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舟蛾发生期及发生量的预测预报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采用期距法预测了竹舟蛾的发生期,提出查越冬代幼虫虫口密度预测第一代卵基数:竹蓖舟蛾第一代卵发生量(粒/株)=57.7×越冬前虫口密度或=74.0×越冬后虫口密度;竹镂舟蛾第一代卵发生量(粒/株)=44.1×越冬前虫口密度或=54.1×越冬后虫口密度。查卵预测4龄幼虫发生量:竹蓖舟蛾4龄幼虫发生量(头/株)=0.22×每株平均卵粒数,竹镂舟蛾4龄幼虫发生量(头/株)=0.33×每株平均卵粒数。此外,采用逐步回归法提出发生量与气温的关系Y=-22026.56+1429.90X3-541.09X36,提出根据前一年6月下旬及当年5月下旬气温预测当年发生量方法。
  关键词:竹蓖舟蛾;竹镂舟蛾;预测预报;期距法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1-57-03
  竹蓖舟蛾、竹镂舟蛾均属鳞翅目、舟蛾科,是毛竹林生产的2种重要害虫,常混合发生,呈周期性暴发危害,2~3a即可达到一次猖獗危害高峰。由于这2种害虫均能卷叶织苞为害,隐匿其中,造成捕食性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较差;同时,由于其生殖潜力大,在林间食料充足、气候适宜、天敌数量不足时,其种群数量能在较短时间内急剧上升,最终暴发成灾。成灾后,由于新鲜的当年生竹叶被食尽、天敌数量追随上升,从而使害虫种群数量下降,危害暂时消退,完成一个危害周期;之后,随着环境压力减小,又一次的数量周期形成。因此,充分掌握该虫种群动态规律,研究种群预测预报技术,对未来种群的发生量、发生期、发生区及其趋势作出预测预报,将竹舟蛾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是竹舟蛾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1 试验基本情况
  1.1 虫情调查方法 应用在种群空间格局研究中的结果,可建立舟蛾平均拥挤度(M*)和平均虫口密度([x])之间的回归模型M=α+β[x]。在林间调查时,根据每个标准地的平均虫口密度,按公式N=[1D2]([α+1β+β-1])(D为允许误差,α、β为M*-[x]模型的参数)确定最适抽样数。
  1.2 发生期预测 害虫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害虫自身遗传特性和外界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在一定的生长环境条件下,可以根据害虫的生长发育特性对未来种群发生的迟早作出测报即发生期预测。期距法,就是应用生物学研究所得的各虫态之间生长发育的平均历期,在林间调查基础上获得随害虫种群随时间推移至某一虫态出现的数量,绘制成分布曲线,并以此为基准,根据当前虫态的发育历期,预测相应的以后的虫态的各个时期出现时间。
  1.3 发生量预测 发生量的预测包括发生面积、发生密度和危害程度的预测。主要是通过查越冬代幼虫、查越冬代蛹、查卵等方法进行预测。
  1.3.1 查越冬代幼虫虫口密度预测第一代卵基数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状况、不同虫情密度设立标准地5块,越冬前后进行虫情调查并每块分别选取标准株10株,伐倒计算平均虫口密度,从而得到越冬代死亡率(P0)。计算公式如下:
  越冬代死亡率(%)=(1-越冬后平均虫口密度/越冬前平均虫口密度)×100
  将林间老熟越冬幼虫带回室内,以养虫网箱模拟林间生境提供其化蛹场所,统计其蛹数量和幼虫即可得幼虫化蛹率(R)。计算公式如下:化蛹率(R)=蛹数量/老熟幼虫数量。记录其羽化成虫的数量,则可以得到越冬代蛹羽化率(L)为:羽化率(%)=(1-未羽化蛹数量/蛹总数量)×100。根据以上结果越冬后蛹数量(T)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得:T=越冬前调查虫密度×越冬代死亡率×化蛹率
  待全部蛹任其自然羽化、交尾后,记录其雌雄性比(S),标记不同蛹重的雌成虫并记录其产卵量及平均产卵量(E)。每年越冬前、后分别根据式(1)、(2)进行第一代卵基数的预测:
  1.3.2 查卵预测4龄幼虫发生量 随机取雌虫同一天所产卵200粒进行观察,计算其孵化率(H)及被寄生率。在林间标准株进行幼虫1~3龄期间的死亡情况观察,同时用培养皿饲养100头幼虫,观察其整个生长过程各个龄期的死亡数量,以此统计低龄幼虫(1~3龄)死亡率(P1)。每年在越冬待产卵后,林间选取标准株进行每株平均卵粒数的统计,采用式(3)进行4龄幼虫发生量的预测:
  4龄幼虫发生量=平均每株卵粒数×H×(1-P1)…(3)
  1.3.3 逐步回归分析法预测发生量 由于不良的气候因素常常造成害虫种群的大量死亡,而有利的气候因素又常是害虫大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研究气象因素对竹舟蛾发生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害虫林间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当年的气候条件对害虫种群的发生发展作出预测。
  由于气候因子的在害虫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作用不同,同时生产上对第一代幼虫发生进行防治,所以利用沙县2007-2012年发生面积和温度、降雨情况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其主要因子。将沙县2007-2012年温度和降雨2个因子以旬为单位进行划分,经多次F值检验,逐步引入作用显著的因子作为自变量,并剔除作用不显著的因子从而建立预测方程。逐步回归公式:
  其中:Y代表竹舟蛾的发生量;x1、x2……xn-1代表测报因子(每旬温度、降雨);b1、b2…bn-1代表测报因子的回归系数;b0代表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
  1.4 发生区预测 林间观察竹舟蛾成虫的迁飞扩散特性,同时对成虫喜产卵地、幼虫越冬场所进行调查,以了解下一代或次年主要发生区。
  2 结果与分析
  2.1 抽样调查方法 竹蓖舟蛾和竹镂舟蛾幼虫的平均拥挤度(M*)和平均虫口密度([x])之间的回归模型分别为:
  竹蓖舟蛾幼虫:M*=0.2867+1.6825[x];
  竹镂舟蛾幼虫:M*=1.401+1.042[x]
  2.3 发生量预测
  2.3.1 查越冬代虫口预测第一代虫口基数 经2009-2013年越冬前后虫口调查,竹篦舟蛾越冬代平均死亡率为22%,化蛹率为72.6%。室内观察表明,越冬蛹的羽化率为94.6%,成虫雌雄性比为0.34,平均产卵量为317粒。竹镂舟蛾越冬代平均死亡率为17.5%,化蛹率为71.4%,室内观察越冬蛹的羽化率为93.2%,成虫雌雄性比为0.36,每雌平均产卵量为226粒。根据以上结果,每年于越冬前后进行虫情调查,即可预测次年第一卵的发生量:
  2.3.1.1 竹篦舟蛾 第一代卵发生量(粒/株)=越冬前虫口密度×(1-P)×R×L×S×E=越冬代虫口密度×(1-22%)×72.6%×94.6%×0.34×317=57.7×越冬前虫口密度;第一代卵发生量(粒/株)=越冬后虫口密度×R×L×S×E=74.0×越冬后虫口密度。
  2.3.1.2 竹镂舟蛾 第一代卵发生量(粒/株)=越冬前虫口密度×(1-P)×R×L×S×E=越冬代虫口密度×(1-17.5%)×71.4%×93.2%×0.36×226=44.1×越冬前虫口密度;第一代卵发生量(粒/株)=越冬后虫口密度×R×L×S×E=54.1×越冬后虫口密度。
  2.3.2 查卵预测4龄幼虫发生量 室内饲养及林间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竹篦舟蛾卵的孵化率为84.7%,1~3龄幼虫平均死亡率为74.3%;竹镂舟蛾卵的孵化率为89.4%,1~3龄幼虫平均死亡率为63.5%。根据林间设立标准地,采用直接统计法进行标准株上卵粒数调查,则4龄幼虫发生量由下式得:竹篦舟蛾4龄幼虫发生量(头/株)=每株平均卵粒数×84.7%×(1-74.3%)=0.22×每株平均卵粒数;竹镂舟蛾4龄幼虫发生量(头/株)=每株平均卵粒数×89.4%×(1-63.5%)=0.33×每株平均卵粒数。
  因此,通过外推法来测报2013年当地竹舟蛾的发生量,只要将2012年6月下旬气温26.4℃和2013年5月下旬气温22.3℃代入上式,即得出2013年竹舟蛾测报发生面积为243.77hm2,而2013年竹舟蛾实际发生面积为435.93hm2,测报准确率为99.4%,可见测报效果是准确可靠的。
  2.4 发生区预测 竹舟蛾在林间不迁飞,只因成虫喜在生长良好的林分产卵,幼虫喜在潮湿、枯枝落叶多的地方产卵,所以次年发生区一般在当年发生区的顺风方向生长良好的林分,且潮湿、枯枝落叶多的阔叶树周围为虫源地。因此,应注意监测,并采取适当手段防治。
  参考文献
  [1]薜贤清.森林害虫预测预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陈顺立等.刚竹毒蛾预测预报的研究[J].鉴定材料,1994.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依据邵武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及补充调查建档数据,通过对1985-2013年森林资源数据变化进行分析,阐述了邵武市林地面积变化的原因,针对林分树种、龄组结构不合理、林分单位面
摘 要:思茅松毛虫是石台县重要的松树害虫,近年来,思茅松毛虫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明显增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该文介绍了思茅松毛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相关可持续控制措施。  关键词:思茅松毛虫;石台县;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7-81-02  思茅松毛虫,又名褚色松毛虫,
该文从外观质量、叶片结构、常规化学和感官质量4个方面对风选除杂烟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B2F烟叶相比,风选除杂烟叶色泽暗淡,轻质,油分少,身份薄;大片率、大中片率、中片
摘 要:针对部分成品片烟原料质量不均匀现象,研究了从卷烟生产备料环节进行原料内在化学成分控制和调节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比常规投料生产,烟气烟碱含量最高值与最低值极差能降低(0.03%~0.04%),焦油含量最高值与最低值极差能降低(0.4%~0.5%),从生产前端进行了原料均匀性控制,很好地解决了卷烟产品质量均匀性控制的难题。  关键词:均匀;备料;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卷烟产品  中图分类号
摘 要:该文介绍了淮北地区扦插繁育法桐的技术要点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本地区的法桐繁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法桐;扦插繁育;技术要点;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9-66-02  法桐学名悬铃木,由于其生长迅速、耐修剪、成型快、遮阴效果好等优点,备受人们喜爱。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扩张,对法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积极开展法桐树苗
文章根据2014年宁国市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预测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摘 要:介绍了万载县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历程,分析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7-82-02  经万载多年、多点测算,在不防治与防治不力的情况下,水稻平均产量损失约2.5%。万载水稻产量一般在22.5万~26.4万t,在不防治情况下平均损失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