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是以人为本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学活动过程是由教师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始终遵循有效课堂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如果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发挥,潜力不能被挖掘,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教学就事倍功半。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方式
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简单地说是所追求的目标、想达到的境地。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政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学习是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准备,只有现在夯实好学习基础,掌握本领,才谈得上将来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从狭隘的方面讲,我们学习也是为了自己,为我们的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美满幸福的家庭。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目的和目标,就缺乏学习动力,于是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一切都无所谓,内心空虚,厌倦学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就无法调动,自身潜力就无法发挥。我认为政治教学首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健全人格,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明确学习的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转变学习方式,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学生脑海里就形成一种“要我学”、“被迫学”、“强制学”的思想意识,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学习不主动,被动接受知识,不积极思考问题,即使想问题也是停留在简单的是什么上,学生能力难以提高,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更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究思考、合作交流、阅读教材、整理知识、说明问题、运用知识,不断提高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活动多样,彰显学生个性
教学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得,而不是为调节课堂气氛、丰富学生活动而活动。新课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沟通、思维碰撞、情感融合、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生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创造过程。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满堂练”教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变封闭为开放,不要忽视学生自主探究、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学活动方式的多样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充分地参与课堂活动,展示才能,彰显个性,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采用讨论交流、小组讨论、感悟分享、实物展示、真情实录、歌曲欣赏、诗词歌赋、配音朗诵、对话教学、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激活课堂,吸引学生。如:在教学《民族》时,采用歌曲《爱我中华》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个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中华民族团结和新型民族关系,同时用图片展示我国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等,让学生加深理解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等知识。又如在教学《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时,分别引用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和宋代方岳《水调歌头》的诗词说明“唐诗‘豪放’的文化气质,反映盛唐时期经济社会繁荣与知识分子的‘云游天下’的时代特征;宋词‘阴柔’的文化气质,反映宋代‘山河破碎’的时代特征”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唯物史观。
三、营造和谐氛围,融洽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教师要将学生看成活生生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而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或手段。课堂气氛民主、宽松、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学生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老师稍加点拨,学生的灵感就如泉涌,课堂教学就会取得双赢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渴求知识的学生,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尊长与后生的关系,转变角色,建立师生平等的同志式、兄弟姐妹式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通,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在舒展、开放、自主的空间里自由生长;教师可用微笑代替语言,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爱的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甜蜜的微笑能感染每一个学生,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与学生的交流,态度和蔼,语言亲和,地点不拘,营造轻松和谐的谈话环境,少一些严肃,把握分寸,宽严适度;教师允许和鼓励学生向教材、老师挑战,鼓励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大胆想象、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允许他们畅所欲言,千万不要师者独尊,压抑学生思维;善待每位学生,学生存在差异性,对学生要有爱心,不歧视后进生,宽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
二十一世纪是改革的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走势非常强劲的世纪、科技教育迅速发展的世纪。课堂教学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以创新教育的观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就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方式
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简单地说是所追求的目标、想达到的境地。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政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学习是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准备,只有现在夯实好学习基础,掌握本领,才谈得上将来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从狭隘的方面讲,我们学习也是为了自己,为我们的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美满幸福的家庭。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目的和目标,就缺乏学习动力,于是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一切都无所谓,内心空虚,厌倦学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就无法调动,自身潜力就无法发挥。我认为政治教学首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健全人格,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明确学习的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转变学习方式,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学生脑海里就形成一种“要我学”、“被迫学”、“强制学”的思想意识,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学习不主动,被动接受知识,不积极思考问题,即使想问题也是停留在简单的是什么上,学生能力难以提高,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更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究思考、合作交流、阅读教材、整理知识、说明问题、运用知识,不断提高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活动多样,彰显学生个性
教学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得,而不是为调节课堂气氛、丰富学生活动而活动。新课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沟通、思维碰撞、情感融合、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生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创造过程。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满堂练”教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变封闭为开放,不要忽视学生自主探究、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学活动方式的多样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充分地参与课堂活动,展示才能,彰显个性,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采用讨论交流、小组讨论、感悟分享、实物展示、真情实录、歌曲欣赏、诗词歌赋、配音朗诵、对话教学、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激活课堂,吸引学生。如:在教学《民族》时,采用歌曲《爱我中华》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个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中华民族团结和新型民族关系,同时用图片展示我国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少数民族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等,让学生加深理解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等知识。又如在教学《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时,分别引用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和宋代方岳《水调歌头》的诗词说明“唐诗‘豪放’的文化气质,反映盛唐时期经济社会繁荣与知识分子的‘云游天下’的时代特征;宋词‘阴柔’的文化气质,反映宋代‘山河破碎’的时代特征”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唯物史观。
三、营造和谐氛围,融洽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教师要将学生看成活生生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而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或手段。课堂气氛民主、宽松、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学生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老师稍加点拨,学生的灵感就如泉涌,课堂教学就会取得双赢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渴求知识的学生,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尊长与后生的关系,转变角色,建立师生平等的同志式、兄弟姐妹式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通,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在舒展、开放、自主的空间里自由生长;教师可用微笑代替语言,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爱的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甜蜜的微笑能感染每一个学生,带给他们一个好心情;与学生的交流,态度和蔼,语言亲和,地点不拘,营造轻松和谐的谈话环境,少一些严肃,把握分寸,宽严适度;教师允许和鼓励学生向教材、老师挑战,鼓励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大胆想象、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允许他们畅所欲言,千万不要师者独尊,压抑学生思维;善待每位学生,学生存在差异性,对学生要有爱心,不歧视后进生,宽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
二十一世纪是改革的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走势非常强劲的世纪、科技教育迅速发展的世纪。课堂教学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以创新教育的观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就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