的运用就能达到“条条道路通罗马”,不至于“自古华山一条道”。
比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在“品析马宝玉”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找出所有描写马宝玉的句子,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处,用心品读、圈画、批注,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马宝玉。”由于本课作者详写了马宝玉这一人物,通过马宝玉这一个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这部分学生在交流的时候非常灵活,因为每个人感受深刻的句子都不尽相同,这就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优课平台上面的教科书功能,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交流到哪一句,授课教师可以直接点击拖拉这一句放大,呈现在大屏幕上,所有学生都可以直接关注到这名学生交流的内容。课堂效率极高。而在观察课文插图时,我想让学生都关注年纪最小的战士胡福才,优课平台的“聚光灯”功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名人物身上,从他的神态、动作观察这一人物,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教师教学起来游刃有余。也脱离了从前背教案、背环节这样的教师“一言堂”现象,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紧扣教学目标,灵活处理生成性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我校已经基本实现了wifi覆盖,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即时拍下学生的书写姿势、好的学习方法,上传到屏幕和同学们分享。这既是对优秀学生的有效激励,也是对待提高学生的“榜样教学”,方法灵活实效性强。
三、知识动画的动态启发,使教学效果更加直观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位同学都酷爱“动画片”。而多媒体正是从小学生的爱好出发,用声、光、电、画等媒体制作动画,配以不同的色彩,增添画面的可视性和美感,创设出一个美妙的教学空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没有感性认识,特别对爬山虎的脚在爬墙时的一系列动作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对文中的有关动作描写的词语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及时出示教学录像,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爬山虎脚的形状以及满墙绿叶在风儿吹动时的动态美。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将爬山虎的脚在“爬”时的形状及动作的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胜似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再比如,在教学《玩出了名堂》一课时,学生对于微生物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对于这群“小人国里的居民”充满了好奇,这时候,我随即出示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活动的视频,学生立刻就明白了显微镜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微视频的适时运用,使课堂教学实现翻转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但有可能会因为课堂突发情况或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转移而偏离重难点教学。微视频的运用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难题。同时,微视频不仅可以课中学习,也可以课前学习、课后学习,特别是可以反复学习,这样就使翻转课堂成为可能。
比如《翠鸟》一课,文中作者多次使用了比喻句,而对于小翠鸟外形描写的三个比喻句写的尤其传神,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是很困难的,所以我在教学时,专门制作了一段学习比喻句的微视频,让学生课前预习时自己学习。微视频中一张天空的照片,一张海平面的照片对比出现,这时候老师解释说“大草原像海洋”,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这两者在颜色、样子上都有相似之处。几个小例子就能让学生明白比喻句到底是怎么回事,使本来要耗费大量时间来讲解的教学难点,轻易地被突破了。课中我再讲《翠鸟》中的三个比喻句时,学生们很轻松地理解了,并且会根据情境说比喻句了。通过课后小测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微视频播放图片:
微视频将新型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优化了课堂的资源配置,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它的出现,解决了一大部分因传统教学的束缚而让语文教学在学生教育中呈现出的缺陷,帮助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帮助学生重拾了对语文学习的激情,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我校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还不仅于此,每天都有不同学科的教师带学生到微机室上课,拿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来说,每次到微机室上课学生不需要带任何学具,连教科书和文具也不需要。因为“传奇”师生互动系统可以直接控制学生的电脑,教师只需打开电脑就能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控课堂十分容易。学生打开“优课”学生客户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切换到答题学生的电脑屏幕,使其他学生都能看到该学生想要交流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科课程学习方式。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使教师在常态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习惯,将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新苑学校)
一、视频情境的自由点播,使学习方式更加自主
学习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从不同感官刺激学生,激励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日月潭》一课,是一篇地理知识的说明文,主要描述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的美丽景色。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我国的台湾省的日月潭是学生未曾到过的。那秀丽的风光、童话般的仙境更是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和美丽的日月潭。把学生带到了令人向往的宝岛,领略着风光无限的日月潭,刺激着他们的视听神经,令他们目不暇接,从而自然而然地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随意点击自己喜欢的景点的视频,进行欣赏,进行阅读,进行感悟。这就改变了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教师“一味讲解”、学生“一味听讲”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体验到当主人的种种快乐。
这就是信息技术所营造的人文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优课平台的点式操作,使教学环节更加灵活
多次参加教研活动,听老师公开课。教师事先多数精心制作课件,设计好了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有些事先也演练过,但临场的紧张、设计的线性操作、使用的失误,都使教师手忙脚乱,让课堂变得散乱。尽管教师有谦恭的风范,在出现差错时,能及时道歉,但能改变课堂过程不流畅的过失吗?能挽救“重播”给学生兴趣的挫伤吗?
此前,大多数教学课件中往往预设了演示程序,而在教学中演示程序又等同了实际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课件的内容设计越细致,可能对教学的制约性越强。因此,要运用信息技术把教学课件中的演示程序设为点式而非线性的,能够随机调用独立的教学资源。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如消防设施的设计一样,应有多个出入口,因为教学时机的突发性,教学内容随学生理解水平的跳跃,若单向操作,都将使课堂尴尬,失去应用的作用。优课平台的运用就能达到“条条道路通罗马”,不至于“自古华山一条道”。
比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在“品析马宝玉”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找出所有描写马宝玉的句子,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处,用心品读、圈画、批注,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马宝玉。”由于本课作者详写了马宝玉这一人物,通过马宝玉这一个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这部分学生在交流的时候非常灵活,因为每个人感受深刻的句子都不尽相同,这就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优课平台上面的教科书功能,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交流到哪一句,授课教师可以直接点击拖拉这一句放大,呈现在大屏幕上,所有学生都可以直接关注到这名学生交流的内容。课堂效率极高。而在观察课文插图时,我想让学生都关注年纪最小的战士胡福才,优课平台的“聚光灯”功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名人物身上,从他的神态、动作观察这一人物,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教师教学起来游刃有余。也脱离了从前背教案、背环节这样的教师“一言堂”现象,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紧扣教学目标,灵活处理生成性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我校已经基本实现了wifi覆盖,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即时拍下学生的书写姿势、好的学习方法,上传到屏幕和同学们分享。这既是对优秀学生的有效激励,也是对待提高学生的“榜样教学”,方法灵活实效性强。
三、知识动画的动态启发,使教学效果更加直观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位同学都酷爱“动画片”。而多媒体正是从小学生的爱好出发,用声、光、电、画等媒体制作动画,配以不同的色彩,增添画面的可视性和美感,创设出一个美妙的教学空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没有感性认识,特别对爬山虎的脚在爬墙时的一系列动作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对文中的有关动作描写的词语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及时出示教学录像,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爬山虎脚的形状以及满墙绿叶在风儿吹动时的动态美。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将爬山虎的脚在“爬”时的形状及动作的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胜似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再比如,在教学《玩出了名堂》一课时,学生对于微生物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对于这群“小人国里的居民”充满了好奇,这时候,我随即出示显微镜下的微生物活动的视频,学生立刻就明白了显微镜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微视频的适时运用,使课堂教学实现翻转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但有可能会因为课堂突发情况或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转移而偏离重难点教学。微视频的运用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难题。同时,微视频不仅可以课中学习,也可以课前学习、课后学习,特别是可以反复学习,这样就使翻转课堂成为可能。
比如《翠鸟》一课,文中作者多次使用了比喻句,而对于小翠鸟外形描写的三个比喻句写的尤其传神,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是很困难的,所以我在教学时,专门制作了一段学习比喻句的微视频,让学生课前预习时自己学习。微视频中一张天空的照片,一张海平面的照片对比出现,这时候老师解释说“大草原像海洋”,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这两者在颜色、样子上都有相似之处。几个小例子就能让学生明白比喻句到底是怎么回事,使本来要耗费大量时间来讲解的教学难点,轻易地被突破了。课中我再讲《翠鸟》中的三个比喻句时,学生们很轻松地理解了,并且会根据情境说比喻句了。通过课后小测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微视频播放图片:
微视频将新型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优化了课堂的资源配置,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它的出现,解决了一大部分因传统教学的束缚而让语文教学在学生教育中呈现出的缺陷,帮助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帮助学生重拾了对语文学习的激情,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我校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还不仅于此,每天都有不同学科的教师带学生到微机室上课,拿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来说,每次到微机室上课学生不需要带任何学具,连教科书和文具也不需要。因为“传奇”师生互动系统可以直接控制学生的电脑,教师只需打开电脑就能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控课堂十分容易。学生打开“优课”学生客户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切换到答题学生的电脑屏幕,使其他学生都能看到该学生想要交流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科课程学习方式。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使教师在常态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习惯,将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新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