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使项目课程的实施接近做中学,提出以工作任务为联系,从用技术、学技术、拓展技术,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原理、由个体活动到共同活动,以技术应用的实践性问题为突破口,整合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探索学与教的项目活动设计。
[关 键 词] 典型技术;项目活动;做中学;实践性问题;共同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76-02
高职项目课程改革引领着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并为大多数职业院校所接受和认可。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理解、定位的偏差,项目课程的实施不是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实践证明,只有深入项目活动设计层面,才能真正使项目课程发挥最大效用。然而依托项目实施过程的教学活动是不会自动发生的,它需要教师在确定项目的基础上,深入地进行项目的学与教的活动设计。项目课程直接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技术或方法,拓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如何围绕一系列的职业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设计出可实施有效的项目活动,既能使学生做中学、促进实质性参与项目课程学习,又能构建和生成职业能力,是项目课程实施的一个难点。本文尝试从典型技术视角探索设计项目课程学与教的项目活动,使项目课程的实施接近做中学。
一、典型技术与项目活动
职业能力的内涵是“方法、知识、技能、情感”,其核心是“技术”。技术是“职业能力”的分解和细化,职业能力是“技术”的综合。项目课程的本质是做中学,是以作为基础的全面学习活动。做是用技术,学是学技术。典型技术指关键技术,也泛指本文中所说的技术,在做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越丰富,就越接近真正的“做中学”。
在意大利瑞吉欧地区的学前教育中,项目活动体现为“围绕主题的、持久的、深入的探索活动”。刘永凤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瑞吉欧幼儿教育法述评》中提到,“所谓项目活动,指的是这样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主题或题目或认识中的问题论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詹传玲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学数学项目活动的开发》中指出,项目活动可以理解为“一套能使教师指导儿童对真实世界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课程活动,它要求学生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问题,其具体表现为构想、验证、完善、制造出某种产品”。针对职业教育项目活动的特殊性,本文将项目活动理解为“促进做中学达成、体现产品和任务,旨在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项目课程实施的具体学习方式”。因此,可以认为职业教育项目活动的目标是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用好技术、学好技术。项目活动一般至少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1.“做中学的活动”而非单向“教的活动”
项目活动把重心定在学生做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上,把活动过程的性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与生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个体活动”基础上的“共同活动”
项目活动首先是个体参与,然后是建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实践共同体,引导学生实质性参与。
3.“综合体活动”而非仅仅是“技术实践知识活动”或“技术理论知识活动”
项目活动不仅仅是传递和训练技术经验,更要帮助学生建构、内化和生成职业能力的综合体活动。
二、学与教的项目活动设计
(一)以技术应用为主(做为主)的项目活动
项目课程重要的命脉——联系、结构和结果。其中联系论指导我们,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努力在与工作任務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技术应用指用技术实现项目或相应的一系列任务,是技术和工作任务的联系。“做”是获得能力的唯一方法,只有“做”了才能“会”,也只有做了才能学下去。显然,首先要解决做和做出来的问题,就得在工作任务中用技术。那么在技术应用环节如何考虑学与教的项目活动设计呢?教师活动:以企业工程师身份在操作演示中讲解任务需求、手把手一步一步实现任务、示范表达如何做。结合任务,直接传授技术实践知识和经验。学生活动:以企业入职员工身份操作使用项目、明确任务需求、结合项目实训文档,以模仿为主或以参考为主方式实现任务,然后自主实现教师布置的项目中其他类似的任务。以技术应用为主活动是在任务联系中,传授技术如何用,重点让学生知道如何做、技术如何用,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思考方法、步骤、工具、情境、问题等,掌握技术实践知识。
(二)以技术应用产生问题驱动(解决问题为主)的项目活动
学生在用技术实现任务做的过程中会有各种问题,比如有的环节不知如何做、做的过程中各种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等。实践性问题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融合的理论纽带,真实世界中就是通过对实践性问题的解决来融合两类知识的。学生活动:根据错误或问题关键字向课程平台寻求解决方法、在课程平台发布自己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步探索相关技术原理知识,以寻求解决方法。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帮扶结伴做,规定一对一地让做出的学生帮扶指导没有做出的学生完成当堂任务,一方面锻炼做出学生技术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带动滞后学生跟上做的进度,实时建立个人自我认可度和合作做出的愉悦感。帮扶结伴法非常有利于班级全体参与做中学,解决了因教师和学生是一对多关系,难以实时响应每个学生的问题。在课程平台查看学生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技术原理知识、集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现场引导问题解决、指导问题解决。问题驱动的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注意力、探索解决方法和技术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加强学生对技术应用的理解。 (三)以技术为什么这么用为主(学为主)的项目活动
学生不仅仅要能在模仿的基础上用技术做出项目课程中任务,更要能用技术实现其他类似的任务,或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能自主学习发展的新技术或同类技术,具备技术应用和技术迁移能力。教师活动:在做的基础上联系任务,进行技术知识解析讲解,并关注前导知识穿插温习,着重让学生理解技术原理知识、技术为什么这么应用、并结合技术应用中各类问题来讨论交流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原理知识,强化技术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之上,可以组织学生逐步完善任务的实现,加深技术应用能力。以软件项目为例:学生实现了网站商品展示任务和学习了相关技术后,接下来引导学生实现商品分页展示任务,再接下来实现商品无刷新分页展示任务。学生活动:联系做的任务和问题,听教师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原理知识解析,思考、交流、探究遇到的和未遇到的平台中发布的各类问题,并展开问题交流研讨,发表对技术的认识。通过模仿做、帮扶结伴做、发布问题和尝试问题解决,在做出来的基础上学习技术原理,再回顾平台各种问题再次探究技术应用,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原理,逐步巩固技术的应用、认识和理解,培养做和学的能力,以技术实践性问题驱动和提升技术实践性知识和技术原理知识融合和交汇。
(四)以技术拓展为主(拔高为主)的项目活动
为了使学生未来3~5年具备从技术员向技术总监或项目架构师转型潜力、具备技术难题攻关潜能,必须要引领学生学会钻研技术内部实现原理和机制、引领学生学会深入理解技术精髓和技术思想。根据学生需求和课时情况,教师课中和课后灵活处理。教师活动:在做中学基础上,剖析技术实现原理,比较分析同类技术,为学生梳理相关论文或资料,指导或带领优质学生进行科研或创新实践活动,着重解決学生的拔高需求和创新能力。学生活动:学习和探究技术实现原理、研究技术资料和相关论文、编写技术文档、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或企业项目研发。通过技术拓展,培养和挖掘学生技术钻研和创新能。
(五)基于共同活动的项目活动
只有项目活动是师生共同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个体的活动,更不是少数个体的活动,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教学。课堂实践表明,以下教学方法对共同活动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1.帮扶结伴法
上文已有阐述,有利于班级做中学氛围。课程平台交流法。学生发布自己遇到的问题和错误以及解决方法,或者根据错误关键字向课程平台寻求解决方法,有利于依托平台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2.师生交流法
教师根据课程平台学生问题、课堂做的情况和学的情况,在用技术、学技术和拓展技术阶段,适当组织探讨问题解决、探究技术实践知识和原理知识,促进学的提升。
3.学生答辩委员会法
由师生共同选出、由6~9个学生组成、分成2至3组答辩其他学生每个任务做的过程性成绩和学的过程性成绩,做的成绩参考任务实现情况,学的成绩由委员会成员提问技术知识和做的问题,答辩成员可以查阅项目讲义或书本回答,同时委员会成员的选拔采用挑战方式动态进入和退出。一方面可以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做中学,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做中学的积极性,有利于不断活跃班级“做”氛围和“学”氛围。
4.产品展示法
项目课程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最终都要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学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应该注重项目活动最终指向的结果,即产品。既能展示学习者所习得的技术,又能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教师的产品起示范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需求,指引技术的应用和关键实现,把学生带入项目环境和氛围,但可具备一定的弹性;学生的产品用于鼓励学生自我表达、促进创作和交流,评价学习者的理解、实践创新,使其真正进入职业的思维逻辑体系。
不同阶段,共同活动侧重的目的也应是有区别的,才能递进的生成和发展职业能力。以软件项目为例:初始以项目体验和使用方式感染学生分析需求和设计;有一定技术基础后以专业设计工具UML图方式引领学生的学从需求分析向项目设计的转变;有一定技术体系基础后则转变学为项目系统架构分析、核心代码设计和业务逻辑分析等综合技术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课程如果不开展丰富的学与教的项目活动,项目课程的实施就会陷入困境。本文借助项目课程的本质是做中学和直接目标是掌握技术,以工作任务为联系,按用技术、学技术、拓展技术的递进路线,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原理,并融合多种促进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探索学与教的项目活动,是一个崭新的思路。实践表明,这种思路更能明确不同项目活动的功用,逐步建立起技术与工作任务实质联系,非常有利于促进做中学和项目课程目标达成。
参考文献:
[1]冯艳妮.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中的项目活动设计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徐国庆.如何理解项目课程的本质[J].职教论坛,2014(27).
[3]徐国庆.何谓做中学[J].职教论坛,2015(6).
[4]蒋庆斌.以典型技术为主线的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15-17.
[5]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0):9-10.
[6]许亚琼.活动:项目课程实施的微观载体:基于技术知识整合的功能意义[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4):37-40.
◎编辑 陈鲜艳
[关 键 词] 典型技术;项目活动;做中学;实践性问题;共同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76-02
高职项目课程改革引领着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并为大多数职业院校所接受和认可。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理解、定位的偏差,项目课程的实施不是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实践证明,只有深入项目活动设计层面,才能真正使项目课程发挥最大效用。然而依托项目实施过程的教学活动是不会自动发生的,它需要教师在确定项目的基础上,深入地进行项目的学与教的活动设计。项目课程直接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技术或方法,拓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如何围绕一系列的职业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设计出可实施有效的项目活动,既能使学生做中学、促进实质性参与项目课程学习,又能构建和生成职业能力,是项目课程实施的一个难点。本文尝试从典型技术视角探索设计项目课程学与教的项目活动,使项目课程的实施接近做中学。
一、典型技术与项目活动
职业能力的内涵是“方法、知识、技能、情感”,其核心是“技术”。技术是“职业能力”的分解和细化,职业能力是“技术”的综合。项目课程的本质是做中学,是以作为基础的全面学习活动。做是用技术,学是学技术。典型技术指关键技术,也泛指本文中所说的技术,在做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越丰富,就越接近真正的“做中学”。
在意大利瑞吉欧地区的学前教育中,项目活动体现为“围绕主题的、持久的、深入的探索活动”。刘永凤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瑞吉欧幼儿教育法述评》中提到,“所谓项目活动,指的是这样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主题或题目或认识中的问题论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詹传玲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学数学项目活动的开发》中指出,项目活动可以理解为“一套能使教师指导儿童对真实世界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课程活动,它要求学生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问题,其具体表现为构想、验证、完善、制造出某种产品”。针对职业教育项目活动的特殊性,本文将项目活动理解为“促进做中学达成、体现产品和任务,旨在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项目课程实施的具体学习方式”。因此,可以认为职业教育项目活动的目标是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用好技术、学好技术。项目活动一般至少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1.“做中学的活动”而非单向“教的活动”
项目活动把重心定在学生做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上,把活动过程的性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与生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个体活动”基础上的“共同活动”
项目活动首先是个体参与,然后是建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实践共同体,引导学生实质性参与。
3.“综合体活动”而非仅仅是“技术实践知识活动”或“技术理论知识活动”
项目活动不仅仅是传递和训练技术经验,更要帮助学生建构、内化和生成职业能力的综合体活动。
二、学与教的项目活动设计
(一)以技术应用为主(做为主)的项目活动
项目课程重要的命脉——联系、结构和结果。其中联系论指导我们,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努力在与工作任務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技术应用指用技术实现项目或相应的一系列任务,是技术和工作任务的联系。“做”是获得能力的唯一方法,只有“做”了才能“会”,也只有做了才能学下去。显然,首先要解决做和做出来的问题,就得在工作任务中用技术。那么在技术应用环节如何考虑学与教的项目活动设计呢?教师活动:以企业工程师身份在操作演示中讲解任务需求、手把手一步一步实现任务、示范表达如何做。结合任务,直接传授技术实践知识和经验。学生活动:以企业入职员工身份操作使用项目、明确任务需求、结合项目实训文档,以模仿为主或以参考为主方式实现任务,然后自主实现教师布置的项目中其他类似的任务。以技术应用为主活动是在任务联系中,传授技术如何用,重点让学生知道如何做、技术如何用,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思考方法、步骤、工具、情境、问题等,掌握技术实践知识。
(二)以技术应用产生问题驱动(解决问题为主)的项目活动
学生在用技术实现任务做的过程中会有各种问题,比如有的环节不知如何做、做的过程中各种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等。实践性问题是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融合的理论纽带,真实世界中就是通过对实践性问题的解决来融合两类知识的。学生活动:根据错误或问题关键字向课程平台寻求解决方法、在课程平台发布自己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步探索相关技术原理知识,以寻求解决方法。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帮扶结伴做,规定一对一地让做出的学生帮扶指导没有做出的学生完成当堂任务,一方面锻炼做出学生技术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带动滞后学生跟上做的进度,实时建立个人自我认可度和合作做出的愉悦感。帮扶结伴法非常有利于班级全体参与做中学,解决了因教师和学生是一对多关系,难以实时响应每个学生的问题。在课程平台查看学生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技术原理知识、集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现场引导问题解决、指导问题解决。问题驱动的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注意力、探索解决方法和技术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加强学生对技术应用的理解。 (三)以技术为什么这么用为主(学为主)的项目活动
学生不仅仅要能在模仿的基础上用技术做出项目课程中任务,更要能用技术实现其他类似的任务,或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能自主学习发展的新技术或同类技术,具备技术应用和技术迁移能力。教师活动:在做的基础上联系任务,进行技术知识解析讲解,并关注前导知识穿插温习,着重让学生理解技术原理知识、技术为什么这么应用、并结合技术应用中各类问题来讨论交流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原理知识,强化技术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之上,可以组织学生逐步完善任务的实现,加深技术应用能力。以软件项目为例:学生实现了网站商品展示任务和学习了相关技术后,接下来引导学生实现商品分页展示任务,再接下来实现商品无刷新分页展示任务。学生活动:联系做的任务和问题,听教师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原理知识解析,思考、交流、探究遇到的和未遇到的平台中发布的各类问题,并展开问题交流研讨,发表对技术的认识。通过模仿做、帮扶结伴做、发布问题和尝试问题解决,在做出来的基础上学习技术原理,再回顾平台各种问题再次探究技术应用,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原理,逐步巩固技术的应用、认识和理解,培养做和学的能力,以技术实践性问题驱动和提升技术实践性知识和技术原理知识融合和交汇。
(四)以技术拓展为主(拔高为主)的项目活动
为了使学生未来3~5年具备从技术员向技术总监或项目架构师转型潜力、具备技术难题攻关潜能,必须要引领学生学会钻研技术内部实现原理和机制、引领学生学会深入理解技术精髓和技术思想。根据学生需求和课时情况,教师课中和课后灵活处理。教师活动:在做中学基础上,剖析技术实现原理,比较分析同类技术,为学生梳理相关论文或资料,指导或带领优质学生进行科研或创新实践活动,着重解決学生的拔高需求和创新能力。学生活动:学习和探究技术实现原理、研究技术资料和相关论文、编写技术文档、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或企业项目研发。通过技术拓展,培养和挖掘学生技术钻研和创新能。
(五)基于共同活动的项目活动
只有项目活动是师生共同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个体的活动,更不是少数个体的活动,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教学。课堂实践表明,以下教学方法对共同活动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1.帮扶结伴法
上文已有阐述,有利于班级做中学氛围。课程平台交流法。学生发布自己遇到的问题和错误以及解决方法,或者根据错误关键字向课程平台寻求解决方法,有利于依托平台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2.师生交流法
教师根据课程平台学生问题、课堂做的情况和学的情况,在用技术、学技术和拓展技术阶段,适当组织探讨问题解决、探究技术实践知识和原理知识,促进学的提升。
3.学生答辩委员会法
由师生共同选出、由6~9个学生组成、分成2至3组答辩其他学生每个任务做的过程性成绩和学的过程性成绩,做的成绩参考任务实现情况,学的成绩由委员会成员提问技术知识和做的问题,答辩成员可以查阅项目讲义或书本回答,同时委员会成员的选拔采用挑战方式动态进入和退出。一方面可以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做中学,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做中学的积极性,有利于不断活跃班级“做”氛围和“学”氛围。
4.产品展示法
项目课程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最终都要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学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应该注重项目活动最终指向的结果,即产品。既能展示学习者所习得的技术,又能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教师的产品起示范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需求,指引技术的应用和关键实现,把学生带入项目环境和氛围,但可具备一定的弹性;学生的产品用于鼓励学生自我表达、促进创作和交流,评价学习者的理解、实践创新,使其真正进入职业的思维逻辑体系。
不同阶段,共同活动侧重的目的也应是有区别的,才能递进的生成和发展职业能力。以软件项目为例:初始以项目体验和使用方式感染学生分析需求和设计;有一定技术基础后以专业设计工具UML图方式引领学生的学从需求分析向项目设计的转变;有一定技术体系基础后则转变学为项目系统架构分析、核心代码设计和业务逻辑分析等综合技术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课程如果不开展丰富的学与教的项目活动,项目课程的实施就会陷入困境。本文借助项目课程的本质是做中学和直接目标是掌握技术,以工作任务为联系,按用技术、学技术、拓展技术的递进路线,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原理,并融合多种促进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探索学与教的项目活动,是一个崭新的思路。实践表明,这种思路更能明确不同项目活动的功用,逐步建立起技术与工作任务实质联系,非常有利于促进做中学和项目课程目标达成。
参考文献:
[1]冯艳妮.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中的项目活动设计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徐国庆.如何理解项目课程的本质[J].职教论坛,2014(27).
[3]徐国庆.何谓做中学[J].职教论坛,2015(6).
[4]蒋庆斌.以典型技术为主线的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15-17.
[5]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0):9-10.
[6]许亚琼.活动:项目课程实施的微观载体:基于技术知识整合的功能意义[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4):37-40.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