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推进农民创业增收之思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112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推动农民创业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激发农民创业积极性的途径在于提高农民素质、营造农民创业的环境和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创业;增收
  【作者简介】皮立龙,男,江西樟树人,赣南师范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三农问题;李素清,男,赣南师范学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高校管理、三农问题。
  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问题。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要用“两条腿走路”,不仅要依靠非农措施,更必须立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从“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立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则必须突破原有的思路,在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通过鼓励和推动农民创业,为从“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推动农民创业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程加快,但是,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数大,自然增长快,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这决定了农民创业对于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农民创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根基”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的可持续增收问题,最终是要构建和谐农村。农民创业为其持续增收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是能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使新农村建设有更深的“根基”,从而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由于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经营和务工收入。现在农民出售的农产品基本上是初级产品,没有什么附加值,如果鼓励农民创业,尽可能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把加工环节和销售环节产生的一部分高附加值留在农村,就能让农民持续增收。现实表明:在农村一个能人创业,往往能带领一方乡亲走上致富路。农民创业后,需要更多的人投身其中,一方面,能更好地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又能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为构建和谐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农民创业解决农民就业
  在“三农”问题里面,最主要的还是农民的问题。解决农民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要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就是要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他们不能就业,就没有收入。无论是搞农业,还是到城里当工人,或者是当个体户,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都是他们就业的方式或者说就业的途径。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也要分不同阶段。20多年前刚刚出现“民工潮”之际,农民新的就业途径就是到城里打工。处于当初那种发展水平,农民进城务工,确实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他们是乐意的,所以“民工潮”队伍是越来越大。现在不同了,素质较高的农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一般不愿意外出务工了。现在要解决的农民就业问题不能再靠搞劳务输出了。面临新形势新情况,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出路就在于,要引导农民走创业之路。通过农民创业,干个体户甚至开办企业,不但能解决农民创业者自身就业的问题,还能解决几十人、上百人乃至上千人就业,并提高收入水平。如果我县没有一批农民创业者,要解决目前农村发展缓慢的问题,将非常困难。因此,要依靠农民创业,带动农民致富,进而实现全县农村全面小康。
  (三)依靠农民创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农民创业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的增长会使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进一步加大投入发展生产,使收入再增加,从而真正提高农村购买力。购买力旺盛,就能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繁荣。可见,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激发其创业积极性,有利于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例如,近年来,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尤其是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下,许多农民都干起了农机行业,江西吉水县乌江镇的农民阮德卿,不仅带头使用农机致富,而且投资59万元购置农业机械从事粮食生产。如今他拥有一套拖拉机、旋耕机,一台水稻插秧机,两台水稻联合收割机,两辆农用汽车,一台油菜开沟机等农业机械,成为吉安市有名的农机大户和农机创业能手,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从三个层面激发农民创业积极性
  当前,农民创业既存在发展的机遇,又存在很大的困难。要推动我国农民创业,实现和谐农村,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思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去激发农民的创业积极性。
  (一)提高农民素质
  1.创建农民就业训练基地
  同职业技术学校(院)联系,成立农民就业训练基地,主要负责农民的实用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第一,内容上,突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实用性。训练基地紧紧围绕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一重点,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工种、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科学设置培训课程,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采取手把手、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使学员在学习期间真正学到一技之长。第二,途径上,坚持多法培训,确保就业的广泛性。一是定向型订单培训。培训学校与用人单位先签订就业订单,根据用人单位的委托或就业需要,开展定向、定点招生培训,受训合格的学员直接到用人单位工作。二是实践型校企联姻培训。学校招生培训学员,考试考核合格后到企业实习,企业付给学员实习生活补贴,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最佳结合,实现劳动力供求直接对接。三是补缺型短期培训。充分利用小农闲时间,采取就近、免费、自愿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培训资源,针对青年农民就业需求,以“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形式,聘请有关专家或专业人士,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短训。
  2.引入市场化机制,改造培训模式
  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来看,引入竞争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对现有农民培训模式的改造,促进农民培训不同模式之间的公平竟争、优胜劣汰或共同提升,应该是不同培训模式发展的共同方向。为此,特别要重视以下几点。一是因地制宜地引导不同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农民培训,为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民培训融资机制创造条件。二是积极营造不同类型培训机构平等竞争的环境,强化市场对农民培训机构的筛选机制,加强农民培训示范学校或示范基地建设。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农民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要重视农民培训示范基地的骨干教师培训。   (二)营造农民创业的环境
  1.弘扬创业文化,激活农民的创业冲动
  农民创业首先要对症解决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问题,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政府可以挖掘和推出百姓身边的创业先进典型和创业思想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讲团集中宣传他们创业过程中的观念转变、曲折道路、成功经验和切身体会。通过对浙江人创业案例的解读,笔者认为应积极宣传和培育如下的创业文化和精神:一是不等不靠、自主自立的自强意识;二是不安现状、不断进取的创业冲动;三是大事能干、小事肯做的实干精神与能力;四是紧盯市场、随机应变的精明睿智;五是卧薪尝胆、坚忍不拔的吃苦精神。这种创业文化和精神对于尚处在创业初期的农民来说尤其重要。
  2.强化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展现代农业要下大力气改变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实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的组织形式,相对于农民单打独斗式的个体经营,不但不会湮灭作为经济主体的农民的自身主导作用和创造性,从市场经济理论的角度看,反而更有利于强化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智慧和积极性,从而体现农民的意志和利益,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在我国如浙江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内蒙古的草原兴发合作社等等,已经成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以新的形式、途径参与到市场的典范。
  3.给予农民及农民工充分享受义务教育与培训开发的权利和机会
  农村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决定性因素是农村人口没有得到应该与市民同等的义务教育与培训开发的权利与机会。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基础和前提都是农民的智能化或者说知识化。农民非农化不仅仅是身份的变化,而是由内至外的完全的改造和开发,不仅仅是熟悉农业职业技能,更要熟悉非农业职业技能,不仅仅是懂得生存规范,更要具各生存技巧和生活艺术。
  4.继续推进“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工程
  结合各乡镇资源优势的实际,出台关于果业、蔬菜、养殖业等产业化建设的决定,一些地方将果业、蔬菜、养殖业等确定为农业支柱产业。把“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中,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立足本地资源,瞄准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主导产业发展有序,龙头企业逐渐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致富。
  (三)政府政策的支持
  1.转变政府职能,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农民创业,需要政府的扶持,政府扶持的核心就是搞好服务。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农民创业营造一个优质的服务环境。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在农村的工作重心调整到服务上来,通过优质的服务让投资者满意,让创业者放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部门、服务型单位,为农民创业奉献一片热情、一片真诚,以实实在在的服务取信于农民,以周到诚挚的服务推动农民创业。因此,重点要从转变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入手,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要建立适合农民创业发展需要的各种服务体系,在信用担保、信息咨询、科技服务、法律保护等方面多为农民创业开绿灯,搭建一个更加优越的服务平台。
  2.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民创业的融资体系
  金融支持是影响农民创业活动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瓶颈问题突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支持有待加强。农民创业过程涉及到农民对创业领域的更多的投入,但是由于农民收入低,自我资金积累能力弱,所以需要更有效的外部资金支持,但是由于农村金融改革滞后,现有的贷款抵押制度以及土地制度使农民不能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取得银行贷款,造成农民创业过程中贷款难,资金融通渠道受到限制,增加了农民创业中的资金制约难度。农民创业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来满足的,即,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或者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获得。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服务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需求的产生主体不外乎农户、农村企业和政府。从信贷需求角度来看,中国农户和农村企业这两类需求主体的信贷能力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特征,进而不同的需求,应该需要不同的金融组织和不同形式的金融供给来满足。
  3.建立小城镇建设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扩大农民创业的空间
  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农民创业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城镇化发展,扩大农民的创业空间。目前应该在小城镇投资方面以积极的态度,形成比较灵活、到位、规范的多渠道投资机制,确保小城镇有比较充足的发展资金。在小城镇建设中,既要政府增加必要的投资,也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拓资金筹集渠道,建立以集体和个人出资为主,国家、集体、个人和外商共同投资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4.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创业机制
  改革现行的土地利用制度,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创业的根本性措施。对于日益增多的失地农民,政府的目标不仅仅是保障其生存权,更要保障其发展权。在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为其创造就业机会,帮助其实现小康。一要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保证失地农民有一定的创业资本。主要是改征地补偿为征地赔偿。征地赔偿更接近于土地的赎买,要求政府征用土地需按照市场机制进行,政府征地赔偿应该体现具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物化价值。土地征用的赔偿费要以土地的市场价格为依据,土地的市场价格以拍卖的方式来确定。二要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要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土地市场,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要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切实维护农民集体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特别要确保原土地承包者的利益。三要转变土地转用中的政府角色。政府要退出集体土地市场的运行,把主要精力放在进行土地利用综合规划、改善环境,规范、监督、调控土地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
  【参考文献】
  [1]付春.创业农民:中国农民创业致富调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黄德林.中国农民创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劳工统计局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商务部的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是两种常被引用而且是有报道价值的价格指数.
作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程,电力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现今,科技的发展使得自动化系统工艺流程越来越复杂,要保证在运行过程中安全可靠就需要先进的运行与维
一、导言rn过去20多年里,已有大量的金融学文献关注了金融市场中“过度波动”这一概念.rn
春汛捕捞旺季,岱山县衢山岛中心渔港,大大小小渔船鸣笛进出,秩序井然.忙着往船上补充给养的“船老大”姚水军说:“以往,各地上千艘渔船在渔场作业,争抢捕捞桁地、网具损毁、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广大独立学院逐渐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行转制,独立学院与其它民办高校一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而独立学院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走出创新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生就业指导 对策  在独立学院诞生的这十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但
期刊
作为当代社会三大传统新闻媒介之一,电视新闻能形象地展现事物的原貌,具有很强的现场纪实性和形象直观性.与其他媒体相比,画面是电视新闻的优势.电视新闻具有拍摄的现场性、
本文对井下供电系统传统短路保护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旨在提高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摘 要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受网络冲击,公信力日益下降,如何有效解决网络时代带来的公信力危机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网络时代高校教育公信力进行探究,希望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有效提升高等教育的公信力。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高等教育 公信力  一、前言  高等教育有着相对的独立性,是社会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存在及发展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传统的办学理念及管理模式已
面对西部大开发 ,如何通过识别和判断能够充任现在或未来西部支柱产业现存或新兴的产业 ,从而选择和迅速培育出支柱产业是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应用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成败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