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理念
本文紧紧抓住最能体现战士们精神风貌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展开描写。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诵读、品味,借助多媒体,走进文本。有感情地诵读、感悟对联,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也越来越深,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体会到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水、保大堤时表现的铮铮铁汉形象。
3.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四、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读古诗)听到了同学们这悦耳的读书声,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明朝顾宪成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多媒体出示对联齐读)课文中也有一副对联,谁愿意来读读?(指名读)风声雨声涛声又把我们带到了1998年的夏天,此时的长江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面目,长江洪水泛滥。此时此刻,与洪水抢时间,保卫大堤,就是最迫在眉睫的任务。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来了,他们与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齐读课题: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于洪魔进行殊死搏斗,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再次齐读课题)。
(二)学习“大堤抢险”
1.让我们走进这场保卫战,来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把镜头对向“保大堤”,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在这部分,哪个句子最令你感动,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可以把感受深的语句画出来(生自由读课文)
2.组织交流,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从“四百多名官兵……出现了”里你读出了什么?(救援行动的神速)从哪个词体会的?(顿时)(指导朗读)
从“官兵们肩扛……保住大堤”里你读出了什么?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战士们的意志坚强、奋不顾身?(赤脚奔跑、来回穿梭、全然不顾、鏖战、伤痕累累)(出示重点词语“全然不顾”)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最能形容奋不顾身的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指名读)还有令你感动的句子吗?(继续交流)
从“狂风卷着巨浪……伤痕累累”中体会到了什么?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狂风的呼啸,暴雨的侵袭,巨浪的拍打,战士们全然不怕。听,在他们的号子里,只把狂风当作……,只把暴雨当作……,只把巨浪当作……,这是何等的乐观呀!)谁来把这大无畏的口号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从“风声……写照”里你读出了什么?(乐观、与人民心连心)
(设计理念:通过充分读,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指导朗读,读出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学习“黄晓文抢险事迹”
过渡:在这些铮铮铁汉中,我们把镜头拉近,目光凝聚在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的身上。请同学们轻声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哪个词、哪句话感受到他的英雄本色。
1.默读课文,圈画描写黄晓文语言、动作的词语,在旁边写出你的感悟。
2.组织交流:读一读描写黄晓文语言和动作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语言: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动作:咬、拔、扯、捆、扛、爬。引导学生体会黄晓文具有钢铁一样坚强的意志,不愧为“铮铮铁汉”。)
3.发散学生思维,体会其中“……”的丰富内涵:黄晓文脚步受伤,步履艰难;作者的心灵被震撼,不忍再写下去了;泪水模糊了作者的视线,无法再写下去;带伤来回奔走,黄晓文一路洒下多少鲜血啊……
4.真是轻伤不下火线,黄晓文不觉得疼,可我们的心在疼,能读出你的心疼吗?(指名读)
小结: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他们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一年仅20岁,军龄20个月的战士,在危急关头,她勇敢地冲向抗洪抢险第一线,扛起沉重的沙包,就在他努力将两袋泥沙拖上堤岸是,突然口吐鲜血,—头倒在大堤上再也没起来。他就是抗洪英雄李向群。这样的英雄,作为这场洪灾的见证——大江,又怎能忘记?(齐读最后一句)。
(四)品读“勇救群众”
过渡:大堤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到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救灾民”,在这里感人的事迹也是数不胜数,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又有哪个句子使你感动?
1.自由放声朗读第五节(音乐)
2.教师语音渲染,指导朗读感悟:
——滔滔洪水中的群众,面对肆虐的洪水,他们只有等待,只有期盼,老人、青年、孩子他们在洪水中是那样的无助,求生的本能让他们攀住了树梢,爬上了房屋,抱住了电杆……可那树梢随时会被洪水淹没,房屋随时会倒塌,电杆随时会被洪水卷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面对险情——
出示“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劈斩浪,飞向飘动的树梢,飞向灭项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抓住三个“飞向”有感情地朗读)
——洪水牵动着万人的心,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救援,人民子弟兵理是那样的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一个又一个群众被成功救出——
出示“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觯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课件播放勇救群众的片段)洪水无情人有情,滔滔洪水中,每一个困难,每一处险情,都能看到人民子弟兵无畏的身影——
出示:“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指导读:是的,哪里有洪水哪里有危险,都能看到人民子弟兵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证实了自己无愧于军徽,无愧于军旗,无愧于人民子弟兵的光荣称号。)
——放声朗读第五节。(音乐)
【本段教学的设计意在充分调动和发挥老师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学语言在课堂中引导和激励作用。老师用诗般的语言,层层引入,让学生在听、读、看中感悟和内化文本的语言,理清文本的顺序。同时借助媒体画面、音乐渲染课堂氛围,教师、学生、文章之间平等对话学生思想上产生共鸣,实现人、文、情三者合一。】
(五)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这场大江保卫战,人民子弟兵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诠释了什么叫众志成城;这场保卫战,中国人民告诉了大家“面对灾难,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出示,齐读)时过五年,我们国家碰上了可怕的非典,中国人民战胜了它;时过十年,我们国家遭遇百年难遇的雪灾,汶川特大地震,中国人民还是战胜了它;今年的玉树地震,中国人民依然战胜了它(出示图片)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出示句子“面对灾难,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齐读)
(六)作业设计
1.选择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段,尽情地朗读并摘抄,
2.收集抗洪救灾中的动人故事,在班会上讲给大家听。
六、板书设计
22 大江保卫战大堤抢险
大堤抢险
铁汉本色}英勇无畏 鱼水情深
勇救群众
本文紧紧抓住最能体现战士们精神风貌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展开描写。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诵读、品味,借助多媒体,走进文本。有感情地诵读、感悟对联,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对课文的理解也越来越深,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体会到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水、保大堤时表现的铮铮铁汉形象。
3.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四、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读古诗)听到了同学们这悦耳的读书声,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明朝顾宪成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多媒体出示对联齐读)课文中也有一副对联,谁愿意来读读?(指名读)风声雨声涛声又把我们带到了1998年的夏天,此时的长江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面目,长江洪水泛滥。此时此刻,与洪水抢时间,保卫大堤,就是最迫在眉睫的任务。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来了,他们与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齐读课题: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于洪魔进行殊死搏斗,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再次齐读课题)。
(二)学习“大堤抢险”
1.让我们走进这场保卫战,来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把镜头对向“保大堤”,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在这部分,哪个句子最令你感动,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可以把感受深的语句画出来(生自由读课文)
2.组织交流,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从“四百多名官兵……出现了”里你读出了什么?(救援行动的神速)从哪个词体会的?(顿时)(指导朗读)
从“官兵们肩扛……保住大堤”里你读出了什么?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战士们的意志坚强、奋不顾身?(赤脚奔跑、来回穿梭、全然不顾、鏖战、伤痕累累)(出示重点词语“全然不顾”)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最能形容奋不顾身的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指名读)还有令你感动的句子吗?(继续交流)
从“狂风卷着巨浪……伤痕累累”中体会到了什么?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狂风的呼啸,暴雨的侵袭,巨浪的拍打,战士们全然不怕。听,在他们的号子里,只把狂风当作……,只把暴雨当作……,只把巨浪当作……,这是何等的乐观呀!)谁来把这大无畏的口号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从“风声……写照”里你读出了什么?(乐观、与人民心连心)
(设计理念:通过充分读,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指导朗读,读出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学习“黄晓文抢险事迹”
过渡:在这些铮铮铁汉中,我们把镜头拉近,目光凝聚在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的身上。请同学们轻声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哪个词、哪句话感受到他的英雄本色。
1.默读课文,圈画描写黄晓文语言、动作的词语,在旁边写出你的感悟。
2.组织交流:读一读描写黄晓文语言和动作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语言: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动作:咬、拔、扯、捆、扛、爬。引导学生体会黄晓文具有钢铁一样坚强的意志,不愧为“铮铮铁汉”。)
3.发散学生思维,体会其中“……”的丰富内涵:黄晓文脚步受伤,步履艰难;作者的心灵被震撼,不忍再写下去了;泪水模糊了作者的视线,无法再写下去;带伤来回奔走,黄晓文一路洒下多少鲜血啊……
4.真是轻伤不下火线,黄晓文不觉得疼,可我们的心在疼,能读出你的心疼吗?(指名读)
小结: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他们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一年仅20岁,军龄20个月的战士,在危急关头,她勇敢地冲向抗洪抢险第一线,扛起沉重的沙包,就在他努力将两袋泥沙拖上堤岸是,突然口吐鲜血,—头倒在大堤上再也没起来。他就是抗洪英雄李向群。这样的英雄,作为这场洪灾的见证——大江,又怎能忘记?(齐读最后一句)。
(四)品读“勇救群众”
过渡:大堤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到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救灾民”,在这里感人的事迹也是数不胜数,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看看又有哪个句子使你感动?
1.自由放声朗读第五节(音乐)
2.教师语音渲染,指导朗读感悟:
——滔滔洪水中的群众,面对肆虐的洪水,他们只有等待,只有期盼,老人、青年、孩子他们在洪水中是那样的无助,求生的本能让他们攀住了树梢,爬上了房屋,抱住了电杆……可那树梢随时会被洪水淹没,房屋随时会倒塌,电杆随时会被洪水卷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面对险情——
出示“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劈斩浪,飞向飘动的树梢,飞向灭项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抓住三个“飞向”有感情地朗读)
——洪水牵动着万人的心,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救援,人民子弟兵理是那样的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一个又一个群众被成功救出——
出示“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觯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课件播放勇救群众的片段)洪水无情人有情,滔滔洪水中,每一个困难,每一处险情,都能看到人民子弟兵无畏的身影——
出示:“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指导读:是的,哪里有洪水哪里有危险,都能看到人民子弟兵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证实了自己无愧于军徽,无愧于军旗,无愧于人民子弟兵的光荣称号。)
——放声朗读第五节。(音乐)
【本段教学的设计意在充分调动和发挥老师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学语言在课堂中引导和激励作用。老师用诗般的语言,层层引入,让学生在听、读、看中感悟和内化文本的语言,理清文本的顺序。同时借助媒体画面、音乐渲染课堂氛围,教师、学生、文章之间平等对话学生思想上产生共鸣,实现人、文、情三者合一。】
(五)总结全文,深化情感
这场大江保卫战,人民子弟兵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诠释了什么叫众志成城;这场保卫战,中国人民告诉了大家“面对灾难,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出示,齐读)时过五年,我们国家碰上了可怕的非典,中国人民战胜了它;时过十年,我们国家遭遇百年难遇的雪灾,汶川特大地震,中国人民还是战胜了它;今年的玉树地震,中国人民依然战胜了它(出示图片)我们不得不自豪地说——出示句子“面对灾难,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齐读)
(六)作业设计
1.选择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段,尽情地朗读并摘抄,
2.收集抗洪救灾中的动人故事,在班会上讲给大家听。
六、板书设计
22 大江保卫战大堤抢险
大堤抢险
铁汉本色}英勇无畏 鱼水情深
勇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