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岁的小呆是一个同性恋,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直在从事着在同性恋群体中预防艾滋病的工作。他收获了自己的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享受着被社会逐步接纳认同的过程。
在小呆的办公室,这个冷静的小伙子流露了些许兴奋。他刚参加完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制定《乌鲁木齐市艾滋病防治条例》的立法听证会。此前,拿到条例草案的小呆仔细研究了其中的法条,这个法律专业毕业的年轻人,认真准备了自己的发言提纲,时间的关系,小呆没有得到发言的机会,在遗憾之余,他还是很高兴:“作为一个民间团体能够受邀参加听证会说明政府对我们的信任,这也是开放社会的具体表现,我很高兴。”
“同志”小呆
小呆自己办了一家公司,新疆彩缘同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地点在乌鲁木齐市中心的一间民居里,没有任何对外展示的广告牌。办公室被主人装点得很有个性,几十盆花草让室内生机盎然丝毫不单调,客厅的墙面被各种颜色的宣传品覆盖了。象征着同性特点的六色招贴画分别表示着“生命”、“重生”、“阳光”、“自然宁静”、“和谐”、“灵魂”格外醒目,小呆特别介绍:“这样的宣传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传递一个信息,这个群体不是颓废和不健康的群体,跟所有人一样都热爱生命。”
墙的另一面全是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介绍。
小呆是个高大帅气的大小伙,有着篮球运动员一样的高大身材,他本人也曾是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他说话的声音语速平缓,不疾不徐,很有磁性,谈吐中明显流露出有过良好的素养。他一点不避讳自己就是“同志”(同性恋群体用“同志”称谓自身),他先谈到自己的经历。
小呆出生在南疆某地,处在青春发育期时,他经常梦到男老师和男同学,对女性却避而远之;上中学后,他爱上了自己的男体育老师,这注定没有结果,为此变得忧郁、苦闷。“那个时候内心是焦灼、苦闷、彷徨的,没有办法向其他人倾诉,只好任由这种痛苦的情绪在吞噬、撕咬自己的心灵,甚至觉得自己的行为很可耻、可鄙,感觉自己就是个怪胎。”小呆回忆说。
在对人生产生绝望时,小呆曾吞安眠药自杀,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家人知道他的内心痛苦后,渐渐理解了他,并支持他坚强地活下去。
小呆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考取了内地一所知名高校读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在一政府部门从事计算机工作,很快他感觉这个工作并不是自己渴望的,他选择了放弃。
寻找新的追求
现在的小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说:“这是自己多年探索的结果。”他一直强调:“同性恋不是疾病,在医学上是正常生理行为,不应该将我们称为‘特殊人’或‘不正常人’。”
用小呆自己的话讲就是:经过了艰苦跋涉的过程才找到现在的认识。
进入大学,小呆同多数人一样认为自己属于不正常人的范围,心里始终有强烈的自卑和负罪感,为了自我救赎,他开始了对同性恋这个课题的关注。
他接触了国内很多学者:如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北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等,也接触了国内第一个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者的母亲吴幼坚女士。也频繁参加诸如同性恋、艾滋病研究的各种研讨会,他就像一个海绵,拼命在获取一切关于同性恋的知识,为了解开自己的心魔。
张北川教授的观点对小呆的影响最大,他认识到了:“我们其实并不另类,只是性取向不同而已,关键是社会的传统价值观过于强大,才产生了歧视和偏见。”
小呆了解到,同性恋之间可以寻找自己的伴侣恋爱交往,也可以通过MSM(泛指具有男性性行为的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同性恋人群)的方式寻找生理和情感的寄托。
但他同时也发现,MSM群体是艾滋病易感高危群体,他们本来就容易被社会世俗眼光歧视,性情较为敏感,如果再感染上艾滋病,更会自暴自弃,成为社会的包袱。
已经获得了心理自我救赎的小呆决心以自己的方式来帮助同志群体。
2004年9月8日,他通过工商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新疆彩缘同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以公益事业为方向
在与“同志”的交往中,小呆大概了解了乌鲁木齐市男同性恋者的基本情况,他向卫生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递交申请,想配合政府职能部门、从事艾滋病易感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在防治艾滋病问题上,政府职能部门对小呆的想法给予了支持。
就如同云南省在防治艾滋病的经验之一采取“让小姐告诉小姐”的“同伴”教育一样,小呆说:“我们本身就是同志,熟知这个群体的特点,活动场所和活动形式。而且同志群体普遍具有敏感、小心和强烈的防范心理以及排他心理,假如是非群体人员做这方面工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甚至是根本无法同他们交流,而我们就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5年,小呆申请到了一个加拿大的艾滋病防治项目资金,尽管只有区区几千元。他招募了两名志愿者,到“同志”们经常去的酒吧、公园摸底调查,发放安全套及健康宣传资料。一开始很多人对他们持敌视态度,认为他们多管闲事、干涉别人隐私,甚至说风凉话:“你给我们发安全套是不是鼓励我们淫乱啊!”但小呆用现身说法讲解亲眼所见的故事,慢慢有人接纳了他。
小呆很满意自己的成绩:“我服务公益的过程也是不断得到认同的过程,政府也是从观察到信任再到全方位大力支持,因为此前他们有顾虑也是正常的,民间组织在公益事业的运行中如果得不到规范不但帮不了忙,反而会给政府添乱。而他们在对我们的督导过程中很满意我们的运行方式。”
2006年,小呆又承接了一个联合国卫生组织的公益援助项目。2008年又获得一个国家级项目。
这个“草根组织”越来越被同性恋群体认可了,不断有志愿者加入进来,如今这个“草根组织”已拥有包括艾滋病感染者在内的44名志愿者。由于长期面向社区基层工作,对MSM群体的行为干预已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成为卫生部门对MSM群体进行行为干预的得力助手。
成就感和急迫感
谈起自己的事业,小呆感到非常自信和自豪。2008年,他注册了西北地区唯一一家专为“同志”领域开展工作的非政府组织——新疆彩缘同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播了彩缘西部“同志”网络电台,让自己打造的彩缘罗拉网站更加成熟,尝试运作CSW(女性之间性行为)预防项目。
小呆现在很自信:“这几年,自治区卫生厅、自治区疾控中心、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疾控中心对我们的运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我感觉这个社会宽容多了,现在同志群体虽然还是以隐蔽的方式在活动,但活动形式胆子大多了。”
虽然有了成就感,但小呆现在感觉迫切感更甚。今年,小呆和他的小组在给两个18岁的同志做速检发现两人感染了艾滋病,他的脸上笑容消失了:“才18岁啊!更可怕的是他们竟然对艾滋病不清楚,一个还很轻松地对我说‘得这个病是不是很丢人,别人会笑话我吧!’如果不在这个群体里更有效地推广自己的预防工作,后果是严重的。”
小呆拿过记录本介绍:“2008年我和我的小组共给同志发放了9万个安全套。我这样给自己量化,假如1万个里面有100人通过安全套避免了艾滋病感染,我们就拯救了900人,我们很自豪。”
他和志愿者们现在仍然保持着热情的工作状态。每逢周六,他们一如既往地背上安全套、宣传资料等物品到“同志”们聚会的酒吧免费发放;每月举行两次“同志”座谈会,除了心理咨询、更正圈内不正现象外,还有文艺演出。每天下午4点到晚上11点,他的办公室就是忙碌的时间,除了正常工作,还有许多同志上门咨询,这个时候小呆就成了一个好脾气的心理医生了。
他其实也不孤单,在这个城市还有一个民间组织同他一样做着同样的公益活动,他们是新疆天山同志健康工作组(天同工作组)。
小呆现在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库尔勒市。这个年轻帅气的同志自信而踌躇着。<<
在小呆的办公室,这个冷静的小伙子流露了些许兴奋。他刚参加完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制定《乌鲁木齐市艾滋病防治条例》的立法听证会。此前,拿到条例草案的小呆仔细研究了其中的法条,这个法律专业毕业的年轻人,认真准备了自己的发言提纲,时间的关系,小呆没有得到发言的机会,在遗憾之余,他还是很高兴:“作为一个民间团体能够受邀参加听证会说明政府对我们的信任,这也是开放社会的具体表现,我很高兴。”
“同志”小呆
小呆自己办了一家公司,新疆彩缘同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地点在乌鲁木齐市中心的一间民居里,没有任何对外展示的广告牌。办公室被主人装点得很有个性,几十盆花草让室内生机盎然丝毫不单调,客厅的墙面被各种颜色的宣传品覆盖了。象征着同性特点的六色招贴画分别表示着“生命”、“重生”、“阳光”、“自然宁静”、“和谐”、“灵魂”格外醒目,小呆特别介绍:“这样的宣传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传递一个信息,这个群体不是颓废和不健康的群体,跟所有人一样都热爱生命。”
墙的另一面全是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介绍。
小呆是个高大帅气的大小伙,有着篮球运动员一样的高大身材,他本人也曾是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他说话的声音语速平缓,不疾不徐,很有磁性,谈吐中明显流露出有过良好的素养。他一点不避讳自己就是“同志”(同性恋群体用“同志”称谓自身),他先谈到自己的经历。
小呆出生在南疆某地,处在青春发育期时,他经常梦到男老师和男同学,对女性却避而远之;上中学后,他爱上了自己的男体育老师,这注定没有结果,为此变得忧郁、苦闷。“那个时候内心是焦灼、苦闷、彷徨的,没有办法向其他人倾诉,只好任由这种痛苦的情绪在吞噬、撕咬自己的心灵,甚至觉得自己的行为很可耻、可鄙,感觉自己就是个怪胎。”小呆回忆说。
在对人生产生绝望时,小呆曾吞安眠药自杀,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家人知道他的内心痛苦后,渐渐理解了他,并支持他坚强地活下去。
小呆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考取了内地一所知名高校读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在一政府部门从事计算机工作,很快他感觉这个工作并不是自己渴望的,他选择了放弃。
寻找新的追求
现在的小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说:“这是自己多年探索的结果。”他一直强调:“同性恋不是疾病,在医学上是正常生理行为,不应该将我们称为‘特殊人’或‘不正常人’。”
用小呆自己的话讲就是:经过了艰苦跋涉的过程才找到现在的认识。
进入大学,小呆同多数人一样认为自己属于不正常人的范围,心里始终有强烈的自卑和负罪感,为了自我救赎,他开始了对同性恋这个课题的关注。
他接触了国内很多学者:如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北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等,也接触了国内第一个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者的母亲吴幼坚女士。也频繁参加诸如同性恋、艾滋病研究的各种研讨会,他就像一个海绵,拼命在获取一切关于同性恋的知识,为了解开自己的心魔。
张北川教授的观点对小呆的影响最大,他认识到了:“我们其实并不另类,只是性取向不同而已,关键是社会的传统价值观过于强大,才产生了歧视和偏见。”
小呆了解到,同性恋之间可以寻找自己的伴侣恋爱交往,也可以通过MSM(泛指具有男性性行为的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同性恋人群)的方式寻找生理和情感的寄托。
但他同时也发现,MSM群体是艾滋病易感高危群体,他们本来就容易被社会世俗眼光歧视,性情较为敏感,如果再感染上艾滋病,更会自暴自弃,成为社会的包袱。
已经获得了心理自我救赎的小呆决心以自己的方式来帮助同志群体。
2004年9月8日,他通过工商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新疆彩缘同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以公益事业为方向
在与“同志”的交往中,小呆大概了解了乌鲁木齐市男同性恋者的基本情况,他向卫生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递交申请,想配合政府职能部门、从事艾滋病易感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在防治艾滋病问题上,政府职能部门对小呆的想法给予了支持。
就如同云南省在防治艾滋病的经验之一采取“让小姐告诉小姐”的“同伴”教育一样,小呆说:“我们本身就是同志,熟知这个群体的特点,活动场所和活动形式。而且同志群体普遍具有敏感、小心和强烈的防范心理以及排他心理,假如是非群体人员做这方面工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甚至是根本无法同他们交流,而我们就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5年,小呆申请到了一个加拿大的艾滋病防治项目资金,尽管只有区区几千元。他招募了两名志愿者,到“同志”们经常去的酒吧、公园摸底调查,发放安全套及健康宣传资料。一开始很多人对他们持敌视态度,认为他们多管闲事、干涉别人隐私,甚至说风凉话:“你给我们发安全套是不是鼓励我们淫乱啊!”但小呆用现身说法讲解亲眼所见的故事,慢慢有人接纳了他。
小呆很满意自己的成绩:“我服务公益的过程也是不断得到认同的过程,政府也是从观察到信任再到全方位大力支持,因为此前他们有顾虑也是正常的,民间组织在公益事业的运行中如果得不到规范不但帮不了忙,反而会给政府添乱。而他们在对我们的督导过程中很满意我们的运行方式。”
2006年,小呆又承接了一个联合国卫生组织的公益援助项目。2008年又获得一个国家级项目。
这个“草根组织”越来越被同性恋群体认可了,不断有志愿者加入进来,如今这个“草根组织”已拥有包括艾滋病感染者在内的44名志愿者。由于长期面向社区基层工作,对MSM群体的行为干预已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成为卫生部门对MSM群体进行行为干预的得力助手。
成就感和急迫感
谈起自己的事业,小呆感到非常自信和自豪。2008年,他注册了西北地区唯一一家专为“同志”领域开展工作的非政府组织——新疆彩缘同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播了彩缘西部“同志”网络电台,让自己打造的彩缘罗拉网站更加成熟,尝试运作CSW(女性之间性行为)预防项目。
小呆现在很自信:“这几年,自治区卫生厅、自治区疾控中心、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疾控中心对我们的运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我感觉这个社会宽容多了,现在同志群体虽然还是以隐蔽的方式在活动,但活动形式胆子大多了。”
虽然有了成就感,但小呆现在感觉迫切感更甚。今年,小呆和他的小组在给两个18岁的同志做速检发现两人感染了艾滋病,他的脸上笑容消失了:“才18岁啊!更可怕的是他们竟然对艾滋病不清楚,一个还很轻松地对我说‘得这个病是不是很丢人,别人会笑话我吧!’如果不在这个群体里更有效地推广自己的预防工作,后果是严重的。”
小呆拿过记录本介绍:“2008年我和我的小组共给同志发放了9万个安全套。我这样给自己量化,假如1万个里面有100人通过安全套避免了艾滋病感染,我们就拯救了900人,我们很自豪。”
他和志愿者们现在仍然保持着热情的工作状态。每逢周六,他们一如既往地背上安全套、宣传资料等物品到“同志”们聚会的酒吧免费发放;每月举行两次“同志”座谈会,除了心理咨询、更正圈内不正现象外,还有文艺演出。每天下午4点到晚上11点,他的办公室就是忙碌的时间,除了正常工作,还有许多同志上门咨询,这个时候小呆就成了一个好脾气的心理医生了。
他其实也不孤单,在这个城市还有一个民间组织同他一样做着同样的公益活动,他们是新疆天山同志健康工作组(天同工作组)。
小呆现在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库尔勒市。这个年轻帅气的同志自信而踌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