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化腾的微信支付可谓偷袭成功,而马云也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都在从各方面弥补自己的短板,以求在移动支付领域扩大地盘。
当马云说“被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很多人明白,马云遇上麻烦了,这个麻烦便是微信支付。
马化腾利用拥有6亿用户的微信,悄悄推动“微信支付”,严重威胁着马云引以为傲的全球最大的网络支付——支付宝。
马化腾的“偷袭”
2014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成为很多用户的选择。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和IT圈儿,无论是行业大佬还是普通消费者,都玩得不亦乐乎。最搞笑的是商人陈光标,被人冒名宣称要派发2000万元的微信红包,弄得他想不站到公众关注的舞台正中都不可能。
之后腾讯公布了官方数据: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的总人数达482万,最高峰瞬间峰值达到每分钟2.5万个红包被拆开。
对此,马云还是在“来往”上说“此次珍珠港偷袭计划和执行完美。幸好春节很快过去,后面的日子还很长,但确实让我们教训深刻。”
目前微信总用户数高达6亿,无论是用户活跃度还是用户黏度,微信都堪称数一数二的移动APP,很明显,腾讯希望通过微信承载更多更复杂的应用,其中就包括移动支付。
相比之下,支付宝在移动端却有些捉襟见肘,前不久,为促进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支付宝宣布对电脑上进行支付宝账户转账全面收费,但在手机上使用“支付宝钱包”转账继续免费。这至少说明支付宝搭建的移动端尚未获得用户的认同,因此只能通过免收手续费的办法引导用户转移到移动端。
微信本来就在移动端拥有一定优势,发展移动支付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而支付宝原本的优势在PC端,发展移动端就显得不太给力了。虽然支付宝寄托于通过新浪微博发力移动端,但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模式出现。这些都为微信支付偷袭支付宝提供了可乘之机。
马云的“核武器”
相比支付宝的讨红包,微信的抢红包确实更能抓住用户的娱乐心理,腾讯将社交与抢红包有机结合之后,在数据和声势上都完全压倒了支付宝。
春节微信的抢红包活动之所以火爆,并不在于支付模式和支付服务上比支付宝有多大的优势,而在于让用户沉浸在抢红包的欢乐之中。微信搞这项活动的根本目的——发展移动支付,就在这皆大欢喜中达成了。
所以即便需要绑定银行卡,用户也并没有过于在意。
但是我们知道,移动互联网的成功,最根本的还在于服务。很多用户不是为了从中赚点小钱,压根儿不会注意到微信红包,更不会绑定银行卡,而在这之后,如果没有后续活动或者服务跟上,他们就会将微信支付抛到九霄云外。
对微信而言,发展移动支付的任务是对用户进行积极引导,并扩充微信支付的应用场景,即用户必须存在很多需求,才可能去使用。
从这个角度分析,支付宝占据了明显优势。从房租水电,到信用卡还款,支付宝涉猎广泛,这正是马云对抗微信支付的“核武器”——当然腾讯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微信支付作为微信5.0版本上线时引入的一个重要功能,在3月4日向开发者们开放了扫码支付和公众号支付两个场景。日前“微信开放平台”改版上线,正式向第三方移动应用开放了微信支付的申请,拥有移动应用APP的商户都可以申请接入微信支付。
目前1号店官网APP已经接入了微信支付。
信用卡梦碎
“二马”在马年似乎要死磕到底,刚在打车领域斗得你死我活,又转移到信用卡领域。
在支付宝刚公布将和中信银行合作推出用于在线消费的“网络信用卡”之后不久,微信就正式对外宣布,将联合中信银行、众安保险合作推出“微信信用卡”。
这种“信用卡”不仅可以在手机上使用微信支付,还可以线下在中信、微信指定的特约商户进行扫码支付。
和支付宝的“网络信用卡”一样,“微信信用卡”所有的资格审批全部通过微信完成。目前“微信信用卡”仅在小范围内测试,后期会出现在微信“我的银行卡”中。
据微信透露,“微信信用卡”可以做到1分钟完成审批,而且即时可用;“微信信用卡”同样利用了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评级,确定授信额度,并且和众安保险合作,首次在信用卡领域引入保险模式。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美梦只做了几天。
3月14日下午,央行下发了叫停虚拟信用卡的通知,次日中午“叫停函”被媒体曝出。
相关专家认为,虚拟信用卡促进支付宝和财付通O2O闭环的建设,将推动线下支付向线上支付转移,但这必然损害到银联的利益。而3月13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答记者问中加强对“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监管的表态,正好被拿来利用了。
“被文件打败”
从虚拟信用卡可以看出,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都在试图从各方面弥补自己的短板,以求在移动支付全面来临时能分得一杯羹,但移动支付能否从此盛行?
其实这并不完全取决于“二马”的本领。
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相比PC,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威胁要大得多,而且这似乎也不是仅靠互联网公司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手机屏幕狭小,触控空间局促,很难让人感受到移动支付的优势。所以移动支付要发展,必须在便捷性、易用性上有所突破。可是过于追求便利性的话,又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使用银行卡网上转账一般会用到U盾,如果使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时就根本无法使用。再者,手机被盗、手机卡被复制、手机中的木马都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央行3月13日下发紧急文件,要求立即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网络信用卡有关业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业务暂停期间的平稳过渡。
高调的马云感叹,“有时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文件”。这应该就是针对3月13日“央行文件”的回应。
对于暂停的原因,央行的解释是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业内人士认为,话虽这样说,央行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出台新的规定,放开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有关业务,是个未知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文件还提到了支持金融创新。
和马云相比,马化腾保持了他一贯的风度。他表示腾讯近期与央行有很多沟通,“我们也是初步尝试,创新的机会很多,但是牵涉钱的事情,确实需要谨慎进行。我们乐意和监管机构详尽沟通,希望最后能实现。”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创新不可忽视风险防范。虚拟信用卡相关产品安全性和风险性还有待进一步评估,建议第三方支付平台尽快向监管层提交安全检测和风险防范的报告,共筑互联网安全“防火墙”。
当马云说“被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很多人明白,马云遇上麻烦了,这个麻烦便是微信支付。
马化腾利用拥有6亿用户的微信,悄悄推动“微信支付”,严重威胁着马云引以为傲的全球最大的网络支付——支付宝。
马化腾的“偷袭”
2014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成为很多用户的选择。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和IT圈儿,无论是行业大佬还是普通消费者,都玩得不亦乐乎。最搞笑的是商人陈光标,被人冒名宣称要派发2000万元的微信红包,弄得他想不站到公众关注的舞台正中都不可能。
之后腾讯公布了官方数据:除夕夜参与红包活动的总人数达482万,最高峰瞬间峰值达到每分钟2.5万个红包被拆开。
对此,马云还是在“来往”上说“此次珍珠港偷袭计划和执行完美。幸好春节很快过去,后面的日子还很长,但确实让我们教训深刻。”
目前微信总用户数高达6亿,无论是用户活跃度还是用户黏度,微信都堪称数一数二的移动APP,很明显,腾讯希望通过微信承载更多更复杂的应用,其中就包括移动支付。
相比之下,支付宝在移动端却有些捉襟见肘,前不久,为促进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支付宝宣布对电脑上进行支付宝账户转账全面收费,但在手机上使用“支付宝钱包”转账继续免费。这至少说明支付宝搭建的移动端尚未获得用户的认同,因此只能通过免收手续费的办法引导用户转移到移动端。
微信本来就在移动端拥有一定优势,发展移动支付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而支付宝原本的优势在PC端,发展移动端就显得不太给力了。虽然支付宝寄托于通过新浪微博发力移动端,但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模式出现。这些都为微信支付偷袭支付宝提供了可乘之机。
马云的“核武器”
相比支付宝的讨红包,微信的抢红包确实更能抓住用户的娱乐心理,腾讯将社交与抢红包有机结合之后,在数据和声势上都完全压倒了支付宝。
春节微信的抢红包活动之所以火爆,并不在于支付模式和支付服务上比支付宝有多大的优势,而在于让用户沉浸在抢红包的欢乐之中。微信搞这项活动的根本目的——发展移动支付,就在这皆大欢喜中达成了。
所以即便需要绑定银行卡,用户也并没有过于在意。
但是我们知道,移动互联网的成功,最根本的还在于服务。很多用户不是为了从中赚点小钱,压根儿不会注意到微信红包,更不会绑定银行卡,而在这之后,如果没有后续活动或者服务跟上,他们就会将微信支付抛到九霄云外。
对微信而言,发展移动支付的任务是对用户进行积极引导,并扩充微信支付的应用场景,即用户必须存在很多需求,才可能去使用。
从这个角度分析,支付宝占据了明显优势。从房租水电,到信用卡还款,支付宝涉猎广泛,这正是马云对抗微信支付的“核武器”——当然腾讯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微信支付作为微信5.0版本上线时引入的一个重要功能,在3月4日向开发者们开放了扫码支付和公众号支付两个场景。日前“微信开放平台”改版上线,正式向第三方移动应用开放了微信支付的申请,拥有移动应用APP的商户都可以申请接入微信支付。
目前1号店官网APP已经接入了微信支付。
信用卡梦碎
“二马”在马年似乎要死磕到底,刚在打车领域斗得你死我活,又转移到信用卡领域。
在支付宝刚公布将和中信银行合作推出用于在线消费的“网络信用卡”之后不久,微信就正式对外宣布,将联合中信银行、众安保险合作推出“微信信用卡”。
这种“信用卡”不仅可以在手机上使用微信支付,还可以线下在中信、微信指定的特约商户进行扫码支付。
和支付宝的“网络信用卡”一样,“微信信用卡”所有的资格审批全部通过微信完成。目前“微信信用卡”仅在小范围内测试,后期会出现在微信“我的银行卡”中。
据微信透露,“微信信用卡”可以做到1分钟完成审批,而且即时可用;“微信信用卡”同样利用了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评级,确定授信额度,并且和众安保险合作,首次在信用卡领域引入保险模式。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美梦只做了几天。
3月14日下午,央行下发了叫停虚拟信用卡的通知,次日中午“叫停函”被媒体曝出。
相关专家认为,虚拟信用卡促进支付宝和财付通O2O闭环的建设,将推动线下支付向线上支付转移,但这必然损害到银联的利益。而3月13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答记者问中加强对“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监管的表态,正好被拿来利用了。
“被文件打败”
从虚拟信用卡可以看出,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都在试图从各方面弥补自己的短板,以求在移动支付全面来临时能分得一杯羹,但移动支付能否从此盛行?
其实这并不完全取决于“二马”的本领。
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相比PC,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威胁要大得多,而且这似乎也不是仅靠互联网公司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手机屏幕狭小,触控空间局促,很难让人感受到移动支付的优势。所以移动支付要发展,必须在便捷性、易用性上有所突破。可是过于追求便利性的话,又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使用银行卡网上转账一般会用到U盾,如果使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时就根本无法使用。再者,手机被盗、手机卡被复制、手机中的木马都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央行3月13日下发紧急文件,要求立即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网络信用卡有关业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业务暂停期间的平稳过渡。
高调的马云感叹,“有时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文件”。这应该就是针对3月13日“央行文件”的回应。
对于暂停的原因,央行的解释是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业内人士认为,话虽这样说,央行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出台新的规定,放开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有关业务,是个未知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文件还提到了支持金融创新。
和马云相比,马化腾保持了他一贯的风度。他表示腾讯近期与央行有很多沟通,“我们也是初步尝试,创新的机会很多,但是牵涉钱的事情,确实需要谨慎进行。我们乐意和监管机构详尽沟通,希望最后能实现。”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创新不可忽视风险防范。虚拟信用卡相关产品安全性和风险性还有待进一步评估,建议第三方支付平台尽快向监管层提交安全检测和风险防范的报告,共筑互联网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