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浮游纤毛虫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是连接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在生态系统的物质传递和能量流通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深入认识纤毛虫在热带海区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功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XDA1302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6160),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A0202160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游纤毛虫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是连接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在生态系统的物质传递和能量流通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深入认识纤毛虫在热带海区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功能,于2014年4月在三亚湾近岸海区设置昼夜连续监测站点,分早晨(6:00)、中午(12:00)、傍晚(18:00)和夜晚(24:00)四个时间点分别采集浮游纤毛虫及环境因子检测样品,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表层水体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表层浮游纤毛虫多样性高,共获得79条不同代表序列;2)不同时间表层海水中浮游纤毛虫多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病理证实小肠肉瘤类肿瘤的多层螺旋CT资料,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36例均做CT平扫,32例增强CT扫描。结果 小肠平滑肌肉瘤6例,间质肉瘤11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19例。CT
目的探讨右腋下直小切口心脏微创手术的操作规范和适应证。方法随机选掸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人200例,分为研究Ⅰ组(右腋下直小切口)150例和对照Ⅰ组(胸骨
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较少见,仅占腹腔脏器损伤的3.7%~5%,由于其生理及解剖的特殊性,损伤后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且合并伤多、病情复杂,常被漏诊而延误治疗,病死率高达14.8%。我院自1990年1
研究了不同摄食水平(从饥饿至饱食)和温度(21℃、27℃和33℃)对军曹鱼幼鱼(平均初始体重约10g)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并建立了生长-摄食/温度关系和不同摄食水平和温度条件下的氮收支
借助卫星高度计数据,对中尺度涡进行识别和追踪;以16年内中尺度涡个数上的生消为判据,发现中尺度涡在除赤道外的全球大洋中生消频繁,但在海盆内区并没有明显的生成占优区或消
针对全极化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合成孔径雷达)与中分光学影像的融合问题,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PCA)与HSV(hue,saturation,value,色调、饱和度、明度)色彩空间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对全极化SAR四个极化波段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第一主成分,将中分光学影像变换到HSV空间,第一主成分替换V分量,用新的V分量逆变换到RGB空间,得到全极化SAR
影响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肝组织进展为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变。本研究旨在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对肝纤维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