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汉代至赵宋王朝建立,儒家探讨经权问题大多认同《春秋公羊传》"祭仲知权"的论断,并以"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作为经权关系的经典表述.北宋儒者在"尊王"思想指导下,对《公羊传》"祭仲知权"的判定大力批驳,否定《公羊传》的经典地位,动摇了自汉以降儒家探讨经权问题的经典依据.程颐顺应此潮流,明确反对"反经合道为权"这种观点,主张回归《论语》《孟子》,重新诠释经权理论,提出"权亦是经也"的观点.他的经权思想,是政治立场先于理论论争,改变了《论语》《孟子》以及汉儒探讨经权问题豫设的语境,回避了对《论语》当中记载的孔
【机 构】
: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义研究中心杭州310058
【基金项目】
:
2020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课题(20JDZD007)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汉代至赵宋王朝建立,儒家探讨经权问题大多认同《春秋公羊传》"祭仲知权"的论断,并以"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作为经权关系的经典表述.北宋儒者在"尊王"思想指导下,对《公羊传》"祭仲知权"的判定大力批驳,否定《公羊传》的经典地位,动摇了自汉以降儒家探讨经权问题的经典依据.程颐顺应此潮流,明确反对"反经合道为权"这种观点,主张回归《论语》《孟子》,重新诠释经权理论,提出"权亦是经也"的观点.他的经权思想,是政治立场先于理论论争,改变了《论语》《孟子》以及汉儒探讨经权问题豫设的语境,回避了对《论语》当中记载的孔子行权之事及《孟子》书中涉及的行权之例的探讨,存在理论缺陷.
其他文献
在工业时代,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工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组织逻辑在事实层面显示为,社会成员通过在工厂就业获得劳动收入,用劳动收入在市场采购生活物质,用生活物质支撑家庭人口的生活和人口再生产,而人口的再生产在事实上培育着下一代劳动力,形成维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持续与发展,即人口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循环与发展.其中,工厂劳动是这一逻辑的重要环节.工厂劳动又嵌入在行业产业分工体系中.
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作为社会资源,承载着多重利益,不仅关系数据主体的个人利益和个人相关者利益,也关系不特定社会主体的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要协调个人数据资源上个人保护和社会利用之间的矛盾,实现个人数据上的利益协同,应构建新的个人数据社会利用中的个人利益保护理论,并在调整范式上,从权利保护模式转变为以规范个人信息处理行为为中心的行为规范模式,即数据治理范式.
章太炎秉承事功与学术二元的评价观,对古今中外"既立"诸学都进行分解与批判,其分解与批判的对象自然包括王学.与学界所持"章太炎对王学的态度在不同的阶段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的观点迥然不同,本文研究表明,章太炎就其一生而言,大体上都是非王.按章太炎学术发展的内在脉络,可以将其对王学的批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具体思想历程如下:在章太炎"转俗成真"的学术前期,《訄书·王学》以科学主义的视角批评王学"立义至单""无组织经纬",指责王学"以良知自贵"造成与科学的疏离;《谴王氏》以民本主义的原则批评王学"其学既卑,其功又不
马克思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社会批判家.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省察和现实体认,马克思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实质性批判.然而这种科学批判图景并非一日之功,它有一个逻辑跃升的过程.从《莱茵报》时期到《巴黎手稿》,马克思直面现实的物质利益难题而展开了对社会的人本主义批判;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哲学的贫困》,马克思以分工和所有制为抓手展开了对社会的原则性分析;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马克思聚焦于劳动和资本关系而展开了对社会的全面解剖.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再是单一的道义谴责,而是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
劳动法法典化,即要求全面总结我国劳动领域立法、司法和执法各方面成熟经验,对现行劳动法律进行系统编订纂修,将相关劳动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编纂劳动法典有利于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劳动法的科学化、体系化、规范化发展,维护劳动法律规范的统一,补充劳动法律规范之不足.编纂劳动法典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我国现有的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治实践和劳动法学研究基础上持续推进.根据我国国情和法治特色,劳动法典编纂的体系结构应采"总分"结构,通过"先补齐单行法、后编纂劳动法典"的"两步走"径路实现.
宋代话本与文言小说既二水分流又局部交汇,既互相倚傍又彼此消长,是文学史上雅俗际会的共生典范.共生基础源于两者属于相异又相邻的叙事类型——士人叙事与市民叙事,源于两者在叙事话语、叙事行为、叙事旨趣、人物塑形、叙事伦理等方面的异质互补.共生语境则是唐宋之际社会变革、阶层变动、观念变迁、雅俗变化导致的市民文化与士人文化的双向互动.共生机制是两者之间叙事观念的双向渗透、叙事题材的双向改编、叙事技法的双向借鉴.共生形态是形成了世俗化传奇、准世俗化传奇、种本式文言小说、话本式传奇、传奇式话本等小说文体新样式.宋代话本
马克思对蒲鲁东的"小资产者"立场和"先验的上帝"假设进行了批判,从而揭示出蒲鲁东历史意识的前提性局限.蒲鲁东在对所有权合法性的质疑和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建"中完成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并由此形成了一定的历史意识.但他将历史规律归结于某种观念的逻辑演绎,因而无法提出变革所有权和建构未来社会形态的可行性方案.马克思指认出蒲鲁东的历史意识是植根于"小资产者"的狭隘、精致的利己主义,其根本目的在于捍卫"小资产者"的个人财产与私人利益,所以蒲鲁东的理论非但无法将人类社会引向未来的光明前景,甚至可能会诱使人们倒退回中世纪
在劳伦斯眼中塞尚最重要的成就是画出了苹果的苹果性,展示了苹果自身的独特属性.他从绘画和文学的双重视角阐发了塞尚作品的独特性在于对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传统的反叛的观点.劳伦斯对塞尚作品中的本能与直觉的重视并不是现象学式的哲学沉思,而是一种以生命本能对抗理性传统的生命政治学.绘画所带来的生命的愉悦是对这个理性传统超越语言的反抗,其意义和价值需要长于思考的文学建立起来的批判话语才能充分展现.这种分析方式对于跨媒介艺术理论研究的启示在于提醒研究者以不同门类艺术的感性体验为基础,探究不同门类艺术之间的互补性,进而把跨媒
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中的劳动者就业遇到的问题,受到社会各方关注,"老问题、老解法"、"新问题、老解法"是当前社会法学术研究的主流观点.在笔者看来,传统业态劳动关系的调整涉及理论上的正本清源;新业态就业关系的发展更涉及历史条件的制约.就业关系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非中心化管理及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在经验总结、观念更新的前提下实行制度创新,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才可能得到切实保障.
历史表明,正义与社会迁变有着内在共振.当代,人类文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智化迁变.正义实践呈现复杂的总体特征,既面临着第三次理性祛魅公共性建构发展方向上的分化——主体的"客体化"与客体的"主体化",也存在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主体失衡、应用失衡、算法失公、数据失公等复杂问题.数智时代,其正义理念、制度和逻辑建构、形塑等实践,存在一个不断趋向平衡的指向,而包容性、适洽性和渐进性则是正义实践的基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