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養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战场。文章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从课堂教学形式到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实践证明,“应试教育”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那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一般来讲,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他们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更好的成绩。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部分学生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分散、爱做小动作等行为,最终造成班级出现学生瞌睡、懒散甚至乱哄哄等现象。如何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有效情境,能诱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课堂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相反数”时,我把两只蜗牛放在有刻度的硬纸板上,背靠背,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看哪只蜗牛先完成两个单位的距离,行到目的地标出相应数字。一段时间后,它们分别到达,分别写上了2和-2,结合数轴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创设这样的情境,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由 “苦学”变成“乐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要重视并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常见的初中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和方程思想等,这些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蕴涵于数学知识中,是解题的钥匙,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学生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的精髓,才能利用数学知识去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利用数学思想去思考教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有道题: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直到地面还多出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度。本题中旗杆和绳子都是未知的,直接运用勾股定理有难度,但借助方程,通过设未知数,可以解决此题。此时,教师要趁机向学生渗透方程思想,使学生的认识提高一个档次,体会数学的探索过程。
3.要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切实把握新理念,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解数学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以及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提倡让学生在客观事实或原有认知基础上,亲历新知识形成过程,获得对新知识的体验和知识演变原因,改变将结果直接灌给学生的做法,要让学生从探索中找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亲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基础。比如,在“代数式的意义”教学中有道例题:一环形跑道长s米,甲、乙两人在跑道上练习跑步,甲每秒跑x米,乙每秒跑y米(x>y)。若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而行,多少秒后第一次相遇?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多少秒后第一次相遇?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在环形跑道上,若反向而行,那么相遇时所跑的路程和为跑道长;若同向而行,那么相遇时所跑的路程差为跑道长。接下来问题中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的式子表示出来,对于比较复杂的运算关系,可先列出局部的代数式,再组成一个整体。
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是从问题质疑开始的,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是数学的心脏和魅力所在,好的问题能诱发创新动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应积极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质疑,以扶持其创新行为,从而培养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教师要研究教材,结合教情,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设计具有开放性、挑战性以及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应用数学思想,建立数学模型。同时,教师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取得进步要给予肯定,最终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我提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2和4,这个三角形的腰长是多少?底边为2时,周长是多少?底边是4时,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这种教学模式以问题驱动教学,把数学问题贯穿于课堂始终,不断引发新的数学问题,使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携手并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伴随着新的产业革命来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将极大释放中国民众潜在的创造力。课堂教学就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只有学生肯“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城关中学)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实践证明,“应试教育”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那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一般来讲,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他们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更好的成绩。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部分学生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分散、爱做小动作等行为,最终造成班级出现学生瞌睡、懒散甚至乱哄哄等现象。如何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有效情境,能诱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课堂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相反数”时,我把两只蜗牛放在有刻度的硬纸板上,背靠背,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看哪只蜗牛先完成两个单位的距离,行到目的地标出相应数字。一段时间后,它们分别到达,分别写上了2和-2,结合数轴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创设这样的情境,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由 “苦学”变成“乐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要重视并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常见的初中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和方程思想等,这些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蕴涵于数学知识中,是解题的钥匙,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学生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的精髓,才能利用数学知识去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利用数学思想去思考教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有道题: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直到地面还多出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度。本题中旗杆和绳子都是未知的,直接运用勾股定理有难度,但借助方程,通过设未知数,可以解决此题。此时,教师要趁机向学生渗透方程思想,使学生的认识提高一个档次,体会数学的探索过程。
3.要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切实把握新理念,改变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解数学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以及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提倡让学生在客观事实或原有认知基础上,亲历新知识形成过程,获得对新知识的体验和知识演变原因,改变将结果直接灌给学生的做法,要让学生从探索中找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亲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基础。比如,在“代数式的意义”教学中有道例题:一环形跑道长s米,甲、乙两人在跑道上练习跑步,甲每秒跑x米,乙每秒跑y米(x>y)。若两人同时同地反向而行,多少秒后第一次相遇?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多少秒后第一次相遇?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了解在环形跑道上,若反向而行,那么相遇时所跑的路程和为跑道长;若同向而行,那么相遇时所跑的路程差为跑道长。接下来问题中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的式子表示出来,对于比较复杂的运算关系,可先列出局部的代数式,再组成一个整体。
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是从问题质疑开始的,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是数学的心脏和魅力所在,好的问题能诱发创新动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应积极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质疑,以扶持其创新行为,从而培养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教师要研究教材,结合教情,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设计具有开放性、挑战性以及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应用数学思想,建立数学模型。同时,教师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取得进步要给予肯定,最终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我提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2和4,这个三角形的腰长是多少?底边为2时,周长是多少?底边是4时,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这种教学模式以问题驱动教学,把数学问题贯穿于课堂始终,不断引发新的数学问题,使解决问题与提出问题携手并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伴随着新的产业革命来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将极大释放中国民众潜在的创造力。课堂教学就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只有学生肯“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