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否有专业的阅读乐趣?好书评如何彰显作者的智慧?应该多读书还是少读书……请看台湾资深文字工作者傅月庵畅论的阅读之高见。
之一:专业阅读
“专业读书人”的出现到底代表什么?有人真的可以阅读成专业,却还保持着乐趣吗?我不太相信。阅读的乐趣,来自于好奇的满足。好奇的前提是绝不能执着,这与讲究“目的性”的“专业”似乎有所背离。或者应该这么说吧:专业读书人是可能存在的,但专业的阅读乐趣几乎是不可能有的,尤其如果你还要教导别人如何阅读的话。
之二:评论智慧
好的书评,讲得出优点,还要说得出缺失;品味绝妙,同时大胆敢言。总之,需要勇气,还要智慧。问题在于,智慧往往让人怀疑“遽下评论”的必要。“批评”需要论断,而论断需要长期观察,绝非朝夕可得。而这,或许也就是为何“关于新书的批评,绝对没有!”的缘故吧——时间才是最好的评论,智慧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之三:少读几本
在阅读成为一种消费、一种娱乐趋势越来越明显之时,为了保持你的阅读乐趣,你的选择绝非多读几本,而是要少读几本;并且应该少选择新书,要多选择旧书。因为,第一,受骗上当的机会少一些;第二,就算受骗上当,损失的金钱也不会太大。
之四:出力阅读
“与其说人生像跳舞,不如说人生像摔跤,因为它需要我们立定脚跟,准备迎接不可预见的每一次攻击”,这是古罗马哲学家皇帝的隽语。阅读大概也是这样,你得用心出力,才能获得对打,乃至压制作者的乐趣。假如你毫无主见、软弱无力,那么你只能“跳舞”,被作者带着团团转,头昏眼花分不清东西南北,于是只能说:“好!好!”
之五:好书坏书
“好书”就好比一把好的螺丝起子、一双好鞋,贴心得让人无话可说。正如一位法国政治家所说:“如果再继续解释下去,我们就没办法了解彼此了。”而一本“坏书”呢?则像一位美国法官论述色情:“我无法定义它,不过当我看到它的时候,我就知道了。”
之六:书排行榜
“畅销书排行榜”对读者的伤害是间接的。最先受害的人是编辑,因为几乎所有编辑选编的书籍,都少有机会登上排行榜。加上畅销书的黑洞效应,让他们的书越来越卖不出去。久而久之,他们便不免要怀疑自己的品味与专业能力,于是逐渐向排行榜靠拢。先是编辑,接着是出版社,最后,出版市场成了“畅销书竞逐所”,多元化为单调,众声而不喧哗,到了这个时候,读者才真正受害了。
之七:阅读姿态
注意地铁阅读,你会发现:高中生以上很少有人会捧着一本漫画或言情小说旁若无人、津津有味地阅读。多半时候,你会发现在地铁里读英文的人可真多呀!这说明了什么?全球化效应让大家都更重视学英文了吗?也许不是,阅读有时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避免在公开场所看漫画、读小说,一如旧日把洋文教科书拿在手上而不是放在书包里的大学生一样,有意识或无意识,都可能是在发出一种求取认同的信号:相信我,我的品味不差!
之八:市场力量
新书有两种,一种是关于生命的:没有读过的就是新书;一种是关于市场的:刚刚上市的才叫新书。如今,对于新书的定义,后者明显压倒前者。人们所议论、所推荐阅读的多半是新上市的书。这或许也说明了透过资讯(message)不断按摩(massage),人们的生命是很容易被市场所酥化而不自知的。(傅月庵)
之一:专业阅读
“专业读书人”的出现到底代表什么?有人真的可以阅读成专业,却还保持着乐趣吗?我不太相信。阅读的乐趣,来自于好奇的满足。好奇的前提是绝不能执着,这与讲究“目的性”的“专业”似乎有所背离。或者应该这么说吧:专业读书人是可能存在的,但专业的阅读乐趣几乎是不可能有的,尤其如果你还要教导别人如何阅读的话。
之二:评论智慧
好的书评,讲得出优点,还要说得出缺失;品味绝妙,同时大胆敢言。总之,需要勇气,还要智慧。问题在于,智慧往往让人怀疑“遽下评论”的必要。“批评”需要论断,而论断需要长期观察,绝非朝夕可得。而这,或许也就是为何“关于新书的批评,绝对没有!”的缘故吧——时间才是最好的评论,智慧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之三:少读几本
在阅读成为一种消费、一种娱乐趋势越来越明显之时,为了保持你的阅读乐趣,你的选择绝非多读几本,而是要少读几本;并且应该少选择新书,要多选择旧书。因为,第一,受骗上当的机会少一些;第二,就算受骗上当,损失的金钱也不会太大。
之四:出力阅读
“与其说人生像跳舞,不如说人生像摔跤,因为它需要我们立定脚跟,准备迎接不可预见的每一次攻击”,这是古罗马哲学家皇帝的隽语。阅读大概也是这样,你得用心出力,才能获得对打,乃至压制作者的乐趣。假如你毫无主见、软弱无力,那么你只能“跳舞”,被作者带着团团转,头昏眼花分不清东西南北,于是只能说:“好!好!”
之五:好书坏书
“好书”就好比一把好的螺丝起子、一双好鞋,贴心得让人无话可说。正如一位法国政治家所说:“如果再继续解释下去,我们就没办法了解彼此了。”而一本“坏书”呢?则像一位美国法官论述色情:“我无法定义它,不过当我看到它的时候,我就知道了。”
之六:书排行榜
“畅销书排行榜”对读者的伤害是间接的。最先受害的人是编辑,因为几乎所有编辑选编的书籍,都少有机会登上排行榜。加上畅销书的黑洞效应,让他们的书越来越卖不出去。久而久之,他们便不免要怀疑自己的品味与专业能力,于是逐渐向排行榜靠拢。先是编辑,接着是出版社,最后,出版市场成了“畅销书竞逐所”,多元化为单调,众声而不喧哗,到了这个时候,读者才真正受害了。
之七:阅读姿态
注意地铁阅读,你会发现:高中生以上很少有人会捧着一本漫画或言情小说旁若无人、津津有味地阅读。多半时候,你会发现在地铁里读英文的人可真多呀!这说明了什么?全球化效应让大家都更重视学英文了吗?也许不是,阅读有时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避免在公开场所看漫画、读小说,一如旧日把洋文教科书拿在手上而不是放在书包里的大学生一样,有意识或无意识,都可能是在发出一种求取认同的信号:相信我,我的品味不差!
之八:市场力量
新书有两种,一种是关于生命的:没有读过的就是新书;一种是关于市场的:刚刚上市的才叫新书。如今,对于新书的定义,后者明显压倒前者。人们所议论、所推荐阅读的多半是新上市的书。这或许也说明了透过资讯(message)不断按摩(massage),人们的生命是很容易被市场所酥化而不自知的。(傅月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