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结合学院在办学实践中的做法,总结了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应用特色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做法。
[关键词] 校园文化 践行途径 构建文化育人平台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自办学以来就把打造、弘扬特色校园文化和育人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了“用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在育人中灌输特色校园文化”的良性循环,使学院育人环境和育人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学院先后被国家民政部和省、市党政领导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山东省先进社会组织”、“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山东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达标单位”、“济南市市级名牌学校”、“济南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济南市校园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学院学生的就业率也年年保持在92%以上。真正实现了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把学院办成政府放心、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欢迎、用人单位称赞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
一、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是教书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因为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是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的,它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一所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要有体现自己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与之相吻合。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合格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也必须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为什么选择“杏林文化”作为学院的校园特色文化呢?我们先从一个美丽的传说说起:据《神仙传》记载,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为山民诊病疗疾,他行医时不取酬金,对治愈的患者,病轻的要求栽一颗杏树,病重的只要求栽五颗杏树,几年下来,在庐山一带的杏树竟然蔚然成林。杏子成熟后,神医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赈济附近的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杏林”一词也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常喜欢使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佳话等”语言,来盛赞那些象董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医德的苍生大医。董奉医术的高明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千古流传。
我们学院座落在山东省会济南东部的大学城。自古以来齐鲁大地就是人杰地灵、齐鲁文化博大精深。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打造学院的特色文化给我们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学院坚持“传承齐鲁文化,弘扬杏林精神”的宗旨,注重吸收“齐鲁文化”之精华,把“杏坛”的精心育人理念和“杏林”传统文化的无私奉献与服务社会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孔子的人性情感培育、重视道德教育、个人主体性探索和追求平等教育思想的精华融于现代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杏林校园文化。杏林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奉献社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学院突出“以生为本”;在办学中突出“以师为本”;在发展中突出“以人才为本”;在育人观上,以德立身,以术彰业;在治学观上,厚德做人,善技致用;在质量观上,厚重基础,知行合一;形成了“从严治学,科学施教,强能善技,敬业爱生”的教风;“善学好思,尊师守纪,学以致用,自强自励”的学风和“团结、务实、勤奋、进取”的校风。铸造了“追求卓越,敢为人先,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杏林学院精神。杏林文化在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育人环境。
校园特色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在育人工作中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学院开展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强烈的竟争意识和创造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奠定走向社会的坚实基础。校园特色文化它包括学校的校风、学风、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几个层次的校园文化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互为一体组成健康的校园文化。所以在新形势下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是历史的必然。
二、践行特色校园文化是固本强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要使学院育人工作行之有效,除积极开展正面的思想教育以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引领师生在工作、学习中自觉的实践校园文化,高度重视和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将学校特色文化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稳定渐进的。在育人工作中我们首先是抓好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把价值观教育看做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学生入校后学院首先从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入手,引领他们要在人生的轨迹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培养教育他们分辨在社会领域中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澄清人生价值观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模糊认识,树立起为社会做奉献的人生价值观。
学院不仅在环境布置上体现齐鲁文化和杏林文化的特色,我们还自筹经费向每位来到学院工作、学习的师生发放《论语》《弟子规》,组织学习和演讲,在组织新教职工培训和新生教育时都把杏林文化当做必修课进行辅导,使每一位来到杏林学院的师生员工都能知道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通过弘扬“杏林文化”,积极宣传特色校园文化奠定了每一位师生员工在杏林学院工作学习的思想基础。
在弘扬“杏林文化”活动中我们积极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坚持办好每年“相邀杏林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师生文艺汇演、师生文化作品展、《我与杏林共成长》诗歌赛等活动,利用各种形式,使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力争通过五彩缤纷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出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努力办好学院校报——《当代杏林报》,使学院特色校园文化通过有形的活动逐步深入人心。由于学院持之以恒的向师生进行特色校园文化教育,不仅大大增强了师生的文化意识、职业道德和整体素质。而且也使学院“以人为本,奉献社会”的校园文化精神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融入到教学、工作、学习的实践中,使每一位师生在实践中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树立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提高了学院育人管理水平。
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出发我们在教育理论课程设置上把特色校园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尽量做到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尽量做到优化课程结构。我们在人文课程开设中,把人文课程分为公共人文学科和专业人文学科。公共人文学科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专业人文课程包括《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交礼仪》等,这些课程在专业领域中渗透、融会为各个专业添加新的文化因子,导致各个专业内涵的深化和专业层次的提高,从而促进各个专业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例如:我们把《护理伦理学》列为护理人文学科的核心知识,《护理伦理学》是紧密结合护理学科发展实际的一门知识,对学生伦理道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护理学院学生的人文教育中,我们不仅高度重视护理伦理的教育,还注重联系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进行教育,提倡同学们要做现代的“董奉”,以实际行动把自己所学的技能奉献给社会。使学生在课内课外都接受到有益的教育,不断增强自己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文素质和综合实力。
[关键词] 校园文化 践行途径 构建文化育人平台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自办学以来就把打造、弘扬特色校园文化和育人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了“用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在育人中灌输特色校园文化”的良性循环,使学院育人环境和育人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学院先后被国家民政部和省、市党政领导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山东省先进社会组织”、“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山东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达标单位”、“济南市市级名牌学校”、“济南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济南市校园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学院学生的就业率也年年保持在92%以上。真正实现了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把学院办成政府放心、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学生欢迎、用人单位称赞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
一、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是教书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因为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是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的,它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一所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要有体现自己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与之相吻合。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合格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也必须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我们为什么选择“杏林文化”作为学院的校园特色文化呢?我们先从一个美丽的传说说起:据《神仙传》记载,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为山民诊病疗疾,他行医时不取酬金,对治愈的患者,病轻的要求栽一颗杏树,病重的只要求栽五颗杏树,几年下来,在庐山一带的杏树竟然蔚然成林。杏子成熟后,神医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赈济附近的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杏林”一词也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常喜欢使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佳话等”语言,来盛赞那些象董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医德的苍生大医。董奉医术的高明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千古流传。
我们学院座落在山东省会济南东部的大学城。自古以来齐鲁大地就是人杰地灵、齐鲁文化博大精深。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打造学院的特色文化给我们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学院坚持“传承齐鲁文化,弘扬杏林精神”的宗旨,注重吸收“齐鲁文化”之精华,把“杏坛”的精心育人理念和“杏林”传统文化的无私奉献与服务社会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孔子的人性情感培育、重视道德教育、个人主体性探索和追求平等教育思想的精华融于现代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杏林校园文化。杏林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奉献社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学院突出“以生为本”;在办学中突出“以师为本”;在发展中突出“以人才为本”;在育人观上,以德立身,以术彰业;在治学观上,厚德做人,善技致用;在质量观上,厚重基础,知行合一;形成了“从严治学,科学施教,强能善技,敬业爱生”的教风;“善学好思,尊师守纪,学以致用,自强自励”的学风和“团结、务实、勤奋、进取”的校风。铸造了“追求卓越,敢为人先,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杏林学院精神。杏林文化在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育人环境。
校园特色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在育人工作中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学院开展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强烈的竟争意识和创造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奠定走向社会的坚实基础。校园特色文化它包括学校的校风、学风、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几个层次的校园文化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互为一体组成健康的校园文化。所以在新形势下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是历史的必然。
二、践行特色校园文化是固本强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要使学院育人工作行之有效,除积极开展正面的思想教育以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引领师生在工作、学习中自觉的实践校园文化,高度重视和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将学校特色文化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稳定渐进的。在育人工作中我们首先是抓好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把价值观教育看做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学生入校后学院首先从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入手,引领他们要在人生的轨迹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培养教育他们分辨在社会领域中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澄清人生价值观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模糊认识,树立起为社会做奉献的人生价值观。
学院不仅在环境布置上体现齐鲁文化和杏林文化的特色,我们还自筹经费向每位来到学院工作、学习的师生发放《论语》《弟子规》,组织学习和演讲,在组织新教职工培训和新生教育时都把杏林文化当做必修课进行辅导,使每一位来到杏林学院的师生员工都能知道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通过弘扬“杏林文化”,积极宣传特色校园文化奠定了每一位师生员工在杏林学院工作学习的思想基础。
在弘扬“杏林文化”活动中我们积极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坚持办好每年“相邀杏林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师生文艺汇演、师生文化作品展、《我与杏林共成长》诗歌赛等活动,利用各种形式,使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力争通过五彩缤纷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出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努力办好学院校报——《当代杏林报》,使学院特色校园文化通过有形的活动逐步深入人心。由于学院持之以恒的向师生进行特色校园文化教育,不仅大大增强了师生的文化意识、职业道德和整体素质。而且也使学院“以人为本,奉献社会”的校园文化精神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融入到教学、工作、学习的实践中,使每一位师生在实践中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树立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提高了学院育人管理水平。
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出发我们在教育理论课程设置上把特色校园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尽量做到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尽量做到优化课程结构。我们在人文课程开设中,把人文课程分为公共人文学科和专业人文学科。公共人文学科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专业人文课程包括《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交礼仪》等,这些课程在专业领域中渗透、融会为各个专业添加新的文化因子,导致各个专业内涵的深化和专业层次的提高,从而促进各个专业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例如:我们把《护理伦理学》列为护理人文学科的核心知识,《护理伦理学》是紧密结合护理学科发展实际的一门知识,对学生伦理道德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护理学院学生的人文教育中,我们不仅高度重视护理伦理的教育,还注重联系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进行教育,提倡同学们要做现代的“董奉”,以实际行动把自己所学的技能奉献给社会。使学生在课内课外都接受到有益的教育,不断增强自己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文素质和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