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0年8月的一天,湘江边的码头上,两名十六七岁的少年挥手告别送行的亲友,乘船远行。
迎面而来的江风吹走了热浪,少年的眉目更显坚毅。他们共同走过了中学时光,此刻,又将并肩同行,前往俄罗斯勤工俭学,学成投身祖国的革命事业。他们一个是日后成为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五大开国书记之一的任弼时,一个是解放军开国大将、海军司令员肖劲光。
最小的学童
1904年4月30日,湖南省汨罗市唐家桥一个贫穷的教师家里,迎来了一个新生儿,父亲满怀期望,给他取名任培国,他就是小小任弼时。
任弼时5岁时就随父课读,成了学校最小的学童。他后来在作文《爱校》中写道:“人之初生,百事不知,皆赖父母。至七八岁,稍有智识,父母送之入校读书,故读书者必宜爱校。”怎样爱呢?任弼时从小就有主见,他说要注重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学习,把它们化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求知活动。
所有功课中,他最喜欢作文和绘画。
作文,让他思考,也让他成长。绘画则让他发现了直抒胸臆的另一种方式。一次,,他看到一张《时局图》漫画,画上的毒蛇猛兽寓意大小帝国主义瓜分霸占中国。他看得眼中冒火,义愤填膺,随后在作文《论图画》中,提到图画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作用。没想到的是,绘画这个爱好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一度以画像师为职业掩护开展地下工作。
过湘江求学
与任弼时不同,肖劲光的求学路充满艰辛。1903年1月4日,肖劲光出生在长沙市湘江西岸的赵州港,父亲和祖父都是贫穷的手艺人。他两岁时,父亲病逝,留下他和3个哥哥两个姐姐。
肖劲光7岁时,每次看到街头富人的孩子去读书,总会盯着他们的书包发呆。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一咬牙,把他送进了学堂。
知道自己的读书机会来之不易,肖劲光学习特别刻苦,成绩也特别好。11岁那年,他从岳麓山镇小学考入湘江东岸有名的幼幼学校,从此坐哥哥摇的木划子过江求学。
他刻骨铭心地记得,第一次过江时,横冲直撞的帝国主义兵舰,差一点撞翻了他们的木划子。他盯着江上横行霸道的兵舰,满腔义愤,握紧拳头,暗自发誓:“将来我要當海军,把你们赶出中国!”
湖南日报朗读合作栏目
野蛮其体魄
1915年秋,12岁的任弼时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小高等科。14岁那年,他读到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文章是师范部一个署名“二十八画生”的校友所写。文章认为“身体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因此“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什么叫“野蛮其体魄”?任弼时很好奇。他听说师范部的一些校友哥哥每天早晨都在学校后山妙高峰上“野蛮其体魄”,于是一连几个早晨去峰上观察。他发现,哥哥们晴日里先是登山跑步,如果下雨,就在雨中伫立,进行“雨浴”;接着,他们登上卷云亭,迎风高歌,进行“风浴”;最后,他们跑到学校东北角的水井旁,进行冷水浴。
任弼时看得热血沸腾,羡慕不已。他想加入其中,又知道自己还小,跟不上他们的训练强度。从此,他加强体育锻炼,还迷上了踢足球。他不知道,肖劲光此刻也有着和他相同的震撼。
肖劲光每天坐划子往返湘江两岸,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几个风雨无阻横渡湘江的青年,他们矫健的身姿让他赞叹不已。一天,一艘帝国主义的军舰横冲过来,掀起的大浪扑向他们。糟了!他们会不会被大浪卷走?肖劲光急忙把小船靠了过去。哪知,大浪中的青年们游得更来劲了。原来,他们是在借湘江的风浪锻炼自己!
肖劲光佩服他们、羡慕他们,暗下决心要像他们一样在湘江的风浪中搏击人生!
足球的缘分
当时,足球被省城长沙多个学校确定为体育项目。肖劲光长得比同龄人高大,身体结实,又有冲劲,尤其喜欢踢足球,被称为“小球王”。他记得体育老师的话:“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积贫积弱,其中就有国民体质问题,足球可以强筋健骨、培养人的争强好胜精神。为此,我们踢足球,决不是为了玩,而是今后的富国强兵!”这让他踢足球有了不一般的使命感。
一次,省城长沙举行学生足球比赛,其中一场是所向无敌的长郡中学队征战未败一场的第一师范队。任弼时既为本校师范部的哥哥们加油,又为长郡中学的小球王喝彩。
比赛激烈,只见小球王带球左冲右突,数度杀入第一师范球门前,拔脚劲射,但都被高大稳健的守门员扑出。最终,比赛打成平局。两队都有些扫兴,只有任弼时欢呼雀跃,一边是母校,一边是偶像,,都不输,就是他赢。他暗暗决定,附小毕业后考长郡中学,他要成为小球王的校友。他不知道,小球王是刚考入长郡中学的肖劲光;更不知道,守门员就是毛泽东,也就是在湘江逐浪,在妙高峰野蛮体魄的“二十八画生”。
共同的信念
1917年4月,省城长沙20万民众为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蔡锷举行国葬,将他们安葬在岳麓山上。长沙150所学校的数万学生与市民一道,为他们送葬并聚集在湘江两岸,向这两位共和英雄鞠躬致敬。当运载灵柩的轮船,绕橘子洲过湘江时,辽阔的江面上,一时间只有灵船在航行。其他船只,特别是那些平日里横冲直撞的帝国主义军舰,都纷纷靠岸停泊,鸣笛致意,表现出对共和英雄的敬畏。这让肖劲光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在他不远处,小学生任弼时此刻也怀着同样的心情。他们呼唤着英雄的名字,共同发誓长大后要做黄兴、蔡锷这样的英雄,为国家为民族不惜舍身捐躯!
不久后,共同的信念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成为了中学同班同学,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为祖国投身革命。
(作者系长沙市委党校兼职教授,长沙地方文化学者)
迎面而来的江风吹走了热浪,少年的眉目更显坚毅。他们共同走过了中学时光,此刻,又将并肩同行,前往俄罗斯勤工俭学,学成投身祖国的革命事业。他们一个是日后成为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五大开国书记之一的任弼时,一个是解放军开国大将、海军司令员肖劲光。
最小的学童
1904年4月30日,湖南省汨罗市唐家桥一个贫穷的教师家里,迎来了一个新生儿,父亲满怀期望,给他取名任培国,他就是小小任弼时。
任弼时5岁时就随父课读,成了学校最小的学童。他后来在作文《爱校》中写道:“人之初生,百事不知,皆赖父母。至七八岁,稍有智识,父母送之入校读书,故读书者必宜爱校。”怎样爱呢?任弼时从小就有主见,他说要注重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学习,把它们化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求知活动。
所有功课中,他最喜欢作文和绘画。
作文,让他思考,也让他成长。绘画则让他发现了直抒胸臆的另一种方式。一次,,他看到一张《时局图》漫画,画上的毒蛇猛兽寓意大小帝国主义瓜分霸占中国。他看得眼中冒火,义愤填膺,随后在作文《论图画》中,提到图画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作用。没想到的是,绘画这个爱好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一度以画像师为职业掩护开展地下工作。
过湘江求学
与任弼时不同,肖劲光的求学路充满艰辛。1903年1月4日,肖劲光出生在长沙市湘江西岸的赵州港,父亲和祖父都是贫穷的手艺人。他两岁时,父亲病逝,留下他和3个哥哥两个姐姐。
肖劲光7岁时,每次看到街头富人的孩子去读书,总会盯着他们的书包发呆。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一咬牙,把他送进了学堂。
知道自己的读书机会来之不易,肖劲光学习特别刻苦,成绩也特别好。11岁那年,他从岳麓山镇小学考入湘江东岸有名的幼幼学校,从此坐哥哥摇的木划子过江求学。
他刻骨铭心地记得,第一次过江时,横冲直撞的帝国主义兵舰,差一点撞翻了他们的木划子。他盯着江上横行霸道的兵舰,满腔义愤,握紧拳头,暗自发誓:“将来我要當海军,把你们赶出中国!”
湖南日报朗读合作栏目
野蛮其体魄
1915年秋,12岁的任弼时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小高等科。14岁那年,他读到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文章是师范部一个署名“二十八画生”的校友所写。文章认为“身体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因此“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什么叫“野蛮其体魄”?任弼时很好奇。他听说师范部的一些校友哥哥每天早晨都在学校后山妙高峰上“野蛮其体魄”,于是一连几个早晨去峰上观察。他发现,哥哥们晴日里先是登山跑步,如果下雨,就在雨中伫立,进行“雨浴”;接着,他们登上卷云亭,迎风高歌,进行“风浴”;最后,他们跑到学校东北角的水井旁,进行冷水浴。
任弼时看得热血沸腾,羡慕不已。他想加入其中,又知道自己还小,跟不上他们的训练强度。从此,他加强体育锻炼,还迷上了踢足球。他不知道,肖劲光此刻也有着和他相同的震撼。
肖劲光每天坐划子往返湘江两岸,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几个风雨无阻横渡湘江的青年,他们矫健的身姿让他赞叹不已。一天,一艘帝国主义的军舰横冲过来,掀起的大浪扑向他们。糟了!他们会不会被大浪卷走?肖劲光急忙把小船靠了过去。哪知,大浪中的青年们游得更来劲了。原来,他们是在借湘江的风浪锻炼自己!
肖劲光佩服他们、羡慕他们,暗下决心要像他们一样在湘江的风浪中搏击人生!
足球的缘分
当时,足球被省城长沙多个学校确定为体育项目。肖劲光长得比同龄人高大,身体结实,又有冲劲,尤其喜欢踢足球,被称为“小球王”。他记得体育老师的话:“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积贫积弱,其中就有国民体质问题,足球可以强筋健骨、培养人的争强好胜精神。为此,我们踢足球,决不是为了玩,而是今后的富国强兵!”这让他踢足球有了不一般的使命感。
一次,省城长沙举行学生足球比赛,其中一场是所向无敌的长郡中学队征战未败一场的第一师范队。任弼时既为本校师范部的哥哥们加油,又为长郡中学的小球王喝彩。
比赛激烈,只见小球王带球左冲右突,数度杀入第一师范球门前,拔脚劲射,但都被高大稳健的守门员扑出。最终,比赛打成平局。两队都有些扫兴,只有任弼时欢呼雀跃,一边是母校,一边是偶像,,都不输,就是他赢。他暗暗决定,附小毕业后考长郡中学,他要成为小球王的校友。他不知道,小球王是刚考入长郡中学的肖劲光;更不知道,守门员就是毛泽东,也就是在湘江逐浪,在妙高峰野蛮体魄的“二十八画生”。
共同的信念
1917年4月,省城长沙20万民众为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蔡锷举行国葬,将他们安葬在岳麓山上。长沙150所学校的数万学生与市民一道,为他们送葬并聚集在湘江两岸,向这两位共和英雄鞠躬致敬。当运载灵柩的轮船,绕橘子洲过湘江时,辽阔的江面上,一时间只有灵船在航行。其他船只,特别是那些平日里横冲直撞的帝国主义军舰,都纷纷靠岸停泊,鸣笛致意,表现出对共和英雄的敬畏。这让肖劲光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在他不远处,小学生任弼时此刻也怀着同样的心情。他们呼唤着英雄的名字,共同发誓长大后要做黄兴、蔡锷这样的英雄,为国家为民族不惜舍身捐躯!
不久后,共同的信念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成为了中学同班同学,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为祖国投身革命。
(作者系长沙市委党校兼职教授,长沙地方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