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言简意赅,言约旨远。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要有点精神,否则就会失去脊梁,不能自强自立;一个企业要有点精神,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不知所终。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所谓“类”,即指具有相同的精神追求,同属一个精神家园。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温家宝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着重指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理应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
何为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内涵丰富,其包含了普遍遵循的道德标准体系,共同尊重的文化理念和一致认可的价值取向。首先,精神家园让人具有认同感,认同一致的道德标准,认同相似的文化心理,认同一样的价值取向,否则道不同不相为谋,谈何精神契合。其次,精神家园令人拥有安全感,在这里能够放松身体,释放心情,彼此信赖,相互依靠。第三,精神家园让人产生归属感,感觉被周围的人接纳、肯定和关爱,这是由人类的群体属性和社会属性产生的内在需要。第四,精神家园给人带来成就感,成就感来源于集体价值的创造,以及其中自我价值的实现。最后,精神家园使人怀有幸福感,幸福是人人追求的终极目标,物质产生的幸福感短暂而虚无,精神世界的幸福感才能持久而真实。
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仁人志士辈出。前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后有追求“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王国维、陈寅恪;前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孟轲,后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古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今有“愿以身许国,从此隐姓埋名”的邓稼先。这些华夏儿女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追求,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基石。四书之首的《大学》开篇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意诚、心正,此为修身的基础,要做到明明德。齐家、治国,则为亲民,使明德由己及人。平天下,将明德广施于天下,此为圣人,即达至善。此间明德,即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领悟、推广并发扬光大。
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
国家有国家文化,民族有民族文化,同样的,企业也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其真正成功的标志就在于,企业的价值观及其相关理念被成员认知、认同、认可后成为其自觉行动,体现在生产、管理以及经营的全过程。但凡优秀持久的企业必有健全,且持续传承、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保证了企业的决策行为、经营行为和员工行为与企业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他们走出去的形式是产品,实质就是企业文化。而激励企业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指引企业文化持续前进的向导,就是企业的精神家园,它代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成员的精神理想。
中央企业理应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前列。构筑企业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央企业保持先进企业文化的必然要求。首先,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一部分,是大家中的小家,必须融入民族大义之中。其次,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是夜航中的灯塔,必须站在历史使命的高度指引企业健康发展。其三,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是冬日的火炉,营造和谐氛围,给员工以温暖的人文关怀和心灵慰藉。
如何构筑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
构筑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要以党为基。坚持党对中央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个重大原则在中央企业精神家园建设工作中必须毫不动摇。首先,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作为第一责任群体,应站在全局高度,从企业使命出发,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结合所处行业和时代背景,进行顶层设计,描绘出精神家园美好蓝图。确定目标之后要理清思路,形成可行方案。党组织负责人,应该成为企业的精神领袖。其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有序推进方案实施,并积极传递基层群众的精神诉求,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成为企业文化的闪光点和群众心灵的补给点。其三,积极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从党员群体出发,通过党员带动群众、党内带动党外,使党员的精神家园成为全体员工共有的精神家园。
构筑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应以人为本。人是精神的主体,脱离了人本的精神家园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最终成为口号、流于形式。以人为本,应从人的根本需要出发。物质需要是基础,精神需要是本质,建设精神家园最终就是要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以人为本,首先要做到尊重人和相信人。每个人都是世间存在的唯一个体,具有个性和尊严,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是最基本的要求。以人为本,体现在依靠人。成事在人,唯有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深谋远虑、推陈出新。以人为本,还体现在培养人。企业即人,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趋优性是人的天性,没有人愿意自甘堕落,要重视每一个人,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以人为本,最终表现为成就人。企业给每个员工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人尽其才,成就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企业。
构筑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须以项目为载体。不同于实体家园,精神家园是抽象的、形而上的,看不见、摸不着。精神家园建设很容易飘在空中,成为口号工程,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因此,精神家园建设一定要与实际工作结合,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实现落地生根。以精神家园蓝图为落脚点确定目标,由当前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确定问题,以项目为载体确定对策、落实责任,才能实现由此岸到彼岸的跨越。例如,制度建设明确企业道德标准、规范行为准则、明晰责任流程、完善权力监督、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一个大项目。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负责”,企业才能拥有凝聚力、形成合力,才能让人放心、工作尽心。再如,创新能力建设决定了企业的安全发展、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也是一个重要项目。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企业才能始终拥有竞争力、充满活力,才能使人同心、充满信心。又如,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战略,营造了企业人文环境,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职业发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建功立业”,企业才能保持生命力、具有实力,才能令人倾心、生活开心。因此,从目标蓝图出发,以不同方面的具体项目为载体,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学习创新、落实责任,是企业精神家园建设的必由之路。
构筑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要以信息化为平台。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精神家园以更加广阔的空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客观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标准和效果的量化、序化,用数字说话,可衡量可排序,排除主观因素,客观公正,结果一目了然。通过内部指标排序,在企业内部各单位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通过外部指标排序,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数据比较,可以更准确地定位,找准发展目标。第二,实时性。主要体现在信息更新速度及时,排序表实时动态滚动。执行效果快速反馈到指挥层和决策层,达到可控在控,从而更准确地进行战略调整。第三,互动性。主要体现在网络社区极度拉近了企业高层领导和普通员工的距离,双方在网上可以直接沟通互动。这样领导更方便地掌握基层信息,员工也更直接地领会高层意图,有效避免了信息失真。而且,互动结果以文字形式共享,共性问题可以集中解决,避免了重复沟通,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第四,虚拟性。网络是可匿名的虚拟世界,这给社区成员反映问题、发表意见、表达心情减少了顾虑,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虚拟世界的声音往往更真实。如果说实体化让精神家园落地生根,那么信息化让精神家园发芽开花。一具体就深入,一序化就生动。信息化不但给项目载体的实现提供了可行高效的手段,并且在无形中营造出了一个虚拟的网络家园。一实一虚,相辅相成,共同构筑出企业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是国资委下属的重要中央企业之一,有着辉煌的发展历程,铸造了以“务实和谐、同心跨越”为核心的优秀企业文化,创造培育了大唐速度、大唐质量、大唐团队和大唐精神。在此基础上,大唐集团上下正在营造“阳光、绿色、快乐”的大唐精神家园,为中央企业精神家园建设迈出了探索的步伐。2010年11月23日,由中央文明办、国资委共同组织开展的“央企精神家园网上展播”活动正式启动,中国文明网等网站首先推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大唐同心家园”专题网页。大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顺达受邀作为首家央企领导代表接受了中国文明网的专访,并与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这充分体现了大唐精神家园建设在央企中处于领先位置,得到了中央和广大大唐人的认可。
中央企业是由优秀分子组成的大家庭,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使命,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中央企业应该成为国有企业精神家园建设的主导,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表率。(责任编辑:郝幸田)
何为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内涵丰富,其包含了普遍遵循的道德标准体系,共同尊重的文化理念和一致认可的价值取向。首先,精神家园让人具有认同感,认同一致的道德标准,认同相似的文化心理,认同一样的价值取向,否则道不同不相为谋,谈何精神契合。其次,精神家园令人拥有安全感,在这里能够放松身体,释放心情,彼此信赖,相互依靠。第三,精神家园让人产生归属感,感觉被周围的人接纳、肯定和关爱,这是由人类的群体属性和社会属性产生的内在需要。第四,精神家园给人带来成就感,成就感来源于集体价值的创造,以及其中自我价值的实现。最后,精神家园使人怀有幸福感,幸福是人人追求的终极目标,物质产生的幸福感短暂而虚无,精神世界的幸福感才能持久而真实。
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仁人志士辈出。前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后有追求“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王国维、陈寅恪;前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孟轲,后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古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今有“愿以身许国,从此隐姓埋名”的邓稼先。这些华夏儿女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追求,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基石。四书之首的《大学》开篇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意诚、心正,此为修身的基础,要做到明明德。齐家、治国,则为亲民,使明德由己及人。平天下,将明德广施于天下,此为圣人,即达至善。此间明德,即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领悟、推广并发扬光大。
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
国家有国家文化,民族有民族文化,同样的,企业也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其真正成功的标志就在于,企业的价值观及其相关理念被成员认知、认同、认可后成为其自觉行动,体现在生产、管理以及经营的全过程。但凡优秀持久的企业必有健全,且持续传承、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保证了企业的决策行为、经营行为和员工行为与企业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他们走出去的形式是产品,实质就是企业文化。而激励企业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指引企业文化持续前进的向导,就是企业的精神家园,它代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成员的精神理想。
中央企业理应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前列。构筑企业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央企业保持先进企业文化的必然要求。首先,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一部分,是大家中的小家,必须融入民族大义之中。其次,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是夜航中的灯塔,必须站在历史使命的高度指引企业健康发展。其三,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是冬日的火炉,营造和谐氛围,给员工以温暖的人文关怀和心灵慰藉。
如何构筑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
构筑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要以党为基。坚持党对中央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个重大原则在中央企业精神家园建设工作中必须毫不动摇。首先,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作为第一责任群体,应站在全局高度,从企业使命出发,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结合所处行业和时代背景,进行顶层设计,描绘出精神家园美好蓝图。确定目标之后要理清思路,形成可行方案。党组织负责人,应该成为企业的精神领袖。其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有序推进方案实施,并积极传递基层群众的精神诉求,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成为企业文化的闪光点和群众心灵的补给点。其三,积极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从党员群体出发,通过党员带动群众、党内带动党外,使党员的精神家园成为全体员工共有的精神家园。
构筑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应以人为本。人是精神的主体,脱离了人本的精神家园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最终成为口号、流于形式。以人为本,应从人的根本需要出发。物质需要是基础,精神需要是本质,建设精神家园最终就是要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以人为本,首先要做到尊重人和相信人。每个人都是世间存在的唯一个体,具有个性和尊严,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是最基本的要求。以人为本,体现在依靠人。成事在人,唯有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深谋远虑、推陈出新。以人为本,还体现在培养人。企业即人,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趋优性是人的天性,没有人愿意自甘堕落,要重视每一个人,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以人为本,最终表现为成就人。企业给每个员工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人尽其才,成就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企业。
构筑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须以项目为载体。不同于实体家园,精神家园是抽象的、形而上的,看不见、摸不着。精神家园建设很容易飘在空中,成为口号工程,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因此,精神家园建设一定要与实际工作结合,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实现落地生根。以精神家园蓝图为落脚点确定目标,由当前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确定问题,以项目为载体确定对策、落实责任,才能实现由此岸到彼岸的跨越。例如,制度建设明确企业道德标准、规范行为准则、明晰责任流程、完善权力监督、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一个大项目。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负责”,企业才能拥有凝聚力、形成合力,才能让人放心、工作尽心。再如,创新能力建设决定了企业的安全发展、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也是一个重要项目。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企业才能始终拥有竞争力、充满活力,才能使人同心、充满信心。又如,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战略,营造了企业人文环境,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职业发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建功立业”,企业才能保持生命力、具有实力,才能令人倾心、生活开心。因此,从目标蓝图出发,以不同方面的具体项目为载体,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学习创新、落实责任,是企业精神家园建设的必由之路。
构筑中央企业的精神家园,要以信息化为平台。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精神家园以更加广阔的空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客观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标准和效果的量化、序化,用数字说话,可衡量可排序,排除主观因素,客观公正,结果一目了然。通过内部指标排序,在企业内部各单位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通过外部指标排序,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数据比较,可以更准确地定位,找准发展目标。第二,实时性。主要体现在信息更新速度及时,排序表实时动态滚动。执行效果快速反馈到指挥层和决策层,达到可控在控,从而更准确地进行战略调整。第三,互动性。主要体现在网络社区极度拉近了企业高层领导和普通员工的距离,双方在网上可以直接沟通互动。这样领导更方便地掌握基层信息,员工也更直接地领会高层意图,有效避免了信息失真。而且,互动结果以文字形式共享,共性问题可以集中解决,避免了重复沟通,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第四,虚拟性。网络是可匿名的虚拟世界,这给社区成员反映问题、发表意见、表达心情减少了顾虑,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虚拟世界的声音往往更真实。如果说实体化让精神家园落地生根,那么信息化让精神家园发芽开花。一具体就深入,一序化就生动。信息化不但给项目载体的实现提供了可行高效的手段,并且在无形中营造出了一个虚拟的网络家园。一实一虚,相辅相成,共同构筑出企业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是国资委下属的重要中央企业之一,有着辉煌的发展历程,铸造了以“务实和谐、同心跨越”为核心的优秀企业文化,创造培育了大唐速度、大唐质量、大唐团队和大唐精神。在此基础上,大唐集团上下正在营造“阳光、绿色、快乐”的大唐精神家园,为中央企业精神家园建设迈出了探索的步伐。2010年11月23日,由中央文明办、国资委共同组织开展的“央企精神家园网上展播”活动正式启动,中国文明网等网站首先推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大唐同心家园”专题网页。大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顺达受邀作为首家央企领导代表接受了中国文明网的专访,并与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这充分体现了大唐精神家园建设在央企中处于领先位置,得到了中央和广大大唐人的认可。
中央企业是由优秀分子组成的大家庭,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使命,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中央企业应该成为国有企业精神家园建设的主导,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表率。(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