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其实质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命题和构想本身就是在全球化的历史前景下提出来的,经济全球化的最初萌芽阶段,恰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孕育时期。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既为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动力支持,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充分利用国际信息资源和先进科学技术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尽快改变自身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状况,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科学社会主义;跨越式发展;挑战
1、经济全球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1.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
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通常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种科学的理论或思想体系;二是指由这一科学理论所揭示的合理的社会制度;三是指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建立这一合理制度为理想和目标的实际运动,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
1.2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19世纪初,产业革命推动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力蓬勃发展,超出国家范围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体化联系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开始了发端阶段。同时资本主义在利用全球化发展自己、攫取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的苦难,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工人运动的高潮,催生了工人阶级自己的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社会化大生产的全球化趋势着手,分析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工人阶级的状况,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
1.3 两者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具有天然联系。社会主义始于全球化,全球化终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全球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既体现在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也体现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进程与全球化进程是同步的、一致的。
2、全球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机遇,但同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维持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因为,经济全球化会给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使他们很难摆脱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依附性;经济全球化推动的政治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化会随着经济全球化一起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负面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也受到了冲击和削弱。
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欠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发达国家将它们自身难以解决的很多矛盾通过资本的国际循环转移给了发展中国家。使得世界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尽管如此,经济全球化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首先,应当明确全球化是多向性的,不能把全球化简单地理解为"美国化"或"资本主义化"。尽管目前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认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化历史上写下的浓重的一笔。
其次,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不是封闭的体系,在全球化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它可能走孤立发展的道路。面对全球化,社会主义国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吸取历史教训,积极参与并努力融入全球化,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在全球化过程中努力实现平等、公正,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3、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并且是在长期的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买办资产阶级斗争中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诞生时,我国经历长期的战乱和压迫,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在建国初期,我国在苏联模式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随着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也暴露无遗。苏联模式的神圣化,教条化,僵硬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由此我国开始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获得大丰收,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在农业上的改革取得成果后,政府开始国有企业的改革,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错误论断,解决了市场"姓资姓社"的问题,建立经济特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合法劳动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部分带动全局,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
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腾飞,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也面临很多的问题。如政企不分,在经济发展中政府即时裁判又是运动员,非公有制经济受到在市场上不公正的待遇,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如何处理人民面临的市场经济的思想冲击,如何保证社会主义发展的航向等等。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发展所需的积累大量来自农业,致使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农村、农民成为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我国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中间不可避免的有许多环节需要调整和改革。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开放、有序,法制等体系还不完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协调还存在不少地矛盾,创造一个稳定、安全、有序、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对经济发展我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如何面对入世以后的世界经济的强烈冲击,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在面对即将到来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是否准备充分,在国外强有力的跨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中是否能取得优势,是否能在竞争中生存。这些都是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时要解决的问题。
4、结束语
在现阶段,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发展。世界在局部的动荡和多变的全球经济发展态势中前进。这种变动的国际局势既能给社会主义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为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有利的国内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全球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谷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关键的一条,就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毫无疑问,这些丰硕成果的取得,为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柴晓霞,武晓峰,任云丽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孙显蔚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中央编辑出版社,2010
【3】裴长洪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科学社会文献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温浩(1984.11-),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科学社会主义;跨越式发展;挑战
1、经济全球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1.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
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通常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种科学的理论或思想体系;二是指由这一科学理论所揭示的合理的社会制度;三是指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建立这一合理制度为理想和目标的实际运动,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
1.2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19世纪初,产业革命推动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力蓬勃发展,超出国家范围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体化联系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开始了发端阶段。同时资本主义在利用全球化发展自己、攫取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的苦难,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工人运动的高潮,催生了工人阶级自己的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社会化大生产的全球化趋势着手,分析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工人阶级的状况,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
1.3 两者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具有天然联系。社会主义始于全球化,全球化终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全球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既体现在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也体现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进程与全球化进程是同步的、一致的。
2、全球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机遇,但同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维持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因为,经济全球化会给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使他们很难摆脱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依附性;经济全球化推动的政治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化会随着经济全球化一起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负面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也受到了冲击和削弱。
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欠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发达国家将它们自身难以解决的很多矛盾通过资本的国际循环转移给了发展中国家。使得世界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尽管如此,经济全球化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首先,应当明确全球化是多向性的,不能把全球化简单地理解为"美国化"或"资本主义化"。尽管目前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认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化历史上写下的浓重的一笔。
其次,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不是封闭的体系,在全球化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它可能走孤立发展的道路。面对全球化,社会主义国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吸取历史教训,积极参与并努力融入全球化,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在全球化过程中努力实现平等、公正,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3、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态,并且是在长期的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买办资产阶级斗争中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诞生时,我国经历长期的战乱和压迫,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在建国初期,我国在苏联模式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随着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也暴露无遗。苏联模式的神圣化,教条化,僵硬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由此我国开始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获得大丰收,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在农业上的改革取得成果后,政府开始国有企业的改革,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错误论断,解决了市场"姓资姓社"的问题,建立经济特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合法劳动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部分带动全局,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
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腾飞,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也面临很多的问题。如政企不分,在经济发展中政府即时裁判又是运动员,非公有制经济受到在市场上不公正的待遇,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如何处理人民面临的市场经济的思想冲击,如何保证社会主义发展的航向等等。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发展所需的积累大量来自农业,致使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农村、农民成为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我国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中间不可避免的有许多环节需要调整和改革。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开放、有序,法制等体系还不完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协调还存在不少地矛盾,创造一个稳定、安全、有序、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对经济发展我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如何面对入世以后的世界经济的强烈冲击,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在面对即将到来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是否准备充分,在国外强有力的跨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中是否能取得优势,是否能在竞争中生存。这些都是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时要解决的问题。
4、结束语
在现阶段,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发展。世界在局部的动荡和多变的全球经济发展态势中前进。这种变动的国际局势既能给社会主义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为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有利的国内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全球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谷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关键的一条,就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毫无疑问,这些丰硕成果的取得,为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柴晓霞,武晓峰,任云丽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孙显蔚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中央编辑出版社,2010
【3】裴长洪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科学社会文献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温浩(1984.11-),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