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就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列为农机化重点推广的“十大”技术之一。如何更好的推广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结合前哨农场近年来的推广工作经验,总结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水平的六条途径。
1 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做好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
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及时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随着农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户经营逐步向种田大户流转,传统的耕作方式已不适应大农业的发展需要,寻找适应水稻生产发展所需的先进农业机械,是广大农户所盼望的,也是我们农机工作所追求的目标。任何一项农机新技术必须适应新的农艺要求才能发挥它的优势,才能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从2006年开始,根据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积极示范推广农機新技术、新机具,先后引进示范推广了国产和进口高性能插秧机,彻底的改写了人工插秧的历史,灭茬搅浆平地机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手扶拖拉机整地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通过逐步淘汰小型整地及收获机械,有力的推动了农场水田机械化的发展。
2 加强政策引领,不断加快新机具的更新步伐
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资金投入大,必须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的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户的购机积极性,是推广水田机械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农场先后利用国家补贴资金1949.85万元,管局、农场相继配套农机具补贴资金1380万元,通过银行贷款156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2.32亿元,引进各种农机具12836台件;使农机总动力从2006年的7.9万千瓦增加到16.75万千瓦;通过政策的引领,鼓励扶持农户购置高性能现代化农机设备,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
3 加强科技引领,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包括智能化集中浸种催芽、水稻育秧电动精密播种及覆土,水田机械整地、高性能机械插秧、收获、粮食烘干等项技术内容。
水稻的育秧是水田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育出壮苗水稻才有可能实现高产、稳产,前哨农场投资建设了智能化浸种催芽设备,实现了农场集中统供芽种100%,为农场水稻种植培育壮秧奠定了基础。
电动精密播种机、覆土机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芽种的播种质量,做到播量准确,播种均匀,节约种子,目前农场510台套播种机可实现精量播种本田面积达60余万亩。
水田整地是将水田整平并保证有效泥浆沉淀期为下一步插秧奠定好基础,农场加大了农机更新力度,调整了动力装备结构,积极推广应用50-90马力的水田拖拉机配套搅浆灭茬平地机整地,一次性实现了碎土、灭茬、平地搅浆作业,即提高了作业速度和质量,也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大中型拖拉机秋季配套农具可进行水稻割晒、田间运粮、翻地、筑埂等作业,实现一机多用。农场现有50马力以上拖拉机1680台,保证了全场水田春整地、秋整地分别在“十天”内完成。
在插秧环节,传统的水稻插秧机作业速度慢,需用人工多,费用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艺标准的需要,因此农场加快了插秧机的更新步伐,目前农场推广应用高性能插秧机440台,可担负水稻高标准插秧面积30余万亩。
在水稻收获环节因为受天气因素影响大,为了保证颗粒归仓,农场积极采取分段收割的方式,不但提早收获,有效延长收获期,而且保证了稻谷的安全水份,同时给下一年再生产准备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几年来农场相继出台资金扶持和补贴政策,鼓励广大有机户积极购置割晒拾禾机械,农场现已装备割晒机械330台套,联合收割机625台,确保水稻收获作业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更新机具时树立抗灾意识,加大抗灾机具的引进力度,引进履带式收割机310台,轮式收割机配套的半链轨105台套,配套后驱动210台,在2012年秋收难度较大的年份发挥了作用。通过提高了农机田间作业科技含量,使水稻生产的每个环节能够高标准、高质量的按期完成,提高了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
4 加大农机培训力度,提升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水平
农场在引进新技术、新机具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农机培训的投入,以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技术为核心,开展农机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一是通过举办培训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二是根据各农事阶段在田间进行现场操作技术培训,提早召开现场定标会,确立农艺和农时标准,并制定措施,明确责任,力求节本降耗,改善机具性能,提高操作技能,最终使农机操作人员做到“四懂四会”,即懂机械构造原理、懂农机操作规程、懂农业生产知识、懂农机安全法规;会操作、会保养、会维修、会调整,推动农业生产良性发展。
5 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应用管理水平
农场推广应用高性能机具的同时,加强和完善了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以管理区为单位成立了“农机服务120”,来保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为农户提培训及维修服务,保证农业机械在作业周期内,高效率的为农业生产服务,今后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还要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切实发挥为有机户保驾护航的作用。
总之,农机标准化建设今后还要依靠科技进步,以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坚持“抓更新、增科技、拓共建、兴产业、强管理、建体系、提素质、保安全”的统筹工作指导方针,落实好农机化各项工作措施,大力推进以节种、节肥、节水、节药、节油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坚持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标准,强化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实现现代化农机管理新跨越。
1 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做好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
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及时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随着农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户经营逐步向种田大户流转,传统的耕作方式已不适应大农业的发展需要,寻找适应水稻生产发展所需的先进农业机械,是广大农户所盼望的,也是我们农机工作所追求的目标。任何一项农机新技术必须适应新的农艺要求才能发挥它的优势,才能被广大农户所接受。从2006年开始,根据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积极示范推广农機新技术、新机具,先后引进示范推广了国产和进口高性能插秧机,彻底的改写了人工插秧的历史,灭茬搅浆平地机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手扶拖拉机整地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通过逐步淘汰小型整地及收获机械,有力的推动了农场水田机械化的发展。
2 加强政策引领,不断加快新机具的更新步伐
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资金投入大,必须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的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户的购机积极性,是推广水田机械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农场先后利用国家补贴资金1949.85万元,管局、农场相继配套农机具补贴资金1380万元,通过银行贷款156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2.32亿元,引进各种农机具12836台件;使农机总动力从2006年的7.9万千瓦增加到16.75万千瓦;通过政策的引领,鼓励扶持农户购置高性能现代化农机设备,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
3 加强科技引领,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包括智能化集中浸种催芽、水稻育秧电动精密播种及覆土,水田机械整地、高性能机械插秧、收获、粮食烘干等项技术内容。
水稻的育秧是水田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育出壮苗水稻才有可能实现高产、稳产,前哨农场投资建设了智能化浸种催芽设备,实现了农场集中统供芽种100%,为农场水稻种植培育壮秧奠定了基础。
电动精密播种机、覆土机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芽种的播种质量,做到播量准确,播种均匀,节约种子,目前农场510台套播种机可实现精量播种本田面积达60余万亩。
水田整地是将水田整平并保证有效泥浆沉淀期为下一步插秧奠定好基础,农场加大了农机更新力度,调整了动力装备结构,积极推广应用50-90马力的水田拖拉机配套搅浆灭茬平地机整地,一次性实现了碎土、灭茬、平地搅浆作业,即提高了作业速度和质量,也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大中型拖拉机秋季配套农具可进行水稻割晒、田间运粮、翻地、筑埂等作业,实现一机多用。农场现有50马力以上拖拉机1680台,保证了全场水田春整地、秋整地分别在“十天”内完成。
在插秧环节,传统的水稻插秧机作业速度慢,需用人工多,费用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艺标准的需要,因此农场加快了插秧机的更新步伐,目前农场推广应用高性能插秧机440台,可担负水稻高标准插秧面积30余万亩。
在水稻收获环节因为受天气因素影响大,为了保证颗粒归仓,农场积极采取分段收割的方式,不但提早收获,有效延长收获期,而且保证了稻谷的安全水份,同时给下一年再生产准备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几年来农场相继出台资金扶持和补贴政策,鼓励广大有机户积极购置割晒拾禾机械,农场现已装备割晒机械330台套,联合收割机625台,确保水稻收获作业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更新机具时树立抗灾意识,加大抗灾机具的引进力度,引进履带式收割机310台,轮式收割机配套的半链轨105台套,配套后驱动210台,在2012年秋收难度较大的年份发挥了作用。通过提高了农机田间作业科技含量,使水稻生产的每个环节能够高标准、高质量的按期完成,提高了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
4 加大农机培训力度,提升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水平
农场在引进新技术、新机具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农机培训的投入,以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技术为核心,开展农机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一是通过举办培训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二是根据各农事阶段在田间进行现场操作技术培训,提早召开现场定标会,确立农艺和农时标准,并制定措施,明确责任,力求节本降耗,改善机具性能,提高操作技能,最终使农机操作人员做到“四懂四会”,即懂机械构造原理、懂农机操作规程、懂农业生产知识、懂农机安全法规;会操作、会保养、会维修、会调整,推动农业生产良性发展。
5 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应用管理水平
农场推广应用高性能机具的同时,加强和完善了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以管理区为单位成立了“农机服务120”,来保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为农户提培训及维修服务,保证农业机械在作业周期内,高效率的为农业生产服务,今后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还要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切实发挥为有机户保驾护航的作用。
总之,农机标准化建设今后还要依靠科技进步,以提高农机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坚持“抓更新、增科技、拓共建、兴产业、强管理、建体系、提素质、保安全”的统筹工作指导方针,落实好农机化各项工作措施,大力推进以节种、节肥、节水、节药、节油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坚持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标准,强化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实现现代化农机管理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