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思想、生活能力和智力等形成的关键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方向,渗透国家认同感,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蒙教育,使之形成正确的认识,成长为一名合格而又爱国的小学生。为此,教师应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寻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渗透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重注爱国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营造出饱含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气氛,激发出民族情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国家认同感;教育教学;渗透研究
国家认同是指作为一个国家的成员,应对所属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认可和情感,是国家生存和日后发展的精神动力。信息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各种思想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愈发频繁,对小学生的價值观有着一定程度地影响,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小学生的鉴别能力不足,面对诸多的社会现象可能导致观念的偏失或扭曲。全球化时代下,学校应加强对小学低年级的国家认同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渗透相关内容,用小学生喜爱的方式以潜移默化的手段增强国家认同感,使之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凸显出自身主人翁的精神,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公民。
1.通过亲身参与,增强公民身份的认同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是校园集体中的一部分,也是班级的小主人,有着自身的责任。教师在授课时,通过多媒体等方式播放图片及视频,让学生了解校园和社会的生活,明白自己的社会身份,逐渐形成公民的意识。为了让小学生在体验中接受国家认同的教育,教师鼓励学生争当校园的小主人,例如运动会中完成自身的检查卫生、组织纪律等任务。教师及时对全班学生进行表扬和认可,渗透国家认同内容,使之在团队的合作中形成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本着循序渐进的理念,教师让学生在了解社会现象的基础上,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学生节约用纸,以自身喜爱的方式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努力,增强公民身份的认同,明白一张纸、一滴水都是国家的资源,有义务去节约才能维持国家的生存,从而形成认同感。低年级的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但通过亲身参与这种轻松而又简单的方式,形成公民意识,以更好地在校园和生活中渗透国家认同教育,让其产生归属感。
2.利用课堂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国家认同感
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更青睐于图像的记忆,教师以此为依据选择相应的影视片段,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渗透国家认同教育,将枯燥的文字以立体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其中内涵,增强国家认同感。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闪闪的红星》、《精忠报国》等影视作品,拉近学生与历史时代的距离,打破时空的局限了解国家进步的艰辛和历史,在形象的方式中强化国家认同感。渗透过程中,教师及时转变理念,将中西方文化对比,增长小学生见识,也使之体会到全球化的国家认同感,避免盲目地崇拜,凸显出爱国热情,对祖国的进步产生敬畏感。为此,学校将国家认同教育渗透至各学科,教师随之调整讲述方案,将课堂与实践结合,带领低年级的小学生参观当地的烈士博物馆、展览馆等,了解我国的历史,在感慨中强化了国家认同感。教师巧用实践手段组织学生通过节日庆典、演出等方式渗透国家认同内容,使之亲身参与,在歌唱与表演爱国节目时激发出爱国情怀,明白现在的社会繁荣的来之不易,为自身处于优越的环境中而感到自豪,认识到身为国家的一分子应为国争光,树立起远大理想,使国家认同感扎根在心中。
3.在校园环境的改善中渗透中华文化的认同
国家认同教育的渗透应由以往单一的方式转变为新时期下的多渠道,将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结合,形成创新的思路,在多方合作下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学校将国家认同内容融入到多种文化活动及课堂中,利用校园为载体,接触多样化的中华文化,通过校园广播、文化墙等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再逐渐延伸到社会进步等方面,符合低年级小学生接受事物的特点,使之在校园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学校通过“向祖国献礼”、“清明拜祭”、“乐器传情、爱国爱党”等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爱国教育,逐渐对国家形成认同。与此同时,学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重视课堂的理论讲述,安排好认知的培养、爱国情感的渗透和民主体验等活动的比例,教师凭借专业的能力找到渗透的切入点,展现出不同活动和方法的优势,带领低年级的小学生传承我国的文化与传统美德,免受外界诸多因素的诱导,强化国家认同感。
4.创造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提升国家荣誉感
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思想正在形成过程中,教师通过与信仰相符的仪式或活动,让其在无形中产生国家认同感。学校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或大型节日的庆典活动等,让学生在唱国歌的过程中形成对国家的归属感,平时对升旗仪式的重视和尊重是小学生表达爱国之心的方式,产生持久的效果,将国家认同感扎根在其心中。教师通过我国历史大事件的回顾,创设出特殊气氛,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感慨国家进步中的壮举,提升荣誉感。学校恰当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相关活动,接触多层次的人群,近距离地了解社会,增强辨识能力,也为国家的变化而自豪,从各方面渗透国家认同教育。
(五)借助多媒体优势,渗透国家认同教育
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拥有一定的先进性,加入更多丰富的教学元素。利用多媒体技术为低年级儿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为低年级儿童创建校园广播、校园网和校园电视。随着国家认同教育开展,学校以发展的眼光利用新媒体优势,借助互联网、微信等平台进行相应的主题教育,以图集、声像等元素为一体,通过活泼而有趣的动画将国家认同教育渗透其中。学生在享受乐趣的过程理解社会的构成、我国的法规和部分政治内容,形成国家认同感。新媒体技术与国家认同教育的结合,增强了渗透的力度和范围,给教师提供较多的教育手段,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5.结束语
新时期下,国家认同感已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内容中的一部分,学校应鼓励教师创新,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渗透相关内容,使低年级小学生产生归属感,形成爱国情感,正视社会现象,规范自身行为,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其喜爱的方式,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使之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国家认同感的真实存在,无形中激发出爱国热情,认识到自身是祖国的一分子,坚定理想和信念,愿意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灿新.爱国主义是国家凝聚力的精神核心[J].伦理学研究,2017(6):75-80.
[2]小公民教育“心育”不能忘[J].黄菊云.中国农村教育.2017(04)
[3]为学生创设公民的生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05)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国家认同感;教育教学;渗透研究
国家认同是指作为一个国家的成员,应对所属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认可和情感,是国家生存和日后发展的精神动力。信息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各种思想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愈发频繁,对小学生的價值观有着一定程度地影响,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小学生的鉴别能力不足,面对诸多的社会现象可能导致观念的偏失或扭曲。全球化时代下,学校应加强对小学低年级的国家认同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渗透相关内容,用小学生喜爱的方式以潜移默化的手段增强国家认同感,使之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凸显出自身主人翁的精神,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公民。
1.通过亲身参与,增强公民身份的认同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是校园集体中的一部分,也是班级的小主人,有着自身的责任。教师在授课时,通过多媒体等方式播放图片及视频,让学生了解校园和社会的生活,明白自己的社会身份,逐渐形成公民的意识。为了让小学生在体验中接受国家认同的教育,教师鼓励学生争当校园的小主人,例如运动会中完成自身的检查卫生、组织纪律等任务。教师及时对全班学生进行表扬和认可,渗透国家认同内容,使之在团队的合作中形成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本着循序渐进的理念,教师让学生在了解社会现象的基础上,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学生节约用纸,以自身喜爱的方式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努力,增强公民身份的认同,明白一张纸、一滴水都是国家的资源,有义务去节约才能维持国家的生存,从而形成认同感。低年级的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但通过亲身参与这种轻松而又简单的方式,形成公民意识,以更好地在校园和生活中渗透国家认同教育,让其产生归属感。
2.利用课堂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国家认同感
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更青睐于图像的记忆,教师以此为依据选择相应的影视片段,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渗透国家认同教育,将枯燥的文字以立体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其中内涵,增强国家认同感。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闪闪的红星》、《精忠报国》等影视作品,拉近学生与历史时代的距离,打破时空的局限了解国家进步的艰辛和历史,在形象的方式中强化国家认同感。渗透过程中,教师及时转变理念,将中西方文化对比,增长小学生见识,也使之体会到全球化的国家认同感,避免盲目地崇拜,凸显出爱国热情,对祖国的进步产生敬畏感。为此,学校将国家认同教育渗透至各学科,教师随之调整讲述方案,将课堂与实践结合,带领低年级的小学生参观当地的烈士博物馆、展览馆等,了解我国的历史,在感慨中强化了国家认同感。教师巧用实践手段组织学生通过节日庆典、演出等方式渗透国家认同内容,使之亲身参与,在歌唱与表演爱国节目时激发出爱国情怀,明白现在的社会繁荣的来之不易,为自身处于优越的环境中而感到自豪,认识到身为国家的一分子应为国争光,树立起远大理想,使国家认同感扎根在心中。
3.在校园环境的改善中渗透中华文化的认同
国家认同教育的渗透应由以往单一的方式转变为新时期下的多渠道,将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结合,形成创新的思路,在多方合作下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学校将国家认同内容融入到多种文化活动及课堂中,利用校园为载体,接触多样化的中华文化,通过校园广播、文化墙等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再逐渐延伸到社会进步等方面,符合低年级小学生接受事物的特点,使之在校园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学校通过“向祖国献礼”、“清明拜祭”、“乐器传情、爱国爱党”等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爱国教育,逐渐对国家形成认同。与此同时,学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重视课堂的理论讲述,安排好认知的培养、爱国情感的渗透和民主体验等活动的比例,教师凭借专业的能力找到渗透的切入点,展现出不同活动和方法的优势,带领低年级的小学生传承我国的文化与传统美德,免受外界诸多因素的诱导,强化国家认同感。
4.创造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提升国家荣誉感
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思想正在形成过程中,教师通过与信仰相符的仪式或活动,让其在无形中产生国家认同感。学校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或大型节日的庆典活动等,让学生在唱国歌的过程中形成对国家的归属感,平时对升旗仪式的重视和尊重是小学生表达爱国之心的方式,产生持久的效果,将国家认同感扎根在其心中。教师通过我国历史大事件的回顾,创设出特殊气氛,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感慨国家进步中的壮举,提升荣誉感。学校恰当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相关活动,接触多层次的人群,近距离地了解社会,增强辨识能力,也为国家的变化而自豪,从各方面渗透国家认同教育。
(五)借助多媒体优势,渗透国家认同教育
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拥有一定的先进性,加入更多丰富的教学元素。利用多媒体技术为低年级儿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为低年级儿童创建校园广播、校园网和校园电视。随着国家认同教育开展,学校以发展的眼光利用新媒体优势,借助互联网、微信等平台进行相应的主题教育,以图集、声像等元素为一体,通过活泼而有趣的动画将国家认同教育渗透其中。学生在享受乐趣的过程理解社会的构成、我国的法规和部分政治内容,形成国家认同感。新媒体技术与国家认同教育的结合,增强了渗透的力度和范围,给教师提供较多的教育手段,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5.结束语
新时期下,国家认同感已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内容中的一部分,学校应鼓励教师创新,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渗透相关内容,使低年级小学生产生归属感,形成爱国情感,正视社会现象,规范自身行为,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其喜爱的方式,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使之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国家认同感的真实存在,无形中激发出爱国热情,认识到自身是祖国的一分子,坚定理想和信念,愿意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灿新.爱国主义是国家凝聚力的精神核心[J].伦理学研究,2017(6):75-80.
[2]小公民教育“心育”不能忘[J].黄菊云.中国农村教育.2017(04)
[3]为学生创设公民的生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