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才上,华为舍得一掷千金,碰上难得一遇的人才,华为甚至可以为了他在当地建立研究所。
刚刚进入8月,一条《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年薪201万元》的新闻刷了屏。华中科技大学今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其中,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
这条消息能够引发舆论极高的关注,与201万元的高薪不无关系。尽管有着博士学位的光环加持,但一毕业就能拿到百万年薪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与此同时,人们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提供高薪的华为。
在这条消息刷屏的前几天,还有一条有关华为的消息或许并不那么显眼——《任正非3天访问4所名校》,但将其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天才计划”的高薪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突兀。这两条消息恰恰回答了为什么华为是一家伟大公司这一命题。
从1987年创立到现在,30多年里,华为从一个交换机代理商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营收从1992年过1亿元,到2019年的8588亿元。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华为2020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依旧亮眼,销售收入4540亿元,同比增长13.1%, 净利润率达9.2%。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成立30余年未上市的民营企业来说,堪称奇迹。放眼西方工业革命两百多年的商业史,也少有比肩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华为完全当得上“伟大”二字。
而与“伟大”相关联的则是华为的格局。
16年前,当得知华为无法顺利被摩托罗拉收购的消息时,任正非便判断,华为日后发展壮大的路上一定会有一场与美国的“恶斗”。他说:“因为我们自己预判,按照当时发展的状况,我们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迟早会和美国对抗,那时美国一定会打击我们。”为了应对这场“恶斗”,华为早早就开始准备。这其中,人才与B计划占比甚重。
在人才上,华为舍得一掷千金,碰上难得一遇的人才,华为甚至可以为了他在当地建立研究所。而且,对于这些基础学科方面的科学家,华为不会将其与具体的业务或绩效相挂钩。也因此,很多人对这种高薪养“闲”的方式十分不解。然而一旦这些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有所突破,那便是改写现有技术的惊人创举,譬如那位助力华为在4G、5G技术上一骑绝尘的俄罗斯数学家。
在B计划上,或许在全球都难以找到第二家如华为般舍得投入与精心维护的企业。即便在艰难的当下,华为依旧通过供應链整合,将全国的跨国大公司和华为深度绑定到一起,同时,它还是会“笨拙”地精心运营好它的B计划。即使B计划永无启用之时,但华为每年还是投入巨额资金,保证B计划处于正常运营状态。也正是这份对B计划的执着,让华为有底气面对一切来自外部的无理打压,才会出现那些迫于压力而无奈逼迫华为“退群”的各类全球技术协会在72小时内纷纷又向华为抛出“绣球”。因为它们知道,华为被逼“退群”后启用的B计划,“杀伤力”会有多么的惊人。
有一类武器叫作战略武器,如原子弹、氢弹,它们不是用来常规作战的,而是用于战略威慑,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让盟友不敢轻易背叛。一如华为的海思芯片,即使是最困难的时候,华为也没有放弃投入,精心呵护着这个“备胎”,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面临“战略性漏洞”的时候,可以支撑公司的发展。
在华为未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之前,鲜有人看得懂缘何华为要在这些看不到效益的地方巨资投入。然而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众人终于读懂华为的苦心——“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格局让华为变得强大,因为华为不仅仅是一家聚集着顶尖人才、技术力量雄厚的公司,华为还是一家有着合作共赢的中国智慧且明白如何利用战略威慑来保证自身发展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在华为的基因中,公司的发展一定是植根于国家基础之上的,而不是狭义上仅仅着眼于个体发展。希望未来中国出现更多如华为的企业,当企业遭受外部封杀的时候,能够站出来组建强大的企业军团抵挡攻击。滴水汇成江河,江河终成大海。
刚刚进入8月,一条《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年薪201万元》的新闻刷了屏。华中科技大学今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张霁和姚婷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其中,张霁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
这条消息能够引发舆论极高的关注,与201万元的高薪不无关系。尽管有着博士学位的光环加持,但一毕业就能拿到百万年薪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与此同时,人们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提供高薪的华为。
在这条消息刷屏的前几天,还有一条有关华为的消息或许并不那么显眼——《任正非3天访问4所名校》,但将其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天才计划”的高薪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突兀。这两条消息恰恰回答了为什么华为是一家伟大公司这一命题。
从1987年创立到现在,30多年里,华为从一个交换机代理商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营收从1992年过1亿元,到2019年的8588亿元。更难能可贵的是,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华为2020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依旧亮眼,销售收入4540亿元,同比增长13.1%, 净利润率达9.2%。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成立30余年未上市的民营企业来说,堪称奇迹。放眼西方工业革命两百多年的商业史,也少有比肩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华为完全当得上“伟大”二字。
而与“伟大”相关联的则是华为的格局。
16年前,当得知华为无法顺利被摩托罗拉收购的消息时,任正非便判断,华为日后发展壮大的路上一定会有一场与美国的“恶斗”。他说:“因为我们自己预判,按照当时发展的状况,我们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迟早会和美国对抗,那时美国一定会打击我们。”为了应对这场“恶斗”,华为早早就开始准备。这其中,人才与B计划占比甚重。
在人才上,华为舍得一掷千金,碰上难得一遇的人才,华为甚至可以为了他在当地建立研究所。而且,对于这些基础学科方面的科学家,华为不会将其与具体的业务或绩效相挂钩。也因此,很多人对这种高薪养“闲”的方式十分不解。然而一旦这些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有所突破,那便是改写现有技术的惊人创举,譬如那位助力华为在4G、5G技术上一骑绝尘的俄罗斯数学家。
在B计划上,或许在全球都难以找到第二家如华为般舍得投入与精心维护的企业。即便在艰难的当下,华为依旧通过供應链整合,将全国的跨国大公司和华为深度绑定到一起,同时,它还是会“笨拙”地精心运营好它的B计划。即使B计划永无启用之时,但华为每年还是投入巨额资金,保证B计划处于正常运营状态。也正是这份对B计划的执着,让华为有底气面对一切来自外部的无理打压,才会出现那些迫于压力而无奈逼迫华为“退群”的各类全球技术协会在72小时内纷纷又向华为抛出“绣球”。因为它们知道,华为被逼“退群”后启用的B计划,“杀伤力”会有多么的惊人。
有一类武器叫作战略武器,如原子弹、氢弹,它们不是用来常规作战的,而是用于战略威慑,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让盟友不敢轻易背叛。一如华为的海思芯片,即使是最困难的时候,华为也没有放弃投入,精心呵护着这个“备胎”,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面临“战略性漏洞”的时候,可以支撑公司的发展。
在华为未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之前,鲜有人看得懂缘何华为要在这些看不到效益的地方巨资投入。然而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众人终于读懂华为的苦心——“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难。”
格局让华为变得强大,因为华为不仅仅是一家聚集着顶尖人才、技术力量雄厚的公司,华为还是一家有着合作共赢的中国智慧且明白如何利用战略威慑来保证自身发展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在华为的基因中,公司的发展一定是植根于国家基础之上的,而不是狭义上仅仅着眼于个体发展。希望未来中国出现更多如华为的企业,当企业遭受外部封杀的时候,能够站出来组建强大的企业军团抵挡攻击。滴水汇成江河,江河终成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