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的交通大学内迁西安,是党中央根据西北工业基地建设和国防形势的要求,提出合理布局与建设内地高等学校的战略决策。1955年3月30日,国务院收到高等教育部上报中央的报告《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一九五五年基本建设任务的处理方案》,明确提出了交通大学的迁校任务。当年7月21日高教部正式下发了《关于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通知》,要求从1955年开始基本建设,交通大学1956年开始内迁西安,迁校后的最大发展规模为12500人。
以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彭康为代表的领导班子迅速采取行动,积极贯彻党中央决定。1955年5月彭康率学校工作组赴西安考察校址,最终选定在西安市兴庆宫遗址南侧,占地1260亩。5月24日,学校通过了《关于迁校问题的决议》。10月,在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及当地人民的热情帮助下,交通大学西安新校园建设破土动工。
1956年交大西迁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为了让师生们能够亲身感受一下西北火热的建设场景,元旦刚过不久,学校派出了一个由师生员工组成的西北参观团,赴洛阳、西安、兰州等地考察。参观团在西安的一周时间中受到陕西省省长赵寿山、副省长成柏仁和西安市领导的热情接待,充分说明陕西省对交大迁校是极其拥护、热烈欢迎、殷切企盼的。为保障交通大学顺利实施基本建设,陕西省和西安市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工作便利。比如,简化土地征用审批手续,优先供应交通大学建设项目所需水泥钢材,动员西安市建筑单位支援交大的基本建设工程,组织医疗工作组驻工地开展医疗预防。为确保学校按期开学,选派西安市建筑实力最强的第三建筑工程公司进行施工,随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水源、移走电杆等许多具体问题。到6月中旬,完成了包括中心教学实验楼等在内的近10万平方米基建全部任务,满足了第一批迁校师生教学和生活用房需求。
1956年5月31日,西安市委成立西安新建高等学校迁校工作委员会,着力解决交通大学等校在迁校和建校过程中的困难,尤其是随迁家属安置和子女入学问题。7月20日部分交通大学教职工和家属来到西安,8月10日大批教职工、学生和家属乘专列由上海迁来西安。9月10日上午在西安人民大厦礼堂举行交大迁至新址后的首次开学典礼,副校长苏庄讲话,要求广大师生在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光荣传统的西安安家立业,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大西北贡献力量。1956年9月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开学时,学校共有学生3906人,教职工815名,随迁家属1200余人,共计约6000人。
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省市两级想方设法解决迁校师生的实际困难。在粮食供应方面,为照顾交大师生食用大米的饮食习惯,将市场百分之九十的大米优先供应交大使用。在文化用品及副食供应方面,派人赴各地采购交通大学所需各类绘图铅笔,压缩市场供应满足交大师生糕點、海味、蔬菜、肉类的需要。在交通方面,安排市公共汽车公司派出一辆专车,为交大出行提供方便。此外,还组织协调在交大家属区开办粮店、蔬菜店、商店,邮局、银行网点等。
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迁校六十五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交大师生安心扎根西部、打拼事业、奉献青春。交通大学西迁改变了西部高等教育的格局,弥补了西部没有多科性工业大学的短板,提升了西部地区特别是陕西的科技和文化教育水平,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在西迁实践中铸就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成为激励广大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精神力量。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15位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专程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亲切会见西迁老教授,并明确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今天,我们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就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心怀理想、心系家国,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洪流,坚决听党指挥跟党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奋斗中谱写出新的历史弦歌,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以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彭康为代表的领导班子迅速采取行动,积极贯彻党中央决定。1955年5月彭康率学校工作组赴西安考察校址,最终选定在西安市兴庆宫遗址南侧,占地1260亩。5月24日,学校通过了《关于迁校问题的决议》。10月,在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及当地人民的热情帮助下,交通大学西安新校园建设破土动工。
1956年交大西迁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为了让师生们能够亲身感受一下西北火热的建设场景,元旦刚过不久,学校派出了一个由师生员工组成的西北参观团,赴洛阳、西安、兰州等地考察。参观团在西安的一周时间中受到陕西省省长赵寿山、副省长成柏仁和西安市领导的热情接待,充分说明陕西省对交大迁校是极其拥护、热烈欢迎、殷切企盼的。为保障交通大学顺利实施基本建设,陕西省和西安市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工作便利。比如,简化土地征用审批手续,优先供应交通大学建设项目所需水泥钢材,动员西安市建筑单位支援交大的基本建设工程,组织医疗工作组驻工地开展医疗预防。为确保学校按期开学,选派西安市建筑实力最强的第三建筑工程公司进行施工,随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水源、移走电杆等许多具体问题。到6月中旬,完成了包括中心教学实验楼等在内的近10万平方米基建全部任务,满足了第一批迁校师生教学和生活用房需求。
1956年5月31日,西安市委成立西安新建高等学校迁校工作委员会,着力解决交通大学等校在迁校和建校过程中的困难,尤其是随迁家属安置和子女入学问题。7月20日部分交通大学教职工和家属来到西安,8月10日大批教职工、学生和家属乘专列由上海迁来西安。9月10日上午在西安人民大厦礼堂举行交大迁至新址后的首次开学典礼,副校长苏庄讲话,要求广大师生在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光荣传统的西安安家立业,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大西北贡献力量。1956年9月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开学时,学校共有学生3906人,教职工815名,随迁家属1200余人,共计约6000人。
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省市两级想方设法解决迁校师生的实际困难。在粮食供应方面,为照顾交大师生食用大米的饮食习惯,将市场百分之九十的大米优先供应交大使用。在文化用品及副食供应方面,派人赴各地采购交通大学所需各类绘图铅笔,压缩市场供应满足交大师生糕點、海味、蔬菜、肉类的需要。在交通方面,安排市公共汽车公司派出一辆专车,为交大出行提供方便。此外,还组织协调在交大家属区开办粮店、蔬菜店、商店,邮局、银行网点等。
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迁校六十五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交大师生安心扎根西部、打拼事业、奉献青春。交通大学西迁改变了西部高等教育的格局,弥补了西部没有多科性工业大学的短板,提升了西部地区特别是陕西的科技和文化教育水平,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在西迁实践中铸就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成为激励广大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精神力量。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15位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专程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亲切会见西迁老教授,并明确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今天,我们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就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心怀理想、心系家国,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洪流,坚决听党指挥跟党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奋斗中谱写出新的历史弦歌,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