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让学引思”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清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_Consul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永远不变的话题,理论是实践的产物,“让学引思”正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较受关注的话题。这一理念不过分强调分数对学生的影响,而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由于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对有的教师来说还有些陌生,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为了“让学引思”顺利进行,本文从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了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践行“让学引思”。
  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教育理念。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本质与“让学引思”相同,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这也是教育的实际意义所在。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秉持这一理念,能够挖掘出学生身体中潜藏的自觉性,在学生自觉学习时,教师只需做到以学生中心,及时地引导学生,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是“让学引思”理念着重强调的。
  比如,在教学《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一节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语种和宗教,以及各种宗教的特征,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从而让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课堂,认真地思考问题。这会使学生从原来的被领导者变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参与地理课堂,从而占据主动地位。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凸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有目标地引导学生。此外,为了进一步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地理课堂,教师可以开展翻转课堂,即针对教材中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教师讲解相关的知识点。这样的方式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困难,使其在课下提前预习好教师要讲的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又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使地理课堂更符合“让学引思”的要求。
  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思”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改进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地理内容涉及的更多的是世界各地的地理地势、资源分布、气候情况,以及当地的人文等,可以说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仅将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对待,应更多地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相结合,从而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地理知识,甚至应用地理知识。“让学引思”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全面培养学生。
  比如,在教学《气温的变化和分布》一节时,由于这节侧重讲的是受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温度、生活习惯、饮食、地貌等不同,因而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解什么地方是什么气候,在这样的气候下当地人有哪些习俗生活习惯,可能使地理课堂显得空洞。同时,初中生大部分都来自同一个省,甚至是同一个市,仅仅靠想象,学生很难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如本地常年的平均气温,哪几个月降水量多,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给学生进行具体的讲解。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的气候想象、推测其他地方的气候,理解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同时,如果教师想进一步地加深学生的印象,那么地理课就不能局限于在课堂上开展,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带学生实地观察,让学生真正从生活了解地理知识,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引思”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且能够运用知识,教师要在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
  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引思”,“引”指的是教师的引导,“思”是指思考、思维,即教师通过正确地引导,最大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維品质得到提升。在地理学习中,很多自然现象或地貌、地势的发展等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地理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征。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在遇到地理问题时才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考虑,从而真切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紧密联系的。
  比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节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人文因素的地理知识,因而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学起来难免会有杂乱的感觉,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影响人口聚集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特点是什么?自然环境对人口的聚集、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思维导图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清晰的内容,从而方便学生理解学习。“让学引思”中的“思”注重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故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地理课堂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思考问题。
  总而言之,教师要认清当今社会的形势,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让学引思”这一教育理念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改变其学习惰性,从而真正地让学生学到东西。教师要理解“让学引思”的具体内涵,端正自己的态度,积极践行这一理念。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大冈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科教学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的分析,还需结合各种新型资源开展综合性质的教学。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完全脱离学科的缘起开展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将数学文化与学科知识联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用途、数学的价值等,找到学习数学的学习动力,这对他们的未来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因先辈们不断的努力而逐渐完善。其中,数学思路及数学教学资源对后世有极大的价值
期刊
基于数学心理学视角,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基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事物,发现其中蕴藏的数量关系并解决生活问题的素养就是数感。数感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顺利步入深入学习的状态,提高学生数学计算和思考的敏感度,为学生学以致用打下基础。  教师需将培养学生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效把握数量关系,了解数字特征,发现问题的数学特点,为开展数学深度学习创
期刊
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中职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数学作为重要学科成为改革的主要突破口之一,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增强学生应用能力,因此更新教学理念、构建高效的生活化教学课堂意义重大,以下将深入分析中职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部分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和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足的情况,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意义重大,有利于培养社
期刊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将其渗透到各个科目,尤其是历史这一门学科。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教师应以了解祖国为切入点,使学生知道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我们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是通过先辈不懈的奋斗获得的,只有我们中国人都拥有一颗爱国的心,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富裕和强大。那么,在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爱
期刊
小学数学练习题中涉及较多的开放题,如条件不充分、结论不明确的数学习题,该类习题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充分发挥开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数学课堂中开放题的教学质量呢?对此,以下将从引导学生动手分类、借助师生互动教学及应用应用题教学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引导学生分类,提高开放题教学质量。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更多地利用实
期刊
最近,“大发”房产开发公司的牛经理可谓是春风得意,喜事连连,不但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十大创业能手”,而且还当选为新一届市人大代表。眼下,年关将近,牛经理决定到位于城郊的小康村搞搞扶贫活动,向村里的贫困户送温暖献爱心。这样做,一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形象,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二则也表明牛经理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关爱弱势群体。  市宣传部得知消息后,很是重视,立即组织一群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跟踪采访,
期刊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注重成绩,应该实施素质教育,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很重要。素质教育有一个着重点,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论是创造能力,还是自学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会让学生在以后受益匪浅。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将课堂知识与德育有机结合  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不
期刊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应通过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有效的互动,启发学生思考。课堂提问作为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不可或缺的课堂环节,对促进师生互动、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动态起着直接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如何高效地提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度。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关键。
期刊
学生发展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第二个阶段是独立解决问题。在这两个阶段中,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发展区域,而支架式教学是指在该区域内搭建“支架”,即为学生提供便于理解知识的概念框架,将学习任务细化,继而促进学生从第一阶段快速跃迁至第二阶段。下文以《We love animals》写作练习为例,阐释支架教学在小学英语写作中的运用策略。  搭建“脚手架”
期刊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课程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也十分多元。在具体的课堂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的教学思维,不仅要让学生良好地掌握一些理论基础,也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德育元素,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知识,发挥课程教学的综合培养效果。教师应找到融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和德育的各种角度和切入点,多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引导,避免对学生的单一说教。  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