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久以来,作文一直都是一些学生比较头痛的事情,有的是因为基础比较差,有的是因为不得法,还有的是因为写作付出多,见效慢而失去了信心。总之,学生因为长期以来写作水平没有什么提高,而对作文产生了畏惧的心理,那么,怎样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呢?我在长期的教学摸索中,不断总结,深深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作文教学上出实效。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贴近生活,认真体会,以小见大
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空"。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作文,以"美与丑"为话题,结果,很多学生都写在公共汽车上,一个美丽的姑娘没有给老奶奶让座,而后来让座的竟然是一个残疾人,这明显就脱离了他们的生活。这样的作文写多了,学生就没了自己是生活,没有了写作的题材,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痛",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感到索然无味,也就成了正常现象。追本溯源,老师的误导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老师一味要求写积极高尚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积极高尚的内容才是真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悟真性情。
组织实践活动后作文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蹬山,让学生亲近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再把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先不求多,不求好,只让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获得一些真情实感,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就会变得兴趣盎然,然后作文必会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美。
二、张扬个性,展现内心世界
写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负担,但学生对作文的反感的往往不是直接外显的,而是把作文的载体--作文本作为发泄的对象,要么潦草应付,要么干脆不写、以诸如"没东西写""不知道怎么写"等理由搪塞。大家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学生随便用什么本子写的文章总比在作文本上写的好,是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吗?不是。是作文本这种外在的形式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
取消统一的作文本,不对作文本做统一的规定,倡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笔记写作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做过这方面的实验,除了不对作文本做统一要求外,我还提倡学生自己美化作文本,比如做一个精美的封面,在作文中添加插图等,学生的作文本个个不同,插图风格迥异,有的学生还模仿刊物为作文本取了好听的名子,如《花季心情》、《心灵对话》等,有的学还加上了"刊首寄语",写的文采斐然。一个个作文本,就是一个个学生,作文本体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让学生爱上它。一个微不足道的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再有,写作内容、感情要真实,尽量放开,我常说:"有时候,写文章就是把自己的伤疤揭开给别人看,所以,不要怕别人笑话,最真的,才是最感人的,最痛的,也是最深刻的,对难忘的。"结果,有很多事情和感受,以前是学生心里有,却不曾写的,现在都写了出来,比如早恋,比如对学习压力大而感到厌烦等等,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教师再加以适当引导,出现了很多上乘之作。
三、作文竞争,形成良好写作氛围
成就感会促使人努力奋斗,成就感的取得是在竞争中体现的,而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竞争力,缺少成就感,没有形成你追我赶、一比高下的局面。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得到他人认可的渴望,教师的引导是点燃学生成功意识、激活竞争活力的关键,引导的方式有多种,比如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的作文发表,或在班内、或在校园里、或在报刊杂志上;比如开展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整理作品集等等。
我坚持在每节前为学生读作文,收到了好的效果。把每次日记、随笔、作文中的优秀作品挑选出来,拿到课前来读上三四篇,并予以中肯的评价,学生们马上就会行动起来,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能让老师读给大家听,结果是下节课立即就出现更多好的作品。另外,每学期期末我还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作品的班内交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潜力得到了较好的挖掘,有的同学利用假期把作品打印成册,并加上了精美的封面、插画等,有的学生还要比一比谁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多、档次高。
其实,学生的作文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比出来的,越高明的老师越会激发学生比一比的决心和信心。
四、多样化批改,增强师生、生生的交流
一篇作文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体现,因而他们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及时、客观的评价,所以,老师及时认真日批改、在作文批语中表现的态度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但我们又应看到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学生大多希望的到其他同学的肯定,因此,我们不妨把作文批改做多样化处理:教师批、同学批、个人批结合起来,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这样,不仅减轻老师的负担,又可以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他们有了责任感,批改的时候要比平时认真得多,同时,发现许多自己写作时不曾注意到的问题。既弥补了自己写作的不足,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真是一举双得。
长期的实践证明,学生关注老师的批语,但也非常看重同学的赞誉,所以同学的批语也很具有吸引力。每个学生不论得到老师还是同学的认可,都是在证明着自己,在我的班上学生写完作文后会立即找同学批阅,也会主动为其他同学秕阅,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多了交流,反馈的信息也及时,关系因多样化的批改方式拉得更近了,学生自然也就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一、贴近生活,认真体会,以小见大
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空"。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作文,以"美与丑"为话题,结果,很多学生都写在公共汽车上,一个美丽的姑娘没有给老奶奶让座,而后来让座的竟然是一个残疾人,这明显就脱离了他们的生活。这样的作文写多了,学生就没了自己是生活,没有了写作的题材,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痛",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感到索然无味,也就成了正常现象。追本溯源,老师的误导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老师一味要求写积极高尚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积极高尚的内容才是真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悟真性情。
组织实践活动后作文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蹬山,让学生亲近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再把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先不求多,不求好,只让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获得一些真情实感,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就会变得兴趣盎然,然后作文必会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美。
二、张扬个性,展现内心世界
写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负担,但学生对作文的反感的往往不是直接外显的,而是把作文的载体--作文本作为发泄的对象,要么潦草应付,要么干脆不写、以诸如"没东西写""不知道怎么写"等理由搪塞。大家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学生随便用什么本子写的文章总比在作文本上写的好,是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吗?不是。是作文本这种外在的形式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
取消统一的作文本,不对作文本做统一的规定,倡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笔记写作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做过这方面的实验,除了不对作文本做统一要求外,我还提倡学生自己美化作文本,比如做一个精美的封面,在作文中添加插图等,学生的作文本个个不同,插图风格迥异,有的学生还模仿刊物为作文本取了好听的名子,如《花季心情》、《心灵对话》等,有的学还加上了"刊首寄语",写的文采斐然。一个个作文本,就是一个个学生,作文本体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让学生爱上它。一个微不足道的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再有,写作内容、感情要真实,尽量放开,我常说:"有时候,写文章就是把自己的伤疤揭开给别人看,所以,不要怕别人笑话,最真的,才是最感人的,最痛的,也是最深刻的,对难忘的。"结果,有很多事情和感受,以前是学生心里有,却不曾写的,现在都写了出来,比如早恋,比如对学习压力大而感到厌烦等等,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教师再加以适当引导,出现了很多上乘之作。
三、作文竞争,形成良好写作氛围
成就感会促使人努力奋斗,成就感的取得是在竞争中体现的,而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竞争力,缺少成就感,没有形成你追我赶、一比高下的局面。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得到他人认可的渴望,教师的引导是点燃学生成功意识、激活竞争活力的关键,引导的方式有多种,比如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的作文发表,或在班内、或在校园里、或在报刊杂志上;比如开展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整理作品集等等。
我坚持在每节前为学生读作文,收到了好的效果。把每次日记、随笔、作文中的优秀作品挑选出来,拿到课前来读上三四篇,并予以中肯的评价,学生们马上就会行动起来,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能让老师读给大家听,结果是下节课立即就出现更多好的作品。另外,每学期期末我还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作品的班内交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潜力得到了较好的挖掘,有的同学利用假期把作品打印成册,并加上了精美的封面、插画等,有的学生还要比一比谁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多、档次高。
其实,学生的作文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比出来的,越高明的老师越会激发学生比一比的决心和信心。
四、多样化批改,增强师生、生生的交流
一篇作文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体现,因而他们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及时、客观的评价,所以,老师及时认真日批改、在作文批语中表现的态度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但我们又应看到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学生大多希望的到其他同学的肯定,因此,我们不妨把作文批改做多样化处理:教师批、同学批、个人批结合起来,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这样,不仅减轻老师的负担,又可以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他们有了责任感,批改的时候要比平时认真得多,同时,发现许多自己写作时不曾注意到的问题。既弥补了自己写作的不足,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真是一举双得。
长期的实践证明,学生关注老师的批语,但也非常看重同学的赞誉,所以同学的批语也很具有吸引力。每个学生不论得到老师还是同学的认可,都是在证明着自己,在我的班上学生写完作文后会立即找同学批阅,也会主动为其他同学秕阅,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多了交流,反馈的信息也及时,关系因多样化的批改方式拉得更近了,学生自然也就对作文产生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