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款式设计蕴涵着服装外形的审美性,结构设计蕴涵着款式构成的合理性,工艺设计蕴涵着结构关系的可行性,三者缺一不可,相互制约。服装结构设计是一个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款式构思得以实现的结构基础,又是服装加工制作赖以进行的物质技术条件。因此,服装结构设计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对服装的品质产生重大影响。
一、学生在学习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机械模仿能力强,运用能力较弱
有这类问题的学生,在实际的结构设计练习中,离不开书或笔记本。结构中某些尺寸的设定常与设计效果不符而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如,驳领的倒伏量在课堂上讲解范例若是2 cm,那么,他们在其他驳领效果的款式结构设计中,都采用2 cm的尺寸。当问到倒伏量是否可以变化,变化后领子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时,他们无法给出一个正确的回答。
2.立体观念淡漠
存在这一类问题的学生,他们对同一块平面的布要包裹三维空间的人体时所必须进行的种种结构处理认识不足,因而在实际的结构设计练习中,有时不是运用结构设计原理,而是凭自己的直观感觉,这样往往容易出现原则性的结构错误。如,设计效果是一款充分体现女性曲线美、简洁、单纯、无领、无袖的连衣裙,学生的结构设计仅在衣片的侧缝线上作了结构处理。当问及此结构设计在非弹性面料的前提下是否可以体现设计效果时,回答是:“我知道纵向结构线或省边能使服装体现出人体美,但那样衣服表面会有缝迹,不符合我的设计效果。”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作业中时有发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3.对自己的结构设计是否能体现设计效果不敢肯定
出现这类问题的学生,对服装的结构设计原理掌握得比较好。在具体的款式结构设计练习中,不会出现原则性的结构错误,总体思路正确而有条理。但在考虑设计效果,给予结构某些部位以特点的尺寸时,常常是没有把握的。如三围松份,根据设计效果,他们知道应该在基本纸样的基础上追加或减少松份,但要追加或减少多少才能较准确地体现效果呢?心里就没数了。诸如这样的问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普遍。
二、教学措施与效果
1.疏通脉络,见树见林
疏通脉络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学科结构。大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只掌握一本教科书。教师在备课中参考各种资料,甚至加人了教师本人的观点和见解,这对于习惯了中学按部就班地学习教材的学生恐怕会显得无所适从。因而建立框架、疏通脉络是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途径。特别对于《服装结构》,其内容延续三个学期,更有必要在序中向学生介绍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使一门课的众多内容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一个清晰简明的层次和形状。
在疏通脉络的过程中,要做到简明清晰,疏而不漏,既讲述《服装结构》课本身的产生和发展,又交代其主体框架(比例裁剪、服装工艺、原型制图、版型工程)以及主要层次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以联系的宏观的眼光把握知识,同时还训练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剖析疑难,善施演示
《服装结构》中的疑难,多由于学生不熟悉人体构造所致。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熟悉课程内容,及时掌握学术动态,抓住重点、难点给予解剖分析。比如讲解领的结构时,领的内口弧线方向变化较大,有的上翘,有的下弯,形成各不相同的领造型。学生在这一节中多感迷茫。教师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讲解:对理科学生,可以通过圆台展开图(即立体与平面相互转换)来讲解;对文科学生,因其高中数学基础较薄弱,则可通过在圆台上的实际操作来直观展示。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取得不同造型的内口弧线方向,还知道为什么要选取这个方向。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圆台直观演示法,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等形式与学生多交流思想,抓住重点,透析疑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由近及远,力求创新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变化,理论和实践都会不断创新。服装的创新有着观念、思想方法的创新,有着款式、面料、色彩的创新,在结构方法和工艺技术上也有着愈来愈多的更新和发展。因而,教师在介绍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适时介绍新信息,以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各个层次去思考问题,激发其求新求变的意识。
总之,服装结构设计由于其在服装设计这门学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它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从根本上重点掌握的专业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科学、扎实地把握该课程的原理和应用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作了较大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结构设计的教学探讨就到此为止,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积极探索更加合理而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为培养社会所需的高质量服装设计人才而努力。
一、学生在学习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机械模仿能力强,运用能力较弱
有这类问题的学生,在实际的结构设计练习中,离不开书或笔记本。结构中某些尺寸的设定常与设计效果不符而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如,驳领的倒伏量在课堂上讲解范例若是2 cm,那么,他们在其他驳领效果的款式结构设计中,都采用2 cm的尺寸。当问到倒伏量是否可以变化,变化后领子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时,他们无法给出一个正确的回答。
2.立体观念淡漠
存在这一类问题的学生,他们对同一块平面的布要包裹三维空间的人体时所必须进行的种种结构处理认识不足,因而在实际的结构设计练习中,有时不是运用结构设计原理,而是凭自己的直观感觉,这样往往容易出现原则性的结构错误。如,设计效果是一款充分体现女性曲线美、简洁、单纯、无领、无袖的连衣裙,学生的结构设计仅在衣片的侧缝线上作了结构处理。当问及此结构设计在非弹性面料的前提下是否可以体现设计效果时,回答是:“我知道纵向结构线或省边能使服装体现出人体美,但那样衣服表面会有缝迹,不符合我的设计效果。”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作业中时有发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3.对自己的结构设计是否能体现设计效果不敢肯定
出现这类问题的学生,对服装的结构设计原理掌握得比较好。在具体的款式结构设计练习中,不会出现原则性的结构错误,总体思路正确而有条理。但在考虑设计效果,给予结构某些部位以特点的尺寸时,常常是没有把握的。如三围松份,根据设计效果,他们知道应该在基本纸样的基础上追加或减少松份,但要追加或减少多少才能较准确地体现效果呢?心里就没数了。诸如这样的问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普遍。
二、教学措施与效果
1.疏通脉络,见树见林
疏通脉络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学科结构。大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只掌握一本教科书。教师在备课中参考各种资料,甚至加人了教师本人的观点和见解,这对于习惯了中学按部就班地学习教材的学生恐怕会显得无所适从。因而建立框架、疏通脉络是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途径。特别对于《服装结构》,其内容延续三个学期,更有必要在序中向学生介绍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使一门课的众多内容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一个清晰简明的层次和形状。
在疏通脉络的过程中,要做到简明清晰,疏而不漏,既讲述《服装结构》课本身的产生和发展,又交代其主体框架(比例裁剪、服装工艺、原型制图、版型工程)以及主要层次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以联系的宏观的眼光把握知识,同时还训练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剖析疑难,善施演示
《服装结构》中的疑难,多由于学生不熟悉人体构造所致。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熟悉课程内容,及时掌握学术动态,抓住重点、难点给予解剖分析。比如讲解领的结构时,领的内口弧线方向变化较大,有的上翘,有的下弯,形成各不相同的领造型。学生在这一节中多感迷茫。教师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讲解:对理科学生,可以通过圆台展开图(即立体与平面相互转换)来讲解;对文科学生,因其高中数学基础较薄弱,则可通过在圆台上的实际操作来直观展示。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取得不同造型的内口弧线方向,还知道为什么要选取这个方向。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圆台直观演示法,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等形式与学生多交流思想,抓住重点,透析疑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由近及远,力求创新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变化,理论和实践都会不断创新。服装的创新有着观念、思想方法的创新,有着款式、面料、色彩的创新,在结构方法和工艺技术上也有着愈来愈多的更新和发展。因而,教师在介绍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适时介绍新信息,以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各个层次去思考问题,激发其求新求变的意识。
总之,服装结构设计由于其在服装设计这门学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它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从根本上重点掌握的专业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科学、扎实地把握该课程的原理和应用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作了较大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结构设计的教学探讨就到此为止,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积极探索更加合理而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为培养社会所需的高质量服装设计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