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阅很多同学的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题失分比例较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方法不对。现在我以《与陌生人同桌》短文为例,谈谈我主张的“三读法”。
一个多小时后,我才发现错过了高速公路出口。天色渐晚,我只好从最近的出口下了高速,住进路边一个旅馆,准备明天天亮后再绕回布朗镇。
坐在晚餐桌前,我心事重重地翻弄着盘子里的青豆。
这是一家老式旅馆,窄小的餐厅里只有一张长条餐桌,所有就餐的客人都坐在一起。早已习惯拥有私人空间的我,现在要和一群陌生人同桌吃饭,突然觉得不知所措。环视周围,别人也和我一样不自在,不是盯着自己的杯盘,就是装着看过期的报纸,怕稍一斜视,便有窥探他人隐私之嫌。我们动作小心谨慎,不敢冒犯别人的“空间”。我的晚餐就要在这么沉闷的气氛中度过吗?
我拿起放在面前的餐桌上唯一的盐罐,递给右边的女士,“我觉得青豆有些淡,您或者您右边的客人需要盐吗?”我微笑着说。她愣了一下,但马上露出笑容,向我轻声致谢。
给自己的青豆加完盐后,她便把盐罐传给了下一位客人。不知什么时候,胡椒罐和糖罐也加入了公关的行列,餐厅里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饭还没吃完,全桌人已经像朋友一样谈笑风生了。我们中间的冰层被一只盐罐轻而易举地打破了。
第二天分手的时候,我们热情地互相道别。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地说:“其实昨天的青豆一点也不淡!”我们会心地哈哈大笑。
有人曾慨叹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太厚,这隔膜其实很脆弱,问题是敢于先打破它的人太少。只要每人都迈出一小步,你就会发现,一个微笑,一只盐罐,就能打破它。
·思考
1.“我的晚餐就要在这么沉闷的气氛中度过吗?”文中对“沉闷的气氛”是这样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愣了一下,但马上露出笑容,向我轻声致谢。”“她愣了一下”,既因为青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因为“她”想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已习惯拥有私人空间的我”因为不喜欢“沉闷的气氛”,所以“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餐厅里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因此,“我”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其实昨天的青豆一点也不淡!”青豆不淡还加盐,你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指导
一读
——我是读者
短文虽小但是精品,含蓄隽永,真挚感人。初次接触短文,要在心中诵读,读懂短文大意。与陌生人同桌,拘束,人人都有同感。“我”用传递盐罐的方法打破了沉闷的气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我们首先要做一名忠实的读者,不要忙着接触下面的思考题。
二读
——我是作者
叶圣陶说过:“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二读时,要读出写作顺序,理出写作线索,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盐罐”由“我”传出,并在客人手中传递,气氛也由沉闷变得活跃。这不就是文末所说的“只要每人都迈出一小步,你就会发现,一个微笑,一只盐罐,就能打破它”吗?这也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多追问一些“为什么”,会有更多的收获。“她愣了一下”——“她”为何要愣一下?“我们中间的冰层被一只盐罐轻而易举地打破了”——“冰层”是什么? 其实,我们的疑问,往往就是作者写作时设计的悬念,往往就是他的写作思路。
三读
——我是编题者
上面的疑问,其实正是我们编者设计阅读理解题的着眼点。编者是看文章拟定问题的,题目出自文章,答案肯定也在文章中。先读题目,再在文章中找到题目所涉及到的句子或段落,接着就必然会在这些地方找到答案。如第1题,涉及的是第三段内容,读一读,想一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值得强调的是,找准短文的中心思想非常重要。因为,文章是围绕中心思想展开的,阅读理解题也是围绕中心思想提出的。
最后,我还要告诉同学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功夫在积累,平时要多读,多想,多写哦!
一个多小时后,我才发现错过了高速公路出口。天色渐晚,我只好从最近的出口下了高速,住进路边一个旅馆,准备明天天亮后再绕回布朗镇。
坐在晚餐桌前,我心事重重地翻弄着盘子里的青豆。
这是一家老式旅馆,窄小的餐厅里只有一张长条餐桌,所有就餐的客人都坐在一起。早已习惯拥有私人空间的我,现在要和一群陌生人同桌吃饭,突然觉得不知所措。环视周围,别人也和我一样不自在,不是盯着自己的杯盘,就是装着看过期的报纸,怕稍一斜视,便有窥探他人隐私之嫌。我们动作小心谨慎,不敢冒犯别人的“空间”。我的晚餐就要在这么沉闷的气氛中度过吗?
我拿起放在面前的餐桌上唯一的盐罐,递给右边的女士,“我觉得青豆有些淡,您或者您右边的客人需要盐吗?”我微笑着说。她愣了一下,但马上露出笑容,向我轻声致谢。
给自己的青豆加完盐后,她便把盐罐传给了下一位客人。不知什么时候,胡椒罐和糖罐也加入了公关的行列,餐厅里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饭还没吃完,全桌人已经像朋友一样谈笑风生了。我们中间的冰层被一只盐罐轻而易举地打破了。
第二天分手的时候,我们热情地互相道别。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地说:“其实昨天的青豆一点也不淡!”我们会心地哈哈大笑。
有人曾慨叹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太厚,这隔膜其实很脆弱,问题是敢于先打破它的人太少。只要每人都迈出一小步,你就会发现,一个微笑,一只盐罐,就能打破它。
·思考
1.“我的晚餐就要在这么沉闷的气氛中度过吗?”文中对“沉闷的气氛”是这样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愣了一下,但马上露出笑容,向我轻声致谢。”“她愣了一下”,既因为青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因为“她”想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已习惯拥有私人空间的我”因为不喜欢“沉闷的气氛”,所以“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餐厅里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因此,“我”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其实昨天的青豆一点也不淡!”青豆不淡还加盐,你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指导
一读
——我是读者
短文虽小但是精品,含蓄隽永,真挚感人。初次接触短文,要在心中诵读,读懂短文大意。与陌生人同桌,拘束,人人都有同感。“我”用传递盐罐的方法打破了沉闷的气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我们首先要做一名忠实的读者,不要忙着接触下面的思考题。
二读
——我是作者
叶圣陶说过:“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二读时,要读出写作顺序,理出写作线索,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盐罐”由“我”传出,并在客人手中传递,气氛也由沉闷变得活跃。这不就是文末所说的“只要每人都迈出一小步,你就会发现,一个微笑,一只盐罐,就能打破它”吗?这也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多追问一些“为什么”,会有更多的收获。“她愣了一下”——“她”为何要愣一下?“我们中间的冰层被一只盐罐轻而易举地打破了”——“冰层”是什么? 其实,我们的疑问,往往就是作者写作时设计的悬念,往往就是他的写作思路。
三读
——我是编题者
上面的疑问,其实正是我们编者设计阅读理解题的着眼点。编者是看文章拟定问题的,题目出自文章,答案肯定也在文章中。先读题目,再在文章中找到题目所涉及到的句子或段落,接着就必然会在这些地方找到答案。如第1题,涉及的是第三段内容,读一读,想一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值得强调的是,找准短文的中心思想非常重要。因为,文章是围绕中心思想展开的,阅读理解题也是围绕中心思想提出的。
最后,我还要告诉同学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功夫在积累,平时要多读,多想,多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