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南街村的发展道路与一般农村工业的发展不同,它从自身的农业出发,发展相关的食品加工业和工业,不断地向外影响和发展。南街村作为中部农村的一个典型,在集体主义上做到极端,南街村道路并不是一种大而空的理想主义,而是村民为了生存探索出的一条发展道路。本文简要的分析南街村发展模式的几个特点,对其治理方式进行简单思考。
关键词 南街村 集体 发展
中图分类号:F720 文献标识码:A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它的发展与大多数农村的发展有所不同,因为它走的是一条集体经济的道路,依靠当地的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兴办工业。它坚持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以革命的名义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和熏陶,它推崇共同富裕,建设学校、敬老院、职工食堂等。
对于南街村的发展方式,学者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我们肯定其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也寻找消极因素。南街村本是中部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但是通过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它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从这个角度看,南街村模式有它存在的积极作用。下文笔者就南街村发展进程中不同于其他农村区域的独特性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工资加供给的分配制度
在南街村实行工资加供给的分配制度,南街村集团下属企业28个,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比较少,更多的人投入到工业生产中。村民的工资不高,差异较小,但是大部分生活资料是由集体免费供给,比如住房、水电。就南街村目前的分配比例,工资占到30%,供给占到70%。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 ,随着发展能够推动工资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供给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供给的水平和层次也越来越高,能够给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南街村的这种分配制度开始于1986年,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后,集体供应由水、电免费逐步发展到现如今水、电、气、子女上学、医疗等20多项公共福利免费提供。也为村民和职工提供了现代化的公寓,配备了统一的生活用品,每逢过年过节,村里也会给职工发放食品,让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今后需要从制度上建立起一系列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
二、坚持发展集体经济
南街村在1979年和1980年,连续建了两座工厂,年产值达40万元,实现了南街村工业生产的巨大突破,而且产值逼近南街村的农业产值。所以在之后全国开展包产到户的农村改革时候,南街村并不能完全的适应。1982年南街村将土地承包给个人,工厂也承包给了个人。但是大型机器无法适应家庭生产的作业,之前盈利的工厂在交给个人经营后利润不能保证,工资经常拖欠。
南街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比较晚,有一部分原因是家中劳力少的困难户不愿意变动,怕分了之后生活没有保障。但后来可能是因为实行家庭承包责任之后,部分村民疏忽了对农业的生产和管理,也有可能是因为村里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工业从而需要集中调配土地。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南街村的土地又重新收归集体,这样一方面方便大型农业机械的作业,另一方面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土地,同时解放了大批劳动力可以投入到工业生产上来。时至今日,南街村依然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南街村的村集体所有制削弱了家族宗族势力的影响,强化了村一级政权组织的权威,但需保证政府的权力与责任相适应 。
三、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营造革命气氛
来到南街村你能听到广场上播放的革命歌曲,你能看到毛泽东等同志的巨型画像以及各种激情洋溢的革命标语。精神生活的秩序是一个社会更内在的秩序 ,南街村为了宣扬自己的的特色文化,建立了南街村文化园。南街村的报社、广播站和广播电视台作为村党委的喉舌也是大造革命舆论,宣扬思想教育。南街村通过开会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灌输革命思想。政治活动也不断,如纪念毛泽东同志的相关演讲活动、评优评先活动、比学赶帮超活动。南街村的活动一方面正面教育群众,营造革命的热烈气氛,另一方面抓反面典型,村民都是爱面子的,都不愿意受到公开的批评。从形式上看南街村的文化宣扬方式有些老旧和跟不上时代,但是这种文化从本质上看还是为南街村的政治所服务的,是政治运行的一种工具。
南街村作为中部农村发展的一个典型一个案例,它的发展模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南街村发展模式有它的局限性,过分的集权会导致个人权力的边缘化,村民话语权的缺失,基层政府要在共同目标和既定的法律规则下,做好引导服务工作 ,但是同样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模式在推动南街村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南街村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模式,只有正确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才能使之更加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注释:
韩兆柱,汪毅霖.转型时期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
刘邦凡,李汉卿.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与农民负担过重[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3):23.
韩兆柱.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7(2):19.
韩兆柱,马文起.影响我国农村稳定的政治因素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21(6):77.
樊清.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管理与基层政府职能[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3):58.
韩兆柱,司林波.论转型期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重新定位[J].学习论坛,2007,23(3):39.
关键词 南街村 集体 发展
中图分类号:F720 文献标识码:A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它的发展与大多数农村的发展有所不同,因为它走的是一条集体经济的道路,依靠当地的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兴办工业。它坚持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以革命的名义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和熏陶,它推崇共同富裕,建设学校、敬老院、职工食堂等。
对于南街村的发展方式,学者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我们肯定其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也寻找消极因素。南街村本是中部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但是通过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它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从这个角度看,南街村模式有它存在的积极作用。下文笔者就南街村发展进程中不同于其他农村区域的独特性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工资加供给的分配制度
在南街村实行工资加供给的分配制度,南街村集团下属企业28个,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比较少,更多的人投入到工业生产中。村民的工资不高,差异较小,但是大部分生活资料是由集体免费供给,比如住房、水电。就南街村目前的分配比例,工资占到30%,供给占到70%。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 ,随着发展能够推动工资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供给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供给的水平和层次也越来越高,能够给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南街村的这种分配制度开始于1986年,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后,集体供应由水、电免费逐步发展到现如今水、电、气、子女上学、医疗等20多项公共福利免费提供。也为村民和职工提供了现代化的公寓,配备了统一的生活用品,每逢过年过节,村里也会给职工发放食品,让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今后需要从制度上建立起一系列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
二、坚持发展集体经济
南街村在1979年和1980年,连续建了两座工厂,年产值达40万元,实现了南街村工业生产的巨大突破,而且产值逼近南街村的农业产值。所以在之后全国开展包产到户的农村改革时候,南街村并不能完全的适应。1982年南街村将土地承包给个人,工厂也承包给了个人。但是大型机器无法适应家庭生产的作业,之前盈利的工厂在交给个人经营后利润不能保证,工资经常拖欠。
南街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比较晚,有一部分原因是家中劳力少的困难户不愿意变动,怕分了之后生活没有保障。但后来可能是因为实行家庭承包责任之后,部分村民疏忽了对农业的生产和管理,也有可能是因为村里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工业从而需要集中调配土地。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南街村的土地又重新收归集体,这样一方面方便大型农业机械的作业,另一方面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土地,同时解放了大批劳动力可以投入到工业生产上来。时至今日,南街村依然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南街村的村集体所有制削弱了家族宗族势力的影响,强化了村一级政权组织的权威,但需保证政府的权力与责任相适应 。
三、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营造革命气氛
来到南街村你能听到广场上播放的革命歌曲,你能看到毛泽东等同志的巨型画像以及各种激情洋溢的革命标语。精神生活的秩序是一个社会更内在的秩序 ,南街村为了宣扬自己的的特色文化,建立了南街村文化园。南街村的报社、广播站和广播电视台作为村党委的喉舌也是大造革命舆论,宣扬思想教育。南街村通过开会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灌输革命思想。政治活动也不断,如纪念毛泽东同志的相关演讲活动、评优评先活动、比学赶帮超活动。南街村的活动一方面正面教育群众,营造革命的热烈气氛,另一方面抓反面典型,村民都是爱面子的,都不愿意受到公开的批评。从形式上看南街村的文化宣扬方式有些老旧和跟不上时代,但是这种文化从本质上看还是为南街村的政治所服务的,是政治运行的一种工具。
南街村作为中部农村发展的一个典型一个案例,它的发展模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南街村发展模式有它的局限性,过分的集权会导致个人权力的边缘化,村民话语权的缺失,基层政府要在共同目标和既定的法律规则下,做好引导服务工作 ,但是同样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模式在推动南街村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南街村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模式,只有正确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才能使之更加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注释:
韩兆柱,汪毅霖.转型时期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
刘邦凡,李汉卿.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与农民负担过重[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3):23.
韩兆柱.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7(2):19.
韩兆柱,马文起.影响我国农村稳定的政治因素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21(6):77.
樊清.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管理与基层政府职能[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3):58.
韩兆柱,司林波.论转型期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重新定位[J].学习论坛,2007,2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