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蛀牙“炼成”记

来源 :好妈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然有一天,宝宝牙齿上出现一个个小黑点点,宝宝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时常哭闹,这就是危险信号——宝宝被蛀牙缠上了。
  0~3岁的宝宝也会有蛀牙吗?蛀牙是怎么形成的7是因为对宝宝牙齿保护不当,还是因为遗传?
  宝宝牙齿的生长也像其他器官发育一样,有自己的规律。从宝宝还是个小小自勺胚胎开始,牙齿就开始发育了。宝宝的一生会有两副牙齿,即乳牙(通常20颗)和恒牙(通常32颗)。出生的时候颌骨中已经有骨化的乳牙牙孢,但是没有萌出,一般出生后4~6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有的宝宝的乳牙会到10个月才萌出,这都是正常的。12个月还没有出牙视为异常,最晚宝宝两岁半的时候20颗乳牙通常会出齐。很多爸爸妈妈会错误地认为3岁之前,宝宝很少吃糖,就不可能得蛀牙。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龋齿出现的原因绝对不仅仅是因为糖,还有很多原因“炼就”了宝宝的龋齿。
  宝宝患龋齿跟准妈妈有关
  在孕6周的时候,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20颗小乳牙的牙胚就开始发育,孕5~10个月的时候,胎宝宝的恒牙牙胚开始发育。宝宝在出生前,就已经完成了20个乳牙的钙化,并且形成恒牙中的切牙、尖牙、第一磨牙等16个恒牙的牙胚。因此,这个阶段孕妈咪的孕期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宝宝将来牙齿的好坏、是否按时萌出、是否坚实整齐健康等。若孕妈咪在怀孕期间营养不良,胎宝宝牙齿钙化不足,宝宝3岁之前得龋齿的可能性就很大。
  宝宝患龋齿跟喂养方式有关
  一般宝宝6个月开始长牙,在1岁前会长出多颗牙齿。宝宝在这个年龄段,饮食以母乳及奶制品为主,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与碳水化合物,提供了容易患龋齿的环境。所以,妈妈应特别注意喂养方式,一定不能让宝宝含着奶嘴睡觉。如果为了安抚宝宝而在夜间睡觉前或者睡觉期间给宝宝喂奶,就很难为宝宝清洗牙齿,这样容易引起宝宝患一种龋齿——奶瓶龋。
  正确的方法是每次喂奶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睡觉前用奶瓶喝奶的宝宝,喝完后可以喂他~小杯白开水,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对于4月龄以上的宝宝,妈妈就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宝宝戒掉夜奶了。
  宝宝患龋齿跟口腔清洁不当有关
  奶粉、糖水、水果泥、点心等食品当中均含有糖分,~旦宝宝口腔清洁不当,就很容易患龋齿。在宝宝出生2个月、开始会吸吮的时候,就需要开始给他做口腔清洁了,妈妈坐在椅子上,将宝宝放在腿上,让宝宝的头稍微往后仰,用开水沾湿已消毒好的纱布,将食指深入宝宝口腔轻拭宝宝的舌头(避开舌根)、上下颚以及牙龈等部位。也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喂完奶后,给宝宝喂点白开水,将他口腔内的乳渣残留清除。
  1岁半后的宝宝可以用软胶牙刷,2岁半后开始用符合宝宝年龄段的牙刷和牙膏。这时,如果牙具选用不当、刷牙力度不当或者刷牙方式不对、不能坚持每天给宝宝刷牙等都会引发宝宝龋齿。给宝宝刷牙时,一定要竖刷而不要横刷,每天早晚各刷1次,每次用完的牙刷和口杯都送到消毒碗柜进行消毒,因为潮湿的牙刷最容易滋生细菌。宝宝的牙刷每2个月换一把。
  3岁左右宝宝的乳牙全部萌出,这个时候宝宝开始尝试自己刷牙了。妈妈一定要教宝宝正确的刷牙方法:采用竖刷法,将牙刷放在牙龈部位,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刷牙,从后向前,从左到右,从外侧到内侧,每个牙面刷8~10次,刷完全口牙齿需要2~3分钟。有的宝宝每天都坚持刷牙,但还是有蛀牙,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主要跟宝宝们刷牙的质量有关。有的家长只督促宝宝晨起刷牙,晚上临睡却“忽略”这~清洁事项,其实,保持长时间睡眠状态下的口腔清洁,对防龋病来说更重要。
  妈妈别陷入误区
  误区一 乳牙龋齿不用治
  很多妈妈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宝宝患了龋齿不治也没关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小儿乳牙龋发展迅速、破坏广,会造成牙齿组织损害,也可能带来其他一些局部及全身性的危害。有些宝宝因患蛀牙,牙龈上的龋齿渐渐脱落,把蛀牙的牙根留在里面,影响以后恒牙的发育,所以宝宝患龋齿一定要及时治疗。
  误区二 3岁之前宝宝患龋齿是遗传,无法预防
  父母口中生过蛀牙,宝宝也会长蛀牙,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因此,不少父母认为蛀牙会遗传给宝宝。其实,孕妈妈如果在怀孕期间勤刷牙,防止牙齿受损,对防止宝宝先天患龋齿很重要。另外,后天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清洁的口腔环境,也可以帮助宝宝避免龋齿。
  龋齿问题TOP3
  宝宝患龋齿是看普通儿科还是牙科?
  0~3岁宝宝患龋齿后一定要去看牙科,因为龋齿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其他毛病,尤其是龋齿引发疼痛的时候,更需要牙科医生的专业治疗。初次接触牙医时宝宝难免会有紧张及恐惧感,说不清楚哪里痛,而专业的儿童牙科医生同时具备耐性与专业性,可以更好地让宝宝合作。
  大人的龋齿会传染给宝宝吗?
  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若父母有龋齿,同时又去亲宝宝或是嚼烂食物再喂给宝宝吃,是否会将父母的龋齿也传染给宝宝呢?答案是否定的。人类口腔里存在很多细菌,不会因为单纯的细菌接触,就形成龋齿。龋齿形成至少有3个基本要素,包括细菌、牙齿和糖分。
  宝宝龋齿是否有止疼偏方?
  宝宝龋齿没有什么特效的止疼偏方,民间流传的一些如蜂蜜止疼的偏方对0~3岁宝宝来说并不可取,一旦发现龋齿,就再及时带宝宝看牙医。
其他文献
“我的手很小,无论在什么时候,清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清慢些走路,以便我能跟得上您: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地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对我加以过分的限制……”尊重孩子,让许多父母觉得既陌生又不陌生。那么,尊重孩子距离我们还有多远?这无需用尺子文量,事实上也无法文量。  你与孩子相处时是否有过以下行为?  1 经常鼓励孩子做他愿意做的事情。  2 孩子犯错后,不轻易惩罚
期刊
专家提醒:对待便秘,忽视和重视都不好  很多家长对儿童便秘不太重视,认为没必要治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长时间的便秘对宝宝的精神和饮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便秘后,由于排便痛苦,宝宝会人为抑制排便、拖延排便时间,继而造成粪便水分在肠道中被吸收,大便更加干结,下次排便就会更加痛苦,就会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个别家长虽然对孩子便秘比较重视,却往往盲目治疗,甚至孩子一出现便秘就让他们服用通便的药物,却不知有些
期刊
不时有宝宝因意外烫伤被送到医院救治,烫伤部位多数集中在头面部及四肢,容易造成感染、留下疤痕甚至导致残疾,令人痛心不已。家长除了要学习一些烫伤紧急处理措施,更要谨记防止意外烫伤的保护措施。  新生儿更要防范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由于皮肤长时间接触一些温度感觉上并不太高的取暖器所致。在人们的认识上,一般只有上百摄氏度的高温才会造成损伤。其实不然,因为导致烫伤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热力,而另一个则是作用时
期刊
1 一起数数  和宝宝一起,一边把手指或脚趾从一数到下,一边有节奏地唱儿歌:“一、二,扣紧鞋!”  2 给物品分类  按照宝宝能够理解的物品类别,帮助他把东西分门别类地摆放。比如,教宝宝把他的玩具小汽车和玩具小飞机区分开来,然后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个。  3 布置饭桌  教宝宝给1人摆1只碗(最好是摔不碎的),2个人摆2个杯子等,可以帮助宝宝学会重要的数学技能。  4 说形状  说出物体的形状是宝宝
期刊
有一个爸爸在微博上贴出了女儿讲的一段故事,引起大家的兴趣。这个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有森林、有小朋友、有狐狸、有小河,还有很多好玩的用语,很多人看后都哈哈大笑。我问了一下小朋友的年龄,爸爸说,2岁。当时把所有人都吓到,2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如此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了吗?再回头看看这些丰富的词汇,简直不敢相信是从一个刚刚学会说话不久的小朋友嘴里讲出来的。  这位父亲跟大家说,他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一个睡前听故
期刊
《大话西游》里笑料不断,堪称经典,但是哪一段都比不上唐僧絮絮叨叨表情引吭高歌《Only You》的场景更具喜剧效果,原因就在于,你怎么那么多废话!  我曾经在公园里遇到这样的一个妈妈。那是一个周末,她本来应该开开心心地带着孩子玩耍,但是整个过程中,这位妈妈一直皱着眉头,一会儿抱怨天气热,一会儿又怪地面不干净。小孩子很开心地跑到游乐场里去玩,却被她呵斥住:“别跑那么快!摔倒了怎么办々这么脏的地面、这
期刊
怀孕32周,去做产检,医生说胎位不正,宝宝的头已到上部来了。宝宝30周的时候医生一直说胎位很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胎位不正的,我心中很是着急。因为我一直想要顺产,这样对宝宝也有利,现在胎位不正,我该怎么办?  胎位不正并不会造成怀孕的不良后果,所以孕妈妈发现胎位不正不要惊慌,经过一些纠正措施,还可能纠正胎位呢。  什么叫胎位不正?  胎位:所谓胎位,通俗地说就是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  头位:如果
期刊
中国人喜欢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认为这是种美德。有时候一个人很直率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反而会被认为是轻率的表现。当然,以前的社会不像现在这么复杂,所以含蓄地表达意愿可以说是一种美德。可现在不同了,社会环境变得复杂了,办事都讲究效率,所以应该学会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时候,孩子也会学着大人那样拐弯抹角地说话,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好意思直接提出来的事情,或是怕挨骂的事情。“妈妈,那个什么来着,××
期刊
高热的夏天已经来临,面对酷热的天气,孩子出行的欲望仍然高涨,接踵而来的出行问题却让许多家长烦恼不已。那么,我们有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出行问题,又应该怎么预防解决呢?  中暑  相对于大人来说,4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容易中暑。在什么情况下,妈咪们需怀疑小朋友有中暑的情况呢?如果您的小朋友量肛温或耳温超过39摄氏度甚至40摄氏度(不建议量腋温或口温,易低估实际温度),同时合并下列现象时,需高度怀疑中暑的可能
期刊
有两对父母在假日时带着孩子去爬山。第一对父母急急地带着小孩爬上山,偶尔停下来喘口气,又赶紧催着孩子上路。“快点!还差一点儿就到了!”爸爸和妈妈说。第一家人下山时,第二家人还在上山的半路上。“妈!你看这个!”第二家的孩子指着地上的一个空蝉壳给他的妈妈看,然后全家人蹲在地上仔细地瞧着孩子的新发现。“这样爬山要爬到什么时候?”第一对父母看到了这种情形不禁摇摇头。  第一对父母带孩子去爬山大概纯粹是为了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