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孤儿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岁女孩电梯摔婴,12岁男孩暴打父亲,7岁男童生气虐狗,8岁男孩留下遗书坠楼,11岁女孩自杀逼母亲放弃二胎……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围绕着孩子发生的“怪事”层出不穷,倍感困惑的成人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而不能正视心理问题比心理问题本身更可怕!
  别说“熊孩子”没心没肺
  很多成年人都曾感叹过:多想回到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曾几何时,在成人的眼中,孩子就是“没心没肺”的代名词,谁成想这孩子们也越来越“长心”了。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心理精神障碍发病率为10%至20%,平均每100个孩子里有10到20人存在心理精神问题,这样的数字让人又惊又怕。
  “心理孤儿”太敏感
  小军上四年级,某次上课铃响时还没有回到教室,而老师没有注意到他不在座位上,就自然而然地把教室的门关上了。可就是因为老师的这个动作,居然让小军情绪大变,冲向教学楼4楼要跳楼。经过了解,这个男生从小跟爸爸生活,平日爸爸对他几乎不闻不问,回到家就关起房门玩电脑,孩子潜意识里,老师关门这个动作就是对自己的抛弃,所以才会有那么大反应。
  【心理解析】孩子天生对父母就有依恋,一旦依恋关系缺损,问题也就接踵而至。据中国家庭调查,家庭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或是家庭经济负担重,父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敏感等不健康心理。所谓“心理孤儿”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敏感多疑,怯于交往、难于融入社会生活的特征。
  有一种暴力叫“忽略”
  “你带我去死吧。”这话出自一个8岁的小男孩之口!小伟刚上小学二年级,有一身“好武艺”,钢琴、口语、数学、作文样样棒。父母花了金钱、精力对他进行各种培养,可却“吝啬”得连玩耍时间都没有给他预留。整日和钢琴、英文、数学为伴,男孩的情绪明显“感冒”,脑海中时不时跳出不想活的念头,已有轻微抑郁倾向。
  【心理解析】 长期做单一的事,人容易疲劳。中国的家长最爱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但对于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什么是孩子最高兴做的,家长往往并不了解,或者往往会有意无意忽略了孩子的正当需求。脱离了忍耐和自己调节的极限,就会有极端的孩子选择离家出走和自杀。
  情绪传染后果很严重
  小铭今年10岁,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一年只有春节和探亲假的时候回家一趟,小铭跟父亲并不亲近。由于丈夫长期不在家,母亲必须身兼父职,因此对小铭的管教也非常严厉。小铭一直很听话,去年开始突然变得叛逆,班主任投诉小铭经常捉虫子放女生书包里,还经常跟男孩打架。回家以后,母亲对小铭责罚,小铭居然拿起小板凳一下子扔出窗外,不仅打烂了家里的玻璃,还砸到了楼下的车子,赔了几千元。
  【心理解析】丈夫不在身边,小铭的母亲会感到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这种压力会潜移默化地转嫁到孩子身上,小铭默默地包容和承受这一切。但10岁开始自我意识觉醒,潜意识里不想再承受这种压力,就开始有暴力发泄举动。
  当妈的女人都知道,一个几个月的小婴儿都会对妈妈的情绪有着很强的洞察力。妈妈的笑脸会给孩子带来笑脸,也会让孩子咿咿呀呀的手舞足蹈。妈妈若是情绪失控有了忧伤,孩子也会出现焦虑和惊恐现象,甚至会出现反常的哭闹表现。所以,一个孩子从小婴儿到咿呀学语,再到学龄前的情感发育期,跟父母的情绪有着深深的关联。
  虐待小动物源自影射的“力量”
  8岁的小兵父母常年出外打工,他由爷爷、奶奶抚养。小兵平时与家中的一条小狗非常亲密,但一发脾气就拿小狗来发泄。一次期中考试,小兵有两门功课不及格,老师通知了小兵父亲,父亲回家后狠狠把小兵痛打了一顿。他大哭一场,随后几天不说话,一反常态,对平时非常喜爱的小狗大打出手,竟用碳火把小狗身上的毛烫焦了……此后,只要碰上烦恼事,他就拿小狗撒气。
  【心理解析】小兵虐待小动物的行为是发泄心中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他想用恃强凌弱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能力。人类个体具有攻击和破坏的本能,当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境遇时,就可能重新激发侵犯动机,出现攻击性。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对侵犯者还击时,往往会找一个替罪羊发泄一番。
  人感受爱的能力,敏感期就是在童年。所以,如果在童年时期没有感受到爱,或者没有加强这种感受的机会,有可能就失去了这种能力。如果在后来的成长环境中,没有好的人际交往,失去了调整的机会,就可能形成人格的偏离。
  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出生后要经过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满足儿童的一些需要,如果这些需要给予的太多或太少,都会给成人后的心理带来问题。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在每个阶段中,都有一些关键的问题要解决,如果能很好解决,孩子就能顺利的通过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阶段中关键问题,就会给下一个发展阶段带来问题,给成人后的心理带来问题。
  【第一个阶段】 出生到一岁。这个阶段是所有阶段中最重要的、最不能被忽视的阶段,此时的重点是孩子与母亲和其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喂养方式,照料方式,对孩子的态度,都不能使孩子经常体验到一种不确定性。
  【第二个阶段】 1-3岁。这个阶段主要是解决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发展,和遵守生活规则、社会规范。这个年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形成,处于第一反抗期。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对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但是孩子也要学习去遵守生活规范与社会规则。
  【第三个阶段】 3-6岁,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在形成丰富的想象力过程中,创造力、创造的欲望、动机就开始形成,人一生创造力的基础开始奠定,孩子的自信心开始形成。如果这个阶段发展的不好,孩子今后就会更多的体验到自卑感。   【第四个阶段】 6-12岁,或者延长到青春期前期。这阶段主要是形成孩子的勤奋感和责任心。如果孩子具有这两种品质,父母就不需要为孩子的一生担忧。
  【第五个阶段】 13岁左右到成人就是我们讲的青春期。艾里克森认为是角色认同的阶段,是为成人做好所有准备的阶段。也是家长和社会最为感到迷惘、头疼的阶段。
  这五个阶段都非常重要,而又以六岁前的三个阶段最为重要。对人一生的心理健康而言,就像盖高楼一样,这五个阶段就是基础,而越往下的基础越重要。基础打不好,盖到上面自然就会歪,或者遇到什么意外,很容易出问题。
  读懂孩子的“求救”信号
  【多动】 具体来说包括喜欢跑动,或爬上爬下,小动作不停,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涣散,幼稚任性,克制力差,易激怒或冲动,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险举动及破坏行为。
  【焦虑】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恐怖和失眠】 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对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并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白天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攻击】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恶劣的人际关系】 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爸爸妈妈错在哪儿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除去特殊情况,孩子之间因智力引起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相反,后天的教育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的差距。英国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过,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但相信家长只要用心观察便会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犯这样一些错误:
  【错误一】
  无原则地向孩子妥协
  “我要功能更多的文具盒”、“我要吃肯德基”8岁的小贝经常任性地向妈妈这样喊。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她就会生气地大哭大闹,再不行就以不吃饭、不上学来威胁妈妈。遇到这种情况,妈妈通常是无奈地向她妥协。
  为什么孩子如此任性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已经把妈妈的心思摸透了。他们明白,很多时候,妈妈口中的“不行”并不是真正的“不行”,仅仅是“可能不行”,只要他们拼命吵闹就可以迅速转换成“行”。这样的孩子将养成任性、贪婪、虚荣等很多坏毛病。
  【错误二】
  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
  雯雯四年级了,学习成绩很好,但就是不爱劳动,每当班级大扫除的时候,她都找借口请假,或是找一个很轻松的活慢慢地干。当老师把她叫到一边,她却很不耐烦地对老师说:“我们家劳动的事情从来都是妈妈来做。”
  “世上没有天生的懒孩子”,家务劳动启蒙教育的不足是导致孩子懒惰习气养成的重要原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妈妈们:“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错误三】
  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也有自己的隐私。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不断增强,原先无所顾忌敞开的心扉也渐渐关闭起来。然而,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正在长大,总认为可以尽情进入孩子的世界、随意闯入孩子的“隐私”世界,甚至粗暴干涉、拆信、监听、偷看日记等。
  很多事实都证明,家长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会因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将其保护起来,把自己的心紧紧锁闭。这样,家长再想了解孩子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错误四】
  滥用表扬
  一个9岁的小男孩,能言善辩,见多识广,他的妈妈经常在人前人后夸孩子聪明,所以他在别的同学面前总是很骄傲。一次,老师让他回答问题,由于他没有注意听课而没有回答上来,因此老师很自然地说了他两句。就因为这件事,他难过得要命,说什么也不想再去学校上学了。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常常把表扬孩子的话挂在嘴边,但太多的表扬则会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降低。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错误五】
  塑造自己牺牲者的形象
  “自从有了你,妈妈从来没有看过一次电影。”“要不是因为你,妈妈现在可能早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了”……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的话,一些妈妈经常把自己塑造成牺牲者的形象,想以此来打动孩子,引起孩子的可怜,从而让孩子听话。
  如果家长经常性地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会使孩子产生一种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会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来度过一生。
  【错误六】
  喜欢和别的孩子做比较
  小菲的妈妈一说起女儿就特别激动,“我们同事的孩子,比她还小一岁,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别人行,为什么她就是不行呢?”每当小菲听到妈妈这样说时,她就一肚子委屈,她经常偷偷地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从记事起,妈妈就不断地拿别人和我比,为什么妈妈总能看到别的孩子的优点,就是看不到我的优点呢?”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孩子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特长也各不相同。家长总是拿别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的孩子相比,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巨大的伤害,很可能会使孩子变得萎靡不振,从此消极待世。
  【错误七】
  不给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
  读四年级的小雪哭着跑回家,并告诉妈妈:“我不去上学了。”原来,有同学说她丑。小雪在班里担任班长,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她从小乖巧懂事,接受的都是掌声和鲜花,别人的赞扬声络绎不绝,家人对她更是宠爱有加。显然,同学说她丑,这个事实让她无法接受。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总是不愿意让孩子吃太多的苦,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被完全剥夺。在家长完全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他们不能经受任何的挫折和失败,因此他们长大后往往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而深感痛苦。
其他文献
资料显示,门诊误诊率为50%,住院做过各种检查后的误诊率为30%。甚至有人说,只要当医生,没有不误诊的。    被医院确诊为癌症,全家人都跟着担惊受怕,化疗放疗都做了,最后一检查,原来所谓的“癌细胞”根本是虚惊一场;或者去医院检查时一切正常,但患者一年后竟发现是癌症晚期而死亡……这样的事情近年来屡见报端。人们不禁奇怪,为什么误诊、漏诊屡屡发生?资料显示,门诊误诊率为50%,住院做过各种检查后的误诊
李双很爱妻子,在妻子的眼里,李双也绝对是好丈夫。可是,妻子无意中发现,结婚后的5年里,李双竟多次发生“一夜情”,愤怒之下,妻子提出了离婚。  李双的工作要经常出差,每次出差,他都会忍不住和陌生女性发生关系,但他并不知道她们叫什么,也从来不会再次联系。  美国社会学家约翰对“一夜情”下的定义是:基于人类动物性吸引而发生的性行为,它忽略了恋人相处时应遵守的规范,例如性格、品质、修养等。“一夜情”上瘾,
清明时节细说“三候”  古人在清明祭拜完祖先之后,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于是单纯的祭礼活动便与游春访胜的踏青联系起来了。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是专门用来描写清明节的。  选这个时间来游玩,不仅是一种习俗,也是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表现。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
近日,哈尔滨市一位六旬老太因跳广场舞时动作过猛,突感头痛、恶心,眼前一黑就晕了过去。在家休息了三天后不见好转,随即入院治疗。经医生诊断,老太患有脑出血,因耽误了治疗,很可能落下偏瘫的后遗症。  运动休闲本是好事,为何招来如此“灾难”?脑出血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有何种并发症?我们又应该如何治疗及预防呢?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  “神经内科最常见的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哈
心律失常很常见  其实心律失常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律代表着心脏的节律,通俗讲就是心跳。心律失常就是心脏的节律出现异常现象。  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就叫做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等。  部分心律失常是由各种心脏病,或者高血压、糖尿
50岁的李丽(化名)6年前因为一次感冒头疼而吃了点去痛片,没想到这一吃却再也停不下来了。6年间,她吃掉的去痛片竟然达到10公斤,几乎每天都能吃下10片左右,并因此吃出了肾脏损伤及药物依赖所导致的精神疾病,最后不得不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  滥服去痛片可成瘾  在生活中,滥用去痛片并非个例,很多人都有服用该药的习惯。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曾公布过一项关于止痛药的调查结果,发现超过4成的患者滥用去痛片。对此
手疗升发脾胃阳气  卢主任说,手恰似人体的投影,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和表里上下都一一从手部反映出来。手部储藏着人体的全部信息,体手同源,内脏异常可以从双手反映出来,而且符合相应部位这一规律,而按摩手部所产生的信息又可以从手部传递到内脏某一病变脏器。所以说健手如健身,保健从手做起。做好手部保健并持之以恒,可以起到调节神经功能,调节肝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
近来湿热多雨,本期就和大家谈谈两味芳香祛湿的中药吧。  在中药里面,有这么一种中药,味道很香,我们中医认为:“芳香去秽”,所以,这类中药多具有芳香行气,去除陈腐的功能,这些药物里面,有两味药非常的突出,它们就是藿香和佩兰。  藿香振奋脾胃之气  藿香这味药是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主要的功能是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用于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手足癣等。藿香的主要作用是
NO.1唠叨  说到对父母的反感,几乎所有孩子都选择了唠叨。孩子们对唠叨如此反感,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父母的唠叨总是批评抱怨的多,孩子当然不爱听,甚至会感到厌烦。作为家长,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尊重孩子,以孩子能接受的谈话指导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NO.2脾气暴躁  我的一个学生说:“真不知道我爸爸的脾气为什么那么差,我在家里,只要他看不顺眼,不问青红皂白逮住就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4年中国癌症概况报告,中国癌症发病率正“大幅”上升,2014年约有220万人死于癌症。对此,国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重点学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做了相关解读。  最普遍致命癌症——肺癌  世卫组织2014年最新数据显示,肺癌仍是中国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2014年中国有65万多名患者肺癌发病,58万多名患者死于肺癌。吸烟、长期遭受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