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剧电影《心花路放》创下了超1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奇迹,除了导演宁浩之外人们也开始关注它的编剧。在中国电影产业化浪潮日渐高涨的今天,编剧的作用逐渐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重视。
《心花路放》的编剧之一董润年本是学导演出身,没想到毕业后却做起了编剧的行当。十年后,作为《厨子戏子痞子》《心花路放》两部喜剧电影的编剧而被知晓。前一部作品获得了这样的网评——“打破了以往国内常见的主旋律电影和类型电影的成规与惯例,超越了一种类型的规则”。后者取得的票房成绩令人艳羡。
当然,票房不是衡量一个编剧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但不能赢得观众的编剧一定不能算成功。董润年在他的编剧道路上,一直都把观众放在很高的位置,这跟他的经历不无关系。上世纪90年代,少年董润年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了好莱坞大片,也是第一次被电影震撼,“当时我就想,将来我也要能做这样的电影就好了。”后来上大学就报考了导演专业。上学期间,免不了受大师电影的洗礼,但做了多年编剧之后,他更坚定了把观众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做艺术表达的想法。采访中他强调了一句话:“我们不能低估观众的欣赏水平和能力。”
董润年写的第一部戏是跟同学合作的古装情景喜剧《清明酒家》,有点类似后来的《武林外传》,比《武林外传》还要早两年。接着写了《丑女无敌三》《爱情占线》《伤城之恋》等电视剧,顺其自然地走上了编剧这条路。因为电视剧的观众多为女性,因而自然会多考虑“女性视角”,他经常为了某个情节的设置去问他身边的女性朋友,而他做制片人的太太一直是他剧本的第一个读者也是第一关。这使他写的作品多了一些细腻的触感。
“其实我最想做的还是导演,毕竟这才是我的专业。”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跟爱奇艺的马东谈起了一个创意,马东当场拍板。这就是刚刚上线、点击量超过3000万的网剧《后宫那些事儿》,也是古装喜剧。在这个项目里,他不只是编剧,也是导演之一。
从古装喜剧到现代戏再到古装喜剧,从电视剧到电影到网剧,从学导演到做编剧到拿起导筒,董润年没有给自己设限太多,只是不断地积累经验,专业而又顺其自然地做好本分,在浮躁的影视圈,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本事。
喜剧
Q:构建一部喜剧的起点是什么?
A:我喜欢把一个人物放在独特的情境里面,然后让观众看到他尴尬的处境,在这种独特的处境里面看他是怎么反抗的,因为我不是特别擅长写段子,写台词,我喜欢结构性的喜剧。其实像《心花路放》并不全靠台词去逗乐观众。有时候动作的喜剧效果更能引人发笑,剧本结构对于观众的误导有时候造成的喜剧效果会更突出。
Q:《心花路放》与近几年的国产电影相比,可看性很强,也有一些思考在里面,你能否讲讲创作背后的故事?
A:《心花路放》当初是宁浩导演找到我的,我当时还在做另外一个公路片,跟这个截然不同的一个电影。当时有三个项目在同时推进,两个公路片,一个科幻片。后来宁浩导演决定集中力量来做《心花路放》,将我调过来大家一起做。我进来主要加强这个电影的喜剧性,因为我本身就对喜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比如增加一些搞笑的桥段。电影前面锯木头的情节,是我后来加进去的。宁浩导演的电影更注重男性视角,我后来给电影加入一些女性视角的元素进去,尽量增加一些让女观众能够感同身受的东西,比如袁泉这个角色在婚礼上的那些感受。
Q:那你现在写电视剧的过程中注重女性视角写作吗?毕竟现在电视剧女性观众比例很大。
A:我刚开始写电视剧的时候写的是偶像剧、爱情剧,像《丑女无敌》《爱情占线》,写着写着自然就得考虑女性观众的感受,比如她对爱情的认知和想法,对美好爱情故事的憧憬等,这样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比较重视女性视角。其实不管电视剧还是电影,女性观众还是占多数,而且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如果一男一女来看电影,最终决定看什么电影的基本还是女性。所以,抓住女性观众,你的电影就成功了一半。
Q:从女性观众的角度来看的话,作为编剧具体应该怎么去做呢?
A:我主要是多向身边的女性朋友,或者老婆去了解,比如对一个情节的设置,多向她们询问,你觉得这个男性人物可爱不可爱,这个女孩说出这样的话来合理不合理?然后就是平时多看一些影视作品,比如韩剧,我觉得他们在这方面做得挺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Q:说到韩剧,有特别推荐的吗?
A:这两年我比较喜欢的有两个《请回答1994》和《请回答1997》,讲两个时空的,叙事的方式很新颖,我也跟很多导演和影视公司的老板聊过这个问题,觉得我们也可以这么去做,但是他们都比较担心观众不能接受。
Q:你觉得编剧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A:现在可能观众看过的作品比我们还要多,我们不能低估观众的欣赏水平和能力,其实我觉得我们要向观众学习,永远都不能低估你的观众!
Q:又到年末,大家好像都在谈论贺岁片,但据我观察近几年的贺岁片似乎没有获得大家期待的那种效果。
A:我觉得这跟现在审美的变化有关,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看到的喜剧,纯粹的喜剧的东西会越来越多,而且有一种碎片化的趋势,各种小段子,一两句话,140个字之内就把人逗笑了;还有小视频,一分钟,就把你逗笑了,这是长的电影所不具备的。像马三立说相声,前面大篇幅的抖包袱,最后就为那一笑,但是现在比如郭德纲的相声,就基本跟故事没有多大关系了,纯粹就是很密集的段子排列。纯喜剧的东西会越来越碎片化,越来越短,但电影则需要更强烈的故事冲突和现实主义的喜剧元素。
规范
Q:我注意到《心花路放》的编剧一共有6位,你是其中之一,如何看待团队创作这种模式?
A:宁浩导演习惯在一个电影中和不同的编剧合作,然后一轮一轮地梳理剧本,反复地磨合雕琢,最后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效果。虽然没有好莱坞编剧分工那么明确,但我觉得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我跟其他编剧合作也很好,大家在一起讨论,各自都能发挥自己擅长的一面,这样肯定能够提高剧本的质量。 Q:你经历过很多种编剧之间的合作方式,你觉得这些年来编剧的合作方式有变化吗?
A:我比较幸运的一点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做过枪手。一直是署名的,合作都是比较平等的。我现在和别的编剧合作也是如此,既然找别人,就必须充分尊重他的创意和构思,我想将来编剧之间的合作也会越来越规范。
Q:你觉得在影视作品中,编剧和导演两者之间的作用谁更重要一些呢?
A:电视剧我感觉编剧作用更大一些,一个故事好不好,从剧本就已经决定了成败。很多电视剧从视听语言上不是很出色,但拍出来也挺好看,这就是剧本所起的作用。但对电影来说,导演的作用更大,中国的电影还没有进入到产业化阶段,现在正处在一个过渡期,导演的品味和喜好决定了电影的品质,大家也好像约定俗成地认为电影就是导演的作品。
尝试
Q:在电视剧方面,最近在喜剧上会有尝试吗?
A:准备做《分手大师》电视剧版的剧本,这次准备不像电影那么夸张,要做得现实主义一点,“分手”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将会多些温情的元素在里面。
Q:未来会希望向导演这个方向发展吗?
A:我现在已经开始往导演方面转了,最近我们就做了一部网剧,是我和另外三个导演一起做的,一个20集的情景剧,叫《后宫那些事儿》,有点类似《武林外传》那种风格,这是跟爱奇艺合作的,已经在爱奇艺上线。
Q:你觉得做网络剧和做电影、电视剧有什么不一样吗?
A:说实在我觉得没什么不一样的,不管像《心花路放》这种几千万的投资,还是像网络剧这种四五百万的投资,对剧本、对导演、对演员的要求没什么不一样。唯一不同的,网络上以前我还觉得可以玩得开一点,但是实际上已经和电视剧没什么不同了,现在也有很多规范和要求。
Q: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很热闹,你怎么看待这种全民电影的热闹现象?
A:我觉得中国的电影市场的热闹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不发生什么大的社会变故,比如金融危机,老百姓收入受影响了,没有闲钱闲心去看电影的情况不出现的话,从现在来看,电影市场没有理由从好转到不好。因为大家有需求,有需求自然有市场。电影不光是一个娱乐,它更是一种社交的方式,它跟在家看电视还不太一样,不光是观众和银幕之间的关系,更多是观众和观众之间发生的关系。只要没有新的更直观的社交方式出现,只要大家还要出去玩的话,我觉得电影市场还会好很久。
《心花路放》的编剧之一董润年本是学导演出身,没想到毕业后却做起了编剧的行当。十年后,作为《厨子戏子痞子》《心花路放》两部喜剧电影的编剧而被知晓。前一部作品获得了这样的网评——“打破了以往国内常见的主旋律电影和类型电影的成规与惯例,超越了一种类型的规则”。后者取得的票房成绩令人艳羡。
当然,票房不是衡量一个编剧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但不能赢得观众的编剧一定不能算成功。董润年在他的编剧道路上,一直都把观众放在很高的位置,这跟他的经历不无关系。上世纪90年代,少年董润年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了好莱坞大片,也是第一次被电影震撼,“当时我就想,将来我也要能做这样的电影就好了。”后来上大学就报考了导演专业。上学期间,免不了受大师电影的洗礼,但做了多年编剧之后,他更坚定了把观众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做艺术表达的想法。采访中他强调了一句话:“我们不能低估观众的欣赏水平和能力。”
董润年写的第一部戏是跟同学合作的古装情景喜剧《清明酒家》,有点类似后来的《武林外传》,比《武林外传》还要早两年。接着写了《丑女无敌三》《爱情占线》《伤城之恋》等电视剧,顺其自然地走上了编剧这条路。因为电视剧的观众多为女性,因而自然会多考虑“女性视角”,他经常为了某个情节的设置去问他身边的女性朋友,而他做制片人的太太一直是他剧本的第一个读者也是第一关。这使他写的作品多了一些细腻的触感。
“其实我最想做的还是导演,毕竟这才是我的专业。”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跟爱奇艺的马东谈起了一个创意,马东当场拍板。这就是刚刚上线、点击量超过3000万的网剧《后宫那些事儿》,也是古装喜剧。在这个项目里,他不只是编剧,也是导演之一。
从古装喜剧到现代戏再到古装喜剧,从电视剧到电影到网剧,从学导演到做编剧到拿起导筒,董润年没有给自己设限太多,只是不断地积累经验,专业而又顺其自然地做好本分,在浮躁的影视圈,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本事。
喜剧
Q:构建一部喜剧的起点是什么?
A:我喜欢把一个人物放在独特的情境里面,然后让观众看到他尴尬的处境,在这种独特的处境里面看他是怎么反抗的,因为我不是特别擅长写段子,写台词,我喜欢结构性的喜剧。其实像《心花路放》并不全靠台词去逗乐观众。有时候动作的喜剧效果更能引人发笑,剧本结构对于观众的误导有时候造成的喜剧效果会更突出。
Q:《心花路放》与近几年的国产电影相比,可看性很强,也有一些思考在里面,你能否讲讲创作背后的故事?
A:《心花路放》当初是宁浩导演找到我的,我当时还在做另外一个公路片,跟这个截然不同的一个电影。当时有三个项目在同时推进,两个公路片,一个科幻片。后来宁浩导演决定集中力量来做《心花路放》,将我调过来大家一起做。我进来主要加强这个电影的喜剧性,因为我本身就对喜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比如增加一些搞笑的桥段。电影前面锯木头的情节,是我后来加进去的。宁浩导演的电影更注重男性视角,我后来给电影加入一些女性视角的元素进去,尽量增加一些让女观众能够感同身受的东西,比如袁泉这个角色在婚礼上的那些感受。
Q:那你现在写电视剧的过程中注重女性视角写作吗?毕竟现在电视剧女性观众比例很大。
A:我刚开始写电视剧的时候写的是偶像剧、爱情剧,像《丑女无敌》《爱情占线》,写着写着自然就得考虑女性观众的感受,比如她对爱情的认知和想法,对美好爱情故事的憧憬等,这样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比较重视女性视角。其实不管电视剧还是电影,女性观众还是占多数,而且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如果一男一女来看电影,最终决定看什么电影的基本还是女性。所以,抓住女性观众,你的电影就成功了一半。
Q:从女性观众的角度来看的话,作为编剧具体应该怎么去做呢?
A:我主要是多向身边的女性朋友,或者老婆去了解,比如对一个情节的设置,多向她们询问,你觉得这个男性人物可爱不可爱,这个女孩说出这样的话来合理不合理?然后就是平时多看一些影视作品,比如韩剧,我觉得他们在这方面做得挺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Q:说到韩剧,有特别推荐的吗?
A:这两年我比较喜欢的有两个《请回答1994》和《请回答1997》,讲两个时空的,叙事的方式很新颖,我也跟很多导演和影视公司的老板聊过这个问题,觉得我们也可以这么去做,但是他们都比较担心观众不能接受。
Q:你觉得编剧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A:现在可能观众看过的作品比我们还要多,我们不能低估观众的欣赏水平和能力,其实我觉得我们要向观众学习,永远都不能低估你的观众!
Q:又到年末,大家好像都在谈论贺岁片,但据我观察近几年的贺岁片似乎没有获得大家期待的那种效果。
A:我觉得这跟现在审美的变化有关,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看到的喜剧,纯粹的喜剧的东西会越来越多,而且有一种碎片化的趋势,各种小段子,一两句话,140个字之内就把人逗笑了;还有小视频,一分钟,就把你逗笑了,这是长的电影所不具备的。像马三立说相声,前面大篇幅的抖包袱,最后就为那一笑,但是现在比如郭德纲的相声,就基本跟故事没有多大关系了,纯粹就是很密集的段子排列。纯喜剧的东西会越来越碎片化,越来越短,但电影则需要更强烈的故事冲突和现实主义的喜剧元素。
规范
Q:我注意到《心花路放》的编剧一共有6位,你是其中之一,如何看待团队创作这种模式?
A:宁浩导演习惯在一个电影中和不同的编剧合作,然后一轮一轮地梳理剧本,反复地磨合雕琢,最后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效果。虽然没有好莱坞编剧分工那么明确,但我觉得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我跟其他编剧合作也很好,大家在一起讨论,各自都能发挥自己擅长的一面,这样肯定能够提高剧本的质量。 Q:你经历过很多种编剧之间的合作方式,你觉得这些年来编剧的合作方式有变化吗?
A:我比较幸运的一点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做过枪手。一直是署名的,合作都是比较平等的。我现在和别的编剧合作也是如此,既然找别人,就必须充分尊重他的创意和构思,我想将来编剧之间的合作也会越来越规范。
Q:你觉得在影视作品中,编剧和导演两者之间的作用谁更重要一些呢?
A:电视剧我感觉编剧作用更大一些,一个故事好不好,从剧本就已经决定了成败。很多电视剧从视听语言上不是很出色,但拍出来也挺好看,这就是剧本所起的作用。但对电影来说,导演的作用更大,中国的电影还没有进入到产业化阶段,现在正处在一个过渡期,导演的品味和喜好决定了电影的品质,大家也好像约定俗成地认为电影就是导演的作品。
尝试
Q:在电视剧方面,最近在喜剧上会有尝试吗?
A:准备做《分手大师》电视剧版的剧本,这次准备不像电影那么夸张,要做得现实主义一点,“分手”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将会多些温情的元素在里面。
Q:未来会希望向导演这个方向发展吗?
A:我现在已经开始往导演方面转了,最近我们就做了一部网剧,是我和另外三个导演一起做的,一个20集的情景剧,叫《后宫那些事儿》,有点类似《武林外传》那种风格,这是跟爱奇艺合作的,已经在爱奇艺上线。
Q:你觉得做网络剧和做电影、电视剧有什么不一样吗?
A:说实在我觉得没什么不一样的,不管像《心花路放》这种几千万的投资,还是像网络剧这种四五百万的投资,对剧本、对导演、对演员的要求没什么不一样。唯一不同的,网络上以前我还觉得可以玩得开一点,但是实际上已经和电视剧没什么不同了,现在也有很多规范和要求。
Q: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很热闹,你怎么看待这种全民电影的热闹现象?
A:我觉得中国的电影市场的热闹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不发生什么大的社会变故,比如金融危机,老百姓收入受影响了,没有闲钱闲心去看电影的情况不出现的话,从现在来看,电影市场没有理由从好转到不好。因为大家有需求,有需求自然有市场。电影不光是一个娱乐,它更是一种社交的方式,它跟在家看电视还不太一样,不光是观众和银幕之间的关系,更多是观众和观众之间发生的关系。只要没有新的更直观的社交方式出现,只要大家还要出去玩的话,我觉得电影市场还会好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