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票的简释问答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st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清朝在什么时候有官方银票
  清朝末年,经济困难、国库空虚。为筹措军需费用,朝廷不得不改变长达两百年不印发纸币的惯例,于咸丰三年(1853)印制了清朝建立以来的首种纸币户部官票。此次发行的户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五种。如票面正中上方用满、汉两种文字额书“户部官票”四字,中书“准二两平足色银壹两”,票面下方有注文楷书“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不贷”。图1的这张户部官票的背面,在市场流通中有商家认可并依次流转的签字花押。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作为凭证。清代的纸币除政府印发的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之外,清末官私银钱行号和私营银钱店也在印发钞票。其中私营银钱店又有钱庄、钱铺、钱店、银号等多种称谓,是一种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其业务主要是兑换银钱和印发钱票、银票,起着配合制钱和纹银、发挥支付手段的作用。私人钱庄印发的银钱票,印刷质量更为简单粗糙,票面金额数字多用手书写,缺乏必要的防伪措施,使得当时的币制更加混乱。
  ●   清朝银票的用途
  银票其实是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上,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银票不仅随身携带方便,而且比随身携带大量现银外出的成本低得多。所以普通的老百姓是用不着的,他们也不会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自明清以来,晋商、徽商逐渐兴起,民间的贸易十分频繁。山西的“日昇昌”是中国第一家私营票号,经营的起因也充分显示了古代实业家们独特的眼光。当时人们做买卖奔波于平遥与外地之间,由于随身携带银两,既不安全又不方便。于是,“日昇昌”的创业者们便做起了汇兑的买卖。商人拿着银票就可以到“日昇昌”的各个票号换取银两,方便、安全。而两地银价的差异和银两成色的不同,便成为“日昇昌”赚取的利润。
  ●   清朝时为何把银票放在袖子里
  清朝时候,人们从袖子里面取、放银票,这在当代人的印象里十分深刻,甚至还有人担心,走路的时候难道不会掉下来吗?
  从袖子里面取、放银票或其他物品,其实这是影视或戏曲中一种艺术性的道具动作。当时人们的物品是不放在袖子里的,因为那时候的衣服都是扎袖口的,什么东西也放不进去。袖子里面放东西在汉朝(其衣袖子称之撒敞袖口)最为盛行,那时能够在袖子里放东西的衣服,都是在衣服前臂用很大一块布多做出一个口袋,从袖子里面放东西进去就落进了前臂的口袋,不仅走路不受影响,而且具有防盗作用。
  ●   清朝银票上的印章有啥内容
  清朝银票上的印章,分为名章和暗章。名章,就是钱局、钱庄、银号的名号和票面计量的大小;暗章,上面涉及的内容就比较广泛,大多数是人文景观图案和微雕文字、暗语等,其主要作用还是防伪。
  ●   清代光绪时期的官方银票值不值钱
  清代时期的银票,存世量也不是很多(图2),且有“官票”和“民票”两种,“官票”发行时间没有“民票”长,但是版别众多。清代光绪年间的官方银票,一般好品相的市场价从几百元、几千元到上万元的都有,主要是视其存世量和品相。因为银票进入流通领域后,都会有磨损,再加上那么多年的自然老化,在品相上几乎很少能达到9品以上的,除非珍罕品可值几千上万元,大多数仅值几十元至几百元。银票与纸钞在属性上有根本的区别,因为银票在兑换比例上存有某些差别。
  ●   清朝銀票和银两是否等值
  从理论上应该按面额可以兑换出等额银两,但是在现实的行规中,银票与纸钞(兑换券),在支付上还是有点不同,除了多数银票在面额上标示“足额”或“准足”支付外,少数银票在支付的时候需要考虑佣金(相当于当今的手续费),也就是说不能用一百两面额的银票换出一百两现银(图3)。
  ●   清朝5万两银票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很多古代影视剧或小说中,有官方调拨或商家捐助纹银5万两,显示的实物多为银票,那么清末时期的5万两银票,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这个问题的计算方法不能用物价与币值换算,白银属于一种商品,不同朝代或时期的价值都不相同。以当前白银市场固定式交易的人民币价格计算市价=币值。人民币的计算公式:
  按固定式的交易价格,1克白银=4元,1两=50克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2.1文钱=人民币0.2元。按照计算公式,200元×50000两=1000万元人民币。
  ●   清朝商票和银票具体指什么
  商票是商业票据的简称,是指由当时的金融公司或企业开出的无担保短期票据,用于票据发行者筹集资金。商票可以背书转让,但一般情况下不能向银行贴现。商业票据的可靠程度依赖于发行企业的信用程度,是一种信用性票据。
  银票品种复杂,有“官票”和“私票”之分,“官票”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以国库的黄金白银、外汇储备为依托;“私票”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以私有固定、流动资产和银行存款为依托。银票中的“官票”,既有全国通用的又有限定在某个地方使用的;“私票”多为在某个地域使用,也有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分号且可跨地域使用。无论“官”“私”银票,在流通中虽然不是法定的货币,但具备在双方交易中可当作货币收付、又需要卖方认可的一种直接承付或有花押流转的兑换票据(图4)。商票和银票与纸钞在币值上虽然同属货币性质,而纸钞(俗称钞票)在使用中有两种不同的用法,即现行钞票,由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权(府)发行的流通货币,按面值在商品市场上直接消费;另一种为兑换票(券),由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权(府)发行的货币纸钞兑换票(券),按面值在商品市场上经卖方认可,双方在交易中可间接性地进行等值消费。纸钞兑换票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图5)、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
  ●   清代的银票和现代的支票有什么区别
  其实差不多,因为没有什么票证可以在任何范围内自由流通,支票也分很多种类,银票也有很多种类,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需要担保,这个担保可以是一个国家的政权,也可以是某个金融财团或某个组织。说白了,类似超市购物券的原理,只是被商业机构接受的程度和被人们认可的程度不同而已。银票与支票只是一张金融票证,在使用上均受发行、签发地的限制。
其他文献
世人论砚,有铭为贵。砚铭一般都短小精悍,隽永峭拔,旨深文妙。或简述制砚、藏砚、赠砚的始末;或点明砚石出处、品质优劣、功用特色;或抒发情感,表明自己的抱负、立身行事的准则,具有历史、文学、艺术诸方面研究价值。砚上镌铭,起于何时?盛于何时?尚有争论。从遗留下来的古砚看,汉砚已出现简单的记事铭,唐代已有一些充满文化品位的砚铭。宋代以降,尤其明清两代,砚铭创作空前盛行。明末清初,有一大批玩砚名士,指导并参
期刊
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宋、金、元时期,其中北宋与辽和西夏同时并立,南宋与金又长期对峙。这一时期,由于连年战争使兵器用铜量很大,铜源匮乏,民间铸镜还要官验,而且按量计本,客观上影响了铜镜手工业的自由发展。加上造纸、烧瓷、织锦等手工业的兴起,也不同程度排挤了唐代以来铸镜工艺的特殊地位,使之渐趋衰落。因此一般铜镜生产,只注重实用而不求华丽,如湖州、饶州所产铜镜,就是突出的代表,所以很多的铜镜收藏
期刊
青花和釉里红都属于釉下彩瓷器,在高温下一次性烧成,将这两种颜色的釉彩绘制在同一件器物上是景德镇的制瓷工匠们的独特创造,被称作青花釉里红。  元代瓷器工匠创造性地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配方”作为瓷胎原料,并提高烧制瓷的窑内温度,器物变形率降低,大型瓷器得以出窑,其中以装饰繁密、纹样显著的青花瓷为代表。青花以氧化钴为主要着色剂,在未经烧制的坯体上进行绘画,再施透明釉,入窑在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一次烧
期刊
曾国藩曾有云:“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仪礼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渠意皆有所传于后,余观之,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当时的诸多名人都对何绍基的书法做出了颇高的评价。他早年学习书法由颜体入手,对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用功极深,因此早年的书风与此接近,后来在阮元等人影响下崇尚北碑,遍寻各处的碑版古迹,临写《张迁碑》《礼器碑》等碑几百遍。尤其是在济南购得《张黑女墓志》之后,潜心研
期刊
最近受邀去参加由某数控设备集团公司与某市钱币收藏协会联合举办的“清代古钱文化研讨会”。主办方要我讲二节以“辨别清代古钱真伪”为主题的互动性普及课,还告诉我参加研讨会的80多位泉友中,多数人是公司的职员,其中有2位还是市钱币收藏协会的创始人。另外这些泉友中有多位是“清代钱币研究沙龙”成员,他们收藏研究清帝古泉的经历都在20年以上,可以说这里面“藏龙卧虎”,并嘱咐小心一点,在互动中别“呛水”了。  面
期刊
潍坊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厚,书画藏品突出,清代民国时期的书画家作品占半数以上,其中不乏艺术大家的作品。经过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理清何绍基何维朴祖孙书画作品13套,现撷取9套对其艺术风格作以简析。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又作蝯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他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父何凌汉(1772—1840),系嘉道间名臣,官至经筵讲
期刊
在抗日战争初期,以江苏武进县(现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中心的常州地区曾由民间商铺自行铸造发行一种单面图文(背面无图文,光面)的代价铜元,以充当辅币。这种铜元被称作常州临时流通铜元,简称“常临铜元”(下同)。常临铜元因其币面物像的多种选题、精巧灵动的构思和极接地气的纹饰刻画,深受泉友追捧。  集藏爱好者对常临铜元趋之若鹜原因有三:一是常临币存世量少。因流通范围狭小,除江苏武进地区外仅波及周边的无锡
期刊
世界各国的钞票文化都丰富多彩,共有两百多種纸币,作为各国货币主币的纸币,精美、多侧面地反映了该国历史文化的横断面,沟通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交往,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带一路”沿线,有的国家的钞票上印刷着中国水电企业承建的大型水电站。这是“一带一路”合作成果的生动展示,也是水电建设者及中华民族的荣耀。  今借贵刊展示几种这样的纸币,以飨读者。  几内亚5000几内亚法郎纸币:
期刊
何绍基是典型的中国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走科举正途而官运不畅,故而游艺于金石文字之间,工诗文精考订,尤以善书法为世人所知。且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早有先贤论列,书迹传世尤多。而作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的两岸故宫博物院,自然少不了何绍基书法作品的珍藏。  ● 两岸故宫藏何绍基楷书  何绍基的楷书神和气厚,功力深厚。同治十一年(1872),清代著名学者杨翰(1812—1879)曾经评价其楷书道:“
期刊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进行的,它在记载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也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文明的重要工具。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孕育和创造了伟大的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璀璨夺目、意义深遠的东方货币文化。  纸币的出现和使用,不仅是在社会经济交往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也是在造纸术和印刷术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古代的纸币由雏形发展到成熟,纸币本身的形制、大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