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校多年来进行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讲授,其中“影视欣赏”是一个环节,课时数为8~16学时。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索与实践,调整授课内容,选择影视作品片段进行评析,注意最新影片的上映和授课范例选择、内容引导,使学生明白评价电影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颇佳。但是,对于此课程是否要再次加入剧本写作和摄影摄像手段的讲授,我们还在思考,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影视欣赏;教学实践;探索;评鉴;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133-02
针对学生现阶段所了解的电影、电视经典作品,我们在其中选择学生们较为熟悉的经典影视作品范例来作为教学中的实例,学生们欣赏这些片段的同时也消化吸收理论知识,达成共识,从而提升观影的层次。下面我们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思考总结如下,温故而知新的同时也期望更多同行和专家提出批评和宝贵意见。
一、课程讲授内容的整体安排与时俱进
课时数只有8个学时的安排内容是:①电影的诞生和电影发展史(1学时);②好莱坞电影和西方电影学派(1学时);③东方人文电影和中国电影发展史(1学时);④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1学时);⑤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经典作品回顾(1学时);⑥不同国家电视剧的人文关怀比较(2学时);⑦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欣赏(1学时)。
这样内容的讲授安排进行了2年,最初学生非常喜欢,评价这门课程信息量大,引发他们对于电影的兴趣,结课时还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要求再加课。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发现这样安排下来的弊病在于知识点相对于这8个课时来说显得过碎,教师较难把握课堂,而且无法展开论述,一些好的影视片段无法在课堂有效时间内供大家欣赏,颇为遗憾。这之后我们做了调整,将电影发展史部分一带而过,重点放在欣赏和分析评鉴上面,分为4个部分:①西方电影学派和东方人文电影的比较;②中国第五代导演经典作品与港台电影;③电视剧的欣赏评析;④影视文学改编作品分析举例。每部分2学时,讲述1个主题,同时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段来欣赏、评鉴影视片段,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这期间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需求不同,个别专业设置的《影视欣赏》课程为16个学时,我们就在前述的8学时讲述4部分的基础上将其他课时内容设置为:电影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探讨、最新上映的影片分析讲述与票房、电视剧以及娱乐谈话节目的制作、镜头与校园DV剧的拍摄。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们不仅做好了观看、欣赏电影之前的文化准备和心理准备,同时也可以谈出较为内行的分析和评论来。课余一些学生成立了“电影协会”学生社团,每周末挑选一部经典影片观看并分析,2010年我校还有学生创作了校园DV短剧剧本并拍摄完成、参加了河南省大学生校园DV剧大赛,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是同学们的成就感很强,我们作为指导教师也感觉收获颇多。
二、影视片段的选择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选择影视片段进行课内的欣赏时,如何选择是个颇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实际上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还要看学生的差别,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韩剧的边拍摄边根据观众反应进行写作拍摄计划的调整、演员组合的俊男美女模式化、唯美浪漫故事情节的雷同化(比如失忆、患绝症等),通过某两部韩剧影片或电视剧的片段的比较,学生们可以充分感知和认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我国第五代导演在色彩、民俗元素的运用上常常不遗余力,可以形象生动地感知到讲授的理论内容。
《音乐之声》也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部经典影视作品,年轻的家庭女教师在修道院里闯祸连连,到一个有七个孩子的家庭里做家庭教师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片子里女教师用音乐教育孩子,音乐无处不在;《孤独的牧羊人》被排成木偶剧;《雪绒花》里流淌着父子之间的浓浓深情;《多瑞咪》中蕴含着女教师的无私爱意和聪慧……这几个片段都是学生们爱看的也是影片的精华部分。音乐的绝妙运用影响了很多后来者的创作,比如后来的一个影片类型就是歌舞片《如果 爱》深获好评,学生们课后自动去找这个片子来看。
三、比较法在教学中作为欣赏时常使用的方法
尤其是在影视文学改编作品的讲授时,我们需要学生懂得将影视和文学作品相比较,影视要迎合观众的审美习惯、文化程度、时代背景等,因而影视作品在文学艺术性上要稍低于文学作品。那么,拿出一些实例来,学生们的疑惑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山楂树之恋》在网上流传范围很广,之后出版小说单行本,读者群主要是70后、60后,对于生活和成长在现在时代的80后而言就不一定喜欢这部小说,最多会觉得这样纯粹的爱情要么可遇不可求,要么就是作者艾米的个人想象,完全与现实无关。那么作为50后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自己被这份纯净爱情感动的同时怎样才能让年轻观众认同这样的纯粹爱情,这是改编最大的难题。再有小说那种娓娓道来的缓慢节奏如何表现?原作中干净、清冽的文字风格用影像手段来表现应该如何做?我们在教学中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情节进行比较,教学效果很理想。学生们也纷纷提供自己认为改编得当的成功影视作品范例,比如徐静蕾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活着》,李安导演的《色·戒》,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成功的范例有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
四、其他艺术手段在影视剧中的表现
电影、电视都是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被称为文学、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之后的“第七种艺术”和衍生的第八种艺术,那么在影视制作过程中除了影像手段和新技术的运用,还要体现出舞台设计、人物整体造型设计与化妆、音乐、台词和配音、演员的表演、主题的表现、人文关怀情怀等等,从这种视听合一的艺术形式上我们获得了精神盛宴的享受,也表达着我们对于身边世界的理解,宣泄着我们的爱憎,传播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 1997年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就融汇了众多元素:爱情、歌舞、音乐、新技术手段、豪华游轮、选择、阴谋、惊险、灾难、人性善恶等,因而虽然演绎的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真实事件,但观众却从影片中获得了另外一种思考。杰克的责任和露丝未婚夫的苟且偷生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人格的优劣、高下一目了然。这部大制作带给当时观众一种震撼,12年后的2009年,卡梅隆又带来了在技术上不同凡响的影片《阿凡达》,这两部影片带给他的荣誉是第70届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电影剪辑奖和第82届的最佳影片奖提名、最佳导演奖提名和最佳电影剪辑奖提名。可以说《阿凡达》在技术上的进步和展现无与伦比,全球票房高达26亿美金,堪称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作品。但是为什么只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而没有真正斩获桂冠?答案是电影主题的展现力量不够深刻。那么学生们会理解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能以票房和技术手段的应用来衡量其内在的艺术水平高低。所以学生们同样会明白为什么《满城尽带黄金甲》票房收入并不低,但我们仍然要说这个改编对于曹禺先生的原著《雷雨》而言完全是个败笔,好像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因为作品各自体现出的力量完全不同。《雷雨》的深刻与《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肤浅、流于形式、表面化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种改编纯粹是个意外,在文明的历史传承上没有什么贡献。
五、关于此课程接入的最新影片分析评鉴
学生们平时就是喜欢电影的一大受众群体,对于最新上映的电影的关注度较高,接入这些最新影片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武侠》、《画皮》、《云水谣》、《杜拉拉升职记》、《让子弹飞》、《山楂树之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金陵十三钗》、《小时代》、《归来》等影视作品上映期间,不可避免地要接入这些影片,那么在这里面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注意引导,要区分快餐文化与经典艺术作品之间的区别。例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电影即将上映第3部了,虽然这部作品票房很成功,年轻人中也有很多影迷粉丝,画面华丽、时尚感强烈,但是小说作品也好,电影作品也罢,都是貌似时尚杂志的快餐文化的体现,将影片作为可有可无的时尚教本固然不错,但是如果对于这样的快餐文化过于着迷,对于观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导向会是一个扭曲。生活中有富二代、官二代,有人沉迷于物质带来的快感中无法自拔,但是作为文化产品而言,要注意传播上的社会责任感,而《小时代》系列影片营造的却是年轻人的一个“白日梦”,和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相比,艺术性要低太多了。
另外今年5月上映的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改编自女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很多人都关注着这部影片的上映,那在影片上映期间如果举例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这部作品,而作品的题材虽然沉重,但是主题的传达却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是带给人们感动、温暖和光明的,这样的作品虽然票房不是高到吓人的程度,但艺术性的表达是足够了,更何况两位主演陈道明和巩俐的表演艺术炉火纯青,于我们是一种意外的收获。类似的艺术性较高的电影作品还有陈冲导演的电影《天浴》(同样改编自严歌苓小说作品),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原著余华)、《金陵十三钗》(原著严歌苓)。
这样做少许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却是功不可没的,学生们也会自觉地在日后观影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评价,这正是我们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我们在思考是否要选择合适时机在课外活动的衔接上引入剧本写作和摄影摄像技术、后期剪辑技术的内容,这样也许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方面会有更为积极的作用,这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思考教学。
关键词:影视欣赏;教学实践;探索;评鉴;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133-02
针对学生现阶段所了解的电影、电视经典作品,我们在其中选择学生们较为熟悉的经典影视作品范例来作为教学中的实例,学生们欣赏这些片段的同时也消化吸收理论知识,达成共识,从而提升观影的层次。下面我们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思考总结如下,温故而知新的同时也期望更多同行和专家提出批评和宝贵意见。
一、课程讲授内容的整体安排与时俱进
课时数只有8个学时的安排内容是:①电影的诞生和电影发展史(1学时);②好莱坞电影和西方电影学派(1学时);③东方人文电影和中国电影发展史(1学时);④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1学时);⑤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经典作品回顾(1学时);⑥不同国家电视剧的人文关怀比较(2学时);⑦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欣赏(1学时)。
这样内容的讲授安排进行了2年,最初学生非常喜欢,评价这门课程信息量大,引发他们对于电影的兴趣,结课时还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要求再加课。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发现这样安排下来的弊病在于知识点相对于这8个课时来说显得过碎,教师较难把握课堂,而且无法展开论述,一些好的影视片段无法在课堂有效时间内供大家欣赏,颇为遗憾。这之后我们做了调整,将电影发展史部分一带而过,重点放在欣赏和分析评鉴上面,分为4个部分:①西方电影学派和东方人文电影的比较;②中国第五代导演经典作品与港台电影;③电视剧的欣赏评析;④影视文学改编作品分析举例。每部分2学时,讲述1个主题,同时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段来欣赏、评鉴影视片段,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这期间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需求不同,个别专业设置的《影视欣赏》课程为16个学时,我们就在前述的8学时讲述4部分的基础上将其他课时内容设置为:电影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探讨、最新上映的影片分析讲述与票房、电视剧以及娱乐谈话节目的制作、镜头与校园DV剧的拍摄。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们不仅做好了观看、欣赏电影之前的文化准备和心理准备,同时也可以谈出较为内行的分析和评论来。课余一些学生成立了“电影协会”学生社团,每周末挑选一部经典影片观看并分析,2010年我校还有学生创作了校园DV短剧剧本并拍摄完成、参加了河南省大学生校园DV剧大赛,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是同学们的成就感很强,我们作为指导教师也感觉收获颇多。
二、影视片段的选择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选择影视片段进行课内的欣赏时,如何选择是个颇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实际上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还要看学生的差别,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韩剧的边拍摄边根据观众反应进行写作拍摄计划的调整、演员组合的俊男美女模式化、唯美浪漫故事情节的雷同化(比如失忆、患绝症等),通过某两部韩剧影片或电视剧的片段的比较,学生们可以充分感知和认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我国第五代导演在色彩、民俗元素的运用上常常不遗余力,可以形象生动地感知到讲授的理论内容。
《音乐之声》也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部经典影视作品,年轻的家庭女教师在修道院里闯祸连连,到一个有七个孩子的家庭里做家庭教师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片子里女教师用音乐教育孩子,音乐无处不在;《孤独的牧羊人》被排成木偶剧;《雪绒花》里流淌着父子之间的浓浓深情;《多瑞咪》中蕴含着女教师的无私爱意和聪慧……这几个片段都是学生们爱看的也是影片的精华部分。音乐的绝妙运用影响了很多后来者的创作,比如后来的一个影片类型就是歌舞片《如果 爱》深获好评,学生们课后自动去找这个片子来看。
三、比较法在教学中作为欣赏时常使用的方法
尤其是在影视文学改编作品的讲授时,我们需要学生懂得将影视和文学作品相比较,影视要迎合观众的审美习惯、文化程度、时代背景等,因而影视作品在文学艺术性上要稍低于文学作品。那么,拿出一些实例来,学生们的疑惑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山楂树之恋》在网上流传范围很广,之后出版小说单行本,读者群主要是70后、60后,对于生活和成长在现在时代的80后而言就不一定喜欢这部小说,最多会觉得这样纯粹的爱情要么可遇不可求,要么就是作者艾米的个人想象,完全与现实无关。那么作为50后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自己被这份纯净爱情感动的同时怎样才能让年轻观众认同这样的纯粹爱情,这是改编最大的难题。再有小说那种娓娓道来的缓慢节奏如何表现?原作中干净、清冽的文字风格用影像手段来表现应该如何做?我们在教学中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情节进行比较,教学效果很理想。学生们也纷纷提供自己认为改编得当的成功影视作品范例,比如徐静蕾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活着》,李安导演的《色·戒》,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成功的范例有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
四、其他艺术手段在影视剧中的表现
电影、电视都是综合艺术表现形式,被称为文学、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之后的“第七种艺术”和衍生的第八种艺术,那么在影视制作过程中除了影像手段和新技术的运用,还要体现出舞台设计、人物整体造型设计与化妆、音乐、台词和配音、演员的表演、主题的表现、人文关怀情怀等等,从这种视听合一的艺术形式上我们获得了精神盛宴的享受,也表达着我们对于身边世界的理解,宣泄着我们的爱憎,传播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 1997年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就融汇了众多元素:爱情、歌舞、音乐、新技术手段、豪华游轮、选择、阴谋、惊险、灾难、人性善恶等,因而虽然演绎的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真实事件,但观众却从影片中获得了另外一种思考。杰克的责任和露丝未婚夫的苟且偷生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人格的优劣、高下一目了然。这部大制作带给当时观众一种震撼,12年后的2009年,卡梅隆又带来了在技术上不同凡响的影片《阿凡达》,这两部影片带给他的荣誉是第70届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电影剪辑奖和第82届的最佳影片奖提名、最佳导演奖提名和最佳电影剪辑奖提名。可以说《阿凡达》在技术上的进步和展现无与伦比,全球票房高达26亿美金,堪称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作品。但是为什么只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而没有真正斩获桂冠?答案是电影主题的展现力量不够深刻。那么学生们会理解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能以票房和技术手段的应用来衡量其内在的艺术水平高低。所以学生们同样会明白为什么《满城尽带黄金甲》票房收入并不低,但我们仍然要说这个改编对于曹禺先生的原著《雷雨》而言完全是个败笔,好像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因为作品各自体现出的力量完全不同。《雷雨》的深刻与《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肤浅、流于形式、表面化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种改编纯粹是个意外,在文明的历史传承上没有什么贡献。
五、关于此课程接入的最新影片分析评鉴
学生们平时就是喜欢电影的一大受众群体,对于最新上映的电影的关注度较高,接入这些最新影片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武侠》、《画皮》、《云水谣》、《杜拉拉升职记》、《让子弹飞》、《山楂树之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金陵十三钗》、《小时代》、《归来》等影视作品上映期间,不可避免地要接入这些影片,那么在这里面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注意引导,要区分快餐文化与经典艺术作品之间的区别。例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电影即将上映第3部了,虽然这部作品票房很成功,年轻人中也有很多影迷粉丝,画面华丽、时尚感强烈,但是小说作品也好,电影作品也罢,都是貌似时尚杂志的快餐文化的体现,将影片作为可有可无的时尚教本固然不错,但是如果对于这样的快餐文化过于着迷,对于观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导向会是一个扭曲。生活中有富二代、官二代,有人沉迷于物质带来的快感中无法自拔,但是作为文化产品而言,要注意传播上的社会责任感,而《小时代》系列影片营造的却是年轻人的一个“白日梦”,和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相比,艺术性要低太多了。
另外今年5月上映的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改编自女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很多人都关注着这部影片的上映,那在影片上映期间如果举例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这部作品,而作品的题材虽然沉重,但是主题的传达却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是带给人们感动、温暖和光明的,这样的作品虽然票房不是高到吓人的程度,但艺术性的表达是足够了,更何况两位主演陈道明和巩俐的表演艺术炉火纯青,于我们是一种意外的收获。类似的艺术性较高的电影作品还有陈冲导演的电影《天浴》(同样改编自严歌苓小说作品),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原著余华)、《金陵十三钗》(原著严歌苓)。
这样做少许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却是功不可没的,学生们也会自觉地在日后观影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评价,这正是我们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我们在思考是否要选择合适时机在课外活动的衔接上引入剧本写作和摄影摄像技术、后期剪辑技术的内容,这样也许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方面会有更为积极的作用,这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思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