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级的起步习作,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学生要从以往的写话一下子过渡到写习作,往往“没的写”“不知怎么写”,既好奇又畏惧。面对学生的困惑,我们教师又如何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巧妙地把学生引进习作之“门”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导。
一、巧引谈话,消除畏惧
学生初次接触习作,既陌生又好奇,既有激情又感到畏惧。什么叫习作,我能写出习作来吗?这高不可攀的习作真令学生望而却步。教师也头疼找不到好办法把学生引上习作之路。这时我们不妨与学生谈话,让他们说什么就写什么,虽然拉杂,但学生敢说敢写了。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先说后写,由说到写,从说话自然过渡到写作,把学生轻松地引进习作之“门”。
例如,教学生写第一次习作“介绍自己”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上课时,先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实践活动。师:真高兴这学期又认识了你们这40多名新同学,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合作学习吗?生:想。师:看着天真可爱的同学们,我真想一下子都把你们记住,可这么多同学,怎么记呢?你们愿意帮老师想个办法吗?生甲:用相机照。师:可老师没有相机呀。“唉!”生叹气。生乙:同桌互相看着画像。师:图画画得好的可以画,那画画得不好的同学怎么办呢?生丙:还可以把自己的样子写出来,拿给老师课后一个一个地看,就很容易记下来了。师:同学们真聪明,为老师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这样吧,为了省时高效,同桌互相说自己(先说外貌,再说性格或爱好),同桌认真听,仔细观察,如有说得不象的地方就提出来纠正。再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面对镜子仔细看,如还有不象的地方再进行修改,改好后写上学号交给老师。全班同学来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老师从中抽出一张,交给一位同学读出来,其他同学猜是班上的哪一位同学。如有猜不出来的,老师揭晓谜底,学生集体找出那些地方写得不象,帮助修改。游戏结束后把作品还给学生,学生再进行补充修改。最后老师点题,今天我们就上了一节习作课,把你们刚才说的话写出来就是习作了。写习作难吗?生:不难。师:想写吗?生:想,写习作真有趣!
二、结合生活精训练,积累素材寻方法
学生拿起笔,总找不到写的,“没的写”“不知怎么写”是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训练。
一是以日记为纽带,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要求学生写日记,三年级的学生常出现“起床——穿衣、洗脸——吃饭——上学——放学——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这样周而复始的流水帐日记,论文网无任何作用,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观察时机,指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从身边的人、事、物开始观察,同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在日记中记下来,作为以后的写作素材。这学期是秋季学期,在秋刚刚来临时,我就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秋,并写入日记。日记中,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秋,写出秋的一些特征。有时我还抓住学生生活中刚发生的一些事按排学生写主题日记,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又避免了学生记流水帐日记或随便从课文中抄一段文字充数。
二是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写作方法。如第二次习作写景,在那个单元中就有几篇写景的文章,在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文章的内容的同时渗透写作方法。如《托木爾峰》先总写景色特点,再分写雪山(略)和冰川(详),最后写动物(略)和植物(详)。让学生了解到写景要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中华世纪坛》又让学生理清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渗透写作顺序教学。所以在写第二次习作时,学生就有内容写,能抓住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能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三、降低标准细心评,鼓励评语激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受观察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的限制,写出的习作往往空洞不具体,平淡无新异,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等等。老师批改起来很难、很烦,一笔否定嘛又伤学生的自尊,打击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认为评改起步习作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起步习作要强调生活化,只要学生能写出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表达对某人、某事、某物的真实感受即可,不必强求新异。否则会迫使学生说谎话,或者盲目抄袭一些优美的词句、语段。如“深沉”“有几分空灵”等类似的词句,学生并不理解意思,放到自己的习作中闹了不少笑话,评改时不要过于强调章法,技巧,只要学生能把事物叙述清楚就行,重点放在语句上,加强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意思,扎实打好写作基本功。尽量保留学生原意,少作大面积的修改,尊重学生的感受、理解。在评语中要具体为学生指出成功在什么地方,那里存在不足,要怎样修改。
二是多挖掘鼓励学生的成功之处和闪光点,激发写作兴趣。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语,或某句话中成功地运用了一个修辞,我都会用红笔勾画出来,注上“用得真好!”“写得真棒!”等鼓励性语言,让学生醒目地看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我在评改起步作文时,只要学生习作文字通顺,有真实感受,或有所进步,我都会毫不吝啬地评上优,并附上鼓励性评语,使学生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习作之旅中兴趣盎然地起航!
一、巧引谈话,消除畏惧
学生初次接触习作,既陌生又好奇,既有激情又感到畏惧。什么叫习作,我能写出习作来吗?这高不可攀的习作真令学生望而却步。教师也头疼找不到好办法把学生引上习作之路。这时我们不妨与学生谈话,让他们说什么就写什么,虽然拉杂,但学生敢说敢写了。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先说后写,由说到写,从说话自然过渡到写作,把学生轻松地引进习作之“门”。
例如,教学生写第一次习作“介绍自己”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上课时,先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实践活动。师:真高兴这学期又认识了你们这40多名新同学,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合作学习吗?生:想。师:看着天真可爱的同学们,我真想一下子都把你们记住,可这么多同学,怎么记呢?你们愿意帮老师想个办法吗?生甲:用相机照。师:可老师没有相机呀。“唉!”生叹气。生乙:同桌互相看着画像。师:图画画得好的可以画,那画画得不好的同学怎么办呢?生丙:还可以把自己的样子写出来,拿给老师课后一个一个地看,就很容易记下来了。师:同学们真聪明,为老师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这样吧,为了省时高效,同桌互相说自己(先说外貌,再说性格或爱好),同桌认真听,仔细观察,如有说得不象的地方就提出来纠正。再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面对镜子仔细看,如还有不象的地方再进行修改,改好后写上学号交给老师。全班同学来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老师从中抽出一张,交给一位同学读出来,其他同学猜是班上的哪一位同学。如有猜不出来的,老师揭晓谜底,学生集体找出那些地方写得不象,帮助修改。游戏结束后把作品还给学生,学生再进行补充修改。最后老师点题,今天我们就上了一节习作课,把你们刚才说的话写出来就是习作了。写习作难吗?生:不难。师:想写吗?生:想,写习作真有趣!
二、结合生活精训练,积累素材寻方法
学生拿起笔,总找不到写的,“没的写”“不知怎么写”是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训练。
一是以日记为纽带,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要求学生写日记,三年级的学生常出现“起床——穿衣、洗脸——吃饭——上学——放学——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这样周而复始的流水帐日记,论文网无任何作用,还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观察时机,指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从身边的人、事、物开始观察,同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在日记中记下来,作为以后的写作素材。这学期是秋季学期,在秋刚刚来临时,我就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秋,并写入日记。日记中,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秋,写出秋的一些特征。有时我还抓住学生生活中刚发生的一些事按排学生写主题日记,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又避免了学生记流水帐日记或随便从课文中抄一段文字充数。
二是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写作方法。如第二次习作写景,在那个单元中就有几篇写景的文章,在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文章的内容的同时渗透写作方法。如《托木爾峰》先总写景色特点,再分写雪山(略)和冰川(详),最后写动物(略)和植物(详)。让学生了解到写景要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中华世纪坛》又让学生理清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渗透写作顺序教学。所以在写第二次习作时,学生就有内容写,能抓住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能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三、降低标准细心评,鼓励评语激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受观察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的限制,写出的习作往往空洞不具体,平淡无新异,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等等。老师批改起来很难、很烦,一笔否定嘛又伤学生的自尊,打击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我认为评改起步习作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起步习作要强调生活化,只要学生能写出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表达对某人、某事、某物的真实感受即可,不必强求新异。否则会迫使学生说谎话,或者盲目抄袭一些优美的词句、语段。如“深沉”“有几分空灵”等类似的词句,学生并不理解意思,放到自己的习作中闹了不少笑话,评改时不要过于强调章法,技巧,只要学生能把事物叙述清楚就行,重点放在语句上,加强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意思,扎实打好写作基本功。尽量保留学生原意,少作大面积的修改,尊重学生的感受、理解。在评语中要具体为学生指出成功在什么地方,那里存在不足,要怎样修改。
二是多挖掘鼓励学生的成功之处和闪光点,激发写作兴趣。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语,或某句话中成功地运用了一个修辞,我都会用红笔勾画出来,注上“用得真好!”“写得真棒!”等鼓励性语言,让学生醒目地看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我在评改起步作文时,只要学生习作文字通顺,有真实感受,或有所进步,我都会毫不吝啬地评上优,并附上鼓励性评语,使学生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习作之旅中兴趣盎然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