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的改革,语文课程新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以语文课程中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但是,就如今传统的语文教学而言,教学是否达到了新课标的实际要求,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和素养呢?
传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分“字、词、句、篇、语、修、文”七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语文教学就是要从语文基础知识开始,帮助学生提高对“字、词、句、篇、语、修、文”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以此来提高學生的语文素养。然而,语文基础知识的作用和影响,使接受性学习方式根深蒂固,使学生成为了语文知识的接收器,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初中语文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主要表现如下:
1.“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是以知识重难点作为教学的内容,以此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一言堂”“满堂灌”的形式,教师是整个过程的控制者,学生是受控制的对象。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教师思想的灌输,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教师怎样做学生就模仿怎样做。
2.枯燥乏味的教学手段。知识内容需要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地实施教学,才能变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引导学生拓展知识认识面。但是,中学分数制度的要求,语文是依照考试重难点进行的教学,教师只能就试题的类型加重“字、词、句、篇、修、文”等教学,并以不断的试题练习来让学生提高做题的能力,并能最快地完成试题答卷。
3.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点就是死记硬背,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重难点,反复记忆内容。其实,死记硬背性的记忆方式根本不能让学生理解学科的知识,反而在学业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觉得语文分数只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来考好,解题答案也是模式化的。
4.语文分数的考核要求,压制了学生的学习活力。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记载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隔离了语文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严格的分数考核制度,使得学生形成严重的分数高低观,觉得语文学习是为分数而进行的,完全没有自己对语文学习的独特认识。
因此,针对接受性教学方式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
1.学校要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有利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认真研读和分析知识内容。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可查的工具书,准备教学器材和教学资料。同时,紧跟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新教学设备,创新教学资源的利用。
2.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教案。教师作为教学的辅导者,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来考虑,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条件。因此,教师要一改“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手段,在设计教案时,可以就内容的重难点设计一些问题,并让学生自主分析,合作研究,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解读能力。
3.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又存在着个体差异,因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具体分析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整体的认知水平,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法分别对待,并及时给予学生提示和帮助。
4.学生要把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和理解性的学习方式相结合。语文学科是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要先通过“字词——句篇——修文”这样一个过程,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基础知识的掌握过渡到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学生要在课堂上接受性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诗词的解读过程、言语句型句式的变化要求等内容,再结合牢固的基础知识去创新认知方式,开拓理解思维。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要重视对学生的影响,真正把学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不要单纯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学生创造公平、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以达到学习的最优化。
传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分“字、词、句、篇、语、修、文”七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语文教学就是要从语文基础知识开始,帮助学生提高对“字、词、句、篇、语、修、文”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以此来提高學生的语文素养。然而,语文基础知识的作用和影响,使接受性学习方式根深蒂固,使学生成为了语文知识的接收器,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初中语文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主要表现如下:
1.“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是以知识重难点作为教学的内容,以此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一言堂”“满堂灌”的形式,教师是整个过程的控制者,学生是受控制的对象。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教师思想的灌输,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教师怎样做学生就模仿怎样做。
2.枯燥乏味的教学手段。知识内容需要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地实施教学,才能变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引导学生拓展知识认识面。但是,中学分数制度的要求,语文是依照考试重难点进行的教学,教师只能就试题的类型加重“字、词、句、篇、修、文”等教学,并以不断的试题练习来让学生提高做题的能力,并能最快地完成试题答卷。
3.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点就是死记硬背,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重难点,反复记忆内容。其实,死记硬背性的记忆方式根本不能让学生理解学科的知识,反而在学业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觉得语文分数只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来考好,解题答案也是模式化的。
4.语文分数的考核要求,压制了学生的学习活力。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记载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隔离了语文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严格的分数考核制度,使得学生形成严重的分数高低观,觉得语文学习是为分数而进行的,完全没有自己对语文学习的独特认识。
因此,针对接受性教学方式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
1.学校要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有利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认真研读和分析知识内容。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可查的工具书,准备教学器材和教学资料。同时,紧跟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新教学设备,创新教学资源的利用。
2.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教案。教师作为教学的辅导者,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来考虑,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条件。因此,教师要一改“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手段,在设计教案时,可以就内容的重难点设计一些问题,并让学生自主分析,合作研究,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解读能力。
3.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又存在着个体差异,因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具体分析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整体的认知水平,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法分别对待,并及时给予学生提示和帮助。
4.学生要把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和理解性的学习方式相结合。语文学科是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要先通过“字词——句篇——修文”这样一个过程,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基础知识的掌握过渡到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学生要在课堂上接受性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诗词的解读过程、言语句型句式的变化要求等内容,再结合牢固的基础知识去创新认知方式,开拓理解思维。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要重视对学生的影响,真正把学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不要单纯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学生创造公平、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以达到学习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