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内容取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存在。在中职语文中应该实现生活化教学,通过建立生活与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应用中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生活的感悟中不断丰富,获得发展,这样,语文教学的意义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理念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简短的几个字却深刻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结合教材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语文学科所占课时较之其他学科是最多的,但成绩的提高却远不及别的学科显著,这首先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主动地学习。
1 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现象,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尤其是有益于学生综合发展与健康发展的活动,要积极引进课堂教学之中。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方向,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掌握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收集到课堂中,让语文课堂摆脱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人云亦云的教学模式,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联系语文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能够真正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 将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语文与生活是天然性的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会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活泼。将生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也会使语文教学得到更加广阔的视野与空间。 比如,在对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进行教学时,在读完课文之后,学生会发现,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祥林嫂”存在,有些年轻妇女会由于一些原因而失去儿子,可将其称为“现代祥林嫂”。对于这一现象,可以将其与课文相结合进行讨论,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若祥林嫂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其会有什么结局?若她婆婆没有那样严厉会怎样?祥林嫂第二个丈夫没有因为伤寒死亡会怎样?祥林嫂的儿子未被狼吃掉她能不能有幸福生活?在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会发现,“现代祥林嫂”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偶然现象,而《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思想毒害下妇女的一种必然结果。为了使学生对中国封建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加深理解,可以在课下让学生对“中国妇女形象”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进行讨论,使之在讨论中得到知识。
3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更能形象直观地显示教学内容,同时,更能触发学生的多种思维,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效学习有关内容,丰富情感体验,促进理解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戏剧单元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课堂布置成为舞台,让学生表演课本中的精彩片段;在学习辩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之间开展辩论,使学生在辩论实践中学习辩论艺术。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辅助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琵琶行》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插入音乐背景材料,使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触发自我感情,感受作品的悲凉之情,加深学生学习作品的欲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只要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内容,把两者有效融合起来,就可以创设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语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对语文有关内容的理解。
4 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生活化教學可以拓展教学空间,从课堂到课外,教师要敢于突破和创新,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把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比如,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都不知道作文应该写些什么,在作文课上,学生就会打开参考文章,左一句右一句的摘抄一些内容,即使学生自己创作,也常常会出现东拉西扯,无病生吟的状况。这主要是学生心中无货造成的。许多学生惧怕作文,更不愿意写作文,作文教学一直成为教师的头痛的事。但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实践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教学《离骚》之后,学生对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贵品质都有很深认识,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端午节民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端午文化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掌握一手资料,再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资料写出自己的感悟。这样,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了,作文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5 制定社会化的作业培训
给学生布置语文作业时,应该以如何指点学生通过学到的知识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为重点,而不是仅仅只是让学生复习所学的字词。所以,老师要通过找出文章和生活相关联的地方,设置针对性比较全面的功课,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又具有独立研究的习惯。多布置一些源自生活的练习资料,就算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也要尽可能和生活中关联起来。同时知识面广泛的语文课程,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探索的机会。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将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相互结合,磨练学生积累、处置、应用知识的才能,老师可以制定专题调研、资料查阅类的作业来诱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探索。这种作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才能,还增加了社会经验,不仅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认识到了语文课程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总之,在现阶段语文课程全面使用新课标理念的教学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已经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教师传授学生知识这个比较简单的层面上,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逐渐拉近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在语文的教学工作中结合一些生活化的实例会帮助学生理解得更好、更宽,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不断地拓展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空间、时间以及关键性的学习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家庭式的学校、社会和生活中养成随时随地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艳洁.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4).
作者单位
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垫江县 408300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理念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简短的几个字却深刻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结合教材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语文学科所占课时较之其他学科是最多的,但成绩的提高却远不及别的学科显著,这首先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主动地学习。
1 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现象,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尤其是有益于学生综合发展与健康发展的活动,要积极引进课堂教学之中。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方向,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掌握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收集到课堂中,让语文课堂摆脱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人云亦云的教学模式,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联系语文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能够真正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 将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语文与生活是天然性的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会使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活泼。将生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也会使语文教学得到更加广阔的视野与空间。 比如,在对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进行教学时,在读完课文之后,学生会发现,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祥林嫂”存在,有些年轻妇女会由于一些原因而失去儿子,可将其称为“现代祥林嫂”。对于这一现象,可以将其与课文相结合进行讨论,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若祥林嫂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其会有什么结局?若她婆婆没有那样严厉会怎样?祥林嫂第二个丈夫没有因为伤寒死亡会怎样?祥林嫂的儿子未被狼吃掉她能不能有幸福生活?在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会发现,“现代祥林嫂”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偶然现象,而《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思想毒害下妇女的一种必然结果。为了使学生对中国封建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加深理解,可以在课下让学生对“中国妇女形象”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进行讨论,使之在讨论中得到知识。
3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更能形象直观地显示教学内容,同时,更能触发学生的多种思维,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效学习有关内容,丰富情感体验,促进理解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戏剧单元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课堂布置成为舞台,让学生表演课本中的精彩片段;在学习辩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之间开展辩论,使学生在辩论实践中学习辩论艺术。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辅助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琵琶行》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插入音乐背景材料,使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触发自我感情,感受作品的悲凉之情,加深学生学习作品的欲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只要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内容,把两者有效融合起来,就可以创设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语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对语文有关内容的理解。
4 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生活化教學可以拓展教学空间,从课堂到课外,教师要敢于突破和创新,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把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比如,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都不知道作文应该写些什么,在作文课上,学生就会打开参考文章,左一句右一句的摘抄一些内容,即使学生自己创作,也常常会出现东拉西扯,无病生吟的状况。这主要是学生心中无货造成的。许多学生惧怕作文,更不愿意写作文,作文教学一直成为教师的头痛的事。但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实践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教学《离骚》之后,学生对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贵品质都有很深认识,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端午节民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端午文化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掌握一手资料,再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资料写出自己的感悟。这样,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了,作文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5 制定社会化的作业培训
给学生布置语文作业时,应该以如何指点学生通过学到的知识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为重点,而不是仅仅只是让学生复习所学的字词。所以,老师要通过找出文章和生活相关联的地方,设置针对性比较全面的功课,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又具有独立研究的习惯。多布置一些源自生活的练习资料,就算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也要尽可能和生活中关联起来。同时知识面广泛的语文课程,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探索的机会。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将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相互结合,磨练学生积累、处置、应用知识的才能,老师可以制定专题调研、资料查阅类的作业来诱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探索。这种作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才能,还增加了社会经验,不仅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认识到了语文课程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总之,在现阶段语文课程全面使用新课标理念的教学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已经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教师传授学生知识这个比较简单的层面上,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逐渐拉近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在语文的教学工作中结合一些生活化的实例会帮助学生理解得更好、更宽,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不断地拓展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空间、时间以及关键性的学习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家庭式的学校、社会和生活中养成随时随地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艳洁.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4).
作者单位
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垫江县 40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