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浮躁心理的“五大诱因”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躁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是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老子曰:“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教师浮躁了,会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暴躁,神经会紧绷,长久下来,教育的幸福生活就无从谈起。
  
  浮躁是指轻浮,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以及粗心大意等。浮躁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是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老子曰:“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教师浮躁了,会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暴躁,神经会紧绷,长久下来,教育的幸福生活就无从谈起。那么,教师为什么会产生浮躁心理呢?追根溯源,主要有“五大诱因”。
  
  “高分才是硬道理”————浮躁教育蔓延滋长
  
  在社会各方面转型的大背景下,学校面临着众多机遇与发展,各种各样的办学特色、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但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分数、升学率依旧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学生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高分才是硬道理”,学校仍然囚禁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牢笼里。在这种无法改变的大背景下,教育的浮躁蔓延滋长,教师也表现出各种浮躁的言行。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重教书轻育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在不同程度地膨胀;二是以学生的升学为最终目的,而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大搞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排斥差生等现象还相当严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能因某种“功利”的需要而办成“杀鸡取卵”的教育,浮躁的教育的确需要我们冷静地反思,分数不是教育的真谛,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应该拥有一个完善的自我,坚守住自己的教育信念,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一切,增强教学效能感,在教书育人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与快乐。
  
  “包装胜于过程”————教科研急功近利
  
  如今,“科研兴校”成了流行的口号,中小学教科研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但是,在现实中浮躁教科研层出不穷。一是有些教师在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下,将教科研作为沽名钓誉的工具,或晋职评优的敲门砖,“包装胜于过程”,为研究而研究,将教科研当做扩大自己“知名度”的门面;二是贪多求快,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总是期望通过搞教科研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果,静不下心来;三是左右摇摆,教科研工作指向性、目标性、自主意识不强,看到别人研究什么,看到什么热门什么时髦就研究什么,朝三暮四,迷失方向;四是研究简单泛化,人人搞课题,大课题小课题忙得不亦乐乎,结果是顾此失彼。
  教师踏踏实实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从“教书匠”到“专家型教师”的客观要求,是改进职业生存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尽管,现在的学校考评机制不利于教师投身教科研实践,中小学教师个人的教科研成果也得不到应有的价值认同,但面对人事的繁杂,价值的失范,教师如果能少一份功利,多一份执着;少一份无奈,多一份自信;少一份浮躁,多一份宁静;少一份平庸,多一份超越,就一定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的行家里手,成为教学的发言人和教学智慧的拥有者。
  
  “旧瓶装新酒”————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中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需要教师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但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有的教师沉不下身,静不下心,不热心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认为这些“理论”是“空中楼阁”,学不学无所谓。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师培训中最关心的不是学习新理念,转变陈旧的教育观,而是要求多给一些课改的操作方法,难道给一些具体的方法就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吗?浮躁的教育观念,导致在教学中的浮华现象,教学不深入,不务实,讲形式,走过场,虚有其表,不讲实效。公开课、优质课“认认真真讲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旧瓶装新酒”,给人以假象,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专注“教学技巧”,学习“花拳绣腿”,盲目模仿,浮躁的教育教学最终伤害的是学生的利益。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师素养的提高,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理性,必须“坐下来”“钻进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善于独立思考,不断学习“充电”,保持思想的鲜活,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人无横财不富”————炒股、跳槽与家教起飞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个人的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教师面对的机会和自主选择也越来越多,这样生活也就容易失去重心,那些靠走捷径获利的人,便容易成为人们效仿的对象。尤其是青年教师,正处在一个理想缺失时期,面临的选择又前所未有的多,住房、待遇等压力会造成人生的迷茫,自然更容易产生浮躁。现在有些老师搞有偿家教,办各种奥数、英语、特长补习班先富起来了;2007年,股指不断冲高,看到别人一夜暴富,有些教师按捺不住了,迅速加入了“基民、股民”的行列;新一轮的优质教师资源“孔雀东南飞”现象,让人无比沉重。所以曾有人戏言:过去老师见面时问“你吃了吗?”,现在这句问候语变成了“你换工作了吗?”“你买的基金、股票涨了吗?”“你带了多少学生呀?”
  毋庸置疑,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每位教师都有选择好生活的权利。但教育毕竟不能等同于炒股票,不可能及时套现;有偿家教与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规范相悖;老师们想往更好的学校去继续自己的教学生涯或往其他行业自谋发展,于社会于教师无疑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跳槽”的背后是利益、是压力,还是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呢?现在姑且不去揣测,但教师的职业性质和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当老师发不了财,教师要受得起“清贫”,想发财就别干教师,所以教师必须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选择当教师?二是怎样当好教师?如果想明白了,才能真正体会“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薄无以明智”的真谛。
  
  “人比人,气死人”————攀比心理是魔鬼
  
  从主观上讲,人与人之间的攀比是教师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有人说当老师的“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干的比牛累,拿的比民工还少”,看了这话,你还有当教师的幸福感吗?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虽然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可老师的真实收入与公务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更不能与垄断企业的职工相比,瞧着他们的工资涨得飞快,你心理会平衡吗?与身边的人比比:一等教师是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二等教师体音美,上班还能喝茶水;三等教师史地生,周末还能去踏青;四等教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得快,当普通教师还有什么意思呢?
  生活中与那些和自己的目前情况以及未来目标没有可比性的对象进行盲目比较,教师就会生活在痛苦之中,也无法安心教书育人。“人比人,气死人”,教师的攀比心理往往跟社会上的攀比之风,以及自身的嫉妒心和贪婪有相当大的关系。所以战胜浮躁除了社会要让教师真正成为“令人向往,受人尊敬”的职业外,更关键的是教师要明白自己的真正需要,不能让“攀比”掌控自己前进的方向,在比较中遗失了自我。减少浮躁,教师要放平心态,知足常乐。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市第十五中学)
其他文献
【活动目的】1.促进学生更深入、细致地了解自我。2.帮助学生学习接受他人的反馈、从多角度认识自我,树立更客观的自我形象。3.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改正和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一、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变得重要和紧迫。学校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还要针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者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落实这些工作,需要专业的心理教师。但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触及人心灵的工作,如果能够发掘出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那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不仅
针对目前我国稻秸秆还田作业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应稻秸秆全量还田的自由振动深松开沟深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具,解决我国浅旋耕埋茬全量还田带来的土壤秸秆比太高影响下热作
通过对扬中市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实践的调查研究,明确了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是带动经济薄弱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成功典型的解剖分析,提出了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在当今教育大环境下,维护、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教师自身发展,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是极
目的观察突触核蛋白(synuclein)家族三种同源蛋白基因α-synuclein、β-synucle-in和γ-synuclein在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以其定苗定穴、浅栽宽行、通风透光、病虫害少的主要特点正逐渐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对目前大面积推广的高性能插秧机的技术调整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插秧
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农机化发展的难点、热点和亮点。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可以有效争抢农时,抵御自然灾害,缓解农忙季节劳动力紧缺的问题,确保和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马克·吐温作为19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开创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先河,被称为'美国小说之父'。马克·吐温的文学作品中影响较大的是他创作的儿童
拖拉机日常驾驶中,刹车时偶尔会出现单边刹现象,致使拖拉机方向跑偏,这对安全驾驶车辆是个很严重的威胁。如果在行车途中出现刹车单边刹现象一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立即松开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