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格蕾丝一场“噩梦”的惊醒,开始了一个故事,在她的眼里,他者的离开意味着故事结束,然而真正改变故事的不是同者,也不是他者,而是叙事者。一种叙事,就是一种故事,《The0thers》正是以独特的叙事结构,讲述了一个观众期待视野外的故事。
关键词 叙事 导演 故事 观众
勒内·博奈尔指出“观众需要吃惊”。影片《The Others》最成功和最吸引人的地方却在于它的叙事结构方法和故事的精巧设计,它的完整的的故事结构以及本身所传达的一种深刻的思想。“它的效果在于使整个影片发展突然焕发出一种独特的、有悸于观众既定心理接受的全新面貌,并使之前貌似有些沉闷甚至俗套的场景、零散而无足轻重的细节,重新整合为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结尾效果的获得是全片积淀与暗示的爆发。”
一、叙事设计与本文故事
追求曲折的故事和超出观众期待视野的影片叙事,需要创作者一番苦苦的冥想和有意精巧的设计。一部影片,导演采用怎样的叙事策略,就会形成怎样的本文故事。为了吸引受众,满足受众,导演们都会采用各种叙事策略去设置故事的发展方向和结局。并使之合理可信。叙事学家蒙·凯南认为,创作一部新作品就是运用一个框架的过程。也就是说,一部新作品创作过程是一种新的叙事模式,“一种假说建构在一个连贯的已见的模型中的过程”。传统叙事注重故事叙述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它在叙述情节的时候已经暗示出了故事的结局,这种叙事结构成就了类型电影的基本形态。无论是美国的强盗片,还是灾难片,甚至类型化的惊悚片,观众都可以在欣赏影片的时候根据已有的框架模式,预测出故事的结局。所以,很多人称这种叙事情节的展开叫做“结局性情节”,它通过环环相扣的情节设置和因果推论来必然导致一个在观众情理之中的确定结局,从而满足观众的期待。
应该说,影片《The Others》最终打破了“结局性情节”的安排,它不是给观众一个心中推测的结局,而是一种意外的思考。在整个过程中,导演都是表面上以一个“结局性情节”的叙事手法展示给观众,让观众根据自己潜在的期待视野和叙事框架想象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结局,最终却形成了一个“展示性情节”的叙事结构。即影片打破前后相继的因果链,在结局得出一个并不确定和固定的结果。卡勒在《结构主义诗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文学研究》中指出的:“使一本文自然化,就是使之与种在一种在定意义上已经是自然而且可以理解的话语或模型发生联系”。这里的“自然化”也就是“同化”,即影片的叙事本文与观众已有的框架模式的吻合一致。影片中导演采用了一系列的掩饰和视点转移策略将观众限制在“结局性情节”的叙事中。而导演在最后又使观众自然地明白这些设计的合理性。影片开始,用格蕾丝的“睡梦”被惊醒将观众引入整个故事叙事的时空,既埋下了暗示,又在观众毫无预见性的同时设计了故事结尾的合理性。而且导演不断地转换着叙事视点,最后格蕾丝的大彻大悟也颠覆了观众的期待视野,获得了全片积淀暗示的爆发。
二、本文故事与观众解读
故事的产生依赖于创作者的叙事策略,同样依赖于观众的体会把握。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观众对一个本文故事的阅读/接受是一个积极能动、有选择、有创造的过程。诺曼霍尔也曾说,读者(观众)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把故事“工作”一遍,阅读(观看)只是“工作”的开始,“工作”的结果是把故事融八自己。
很多观众在第一次观看影片《TheOthers》的时候总是不理解,可以说第一次观看只是被影片中那些虽然“落人俗套”但依然会因音响、气氛的逼真元素而感到震惊。而第二次观看的时候便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的框架模式进行审视挖掘,甚至努力发现导演为自己设置的圈套。很多叙事理论家甚至将读者(观众)归纳为模范读者(观众)、编码读者(观众)、理想读者(观众)等。所以,叙事学家翁托儿·艾科说,(观众)“恐怕能够以作者斟词酌句的同样方式去阐释那些表达方式。”观众接受的积极主动性还体现在他们可以与自己形成的相似类型叙事模进行比较,判断正在观看的故事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并随着影片故事的发展进行新的期待、认同、推测、调整、构造。在观看《The Others》时,女主人格蕾丝住在这样必须将全部窗帘都拉上,不用电,用15把钥匙开50扇门,而且还必须在打开第二道门前锁好第一道门,不许任何人大声说话,孩子必须一个人在房问里学习、背文章……观众按照以往的审美期待和已有的叙事模式经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判断、推测,并随时伴着导演所设计的故事和叙事不断地调整,并主动构造新的带有自己个性和心理期望的故事。当导演给了观众“结局性情节”的传统叙事“谎言”后。最后却告诉观众自己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使用了一种新的叙事方法,导演已经植入了新的元素和采用了新的叙事结构,而这也将是一个新的故事。同样,每一种新的元素、叙事方式和故事都会刷新观众原有的期待视野和框架模式。
根据形态学理论,故事的时间分为本真时间和测度时间。对电影来说,本真时间就是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事件发生的时间,测度时间就是影片的放映时间。电影就是将现实生活中冗长的部分去掉,将精彩的有意义的部分组接起来。虽然测度时间一般小于本真时间,但是,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联想将银幕之外的东西补充完整,形成连贯详实的故事。在这种过程,影片正是利用了观众的补偿心理和观众在观看其他影片的长期积淀过程中形成的观影体验和类型期待、影片《The Others》中,当格蕾丝开始偶尔听到房间里莫名其妙的声音、女儿安也告诉她看见房间里有人、三个佣人追赶他们,她感到极度的恐惧并开始一遍遍的祈求上帝的保佑时,这些都给观众造成一种误导,让观众进入导演设计的迷阵,让观众本身在过程中无意识地恪守着类型影片和“结局性情节”叙事的模式。却在最后让观众自己意识到:原来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所有的恐惧都是来自自己不能接受他者对我和孩子生活的干扰。
关键词 叙事 导演 故事 观众
勒内·博奈尔指出“观众需要吃惊”。影片《The Others》最成功和最吸引人的地方却在于它的叙事结构方法和故事的精巧设计,它的完整的的故事结构以及本身所传达的一种深刻的思想。“它的效果在于使整个影片发展突然焕发出一种独特的、有悸于观众既定心理接受的全新面貌,并使之前貌似有些沉闷甚至俗套的场景、零散而无足轻重的细节,重新整合为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结尾效果的获得是全片积淀与暗示的爆发。”
一、叙事设计与本文故事
追求曲折的故事和超出观众期待视野的影片叙事,需要创作者一番苦苦的冥想和有意精巧的设计。一部影片,导演采用怎样的叙事策略,就会形成怎样的本文故事。为了吸引受众,满足受众,导演们都会采用各种叙事策略去设置故事的发展方向和结局。并使之合理可信。叙事学家蒙·凯南认为,创作一部新作品就是运用一个框架的过程。也就是说,一部新作品创作过程是一种新的叙事模式,“一种假说建构在一个连贯的已见的模型中的过程”。传统叙事注重故事叙述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它在叙述情节的时候已经暗示出了故事的结局,这种叙事结构成就了类型电影的基本形态。无论是美国的强盗片,还是灾难片,甚至类型化的惊悚片,观众都可以在欣赏影片的时候根据已有的框架模式,预测出故事的结局。所以,很多人称这种叙事情节的展开叫做“结局性情节”,它通过环环相扣的情节设置和因果推论来必然导致一个在观众情理之中的确定结局,从而满足观众的期待。
应该说,影片《The Others》最终打破了“结局性情节”的安排,它不是给观众一个心中推测的结局,而是一种意外的思考。在整个过程中,导演都是表面上以一个“结局性情节”的叙事手法展示给观众,让观众根据自己潜在的期待视野和叙事框架想象着一个属于自己的结局,最终却形成了一个“展示性情节”的叙事结构。即影片打破前后相继的因果链,在结局得出一个并不确定和固定的结果。卡勒在《结构主义诗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文学研究》中指出的:“使一本文自然化,就是使之与种在一种在定意义上已经是自然而且可以理解的话语或模型发生联系”。这里的“自然化”也就是“同化”,即影片的叙事本文与观众已有的框架模式的吻合一致。影片中导演采用了一系列的掩饰和视点转移策略将观众限制在“结局性情节”的叙事中。而导演在最后又使观众自然地明白这些设计的合理性。影片开始,用格蕾丝的“睡梦”被惊醒将观众引入整个故事叙事的时空,既埋下了暗示,又在观众毫无预见性的同时设计了故事结尾的合理性。而且导演不断地转换着叙事视点,最后格蕾丝的大彻大悟也颠覆了观众的期待视野,获得了全片积淀暗示的爆发。
二、本文故事与观众解读
故事的产生依赖于创作者的叙事策略,同样依赖于观众的体会把握。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观众对一个本文故事的阅读/接受是一个积极能动、有选择、有创造的过程。诺曼霍尔也曾说,读者(观众)会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把故事“工作”一遍,阅读(观看)只是“工作”的开始,“工作”的结果是把故事融八自己。
很多观众在第一次观看影片《TheOthers》的时候总是不理解,可以说第一次观看只是被影片中那些虽然“落人俗套”但依然会因音响、气氛的逼真元素而感到震惊。而第二次观看的时候便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的框架模式进行审视挖掘,甚至努力发现导演为自己设置的圈套。很多叙事理论家甚至将读者(观众)归纳为模范读者(观众)、编码读者(观众)、理想读者(观众)等。所以,叙事学家翁托儿·艾科说,(观众)“恐怕能够以作者斟词酌句的同样方式去阐释那些表达方式。”观众接受的积极主动性还体现在他们可以与自己形成的相似类型叙事模进行比较,判断正在观看的故事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并随着影片故事的发展进行新的期待、认同、推测、调整、构造。在观看《The Others》时,女主人格蕾丝住在这样必须将全部窗帘都拉上,不用电,用15把钥匙开50扇门,而且还必须在打开第二道门前锁好第一道门,不许任何人大声说话,孩子必须一个人在房问里学习、背文章……观众按照以往的审美期待和已有的叙事模式经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判断、推测,并随时伴着导演所设计的故事和叙事不断地调整,并主动构造新的带有自己个性和心理期望的故事。当导演给了观众“结局性情节”的传统叙事“谎言”后。最后却告诉观众自己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使用了一种新的叙事方法,导演已经植入了新的元素和采用了新的叙事结构,而这也将是一个新的故事。同样,每一种新的元素、叙事方式和故事都会刷新观众原有的期待视野和框架模式。
根据形态学理论,故事的时间分为本真时间和测度时间。对电影来说,本真时间就是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事件发生的时间,测度时间就是影片的放映时间。电影就是将现实生活中冗长的部分去掉,将精彩的有意义的部分组接起来。虽然测度时间一般小于本真时间,但是,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联想将银幕之外的东西补充完整,形成连贯详实的故事。在这种过程,影片正是利用了观众的补偿心理和观众在观看其他影片的长期积淀过程中形成的观影体验和类型期待、影片《The Others》中,当格蕾丝开始偶尔听到房间里莫名其妙的声音、女儿安也告诉她看见房间里有人、三个佣人追赶他们,她感到极度的恐惧并开始一遍遍的祈求上帝的保佑时,这些都给观众造成一种误导,让观众进入导演设计的迷阵,让观众本身在过程中无意识地恪守着类型影片和“结局性情节”叙事的模式。却在最后让观众自己意识到:原来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所有的恐惧都是来自自己不能接受他者对我和孩子生活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