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小学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从孩子学习习惯特别是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着手,文章将针对农村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形成原因和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对策
小学生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当稳定的学习行为,它是小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终身学习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之一,是教师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终极目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的捷径。
一、当前农村小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和原因
在农村学校,我们常会听到教师抱怨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太差,比如字跡潦草、添字漏字错字等时有发生、作业粗心甚至抄袭别人的、不爱读书、不记笔记、讨厌写作、发言不积极等。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农村仍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是广大农村空巢的守望者,同时也是农村小学校园里的主力军。遗憾的是,这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理念陈旧,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家长对教育方式方法不够重视,隔代抚养现象普遍:有的家庭因家庭结构变化导致家庭教育功能弱化;有的家庭长期缺失父母的有效指导,使孩子在应对问题时常不知所措;也有的家长无视或忽视自己的言行后果(如家教方法简单、粗暴及沾染社会恶习等),从而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习惯的影响。尤其是隔代抚养的家庭,通常把重点放在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上,对孩子的语文学习通常顺其自然,还往往对孩子溺爱、迁就,更助长了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消极性格特点的形成,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习惯,反映到学习习惯上,则表现为学习上不努力、懒惰、作业不完成、遇到问题不去探究解决等。
其次,农村孩子语文学习习惯较差也是当今物质文化相对丰富与农村公共文化相对落后衍生出来的“怪胎”。正是因为读书环境被强烈污染,孩子学习习惯更差了。当然,某些主观原因也致使农村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如有的孩子道德意志薄弱,正确的道德认识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有的孩子不能正确理解相关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把违反纪律看作“英雄行为”;还有的孩子盲目崇拜老师,抑制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精神,从而使自己的独特个性受到严重磨损。
最后,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自身方面的缺陷也是造成孩子学习习惯较差的重要原因。如今的农村小学里,语文教师严重老龄化,传统教学观念仍占重要地位;优秀师资严重流失;教师资源配置因历史原因继续失衡。受应试教育、考核指挥棒等的影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未能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本质,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的指导、跟进和督促不足。我们也不难看到,如今农村个性特异的孩子陡增、难管,为了保“安全”和“师德”考核合格导致放松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教师逐渐增多;拜金主义侵蚀教坛致使教师整体爱心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所下降;网络资源等不恰当地利用助长着教师教研工作的惰性。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对策
从农村小学孩子不良习惯产生的原因分析不难看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可能独木成林,所以必须坚持全面要求、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原则。
1.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引导语文教师落实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作为义务教育最基层的农村小学,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任。具体措施如:改革对教师成绩唯一评价标准的机制,重视班级学习习惯的养成的考核,营造学习习惯培养的氛围;尊重习惯养成 “慢”的规律,尽量避免频繁变动学科教师,从而为教师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留足时间和空间;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责任心和爱心意识,把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多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重视传帮带作用的发挥,引导教师掌握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的方法。
2.语文教师要自觉担当,主动承担起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重任
第一,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树立其养成好习惯的信心。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小学语文学科更是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不懈地同坏习惯作斗争。
第二,注意策略,讲究方法。学生是教师的镜子,在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示范的作用。例如在培养倾听习惯时,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用心的倾听者。针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在模仿中养成的实际,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做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习惯自我评价制度,成立互助小组等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不仅如此,语文教师还要注意经常与同班科任教师以及同校的语文教师等进行习惯培养方面的工作交流,共同去解决学习习惯养成中的新问题。
第三,严而有度,坚持不懈。纠正坏习惯,本身需要一定的约束力,要注意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必要时教师要深入调查了解,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立规定矩”。向学生提出要求后,应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一丝不苟,引导他们自觉有成效地进行锻炼。培养孩子习惯时,要注意以集体教育、引导帮扶为主,注意把尊重孩子个性与严格要求有机结合。另外,针对小孩子意志力不强的特点,教师在习惯培养上一定要有耐心,要“反复抓”,特别是在孩子良好习惯养成之初,教师、家长更要加强检查与督促。
3.畅通信息,联手家庭,把学习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农村家长最大的问题是认知资源缺乏,他们不太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之多之快,尤其是在从众心理的不自觉影响下,他们很难有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意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积极地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克服自身不良习惯的影响,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联手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真正养成。教师还要引导家长也制订严格的规范,尽量和孩子一起拟定作息时间,每天安排时间与孩子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和养成好习惯。
4.用好社会资源,助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当前,社会上大量的资源可以利用,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让新设备、新媒体等服务于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减轻农村留守家庭家教内容隔代化、优良家教文化弱化、孩子懒娇馋霸等不利因素给孩子学习习惯养成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从长远和细节着手培养孩子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其从小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比较敏锐的信息素养,最终让教师的教育教学轻松,让好习惯成为孩子终身受益的福利。
参考文献:
[1]周改琴.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宁夏教育,2014(4):43-44.
[2]凌金波.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浅探[J]. 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3(4).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对策
小学生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当稳定的学习行为,它是小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终身学习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之一,是教师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终极目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的捷径。
一、当前农村小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和原因
在农村学校,我们常会听到教师抱怨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太差,比如字跡潦草、添字漏字错字等时有发生、作业粗心甚至抄袭别人的、不爱读书、不记笔记、讨厌写作、发言不积极等。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农村仍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是广大农村空巢的守望者,同时也是农村小学校园里的主力军。遗憾的是,这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理念陈旧,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家长对教育方式方法不够重视,隔代抚养现象普遍:有的家庭因家庭结构变化导致家庭教育功能弱化;有的家庭长期缺失父母的有效指导,使孩子在应对问题时常不知所措;也有的家长无视或忽视自己的言行后果(如家教方法简单、粗暴及沾染社会恶习等),从而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习惯的影响。尤其是隔代抚养的家庭,通常把重点放在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上,对孩子的语文学习通常顺其自然,还往往对孩子溺爱、迁就,更助长了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消极性格特点的形成,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习惯,反映到学习习惯上,则表现为学习上不努力、懒惰、作业不完成、遇到问题不去探究解决等。
其次,农村孩子语文学习习惯较差也是当今物质文化相对丰富与农村公共文化相对落后衍生出来的“怪胎”。正是因为读书环境被强烈污染,孩子学习习惯更差了。当然,某些主观原因也致使农村孩子形成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如有的孩子道德意志薄弱,正确的道德认识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有的孩子不能正确理解相关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把违反纪律看作“英雄行为”;还有的孩子盲目崇拜老师,抑制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精神,从而使自己的独特个性受到严重磨损。
最后,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自身方面的缺陷也是造成孩子学习习惯较差的重要原因。如今的农村小学里,语文教师严重老龄化,传统教学观念仍占重要地位;优秀师资严重流失;教师资源配置因历史原因继续失衡。受应试教育、考核指挥棒等的影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未能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本质,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的指导、跟进和督促不足。我们也不难看到,如今农村个性特异的孩子陡增、难管,为了保“安全”和“师德”考核合格导致放松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教师逐渐增多;拜金主义侵蚀教坛致使教师整体爱心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所下降;网络资源等不恰当地利用助长着教师教研工作的惰性。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对策
从农村小学孩子不良习惯产生的原因分析不难看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可能独木成林,所以必须坚持全面要求、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原则。
1.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引导语文教师落实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作为义务教育最基层的农村小学,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任。具体措施如:改革对教师成绩唯一评价标准的机制,重视班级学习习惯的养成的考核,营造学习习惯培养的氛围;尊重习惯养成 “慢”的规律,尽量避免频繁变动学科教师,从而为教师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留足时间和空间;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责任心和爱心意识,把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多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重视传帮带作用的发挥,引导教师掌握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的方法。
2.语文教师要自觉担当,主动承担起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重任
第一,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树立其养成好习惯的信心。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小学语文学科更是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不懈地同坏习惯作斗争。
第二,注意策略,讲究方法。学生是教师的镜子,在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示范的作用。例如在培养倾听习惯时,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用心的倾听者。针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在模仿中养成的实际,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做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习惯自我评价制度,成立互助小组等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不仅如此,语文教师还要注意经常与同班科任教师以及同校的语文教师等进行习惯培养方面的工作交流,共同去解决学习习惯养成中的新问题。
第三,严而有度,坚持不懈。纠正坏习惯,本身需要一定的约束力,要注意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必要时教师要深入调查了解,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立规定矩”。向学生提出要求后,应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一丝不苟,引导他们自觉有成效地进行锻炼。培养孩子习惯时,要注意以集体教育、引导帮扶为主,注意把尊重孩子个性与严格要求有机结合。另外,针对小孩子意志力不强的特点,教师在习惯培养上一定要有耐心,要“反复抓”,特别是在孩子良好习惯养成之初,教师、家长更要加强检查与督促。
3.畅通信息,联手家庭,把学习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农村家长最大的问题是认知资源缺乏,他们不太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之多之快,尤其是在从众心理的不自觉影响下,他们很难有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意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积极地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克服自身不良习惯的影响,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联手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真正养成。教师还要引导家长也制订严格的规范,尽量和孩子一起拟定作息时间,每天安排时间与孩子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和养成好习惯。
4.用好社会资源,助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当前,社会上大量的资源可以利用,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让新设备、新媒体等服务于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减轻农村留守家庭家教内容隔代化、优良家教文化弱化、孩子懒娇馋霸等不利因素给孩子学习习惯养成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从长远和细节着手培养孩子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其从小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具有比较敏锐的信息素养,最终让教师的教育教学轻松,让好习惯成为孩子终身受益的福利。
参考文献:
[1]周改琴.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宁夏教育,2014(4):43-44.
[2]凌金波.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浅探[J]. 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