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坚持环卫工作难能可贵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2203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早上,在武汉火车站站前广场上,都可以看到一个身穿橘黄色环卫服的女孩,如果有人问路,她还会微笑着给别人当起“导路员”。女孩名叫付莎莎,今年28岁,从江汉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到武汉火车站干起了环卫工。她家庭富裕,却愿意干这个每月1500块钱的工作,一干就是3年。(据《武汉晚报》报道)
  时下,大学生当环卫工已经司空见惯。很多大学生愿意去当环卫工,是因为环卫工也在体制之内。尽管如此,当一个家庭富裕的女大学生当环卫工时,还是会引起社会上的一些争议。
  人们的争议,自然也是情有可原。一方面,大学生当环卫工,似乎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不缺钱的大学生去当环卫工,似乎还有诸如炒作或当环卫工是假、获取编制才是真的嫌疑。
  大学生当环卫工存不存在资源浪费,可谓仁者见仁。毕竟,如今的一些环卫工作并不只是简单的人工打扫。时代在进步,先进的打扫机器和设备也会越来越多。而这些,就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去操作。
  而像付莎莎这样能够坚持几年的,并不多见。如报道中的其他两位女大学生,也都先后辞职了。除了环卫工外,还有交通协管员等工作,一开始在招聘时也会吸引不少大学生,可不久后,这些大学生吃不了苦,便会选择辞职而各奔东西。
  可见,如果事实的确像新闻中所言,这位家庭富裕的女大学生能几年如一日地将又脏又累的环卫工作坚持下去,应该是值得肯定的。起码,她没有太多的功利心。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将环卫工简单视为一个人生跳板,而是低下头扎扎实实地做了下去。
  面对这种质朴的坚持,我们不能一味给予无端的批评和指责,甚至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一律将其看成目的不纯,从而将其一棍子打死。
其他文献
[摘要]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专科尤甚。除了社会因素外,高校法学教育自身也在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文章针对专科层次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教材建设,改变教材老化的现状;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丰富实践教学方法;结合法学各科课程的具体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等改革措施,以期提高专科法学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
本文以48407工作面轨道巷防治水工作为背景,针对导水构造等地质情况,采用物探、钻孔等探测手段,对掘进工作面的导水构造进行分析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放水措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虽然这句话并不是直接针对教师说的,但他的话却深深地启迪了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总结、反思,相信数学教学会渐渐出色、更为精彩的。只有在教后不断地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提高。所以,平时教学中,我注重反思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